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和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1/12/12 16:13:31 木木说药方

胃肠不和,是指胃热肠寒或胃寒肠热的寒热错杂之症。
《圣济总录》“黄帝针经曰,肠胃相通,疾病相连,人因饮食不节,寒温失宜,致肠胃受邪,有冷有热,疾证俱见者,则善饥小腹痛胀,为胃热肠寒之病,胃热则消谷故善饥,肠寒则血凝脉急故小腹痛,又寒则气聚,故痛而且胀”;
“病有腹胀而泄者,为胃寒肠热。胃受寒,则气收不行而为胀满,肠间客热则水谷不聚而为泄注,病本浊寒之气在上,清热之气在下,故胀而且泄。”
治宜调和胃肠清,散寒清热。

目录
一、胃热肠寒,食已善饥,小腹痛胀
二、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一、胃热肠寒,食已善饥,小腹痛胀
1.干地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别名:地黄汤(《普济方》卷三十五)。
主治: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少腹痛胀。
组成:熟干地黄,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枇杷叶(拭去毛),地骨皮,甘草(炙,锉),石斛(去根),黄耆(锉细)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2.立通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别名:青橘皮丸(《宣明论方》卷二)。
主治:
1.《圣济总录》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小腹胀痛。
2.《宣明论方》:胃热肠寒,善食而饥,便溺,小腹胀痛,大便或涩。
组成:京三棱(炮,锉),黄连(去须),青橘皮(汤浸,去白,焙),蓬莪术(炮)各一两,巴豆霜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茶、酒任下。

3.芍药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善饥,小腹痛胀。
组成:芍药,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木香,桂(去粗皮),桔梗(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一日二次。

4.沉香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食已善饥,小腹痛胀。
组成:沉香(锉),白檀香(锉),乌药(锉),山芋,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京三棱(炮,锉),前胡(去芦头),桔梗(炒)各一两,人参二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匕,加盐少许,以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5.调中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十两,紫河车,甘草各二两(生)。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6.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食已复饥,小腹胀痛。
组成:黄耆(细锉)半两,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京三棱(锉)各一两,芎藭,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麦门冬(去心,焙),诃黎勒皮,前胡(去芦头),桔梗(炒),柴胡(去苗)各半两,牡丹皮,甘草(炙,锉),芍药各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麦门冬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少腹胀痛。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锉)各二两,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芦头),旋覆花,玄参,白术,芍药,柴胡(去苗),人参,升麻,当归(切,焙),桑根白皮(锉)各一两,胡黄连一分,熟干地黄(焙)一两半,木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京三棱煎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热肠寒,食已复饥,小腹痛胀。
组成:京三棱三两(杵末,取二两),硇砂一两(飞过,同三棱用米醋三升煎成膏),当归(酒浸,切,焙),大黄(锉,炒),鳖甲(去裙襕,醋炙),五灵脂(炒),木香,沉香(锉)各半两,槟榔(锉),桂(去粗皮),干漆(炒令烟尽)各三分,没药,马蔺花各一分,蓬莪术(炮)一两。
用法:上为末,入三棱煎,搜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空心、临卧温酒或盐汤送下。

二、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1.前胡木香煮散
来源:《传家秘宝》卷三。
功用:调顺三焦,平和胃气。
主治:《圣济总录》:胃寒肠热,食已复饥,小腹痛。
组成:前胡(去苗,锉),柴胡(去苗),木香,秦艽(去芦头),官桂,舶上茴香各一两,槟榔三个(面裹煅熟用),豆蔻一个(去皮),川芎,甘草半两(炙黄),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甜葶苈半两(微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温服。

2.诃黎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满闷,泄泻不止。
组成:诃黎勒(去核)一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一分,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高良姜半两,甘草(炮)一分,防风(去叉)一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大枣,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妙应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
1.《圣济总录》: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2.《宣明论方》:水谷不化,痞满不已。
组成: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栀子(去皮)一分,干姜(生用)一分。
用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温酒送下,一日二次。

4.厚朴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半,龙骨,诃黎勒(去核),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黄连(去须),白石脂,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醋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茱萸汤送下,一日三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