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后,中国意外撞上能源价差红利
2022/10/19 6:59:00 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持续了八个月的俄乌冲突仍没结束。
随着美国/北约不断的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战争有扩大升级的趋势,甚至引起人们对触发核战争的担忧。战争何时结束难以预料,但可以确定的是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会长期存在。
作为世界能源供应基地、同时政府财政极度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如何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卖出去、也就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而此时,仍跟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的中国、却意外的获得了能源价差带来的红利。
1
当下,欧洲产业链正加速向中国迁移。
4月,欧洲化工巨头德国巴夫斯集团扩建了南京的一个生产基地,9月又重资100亿欧元建设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成为其有史以来最大单笔投资;7月,全球五大化工公司之一的瑞士英力士集团、与中国石化签署了一系列总价值7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创造100亿美元的销售额;10月,德国大众宣布将在华投资24亿欧元,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开发,宝马集团也将停止电动汽车Mini在英国牛津的生产、并把生产线转移至中国;此外,法国的道达尔集团、西班牙的达诺巴特集团等欧洲企业也已与中国多个城市达成合作协议。
欧洲正出现一波向外产业转移的小高潮。
什么原因呢?因为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太贵了。
俄乌冲突后,欧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缩减对其能源的购买、减少对其能源的依赖,随着供气大动脉北溪1号/2号遭遇破坏、这回想买也买不到了。
而欧洲又对俄罗斯能源存在巨大依赖。2021年,俄罗斯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45%、石油进口量的27%、煤炭进口量的46%,老的能源供应渠道断了、中东/北非等地新的能源供应渠道又没建立起来,欧洲的能源价格暴涨也就情理之中了。
于是,很多能源密集型行业,如钢铁、化工、化肥、电池、机械、造纸、玻璃等企业要么减产、要么停产、要么产能转移。
美铝将旗下位于挪威的电解铝厂减产了三分之一;欧洲最大的钢铁集团安米塔尔,因高能源价格关停了法国和德国的中型钢厂;世界最大锌冶炼企业之一Nyrstar 关闭了旗下的荷兰锌冶炼厂;全球铝业巨头挪威海德鲁关闭斯洛伐克的一家铝冶炼厂;……
那些不想减产、更不想关停的企业,则只能把产能转移出欧洲。
转移到哪里呢?美国是一个选择,当然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中国。
2
我们大家知道的石油价格一般是两个,一个是欧洲的布伦特石油价格、也被称为欧油,另一个是美国的WTI石油价格、也就是美油,其实还有一个石油价格少人知晓…乌拉尔石油价格,它主要是俄罗斯产的石油、所以也被称为俄油。
本来这三个石油价格相差不大(些微价差主要是石油标准及运输长短造成的),可俄乌冲突后、因欧美对俄罗斯能源出口限制的制裁,它们的价差被迅速拉大,并形成了俄油体系和非俄油体系、且二个体系间每桶石油价差在三四十美元。
什么意思?
同样买的石油,从欧洲、中东、非洲、美国等地买入就贵三四十美元,而从俄罗斯买入则能便宜三四十美元,中间居然有几十元的价差。那大家都从俄罗斯购买呗?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是美国的盟国、当然得跟随着欧美对俄罗斯制裁,自然不能买入。即使跟俄罗斯保持着良好关系,关键是俄罗斯的石油得能运过来啊…不管是运油船只还是石油管道,只要经过制裁俄罗斯的国家、都会受到限制。
如果经过公海呢?不好意思,也难。
因为制裁,保险公司不允许对俄油运输船投保,而没有保险是没有运输公司敢运输石油的…石油漏油、船只翻船、遭遇撞击等每一个事故都是灭顶之灾。
这就是当下的困境,紧邻俄罗斯的欧洲急需大量能源却不能买、买不到,急需出售能源的俄罗斯却要寻找新的买家。
于是中国的机会来了。
中国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保持着正常的经贸往来,并且中俄两国陆地相连、海域相通,俄罗斯本来就有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把本来供给欧洲的能源转卖给中国也就是顺理成章。
这样中国拥有了低于市场价的能源,欧洲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再把产能转移至中国、享受充足低廉能源的供应,可谓多方共赢…而中国就能在俄油和非俄油两个石油体系间长期赚差价。其实能消费俄罗斯巨量石油供应的地区,除了欧洲之外也只能是亚洲了,而能源进口大国日本和韩国又跟随美国对俄制裁,所以也就只剩下印度和中国了。
3
俄乌冲突,正在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在之前全球化的美好时代,欧美负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在内的亚洲国家负责实物生产、俄罗斯/中东/非洲等过地区负责提供能源、澳洲/拉美则负责提供矿产/粮食等原材料,然后彼此之间相互贸易互通有无,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可这一切正成为往事。
相互间经贸紧密,既意味着效率最优、也可能成为武器伤害对方。欧美以自身掌控的金融体系为武器、对俄罗斯实施打击,如冻结俄罗斯在欧美的外汇资产储备、禁止俄使用SWIFT金融结算系统、限制甚至禁止欧美企业与俄罗斯贸易交易等。
而俄罗斯则以能源供应为武器对欧洲实施反制,也就造成了当下的欧洲能源紧张及价格暴涨,并引发通胀和经济衰退、以及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大迁移。
全球供应链在如何重构呢?
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域化、本土化、以相似价值观聚集的集团化,供应链的链条在缩短、收缩,在区域内、终端消费的周边汇集。所以,美国才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供应链多元化,单一、过度依赖某个供应链的风险实在太大。就像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才造成了当下被动的局面。
因俄乌冲突,欧盟计划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也意味着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将长期化,俄的能源过剩和低廉价格也将会长期化,这对跟俄仍保持正常经贸往来的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能源需求大国来说,将是利好…比如凭借完善基础设施和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就能以此吸收欧洲转移出来的产能。
14亿人口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太大了,因为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已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2009年开始的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
万万没想到,俄乌冲突居然给中国带来了能源价差的红利,这确实是一个意外。
?做客直播间啦!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今天下午19:30,#视频号:米筐投资,老范与你一起聊聊:曙光乍现,前路还长!直播间不见不散!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米筐投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