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刘伶俐之死,引发的躁动
2016/8/31 15:38:03 妙医助手

    

    

     近日,“甘肃交大32岁女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一事,不断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的那个夏天,医院从医学上对刘伶利宣判了“死刑”;2015年年初,博文学院又从情感上作出了同样的宣判。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而言,双重的死亡“判决”该需要怎样的意志才能扛得住?然而,她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等到开学,于14日无奈地离开了这个纷繁复杂难以捉摸的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位好比一个大家庭,无论哪个“家人”遭遇变故,“家”应该是其最温馨的港湾,是最值得托付的依赖。当刘伶利自己身患重病,当父亲癌症晚期,当为了省钱而选择中医保守治疗,当放下尊严躲避城管摆摊度日,学校如果还有一丝仁慈之心,如果还有一点伦理道德,哪怕不去履行救助困难职工的义务,哪怕不组织师生员工捐款捐物,最起码也应该在制度和政策范围内尊重和保障她的基本权利,比如购买医保,比如维持用工合同,比如给予必要的探望和慰问。然而,学校却匪夷所思地采取了落井下石的策略,也间接地扮演了“杀手”的冷酷角色。

    

     学校方面辩称,他们是在“不知道刘老师患癌症”的情况下做的决定。当法院“开除无效”的裁决得不到执行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当刘妈妈到学校哭诉哀求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当刘老师在街头摆摊筹钱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当刘老师离开人世之前在朋友圈发出生命最后感慨的时候,他们依然不知道?唯有这件事一天天发酵,直至成为网络热点,众声喧哗的时候,他们突然就知道了。

    

     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民风椁朴,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的培植,如果教育出现功利化,那么社会风气也会跟着如此。可以说搞教育,育文化的人是社会的一座风向标,以前称教育者为“先生”,除了尊重以外,还有的便是社会道德标准都是向“先生”看齐,有一种当楷模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说,对教育者来讲,不仅仅是教育育人,还要有社会担当,树立社会的道德模范,不然何为师表呀!只是对现今中国教育来讲,很多教育人士及学校,功利化太严重,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很多学校以传播人文精神为本,但干着的却是功利主义,这样子时间一久,便会让教育失去本质,成为社会的负面作用!

    

     科普一下劳动法:劳动保护法有明确的规定,当职工因患病而在治疗期间,企业不得终止劳动关系。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职工基本的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妙医助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