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之中医急黄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3/12 21:25:44 木木说药方
急黄,是阳黄的重证。
临床特点是发黄急骤,身目呈红黄色,高热烦渴,胸满腹胀,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出斑疹,舌绛,苔黄燥,脉弦滑数。
《诸病源候论》:“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有得病即身体面目发黄者,有初不知是黄,死后乃身面黄者。
其候,得病但发热心战者,是急黄也”。
此与后世瘟黄相似,多因脾胃素有积热,湿热之毒炽盛,灼伤津液,内陷营血,邪入心包。
治当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化脓性胆管炎及钩端螺旋体病之黄疸出血型等。
1.芒消散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卡,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主治:急黄,热气骨蒸,两目赤脉。
组成:大黄一两半(末),生地黄汁八合,芒消一两。
用法:上三味合和。每服五合,一日二次,以利为度。
方论:《千金方衍义》:疸发而见骨蒸,似乎虚象,以病起于急,属实何疑?其两目脉赤,又为血热之验。故于《金匮要略》大黄消石汤中裁去黄柏、栀子之苦寒,加入生地黄汁,专化血脉之滞也。
2.茵陈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别名:
茵陈蒿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七)、三山丸(《鸡峰普济方》卷五)、茵陈栀子丸(《鸡峰普济方》卷九)、栀子丸(《世医得效方》卷三)。
主治:
1.《备急千金要方》:时行病,急黄,瘴疬疫气,痎疟。
2.《伤寒总病论》:黄病痰癖,时气伤食,小儿惊热欲发痫,赤白痢,春初有宿热。
3.《鸡峰普济方》:伤寒五七日以后,胸膈痞闷,喘急呕逆;妇人血气刺痛。
组成:茵陈,栀子,芒消,杏仁各三两,巴豆一两,恒山,鳖甲各二两,大黄五两,豉五合。
用法:上为末,以饧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饮送下。以吐利为佳。不知、加一丸。初觉体气有异,急服之。
宜忌:《普济方》: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
方论:《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厥阴药也。栀子、淡鼓,栀鼓汤也,合常山可以涌吐,合杏仁可以解肌;大黄、芒消,承气汤也,可以荡热去实,合茵陈可以利湿退黄,三药名茵陈汤,治黄正药;加巴豆大热以祛脏腑积寒,加鳖甲滋阴,以退血分寒热。此方备汗吐下三法,故能统治诸病。居平当预合之,以备缓急,虽云劫剂,实佳方也。
3.麦门冬饮子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
主治:急黄,服瓜蒂散吐讫,及灸后发渴。
组成:麦门冬四两(去心),栝楼三两,竹叶一升,茯苓四两,升麻二两,生芦根一升,甘草一两(炙)。
用法:上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三次温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八九里久。服此饮渴即止。
4.大黄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必效方》。
别名:大黄散(《普济方》卷一九五)。
主治:急黄疸。
组成:大黄三两(切),芒硝二两。
用法:以水二升,生渍大黄一宿,平旦绞汁一升半,纳芒硝搅服。须臾当快利,愈。
5.瓜蒂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广济方》。
主治:急黄,身如金色。
组成:赤小豆二七枚,丁香二七枚,黍米二七枚,瓜蒂二七枚,麝香,熏陆香各等分(别研),青布二方寸(烧为灰)。
用法:上为散。饮服一钱匕。则下黄水,其黄则定。
宜忌:忌生冷、热面、粘食、陈臭。
6.人参五味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许仁则方》。
主治:天行急黄,服半夏十味汤后,虽得毒热势退,利尚不休,体力渐弱者。
组成:人参五两,生犀角(末)二两,乌梅肉三两(熬),生姜屑三两,黄连三两(去毛。无、亦可以龙骨四两代之)。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方寸匕,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匕。
宜忌:忌猪肉、冷水等。
7.干葛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功用:预防热病、急黄、贼风。
组成:干葛,干地黄各三斤,新香豉心一升。
用法:上药晒干为散。每服一方寸匕,一日二次,稍稍加至三匕,食后牛乳、蜜汤、竹沥、粥饮、梅浆,任意下之。
8.黄连八味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许仁则方》。
主治:热病急黄贼风,服干葛散后,虽觉热气少退,热未能顿除者。
组成:黄连,黄芩,干姜,蜀升麻,知母,干地黄各一斤,栀子仁,大青各半斤。
用法:上为散。每于食后饮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二匕。
宜忌:忌猪肉、冷水、芜黄。
9.麻黄五味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许仁则方》。
功用:发汗泄黄。
主治:急黄病。身体黄,甚则涕、泪、汗、唾、小便如柏色,眼白睛正黄。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干葛五两,石膏八两,生姜六两,茵陈二两。
用法: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次温服,相去十里久再服。服讫当欲汗,则覆被微取汗以散之。
10.犀角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别名:犀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急黄。热毒攻发,舌急眼黄。
组成:犀角屑半两,茵陈三分,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川升麻半两,甜竹叶一握,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川芒消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细末,拌令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丁香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主治:急黄。
组成:丁香七粒,瓜蒂七枚,赤小豆七粒。
用法:上为细散。以鸡子清一枚相和。用新汲水调,顿服。当吐利,即效;未愈,即再服。
12.龙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别名:龙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急黄。烦躁,渴欲饮水,面目如金色。
组成:龙胆一两(去芦头),木通一两(锉),土瓜根一两,石膏二两,犀角屑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茅根一握(锉),川朴消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3.赤小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主治:急黄身如金色。
组成: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薰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
用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每服一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14.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主治: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
组成:犀角屑一两,茵陈二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升麻一两,川芒消二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茵陈蒿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主治:时气急黄,疼痛。
组成:茵陈蒿,黄芩(去黑心),栀子仁,大青各一两,大黄(锉),朴消各五两,白鲜皮,葛根(锉),升麻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得利即愈。
16.前胡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主治:疟气急黄并痢。
组成: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芍药,枳壳(去瓤,麸炒),黄芩(去黑心)各半两,大黄一两(生),大麻仁一两半(细研)。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午食前以米饮及浆水送下,令溏利为度;不利,加至十五丸。
加减:有痃癖者,加虻虫(去翅足,炒)二十枚,黄耆(薄切)、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鳖甲(去裙襕,醋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
17.升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急黄,面目如金色,烦渴饮水。
组成:升麻三分,秦艽(去苗土)一两,凝水石一两半(碎),栝楼根三分,朴消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三次。
18.茵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急黄,目如栀子色,小便赤,心烦闷。
组成:茵陈蒿,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白鲜,黄连(去须)各一两,朴消(研),贝齿(煅)各半两。
用法:上药除朴消外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朴消末一钱匕,再煎令沸,食后温服。
19.麝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主治:小儿诸疾,一岁以上,三十六种无辜疳,湿闪癖,食痫,天行赤眼,急黄。
组成:麝香(细研),牛黄(细研)各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丹砂(细研),芍药,白茯苓(去黑心)各一两,真珠(研如粉,水飞过)一分,甘遂一分,巴豆(去皮心,微炒,研如膏)三分,牡蛎(熬,别捣罗,研如粉)一分,虎睛二枚(微炙,研)。
用法:除巴豆外,上药各为末,入巴豆,炼蜜和捣,入密器中贮。候服取二丸,如麻子大,温水送下,随儿大小加减。
20.恒山汤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九。
主治:急黄,酒黄,心黄,劳黄,气喘欲发。
组成:柴胡八两,恒山,芒消,大黄各十二两,黄芩,龙胆,茵陈,秦艽各六两,栀子十四个。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黑豆煎
来源:《普济方》卷一九五。
主治:急黄。烦躁口干,遍身悉黄。
组成:黑豆一升,生地黄汁,麦门冬,生藕汁各二两,酥半两。
用法:先用水五盏,煎黑豆至二盏,去豆取汁,再煎至一盏,然后下蜜、生地黄、麦门冬、生藕等汁并酥相和,慢火煎成膏,瓷器盛,候冷。每服半匙或一匙,一日三次,食后含化。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