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1/12/10 20:05:37 木木说药方

急性胃肠炎,是指胃肠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
病发多因食用不洁食物后引起。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脐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伴有腹泻、大便呈糊状或黄色水样便。
治宜祛邪利湿,行气止痛。
目录
一、虚寒型急性肠炎
二、急性肠胃炎

一、虚寒型急性肠炎
1.肠炎汤1号
来源:《临证医案医方》。
功用:健脾利湿,收涩止泻。
主治:虚寒型急性肠炎,大便频数,水样便或带泡沫,或挟有不消化食物,舌苔白,脉濡缓。
组成:苍术炭9克,白术炭9克,姜厚朴6克,通草6克,莲子9克,炒扁豆30克,炒山药30克,茯苓12克,煨诃子12克,煨肉豆蔻6克,党参9克,甘草3克。
方论:党参、白术、甘草、莲子、扁豆、山药健脾止泻;茯苓、通草淡渗利湿;诃子、肉豆蔻收涩固肠;厚朴消胀;苍白术炒炭,既能燥湿,又能增强止泻作用。

二、急性肠胃炎
1.四逆加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主治:霍乱,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
组成: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宜忌:《外台秘要》:忌海藻、菘菜、猪肉。
验案:急性胃肠炎。
《伤寒论临床实验录》:裴某,男,58岁。夏令因饮食不节,患急性胃肠炎,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脘闷,继则吐利交作,腹疼,烦躁不安;曾服导滞分利止呕药两剂,而吐利不止,渐至四肢厥逆,心烦身出冷汗、口干舌燥,饮食不思,脉象微细欲绝。此乃吐利之后中气大伤,心阳衰竭,阴气不继之证。治疗时扶阳救逆固属重要,而补中气生津血,又属刻不容缓。吉林参6克,干姜10克,炮附子10克、甘草18克。服药一剂后,四肢回暖,吐利不作、心不躁烦,能安然入寐。三剂后症状消失,精神蜜静、食欲渐展,脉象虚缓,后以和胃化滞之剂调理愈。

2.黄连上清丸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
功用:清泻热毒,降低血压。
主治:急性肠胃炎,便秘,血压过高,头部充血,五官发炎。
组成:黄连八钱,黄芩一两六钱,黄柏四钱,大黄四钱,山栀一两六钱,连翘四钱。
用法:上为细粉,凉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大人一日服二次,每次服二、三钱;小儿按年龄服用,开水送下。
宜忌:衰弱人或久泻后所发之五官发炎等症忌服。

3.止泻灵片
来源:《部颁标准》。
本方制成糖浆,名“止泻灵糖浆”。
功用:清热利湿,健脾,涩肠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单纯性腹泻。
组成:五倍子(炒)25g,鸡矢藤375g,车前草250g,儿茶25g,伏龙肝300g,陈皮150g,党参75g,白术(炒)150g,莱菔子(炒)75g,地胆草300g,滑石粉30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1次4~6片,每日3次。

4.止泻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导滞,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肠胃炎,止呕止泻,退热止痛。
组成:律草1000g,辣蓼1000g,南五味子根茎500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装10g,密闭,防潮。开水冲服,1次10g,每日3次。

5.清热除湿止泻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去湿,消积滞。
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
组成:夜香牛。
用法:制成颗粒。开水冲服,1次10g,1日2~3次。

6.莲芝消炎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
主治:肠胃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
组成:穿心莲总内酯60g,山芝麻干浸膏172g。
用法:制成胶囊,密封。口服,1次1粒,每日3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