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夫妻已死,留下中国最贵遗产!
2023/4/8 6:30:00 每日一读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01

     “你见过最震撼或感动的照片是什么?”

     有人写下是汶川地震救援现场,荒凉满地中,那如同一面旗帜飘扬的人们。

     有人写下是长津湖战役,“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的绝笔。

     2400多个回答里,翻开每一个都叫人动容。

     直到,两具白骨的一张合照赫然眼前,再也忍不住泪目。

    

     生平第一次,看到骨架骷髅没有害怕恐惧,只有敬畏羡慕而生。

     一高一低,他们并身而立于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入口处。

     “玻璃橱里,是他们特殊的坟;玻璃橱外,是他们浩瀚的爱。“

     他们的名字,一个叫李秉权,一个叫胡素秋。

     他们是一对医学教授,他们也是一对夫妻。

    

     一个在2005年捐献自己的遗体,一个于2015年去世后以身捐国。

     生死分离14年后,一个人站立的李秉权等来了他的爱人胡素秋。

     逝世后,他们把眼角膜、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

     然后化身为骨骼标本,供做教学所用,提供给学生研究。

     两人用最特殊的方式,重新站在一起。

     从此,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门口,一对伉俪,两具白骨,万代不分。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

     当他们的躯体以白骨重逢,灵魂以伟大再聚。

     他们的故事,却要从那年青春正好、风华正茂时说起。

     02

     1941年,19岁的李秉权第一次跨入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的校门。

     那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将在未来,生前死后,都与一个叫胡素秋的姑娘分不开了。

     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李秉权家境贫寒,父母皆因病缺医被折磨去世。

     胡素秋则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父亲胡瑛是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

     可爱情总是喜欢在穷小子和富家千金之中产生化学反应。

     不乏追求者的胡素秋,偏偏注意到了总在图书馆出现的李秉权。

     她爱慕他的贫贱不移,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刻苦钻研。

     她毫不避讳世俗的偏见,别人的目光与闲言。

     因为,她的眼睛和心里,再也放不下其他人。

     李秉权对个性独立,思想进步,与众不同的胡素秋,也是一往而情深。

     一段旷世姻缘的成就,不怕门第悬殊,最怕没有彼此坚定的双向奔赴。

     一支李秉权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下的派克钢笔,成了他们的定情之物。

     结束六年的本科学习后,一纸缔约,良缘喜结,他们也从同学变成了夫妻。

     从此,他们携手同行的不止生活。

     还有他们一生致力,至死才休的医学事业。

     在那时还刚建立的昆明医学院里,他们成为了第一批教授和医生。

     在各自专长的领域里,挽救着一个个生命,贮藏着一个个希望。

     李秉权是我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之一,作为云南省神经科的奠基人,填补了那里的空白。

     胡素秋是妇产科的专家,她写的《妇女更年期卫生》,至今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过于忙碌的日子里,总是匆匆吃饭,匆匆而往,他们形成了他们独属的相处模式。

     每当聚在一起,聊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最近收了什么病人,怎么处理。

     当人生倏忽几十年,聚少离多却也从未使得他们感情疏远。

     因为,他们站立的,热爱的,都是一个地方。

     因为,他们朝着的目标,始终都是一个方向。

     因为,他们都懂得彼此追寻一生的是何物。

     03

     当时间来到2000年,李秉权已经78岁了,医学深耕细耘也已50余载。

     感觉到身体的每况愈下,有一天,他突然喊来了家人,决定宣布一件事: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

     起初,家人是不解的。

     中国人向来最讲究落叶归根,如果遗体都没了,又如何入土为安?

     李秉权的解释和坚持,才让他们释然:

     “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

     因为他看过太多无法治愈的病痛折磨与死别。

     因为他经历过头顶敌机轰炸,和同学一起去乱葬岗寻找可以利用尸体的危险。

     因为他太深知医学的进步,需要稀缺的遗体标本去突破。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决定:

     “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当家人在震惊中许久才缓神儿,只有胡素秋静静听着他的嘱托。

     因为她知道,“这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他是在了却一生的心愿。”

     而这时,她也已然在心中规划好了自己的将来。

     2005年,李秉权因病辞世。他得偿所愿,成了云南省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医学教授。

     他亲手制作过许多标本,最后,他把自己也制作成了标本。

     10年后,胡素秋追随而去。

     同样极尽一生,同样毫无保留,她在遗嘱里写下:

     “眼角膜、进口晶体、皮、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最后再送解剖。”

     这样,她此生再无怨无悔无憾。

     “这样,能感觉到他还和我在一起。”

    

     2019年,已分别14年。

     这对伉俪情深,相伴一生的夫妻,终于以最特殊的方式,再次相聚重逢。

     再次一同站立在他们相知相爱的地方。

     延续他们的爱情,并且一起回到另外一个讲台。

     而这以后,他们并肩而立的时间,将是永世永生永恒。

     04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为人一生,最简洁的概括只有两个字:生与死。如何生,怎样死,则关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难题,后来,李秉权和胡素秋的女婿给出了一个答案。

     对于他岳父岳母的一生,也给出了最好的注解。

     死亡从来不是结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开始。

    

     “生为人民服务,逝为医学献身。”

     比“此生共白头”更长情的,是“白头共白骨”。

     比相濡以沫牵手一生更极致的,是生死皆不离。

     比“以身许你”更动人的,是“以身共许国”。

     无论是对医学的贡献,还是他们本身的爱情,都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真爱难寻的年代,把爱和科学,把情和志向揉在一起。他们书写了一种极致的浪漫。

     大爱稀缺的世界,生前义无反顾,死后毫无保留。

     他们的伟大,注定千古。

     神仙夫妻已死,但他们留下的,有这个世间最宝贵的遗产。

     *作者: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摆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本文授权自公众号: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授权。图源网络,侵删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吗?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每天早上 不见不散

     点个

    ”


    


     “分享“给更多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