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中风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3/9 19:48:19 木木说药方

    

     肝中风,又名肝脏中风,是指风邪入中于肝经,

     临床表现为头目瞤动,胁痛,常伛偻不行,或踞坐不得低头等为特征的病情。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绕两目连额色微有青,唇青面黄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壮。”

     治宜祛风通络,平肝潜阳。

    

     目录

     一、口眼喎斜者用方

     二、头目眩晕者用方

     三、言语謇涩者用方

     四、筋脉拘挛者用方

     五、其他症状用方

    

     一、口眼喎斜者用方

     1.牛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中风,筋脉挛急,口眼喎斜,言语謇涩,神思昏愦。

     组成:牛黄一分(研入),龙脑一分(研入),乌犀角屑半两,天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麻黄三分(去根节),羚羊角屑半两,甘菊花半两,蔓荆子半两,桑螵峭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细辛半两,附(侧)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独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乌蛇二两(酒浸,去骨皮,炒令黄),干蝎半两(生用),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蝉壳一分(微黄),朱砂一分(研入),麝香一分(研入)。

     用法:上为细末,次入研了药,更研令匀。每服一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2.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流注四肢,攻头面疼痛,心神烦热,言语謇涩,上焦风热,口眼喎斜,脚膝疼痛无力。

     组成:犀角屑一两,羌活三分,羚羊角屑三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独活半两,川芎半两,白术半两,黄耆半两(锉),石膏一两,汉防己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天麻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蔓荆子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医方类聚》引《神巧万全方》有酸枣仁、白芷各半两,无汉防己、蔓荆子。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羌活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别名:独活散(《普济方》卷八十九)。

     主治:肝脏中风,手足少力,筋脉拘急,骨痛项背强,皮肤瘙痒,口喎目眩。

     组成: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白芷各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蔓荆实,藿香叶,川芎,天麻,蝉蜕(去土)各半两,雄黄(研),桂(去粗皮),干蝎(全者,去土,炒),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白附子(炮)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4.龙脑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中风,口眼不正,四肢抽掣,语涩昏沉。

     组成:龙脑半两(研入),犀角屑半两,秦艽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麻黄一两(去根节),汉防己半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茵芋半两,甘菊花半两,赤箭一两,独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桂心半两,芎穷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乳香半两(研入),乌蛇一两半(酒浸,去皮骨,炒令黄),干蝎半两(生用),牛黄一分(研入),麝香一分(研入),朱砂一分(研入)。

     用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薄荷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5.决明子丸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主治:肝脏中风,攻手足,缓弱无力,口眼喎斜,精神不定,行走艰难。

     组成:决明子,天雄(炮),犀角屑,天南星(炮裂),白花蛇肉(酥拌,微炙),独活,川芎,白附子(炮),川升麻,白术,白僵蚕(微炒),防风,蔓荆子,当归(微炒),细辛,酸枣仁(微炒),萆薢各半两,牛黄,朱砂,麝香各一分。

     用法:上为末,入牛黄等匀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豆淋酒送下。

    

     6.赤箭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中风,攻手足缓弱无力,口眼喎斜,精神不定,行步艰难。

     组成:赤箭半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犀角屑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白花蛇半两(酥拌,微炒),独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川芎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川升麻半两,白术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桑螺蛸半两(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细辛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萆薢半两,牛黄一分(研),朱砂一分(研),麝香一分(研),龙脑一分(研)。

     用法:上为末。研入生姜、牛黄等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豆淋酒送下,不拘时候。

     宜忌:忌湿面、猪肉、羊血、毒鱼。

    

     二、头目眩晕者用方

     1.升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虚中风,头痛目眩,胸中客热,气壅冲心烦闷。

     组成:升麻,前胡(去芦头)各一两半,玄参,地骨皮各一两,羚羊角屑,葛根各二两,酸枣仁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沥半合,重煎三二沸,放温,食后服;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

    

     2.白鲜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虚中风,目眩,视物不明,筋肉抽掣。

     组成:白鲜皮,人参各一分,芍药,川芎各三分,知母一两,款冬花二两,百合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防风(去叉)三两,黄芩(去黑心)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沥半合,重煎一两沸,放温服,临卧再服。

    

     3.犀角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脏中风。肢体拘急,头痛旋运。

     组成:犀角(镑)一两,独活(去芦头),川芎,羚羊角(镑)各一两半,防风(去叉),天麻,人参各一两,白僵蚕(微炒)半两,天南星(炮,去皮脐)半两,干蝎(炒)半两,丹砂(细研)一两,龙脑(细研)一分,麝香(细研)半两。

     用法:上除研药三味外,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临卧嚼破,以荆芥茶清送下。

    

     4.羚羊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筋脉拘急,言语謇涩,头项强直,四肢不利,心膈烦壅,头目旋眩。

     组成:羚羊角屑三分,防风半两(去芦头),前胡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麻黄三分(去根节),人参半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赤芍药半两,芎藭三分,桂心三分,羌活三分,当归三分(锉,微炒),汉防己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蔓荆子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三分(微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一二沸,温服,不拘时候。

    

     5.天雄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功用:补虚损,益元阳。

     主治:肝中风,肢体不遂,头目昏眩,四肢无力。

     组成:天雄(炮裂,去皮脐),山茱萸,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头),山芋,白敛,干姜(炮裂),狗脊(去毛),干漆(炒令烟出),防风(去叉)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日午、近晚温酒调下。

    

     6.附子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上攻头目眩晕,心惊悸闷、四肢筋脉拘急。

     组成: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人参三分(去芦头),桂心半两,羌活半两,甘菊花一分,蔓荆子半两,白鲜皮半两,茯神三分,薯蓣三分,黄芩半两,龙齿一两,川芎半两,天麻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三、言语謇涩者用方

     1.竹沥汤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九。

     别名:竹沥饮(《医略六书》卷十八)。

     主治:肝中风,心神烦热,言语謇涩,少得眠卧。

     组成:竹沥三合,荆沥三合,生姜汁半合,白蜜一合,葛根汁二合。

     用法:上药都拌匀。每温服一合,宜频服。

     方论:《医略六书》:中风遇热直入厥阴,木火不得发舒,故烦热语涩,不能眠卧焉。弦为肝脉,数主火炎,可见木郁火伏,乃不可以直折奏功,所以取用竹沥、姜汁行经豁痰,葛汁、白蜜疏风润燥,荆沥清气化痰也。俾痰化风消,则遏热顿降,而肝脏肃清,无不神宁语朗,何眠卧之有不安哉。

    

     2.麦门冬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语涩,烦躁,或四肢拘急。

     组成:麦门冬一两(去心),茯神三分,木通三分(锉),犀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甘草三分(炙微赤,锉),独活半两,玄参半两,川朴消一两半,汉防己半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一二沸,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酒、热面、炙博等。

    

     3.赤茯苓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中风,气壅语涩,四肢拘急。

     组成:赤茯苓一两,黄耆一两(锉),子芩三分,酸枣仁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一两,葳蕤三分,麻黄一两(去根节),川芎三分,独活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叶三七片,同煎至五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一二沸,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鸡、猪、炙博。

    

     4.秦艽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语涩,筋脉舒缓,面上浮肿,行履不稳。

     组成:秦艽三分(去苗),茯神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锉),犀角屑三分,木通三分(锉),麦门冬三分(去心),防风三分(去芦头),羌活三分,汉防己三分,酸枣仁三分(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羚羊角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九。

     主治:肝中风。筋脉拘急,舌强语涩。

     组成:羚羊角屑一两,独活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一二沸,温服。

    

     四、筋脉拘挛者用方

     1.茯神丸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肝脏中风,筋脉拘挛,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或时恐怖。

     组成:茯神一两,远志三分(去心),人参三分(去芦头),白僵蚕三分(微炒),白附子一两(微炮),当归半两(锉,微炒),乳香一两(研)。

     用法:上为末,与乳香拌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2.丹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脏中风,手足麻痹,筋脉拘挛。

     组成:丹砂(别研),芎藭,羌活(去芦头),荆芥,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捣作饼子,焙干再为末)各一两,白附子(炮),天南星(炮裂),干蝎(去土,炒)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3.薏苡仁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组成:薏苡仁三两,防风二两(去芦头),麻黄二两(去根节),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川芎一两,桂心一两,独活一两,柏子仁一两,石膏一两,细辛一两,羚羊角屑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鸡、猫、鱼、蒜。

    

     4.独活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九。

     主治:肝中风,筋脉拘急,肢节疼痛,起卧艰难。

     组成:独活一两,羚羊角屑一两,麻黄一两半(去根节),桂心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五加皮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荆芥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猪肉、毒鱼。

    

     5.石膏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脏中风,筋脉拘挛,手足不随、或缓或急。

     组成:石膏(碎)一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一两半,川芎,芍药,桂(去粗皮),黄芩(去黑心),甘草(炙),人参,当归(切、焙),防风(去叉)各半两,杏仁十五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后吃热生姜葱薤稀粥,取微汗出。

     宜忌:慎外风。

    

     五、其他症状用方

     1.枸杞子散

     立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中风,致筋脉舒缓,举脚不知高下,目多冷泪,肢节无力。

     组成:枸杞子一两,薯蓣一两,牛膝一阴(去苗),天麻一两,萆薢一两,茯神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川芎三分,茵芋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生干地黄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羚羊角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十八。

     主治:肝脏中风,烦热心疼,肢痿体痛,脉数浮弦紧涩者。

     组成:怀生地五两,羚羊角一两半,西羌活一两半,青防风一两半,真茅术一两(炒),白池菊三两(去蒂),白云神二两(去木),肥玉竹三两,真会白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五钱,水煎,去滓,冲生姜汁一匙,竹沥一杯,温服。

     方论:肝风乘胃,相火亢逆,故心疼烦热,肢痿不举,体痛不能转侧焉。生地、玉竹滋阴扶元以治其本,羌活、防风疏风散邪以治其标,羚羊、池菊清厥阴之火,苍术、茯神燥太阴之湿,会白调中和胃,姜、沥通经彻络也。此中风遏热,湿热互结肝胃之候,能使经气通利,则营卫调和,而风邪外解,湿热内消,肝胃自无相乘之患,何虑肢痿体痛不除,心疼烦热不瘳乎?

    

     3.肝风天麻散

     来源:《金匮翼》卷一。

     主治:肝中风。

     组成:天麻二两,川芎一两,人参一两,羚羊角一两五钱,犀角七钱,乌蛇三寸,柏子仁,酸枣仁,钩藤各一两五钱,甘菊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渐加至二钱匕,以豆淋酒送下,日三夜一。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