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大国的艰难自救!
2024/4/1 米宅

    

    

     1

     最近关于日本经济的复苏和活力,成为很多人最关心问题。

     就在大家在集中讨论:我们此刻是不是类似1990年的日本大衰退时,日本空经济活力却展现出了蓬勃爆发的局势。

    

     所以,作为最可以参考的样本,我们关注的问题是:

     日本到底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失去30年,导致20年的大铜锁?

     日本又做对了什么,可以从长达几十年的衰退中走出来?

     日本的惨痛教训对我们此刻有什么警醒意义?

     我们又该从日本学习什么,从而可以避免像日本一样惨痛?

     为此,米宅专门奔赴日本,进行了长达15天的探访,在日本公司同事的辛苦预约下,我们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张,也很有效,最终这是一份来自最前沿的新鲜出炉的考察和访谈报告。

     2

     第一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抱怨一个政策和底层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或者说政策和现实有巨大的撕裂感时,核心原因可能在于,面对衰退,或者经济xia xing,决策者也并不懂该怎么应对?也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日本的时候,我听到了两位经济学家给我说过同一句话,日本原本并不需要衰退30年的。

     只要10年,甚至只需要5年,就可以完全走出困境。

     而日本的30年,核心原因在于决策者太折腾。

     比如说,在1990年进入衰退后,经过财政刺激和低利率政策,日本在1996年经济增速就已经达到了3%,创下了泡沫破裂后的最高水平。

     但好死不死的,1997年日本竟然出台紧缩政策,上调消费税税率、取消所得税减免等等,结果非常迅速,仅仅几个月,1997年年中的时候,日本就再次陷入了衰退。

     然后,又开始大救市,结果在2006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再次强劲增长。从1997年以来,日本CPI一直是0以下,负的,结果2006年年初,开始转正了。

     结果2006年8月,日本又开始了紧缩政策。

     在整个大衰退中,这成了日本的死亡循环。

     而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则是日本决策层对于通胀的理解。

     日本之所以坚持了20年的0通胀,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0通胀,才是经济最正常的状态。

     超过0则就要出问题。

     但决策者没有想到,只有合理的通胀,才能有涨价预期,才能增加消费,才能扩大生产,才能增加企业投资,才能涨工资,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才能股市高涨,才能资产高涨。

     这才是经济活力的表现。

     后来,美国吸收了这个教训,将通胀目标定为2%;而2023年,中国的通胀目标是3%。

     结果,当然是都没有完成,美国经济热到,从来没有下过3;而我们则是从来没有上过0.5。

     最近一年来,不管是直播还是私密群,我一直提醒我的粉丝,一定要对政策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当你看到一些政策甚至违背常识的时候。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虽然在制定政策,但是他们其实也并不懂。

     只有具备了怀疑精神,才能让自己更清醒!

     2

     我们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高储蓄和低消费。

     也就是大家都在存钱,不消费,都在避险型储蓄,而这些,对经济活力来说,却是致命的,该怎么办?

     这一点,我们的现在和衰退期的日本,简直一模一样。

    

     社会没有流通的活钱,这被称为经济衰退的致命病症。

     日本的做法,也应该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摹本。

     日本近几十年,企业有很多钱但不投资,居民有很多钱但不消费,钱都在银行,哪怕是0利率。

     日本的做法是,如果企业和居民都不消费,那么政府就要负责花钱,替企业和家庭消费,替大家负债。

     因为,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企业和居民有很多储蓄,政府多负债就不会有问题。

     但这个债,绝对不是国内以房地产为杠杆的地方债,不是乱花钱,而是中央政府主导的民生。

     日本50%的负债都用在了和0利率货币政策相补充的减税、财政补贴、增加居民收入之类。

     有国内的经济学家说过一个问题,和这个很契合,就是我们每年拿10万亿在做基建,做基础投资,不如用这10万亿直接补贴居民消费。基建的边际收益已经非常非常低,但10万亿的消费却可以带来更高的货币乘数。

     还有就是国内重启PLS来做保障房,初心是,既然商品房拉不动,就用保障房拉动投资。但是没有人想过,保障房是进一步增加库存,进一步压缩商品房的修复机制,最终导致资产进一步减值,进一步收缩整个社会的财富。

     所以,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一切政策的错配和上下断层?

     请参考上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而最终,中央财政举债,是日本政府用债增加整体社会支出,从而带动私人部门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帮助私人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最终进一步增加社会整体有效投资,恢复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所以,同样是负债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

     欧洲很多国家也有很多负债,比如说欧猪五国,最终高负债直接导致希腊破产。

     希腊破产时的政府负债率是100%,而日本的政府负债率是240%。但日本并没有破产。

     为何会这样?

     根源在于,希腊的高债务,用作了福利社会的整体福利支出,是纯支出,而又没有增加收益。

     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让债务永远上涨,但危急时刻,经济增长比债务更重要,只要有增长一切都不怕,只有在没增长时,政府就失去了还债和付息的根本能力。

     所以,日本虽然负债很高,但是所有债务都是可持续的,日元很受欢迎,日本国债也是非常安全的投资品种。

    

     3

     第三个问题,是选择?

     有一个数据很让我震撼,一直难忘。那就是在1991年,经济大衰退开始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是2.5万美元,很高。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1995年的时候,这一数据却是4.42万美元。之后,一直维持在4万上下,一直到最近一年的日元贬值,才降到了3.4万左右。

    

     在日本调研的时候,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了一句话振聋发聩的话:其实,日本经济停滞,并没有对人民造成太多伤害。

     这和我们认知中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很多家庭都破产了吗?不是楼市大跌吗?

     那么,为什么人均GDP反而一路走高?

     我们现在的人均GDP是多少呢?1.25万美元。

     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是不是1990年的日本?固然不是!

     日本进入衰退时,人均GDP比美国都高,美国是2.3万美元,日本是2.5万,是妥妥的发达国家。

     而我们的1.25万美元,却正跨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上,跨过去才是发达国家,跨不过,就是收入陷阱。

     那么,日本的增长是怎么来的?

     在东京的时候,有人只给我说了三个字:走出去。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1996年的2.8万亿美元飙升到2016年的18万亿美元。日本家庭的对外证券投资,家庭持有的海外债券存量,也在不断飙升。

     日本企业懂了一个道理:要想生存,只能走出去,别无选择。

     日本当年失去一代人,那都是在国内老老实实趴着不动的人。

     走出来的人,特别是出来的资本,赚的盆满钵满。后来,这些国外的收益不断流回日本国内,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底层坚实基础的重要基石。日本这是赚全世界的钱在和国内的衰退做对冲。

     这也印证了我今年的见闻,从三月开始亚洲调研之后,我在很多国家都见过一个名词:日本区。

     在胡志明,日本区是最好的区,也是胡志明最现代化的片区,房价最高的片区,一块300多平米的便利店用地,售价是1500万美金。

     在曼谷,日本区,也是曼谷最好的居住区和房价第一区。

     在澳洲,黄金海岸基本就是日本人的天下。

     还有美国、欧洲……

     这些,都是在日本衰退的时候,日本家庭和企业走出去的结果。

     虽然,经验不能照搬,但却很值得思考一下!

     所谓的树挪死,人挪活;所谓的清末下南洋;所谓的走西口;所谓的闯关东。在这背后,哪一个不是为了寻找机会和希望。

     你可能并不认同这些,但这一切又和每个人的认知息息相关。

     就像我们在十多天的考察和探访,如今我却只能在稿子里用3000字写了三个问题,但我想写的却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我非常想写的被动收益国,当东西方对抗和摩擦成常态,资本为什么从一个池子出来后,会进日本和印度?

     比如说,东亚越来越动荡了,韩朝成第一敌对国,半岛危机对日本和中国会有什么直接影响?

     很多很多,但这些都写不了,但如果你这些感兴趣,可以进日本群,关于日本的一切,我们都在这里讨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米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