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痹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2/18 14:52:18 木木说药方

    

     肝痹,为五脏痹证之一,是痹病邪侵肝脏出现的病证,亦可由筋痹发展而成,故又名筋痹。

     临床表现为头痛,夜睡多惊梦,渴饮,多尿,腹胀,腰痛胁痛,足冷等。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

    

     本病多由“筋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邪气内积所致。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或由肺痹传变而来,如《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

     治宜温经散寒,镇惊安神,祛风除湿。

    

     1.八风十二痹散

     来源:《千金翼方》卷十六。

     主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黑,肾痹也。并悉主之。

     组成:远志(去心),黄耆,黄芩,白敛,附子(炮,去皮),龙胆,薯蓣,厚朴(炙),蜀椒各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牡荆子,天雄(炮,去皮),细辛,菊花,狗脊,山茱萸,防风,芎窮,桂心各三分,五味子,巴戟天各一分,茯苓,芍药,秦艽,乌头(炮,去皮),芜荑,菖蒲,葳蕤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食后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2.五痹汤

     来源:《病机沙篆》卷上。

     主治:五脏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细辛,五味,黄芩。

     加减:

     肝痹,加柴胡、枣仁;

     心痹,加茯神、犀角;

     脾痹,加枳壳、陈曲、砂仁;

     肺痹,加杏仁、麻黄、紫菀;

     肾痹,加独活、川萆薢。

    

     3.二术救痹饮

     来源:《辨证录》卷二。

     主治:肝痹。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之,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拘急。

     组成:白术,白芍,茯神各五钱,陈皮,肉桂,柴胡各一钱,枳壳五分,远志,白芥子,苍术各三钱。

     用法:水煎服。

    

     4.三灵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四。

     功用:养血疏肝,兼调脾胃。

     主治:肝痹。夜卧则凉,多饮,数小便,腹大如怀物。

     组成: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羚羊角一钱五分,龙齿二钱,石决六钱,半夏曲三钱,柴胡一钱,葛根二钱,茯神二钱,白术一钱,青皮一钱。

     用法:冬瓜子三钱,煎汤代水。

     5.牛膝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痹筋挛,肢体不随。

     组成:牛膝(锉,焙),防风(去叉),丹参,前胡(去芦头)各二两,石斛(去根)二两半,杜仲(去粗皮,涂酥炙,锉),秦艽(去苗土),续断各一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大麻仁(研)一合。

     用法:上十味,除大麻仁外,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五七沸,别下麻仁少许,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服,一日二次。

    

     6.防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痹,头目昏塞,四肢不利,胸膈虚烦。

     组成:防风(去叉)一两,芎藭,黄耆(锉),五味子,人参,茯神(去木),独活(去芦头),羚羊角(镑屑),前胡(去芦头)各三分,细辛(去苗叶),酸枣仁(微炒),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三枚(擘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补肝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痹,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疝瘕四逆,抢心腹痛,目不明。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一两二钱,乌头四枚(炮裂,去皮脐),薏苡仁,独活各一两,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脐),柏子仁(研),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各二两,山茱萸,桂(去粗皮)各三分,甘草(炙,锉)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入研药拌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大枣二枚(擘开),同煎数沸,去滓,取一盏服,不拘时候。

    

     8.细辛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组成: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研),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甘草(炙、锉)各三分,蔓荆实,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木瓜(去核),萆薢,五加皮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三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9.薏苡仁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痹。筋脉不利,拘挛急痛,夜卧多惊,上气烦满。

     组成:薏苡仁,羌活(去芦头),蔓荆实,荆芥穗各二两,白术,木瓜(去核),防风(去叉),牛膝(酒浸,切,焙),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

    

     10.细辛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组成: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研),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甘草(炙,锉)各三分,蔓荆实,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三枚(劈破),同煎数沸,去滓,取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11.萆薢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功用:缓筋脉,去邪毒,调荣卫。

     主治:肝痹。

     组成:萆薢,羌活(去芦头),天麻(酒浸一宿,切,焙)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没药(研),乳香(研)各一分。

     用法:上为末,入没药、乳香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一日二次。

    

     12.茯神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主治:肝痹,多惊悸,神思不安。

     组成:茯神(去木),酸枣仁(微炒),黄耆(锉),人参各一两,熟干地黄(焙),远志(去心),五味子各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丹砂(别研)半两。

     用法:上药除丹砂外,为散,入丹砂末再研匀。每服一钱匕,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13.肝痹散

     来源:《辨证录》卷二。

     主治:气血不足而致肝痹,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挛急。

     组成:人参三钱,当归一两,川芎五钱,代赭石(末)二钱,羌活五分,肉桂一钱,茯苓五钱,酸枣仁一钱,丹砂(末)五分。

     用法:水煎,调丹砂、代赭石末,同服。

     方论:方中用当归、川芎以生血,加入人参益气以开血,引代赭石去通肝气,以佐川、归之不逮,气开血通,而后邪可引而出矣。又加肉桂以辟寒,加茯苓以利湿,加羌活以除风,则邪自难留,而魂自不乱矣,所以益之枣仁、丹砂收惊特速也。

    

     14.人参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别名:奇效人参散(《医灯续焰》卷十)。

     功用:镇肝,去邪。

     主治:脾痹气逆,胸胁引痛,眠卧多惊,筋脉挛急。

     组成:人参二两,酸枣仁(微炒),杜仲(去皮,锉,微炒),黄耆(蜜炙,锉),茯神(去木)各一两,五味子,熟干地黄,芎藭,细辛(去苗叶),秦艽(去苗土),羌活(去芦头),丹砂(飞研)各半两。

     用法:上药除丹砂外,同捣罗为散,入丹砂研匀。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一日三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