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巨量企业和资金将涌向这两座城!
2024/4/1 米宅

    

    

     大家好,当你打开这篇文章,你又一次开启了《2024茅十八观世界》系列,每篇一个深度话题,跟我一起洞察世界变化

     今天一起拆解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1

     第一种逻辑:关于救市,2024年股市楼市,救市会更猛!

     波涛汹涌的1月份,即将收尾了。

     虽然局面仍未出现逆转,楼市、股市、经济,大家的感觉并没有明显好转。

     但有些事,过分着急除了平添焦虑之外,没有任何用。

     从开年至今,各种救市从没停过。

     先看楼市:

     1月2日,央行宣布重启PSL,定向针对楼市放水;

     1月27日,广州取消120㎡以上限购,打响2024救市第一枪。

     过去两年,关于取消限购,尤其是一线城市限购的呼声不断,去年广州已经局部取消限购,这一次,是四大一线城市第一次出现变相取消限购的尝试。

     这意味着,2024年,部分一线城市和所有二线城市取消限购,指日可待!

     再看股市:

     新年开局,大A先抑后扬,从2800保卫战强制拉升。

     就拿上周来看,A股大起大落,V型反弹,上周五止步三连涨。

     行业分层看,房地产、建筑装饰、石油石化、煤炭等涨幅比较领先。

    

     救市资金的流入,国资委又发声考虑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引发新一轮国央企板块买入热,直接导致了中字头和国企股的连续涨停。

     表现抢眼的,还有上海本地股,几度涨停!

     过去一周,上海本地股直接大爆发。

     24日,上海国企改革、上海自贸区板块开盘延续涨势,中华企业、上海凤凰、上海物贸、长江投资、畅联股份、华建集团、申达股份等竞价涨停。

    

     26日,大盘集体低开,上海本地股依然持续火热,上海凯鑫、华建集团、浦东金桥、开开实业、畅联股份、上海凤凰等十余股竞价一字涨停。

     其实就是因为一件事:浦东综改。

     1月23日,中办国办发布《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26日上午,又专门召开了发布会,让浦东和上海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焦点。

     1月28日,证监会再次发布重大利好,全面暂停限售股融券出借。

     2024年,注定是要拼命救经济的一年,要想经济温和复苏,更多政策势必要跟上,否则会更难。

     2

     第二种逻辑:国家战略与经济命脉。

     有一种说法,过去五六年是国家宏观意志最为集中爆发的几年。

     盘点一下集中在以下几点:

     雄安新区

     粤港澳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横琴澳粤深度合作示范区黄河大战略海南自贸港;

     每一个都有明确分工和角色担当。未来20年内,国家主要战略部署和主要经济格局都在这里。

     把时间缩短,眼下5年内,聚焦在两个方向:海南自贸港,上海自贸区。这是离我们普通人、中小企业主、跨境生意等,关系最近、最可能吃到红利的地方。

     先说上海自贸区。

     知乎上有很多关于上海和深圳的争议,未来究竟谁更强?谁更国际化?

     在我看来,过去代表中国的对外窗口1.0,是珠三角的深圳;那么现在2.0,更开放自由和国际化的,无疑将是长三角的上海。

     2023年,即便外部环境如此严峻,上海仍然多项排名全球第一!

     1、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排名全球第一。

     2、上海口岸贸易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城市排行第一。

     3、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第14年位列世界第一。

     上周六,上海市人大会议上,市长透露了另一组数据:

     去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突破了240亿美元,连续第四年超过200亿美元,实到外资再创新高。

     你看,在这些关键领域,没有谁能取代上海。

     前两天发布的浦东综改方案,将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和开放更加深化。

     一是过去开放程度不够的领域,这次要降低或直接取消外资的准入门槛;

     二是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尽快让资本项目可以轻松兑换,本外地资金池与此前自贸区FT账户合二为一,建立多币种的跨境资金池,提高跨境收付便利度,全面打通外贸堵点。

     其实这几年,上海有原油期货等国际化金融产品,有“沪港通”“沪伦通”“互换通”等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有17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其中30%是外资金融机构。

     从某种程度上看,上海的任务就是承接香港,又拥有香港没法比的对内优势。

     全国紧盯的海南。

     海南自贸港要做的,就是全面开放,承接包括东南亚各国在内世界贸易活动。

     2023年海南GDP增速9.2%,在目前已公布的12个省份里增速第一。

     封关后,海南GDP,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都将更加可观!

     海南面对的是东南亚的制造业,而现在东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我们第一大贸易国。

     2023年,我们和东盟外贸总额高达9117亿美元,排名第一。

     而这些,封关后,大波红利将涌向海南自贸港。

     前两天,一位食品公司高管说,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后,进行牛肉加工可以节省9%的成本。

     税费最低、外贸自由度最高、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性最强……这些在一年后的海南,都会成为现实。

     3

     第三种逻辑: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

     这两年,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政策性倾斜。

     经济、就业、税收,都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

     宏观上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56789”。

     前两天,我梳理各城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些城市和省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5%。

     在这些维度上,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扛起了大半边天!

     但现在,民营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比如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的利润下滑,跌掉20%以上。

    

     这是2021年民营企业营收前20名单。

    

    ——来源于泽平宏观

     前10强里,大部分都在走下坡路。

     尤其是京东、阿里、腾讯、碧桂园、字节等,要么大范围裁员、要么大幅降薪、要么直接断臂式砍掉业务线,要么困于现金流绯闻缠身……

     地方最看重的纳税方面。

     2011年民企500强纳税总额还只有4000亿元,2018年-2021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1.3-1.4万亿元,而且非常稳定。

     这是2021年民营企业纳税前10明细:

    

     这个表格看完,更感慨。

     过去10强,5个都是房地产,融创、碧桂园、龙湖、新城、时代控股。

     纳税十强里,纳税总额4137.66亿元,房地产占了2652.97亿元,占比高达64%。

     而现在,融创还在艰难自救,碧桂园去年上半年首度亏损,半年亏损四五百亿;新城控股虽然没亏损,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4.28%。

     三年前,民营企业一路高歌,营收、利润、纳税蹭蹭涨。

     就拿楼市来说,2021年,恒大、融创、碧桂园单这三大民营房企就闯出2万亿市场,现在都化成了泡影……

     经过这轮周期,不少民营企业举步维艰,踏入业绩下滑、利润下降、亏损、甚至开始生死挣扎。

     4

     前段时间,《繁花》的热播,重新掀起一波回忆杀,纸醉金迷的上海、艰难困苦的西北,都是真实的90年代。

     不发达地区的人说《繁花》太假,90年代上海哪有那么富?

     发达地区说《山海情》拍的不真实,那时西北哪有那么穷?

     体感差距就是如此大。

    

     抬头看看,低头瞄瞄,脚下亦然。

     眼下和未来,浦东、上海,深圳和海南自贸港;互联网大厂与房地产;经济、就业与民营企业……

     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90年代给了一拨人初代红利,给了一拨人破冰机会,也给了一拨人吃不完的苦。

     眼下的2022-2025年又何尝不是?时代的红利与尘埃,该来的都会来,看你怎么选。

     最后,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茅十八观世界扩展阅读>

     2024年,世界经济将迎来新的割裂高潮!

    

     全球信用锚定,彻底变了!

    

     大爆发!十大产业,进入猛涨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米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