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是最惨的
2022/11/18 6:59:00 米筐投资

    

     没有比他们更惨的了:

     响应号召买房了,然后烂尾了。

     这一篇文章,并非传递负能量。

     只是在陈述一种真实的现实感,如果你感觉加班很累,996很累,挣钱很辛苦,看孩子很辛苦,请你看完这篇文章。

     活下去的韧性。

     前一段,刷知乎的时候,偶然刷到一个问题,叫做“买到烂尾楼是一种什么经历?”忍不住点了进去,发现竟然有700多个回复。

     都是非常真实的案例,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全是亲身经历的真实,那一种感觉,就像突然有人打你一鞭子,瞬间疼痛一下。

     有人长达9年还没收到房,

     有人买房连续扯皮搞得身心俱疲,

     有人不得不补贴数十万建设烂尾楼,

     1

     第一个故事:

     9年没有收到房。

     9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13年6月交首付,约定14年元旦交房,中间13年7月停工,14年干了一个月,18年不得已买了二手房,19年政府接管,20年6月还没交付。

     9年,太久了。明明23岁大学毕业,9年后你会是公司的骨干、孩子的父亲、家庭的顶梁柱;2013年,大部分的城市房价没有暴涨,深圳的房价在一年后才会暴涨;9年前,生育、房价、消费根本不是问题,或者说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竟然会是困扰我们的终极问题……

     即使如此,依旧没有人会真正帮他们。

     他剩余的力量,只剩下这样一声哀叹:

     已经麻木了。

     还有一位打拼了整整8年,东拼西凑花了40多万后,终于买了一套太原的富力天禧城的房子,然后就烂尾了。这还不是最惨,他停贷了,睡眠也受到影响,银行打电话说给上征信,他说无所谓了,然后准备跟刚结婚不久的媳妇儿离婚。

     不希望连累媳妇儿的征信。

     尤其是当我看到他说自己,在下定停贷的决定的那一刻,喝了两瓶啤酒,打了两巴掌,哭了一小会。

     其实普通人的卑微,是连哭都不敢出声。

     2

     第二个故事:

     补贴几十万建设烂尾楼。

     当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难以置信,非常震惊。

     完全不敢想象,哪怕面对烂尾,依旧维权,依旧自救,这不就是一种傻瓜式的执着吗?可怜又可笑,可是他们能怎么样?这是他们的家,唯一一个没有伤害的避风港湾。

     从看房的时候内心狂喜:

     2018年,好不容易拿到杭州资格,看房后走不动了,优雅的门头,开阔的庭院,富丽堂皇的装饰,宽阔敞亮的空间,非他不可,也非常抢手,边套托关系才能买到,典型的红盘。硬件上也非常顶,地段、配套、地铁、房子、环境、学区堪称完美,得房率很高,还送两层地下室。

     谁见了不心动?

     到烂尾后内心纠结万分:

     房子建筑结构主体基本完工,但公区和庭院以及外立面全无,工地上连条能落脚的板砖路都没有,就一整个泥地状态,资金链断了开始无限期停工。当时开发商为了安抚业主,专门包了五星级酒店整了个宴会,并表示年内一定会交付,结果很打脸。

     接着开始维权,业主成立业主代表小组,维权申诉,打官司,找自媒体,找街道,找电视台,也有很不错的阶段性成果。很可惜,开发商转移资产,问就是没钱,看就是停工,违约金不给,就连工人、员工都被拖欠工资。

     中间还取得了一个成就:

     累计到21年底,违约金突破每户百万。

     但,依旧扯淡,开发商复活。

     为了拿到产证资料办产证,所有业主还不得不接受开发商提出的三条霸王条款:

     1. 收房业主必须放弃违约金。

     2. 必须接受现状每户内部烂尾收房。

     3. 放弃对后续其余责任的所有追责。

     甚至在收房前一天不得不妥协,付清全额物业费,不到4万。

     不得已,业主开始集体自救。

     被迫接受比毛坯还惨的房子:

     裸露的钢架,长满青苔的下沉式庭院,晴天还在漏水的天花板,发霉漏水的地下室墙壁,水漫金山的阳台,疯狂渗水二楼的墙壁,建筑工人蹲角落拉的陈年粑粑,地下室渗水发霉阳台无故漫水,整个二楼墙壁距离发霉指日可待。

     这是业主自己自救的花销:

     1、门头两个抱鼓石俺自费买的,花费5k;

     2、外立面石材干挂全部贴好了,包括装饰铜板和大理石,花费7w;

     3、庭院和阳台的铝合金栏杆装了一半,花费1w+;

     4、地下室缺失的铝合金门窗还在规划安装部位,预计1w;

     5、下沉式天井的瓷砖、地砖和石材装饰以及庭院围墙还没有搞,毛估10w+;

     6、阳台漏水、地下室漏水、防渗防漏需要全做。

     我算了一下,至少20万。

     后续还有一些费用,估计不是一笔小数,整体算下来,大几十万肯定是有的。这怕不是一群傻瓜吧?

     也许是吧,这是一群跟“烂下去”抗争的傻瓜。

     3

     第三个故事:

     来回扯皮、身心俱疲的漫漫维权路。

     但凡参加过维权的朋友,都知道维权有多难,既要面对敌人的硬刀子,更要防备自己人的软刀子。两者,都会让人随时崩溃。

     这个楼盘,还是拉萨的烂尾楼。

     先说事件本身:

     中太楼盘,团购房,后中太资金链出问题,停工。

     拉萨柳梧城投(后改名拉萨高新集团)要接盘,国企。

     中太、城投打官司争夺项目,拖了很久,城投赢了。

     城投2017年5月收购,2018年10月打赢官司,业主领取违约金。

     但施工进度很慢。

     随后是慢慢的维权,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1、第一次妥协。城投为了打赢官司,就笼络业主,让签给法庭的请愿书支持城投接手,并且多次公开地私下地群里地明确表示,会完全按原合同的各种约定来交房,业主一度很分裂,有支持的,有怀疑的,最终吵来吵去,还是支持了城投。

     2、第二次妥协。2020年,城投更换新合同,但是提供新合同就让业主注销原合同,未遂。本质在于城投不打算按原合同给我们安装天然气。

     以及拉锯战式的沟通、妥协:

     1、找城投面谈,对方敷衍了事。360户业主,只有20户维权。

     2、城投随后很无耻的起诉维权业主。业主再反起诉。21年8月起诉,11月才立案。

     3、不清楚为什么,起诉需要中太、城投、业主三方。中太,装死,传唤不到,传票不收。城投耍无赖,提反诉事项,拖延时间。

     4、22年2月开庭前一晚,法官晕倒了。22年6月确认开庭。6月,城投更换诉讼请求,被迫休庭了。中间,中太诈尸,起诉城投,想拿回项目。

     5、法官休假,再开庭是8月。西藏疫情爆发。据说法官们都去一线抗疫了……

     但最难的不是跟中太、城投的维权,而是维权内部的分裂与无奈,为何?利益、站位、立场、人性、法律,决定了业主之间的维权成了一场零和博弈。

     比如,当时买房6000,现在涨到1万2,一倍的价差。

     比如,一房两卖/10万转让费/合同不一致/全款买与贷款买。

     比如,有人已经住进去,有人还在外边维权。

     比如,企事业编制内的业主跟投资客、做小生意的之间的博弈。

     看这个故事,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和心酸,不是上诉无门,不是找不到人,不是没有人带头维权,而是这么一场拉锯战的维权战役中,人性的分裂与无奈,夹杂了利益、站位、性格、金钱……

     4

     我们谈论维权,都是大而上的命题:

     动辄数十亿的施工款,动辄数万、数十万的违约金,但很多人恰恰忽略了维权上的一些小事,跟每一个维权的普通人一样,虽小但极其重要:

     1、租房这么多年,谁来补差价?

     2、再买房契税算二套,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谁来管?

     3、没法贷款,谁来补息差?

     4、交了尾款就没钱装修,谁来给钱装修?

     5、再买房,房价涨了,算谁的?

     6、急着卖卖不掉,房价跌了算谁的?

     7、本来给老人准备的养老房,人没了,房子也灭下来

     8、婚房没了,房子下不来女方走掉的;

     9、学区房没了,孩子上不了;

     10、拉萨竟然也有烂尾楼;

     11、最害怕二手的烂尾楼,更会出现扯皮问题;

     12、房子烂尾楼,纠缠三年后无果,跳了。

     13、维权业主代表被拘留,

     这些业主中,他们必须用乐观支撑自己,不是他们知道一定会赢,而是他们必须用乐观才能支撑自己走下去,没了乐观,他们坚持不下去的。

     我难过于他们的自信。

     杭州自救的朋友说,就好像电影《岁月神偷》里,罗家人在暴雨夜齐心用手拖住被风刮塌的屋顶时,任达华饰演的罗爸大喊的那句:保住顶!这个家就不会散。

     做人嘛,总要有信。

     日子总得过,就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吧!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也许这算是这一代人的命吧。

     心酸又无奈。

     5

     讲完这几个故事,以及更多的未讲的故事。

     1、国内的购房者是最可爱的一群人。

     2、坚忍、忍耐,却备受欺负。

     3、你问我到底哪家房企有风险,我也不清楚。我不知道融创怎么突然有钱的,我也不知道融创怎么突然没钱的。我能告诉你的是,但凡有风险的别碰。

     4、非得赌一把,先把这几个故事多看几遍,承受不住,就别买。

     5、记住,自己对自己负责,没有一个人帮你。没有一个人。

     我这篇文章一点都不悲观,我希望这一篇文章充满力量。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堪称中国电影里程碑,看完你会觉得很惨,实际上原著更惨,那你说张艺谋为什么非得拍?

     社会很残酷?想要批斗谁?或控诉历史?

     我觉得都不是,这本书能出版,电影能拍,电视剧能拍,尺度是够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张艺谋导演想给我们传递一种力量:

     活下去的韧性。

     ?

     THE END

    

    推荐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来了,临港片区、苏州和宁波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亮了!

     当下阶段,苏州地位空前凸显,作为优质城市已经开了口子,是当下资产配置的优选!

     如果你不想错过机会、想对苏州有深度了解,欢迎添加米宅好友,免费领取一份《苏州调研报告》,并免费加入我们的学习社群,相信能够解决你的不少困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米筐投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