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被孩子毁掉的文艺女青年
2015/1/12 HUGO

    

    点击题目下方HUGO

     让我安静地做一个有趣的公众号

     她们豁达和自如的资本是:首先,足够自立;其次,足够有钱;然后,足够自知。

    

     文 | 李筱懿

     据说,要一个文艺女青年还俗成大妈,就让她生一个孩子吧。

     从前,我看琼瑶剧时特别留心演职人员名单,比如《烟锁重楼》:出品人琼瑶、平鑫涛,制作人何琇琼,策划陈中维。

     这是一个怎样的班底?平鑫涛是琼瑶的第二任丈夫,陈中维是她与前夫唯一的儿子,何琇琼是她的儿媳妇,也是琼瑶艺人经纪公司总经理,早在1985年就担任《一剪梅》的副导演。

     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鼻祖琼瑶不仅没有被孩子毁成大妈,41岁带着19岁的儿子嫁给皇冠出版社创始人平鑫涛——他的发妻是著名画家林婉珍,然后,把家庭组织成一支团队,儿子媳妇齐上阵,在影视圈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家庭军团,可见文艺女青年、言情女作家绝对生得起孩子。

     民国男文人的女神林徽因儿女双全,被她送过醋的冰心是三个孩子的妈,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也多少有点秀娃秀恩爱的痕迹,写的都是絮絮叨叨的琐事,可是,依旧动人。

     她们都没有被孩子毁掉。如果真要举例,名单挺长。

     文艺女青年被误读很久,似乎读过村上春树,爱听小野丽莎,看过法国先锋电影,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晃荡过几回,在氤氲的光线中披着直长发照过几张朦胧的照片,能写几行字或者几首歌,能酝酿一些莫名的忧郁,就是文艺女青年。

     实际上,那不是,那是矫情女青年,海量矫情女青年硬把“文艺女青年”这个中性词变成了略带揶揄的贬义词。

    

     真正的文艺女青年,会因文艺而更丰富,更聪明,更豁达,更懂事,“文艺”不是她与现实割裂的刀片,而是她在或许有点硬冷倔的世界里自我取暖的慰藉,她没有那么容易被什么东西毁掉。

     而摧毁一个矫情女青年,so easy,那不是孩子,而是永远湿漉漉的少女心,和注定斗不过的岁月。

     矫情女青年能接受的生活是永远翘着脚喝咖啡读小说的闲散,当时光要求她们担当一名成熟女性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上孝父母、中慰伴侣、下抚儿女,接受琐碎平庸的日常,接受憔悴与衰老的必然,她们立刻抓狂了,她们有着特别强的想象力,特别差的执行力,令人发指的自恋指数,以及弱爆表的吸金能力。

     所以,毁掉她们根本不需要孩子,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一个绝尘而去的男人,一份搞不定的工作,一场意外的疾病,都足以把她们从光鲜亮丽的表象甩回清冷无常的现实。

     我欣赏这么一类女人:当生活需要她们付出代价的时候,哪怕是非常高昂的成本,也不皱眉头,不缩头不叹气不纠结不算计,坦然支付,她们清楚有些事情的成本极其昂贵,就像清楚青春和多情不会永驻,她们有能力维持想要的生活,她们豁达和自如的资本是:首先,足够自立;其次,足够有钱;然后,足够自知。

     不是有一份工作就叫自立,而是心理状态hold住自己选择的生活,它保证你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会被什么事情打垮,确保你能把生活发过来的任何一张牌,即便是糟糕的你不想要的牌都能平稳地打出去,一个自立的女人才会有稳定的情绪,不会给自己和周边带来骚乱和波动,自己铺的摊子,即便砸了,也能收拾得起。

     有钱不是让你成富姐,而是你的收入支撑得起你的愿望。

     一个女人,总是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这样说吧,她想要的东西总是超过她的购买能力,是件有点可悲的事情,这说明她对自己没有正确的估值,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依旧很迷糊。

     假如月入4000也没有嫁到多金老公的文艺女青年坚持用月薪8000的月嫂,拒绝母乳喂养,顿顿燕窝,那就真是矫情女青年了,男人愿意为青春少女的作(zuo)买单,可不愿意为孩子妈的不懂事付账。

     假如这时你掏不出自己的钱包创造一个满意的清静的舒适的氛围,也没什么资格抱怨生活的残忍,日子就是这样,不是你收拾它,就是被它收拾。

    

     真正的熟女,都有自知之明,她们熟的是心智不是脸,表情依旧纯粹,内心却拎得清楚。外表苍老,内心童真,不能应对生活的改变,确实是件麻烦事。

     所以,被热捧的育儿文章一定不是满肚子抱怨,而是面对突然被改变的人生,自己的各种感触与应答。

     靠谱的文艺女青年绝不会花三个小时在网上找可以安抚婴儿的玩具,或者在遥远的海淘网站订购某款据说能促进大脑发育的鱼肝油,她会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来寻求援手,这个援手可能是利落能干的保姆,也可能是即便偶有口角也知冷知热的家人。

     她知道在新妈妈这个特殊的阶段需要放弃什么,能够获得什么,她没有那么多元气去关注生活的枝桠,她明白人生的主线在哪儿,孩子,一定会牵扯若干年精力,却也让她有了再世为人的体悟。

     1941年,林徽因在李庄逃着难,生着肺结核,喂着鸡,带着两个孩子,缝着衣服,虽然缝缝补补对她来说,“比写一整章关于宋、辽、金的建筑变迁,或者描绘宋朝都城还要费劲得多”。

     她还在包猪肉和咸菜的纸上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写信,与自己脾气暴躁的妈妈时时争吵,她的三弟林恒原本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系,投笔从戎后在空军航校全级100多个学员中名列第二,却在抗战中被击中头部坠机牺牲。

     她写了《哭三弟恒》: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远不会回来了,我知道,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这是典型文艺女青年的笔调,与她在稀薄的现实中共生。既有四月芳菲,也有深秋零落,才是生活的常态。

     真正强大的人,不会被什么东西轻易摧毁,何况孩子。

     我喜欢那些没有被孩子毁掉的、不矫情的文艺女青年。

     李筱懿,作家、媒体人,著有《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百炼钢成绕指柔》。

     图片|网络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回复『啦啦啦』,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请相信我

    

     微信|microhugo

     微博|@果菓姐_HUGO

     投稿|microhugo@163.com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一群有态度的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

     「对不起,我们没有那么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HUG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