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偏视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1/11/30 18:40:00 木木说药方

目偏视,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
是指以双眼注视目标时,呈现一眼部位左右或上下偏斜为主要表现的病情。
《诸病源候论》:“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人腑脏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此患亦有从小而得之者,亦有长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气虚,而受风邪所射故也。”
病发多因脏腑虚而风邪牵睛所致。
治宜健脾益气,平肝清热,祛风涤痰,活血化瘀。

1.五神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主治:目偏视风牵。
组成:荆芥穗四两,白术,木贼各二两,青盐一两(研),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好茶点服。

2.抵圣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主治:目偏,风牵疼痛。
组成:荆芥穗二两,芎藭,羌活(去芦头),木贼,楮实(敖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茶清调下。

3.立胜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别名:立胜煎(《中医眼科学讲义》)。
主治: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风毒攻眼,及时眼隐涩羞明肿痛。
2.《中医眼科学讲义》:风牵偏视。
组成:黄连,黄柏,秦皮(去粗皮),甘草等分。
用法: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加大枣一枚,灯心七茎,煎数沸,去滓。以新羊毫笔蘸刷眼,候温,即用手沃之。
《中医眼科学讲义》本方用法: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后,过滤浓缩到150毫升,再加缓冲溶液,以消除刺激性。

4.凉膈天门冬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别名:天门冬汤(《普济方》卷七十六)。
主治:眼风牵,脸硬睛疼,视物不正。
组成:天门冬(去心),大黄(锉,炒)各一两,车前子,茺蔚子,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5.羚羊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别名:羚羊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主治:
1.《圣济总录》:风牵眼偏斜。
2.《秘传眼科龙木论》:风牵偏外障。此眼初患之时,皆因肾脏虚劳,房事不节,脾胃壅毒,夜卧多涎;肝气不足,致使不觉中风,口眼喎斜,睑中赤痒,时时颞中牵动。
组成:羚羊角(镑),防风(去叉),赤茯苓(去黑皮),人参,五味子各一两,知母(焙),茺蔚子,黄耆(锉)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6.独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主治:眼偏视。风邪攻肝,牵射瞳人,致目不正。
组成:独活,防风(去芦头),羚羊角屑,酸枣仁(微炒),茯神各一两,细辛,甘菊花,蔓荆子,决明子,前胡(去芦头),桑根白皮(锉)各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宜忌:忌毒鱼肉。

7.牛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主治:心肝脏风热,致眼偏视。
组成:牛黄一钱(细研),朱砂一分(细研),龙脑一钱(细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犀角屑,甘菊花,天麻,槐子,人参(去芦头),芎藭,防风(去芦头),车前子,决明子,黄耆(锉),蔓荆子,羚羊角屑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再研令匀。每服一钱,食后以竹叶汤调下,临卧再服之。

8.菊花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七。
主治:风邪牵睛,目偏视,视物不正,目风泪出。
组成:菊花一两,苍术五两(肥实者,就银石器入皂荚一寸,以河水煮一日,去皂荚,取术,以铜刀刮去黑皮,切,晒干取三两),荆芥穗,草决明(温水洗),木贼,旋覆花,甘草(炙)各一两,蝉蜕(温水洗)三分,蛇蜕(微炙)一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匕,加蜡茶半钱匕,空心、临卧点下。

9.细辛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主治:妇人风眩头疼,目被风牵引,偏视不明。
组成:细辛三分,秦艽一两(去苗),独活一两,桂心一两,山茱萸一两,天雄一两(炮裂,去皮脐),薯蓣一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10.排风散
来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
主治:
1.《秘传眼科龙木论》:两睑粘睛外障。
2.《医宗金鉴》:风牵喎僻,睑皮痒赤,时时口眼相牵而动。
组成:天麻,桔梗,防风各三两,乌蛇,五味子,细辛,芍药,干蝎各二两。
用法:上为末。空心、食后米饮汤调下一钱。先宜钩割、熨烙,后服本方。

11.摩风膏
来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主治:风牵喎偏外障。
组成:木香,当归,白芷,黑附子,细辛,藁本,防风,骨碎补各一两,乌头,芍药,肉桂各一两半,猪脂半斤,牛酥,鹅脂各四两。
用法:上为末,以麻油半斤浸药末一宿一日,以文武火煎如膏为度。摩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