原来,清明不只是“清明”
2023/4/5 6:30:00 每日一读

     点击?每日一读?关注我,右上角“...”设为★星标★

     作者:每日君

     2023年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又是一年清明。

     每到这个时候,无论离家多远,很多人都会赶回老家祭奠亲人,心中无比伤感。

     在扫墓祭祀之余,也有人会选择踏青出游,去放风筝、荡秋千,享受这大好的春光!

     其实,如今的清明,不只是“清明”。

     01

     众所周知,清明先前只是个小小的节气。

     《历书》中便有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勤劳且智慧的古人们,根据天气变化安排农耕、蚕桑,还总结出了“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绽放,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天气变暖,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雨水增多,赶上云薄漏日,阳光穿过雨影,便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是啊,终于冬去春来,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俗话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这是春耕最好的开始,寄托着人们对这一年风调雨顺、仓廪充实的期待。

     02

     其实清明前的一两日,古人称之为寒食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一直流亡他国,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

     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了一代明君。淡泊名利的介子推,却选择与母亲归隐绵山。

     纵使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也坚决不出,最终被火烧死。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到了这天人们都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所表达的是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寒食节,也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祭扫坟墓,由此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由于在日期上临近,两个节日逐步合流,种种习俗也自然归结到了清明节之内。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这句古诗中所呈现的,正是清明、寒食两节合一后,人们过节时休憩闲适的景象!

     03

     清明节的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

     作为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日子,它在成型过程中还吸收了另一个古老节日:上巳节。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上巳节,就是“三月三”,是春天庆典日。

     因为这时候正值暮春,万物生发,所以众多民俗都是鼓励人们多活动,热爱生命。

     《论语·先进》中就有记载: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到了这一天,人们换上春天的衣服出游,相约到水边盥洗驱灾,告别过去的病痛和灾祸,寻觅生命复苏的朝气。

     同样是因为时间临近,上巳节踏青寻春的习俗,也渐渐被纳入到了清明之下。

    

     是的,清明不只是“清明”。

     它是天朗气清的清明,也是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是情深追思、缅怀先人的清明。

     梳理清了它的来龙去脉,你才读懂了清明。

     只有真正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懂得了生命的无常,你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清明清明,清生命之理,明死亡之惑。

     在有生之年,我们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始终铭记活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这,就是清明带给我们最美的意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每日一读(meiriyidu8),作者:人称老武。让我们一起品美文,读好书。每日一读,改变一生。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吗?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每天早上 不见不散

     点个

    ”


    


     “分享“给更多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