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怒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3/29 18:02:57 木木说药方

    

     忿怒,是指心情急躁常常发怒的病情。怒为肝志,怒易伤肝,肝病多怒。

     《古今医统大全》:“念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少怒则形佚,悁悄忿恨则损寿,怒目久视日月则损明。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食泄目暗,使人薄厥。切切,忿怒当止之,盛而不止,至为之伤。喜忘前言,腰背隐痛,不可以俯仰屈伸。多怒则百脉不定。又大怒则鬓发焦,筋血为劳。卒不死,俟五脏传遍终死矣,药力不及。苟能戒心易志,可以得生。”

     《冯氏锦囊秘录》:“若因肝热,则忿怒不平,恍惚不定。”

     本病成因,或为素体阳气偏亢,或为阴血虚乏,阴不制阳,阳旺气上则怒;

     或是肝热内盛,热之极则为火,肝火上冲则怒。

     治宜滋阴潜阳,泻火降气。

    

     目录

     一、脾气大

     二、因思虑过度

     三、因肝血不足

     四、女人用方

     五、怒后不知人事方

     六、其他

    

     一、脾气大

     1. 解烦益心汤

     来源:《辨证录》卷四。

     功用:补心,清心。

     主治:阴阳偏胜,火有余而水不足,遇事或多言而烦心者,常若胸中扰攘纷纭而嘈杂。

     组成:人参二钱,黄连一钱,生枣仁三钱,白术一钱,茯神三钱,当归二钱,玄参五钱,甘草三分,枳壳五分,天花粉二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纯是入心之药。清火而加入消痰之药者,有火必有痰也,痰火散而烦自释矣。况又有补心之剂,同群并济哉!

     2.加减柴胡汤

     来源:《医学传灯》卷上。

     主治:气怒之后,气逆膻中,血亦留滞。人事清白,但觉胸中刺痛,喘急不安,能坐不能卧者。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玄胡,木香,麦冬,杏仁。

    

     二、因思虑过度

     1.清心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六。

     主治:思虑过度,怒气所得,热剧,舌青黑有刺。

     组成:赤茯苓(去皮)一钱,酸枣仁一钱,麦门冬(去心)一钱,远志(甘草水泡,去心)五分,黄连一钱,胡麻仁一钱,枳壳(去瓤)八分,小木通八分,小甘草二分。

     用法:上锉。水煎,温服。

    

     三、因肝血不足

     1.清肝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主治:肝经血虚而有怒火。

     组成:川芎,当归各一钱,白芍一钱半,柴胡八分,山栀(炒),牡丹皮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2.加味归芍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肝血不足,肝燥而气逆,稍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

     组成:当归 白芍各一两,麦冬各五钱,天花粉,炒栀子各二钱。

     用法:水煎服。

    

     四、女人用方

     1.加味逍遥散

     来源:《辨证录》卷三。

     主治:妇人因怒发热,肝气横逆,火盛血亏,经来之时,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乳房胀闷,寒热往来,小便不利,脐下满筑。

     组成:白芍一两,柴胡二钱,当归一两,甘草一钱,陈皮一钱,茯神三钱,白术五钱,炒栀子一钱,天花粉二钱,枳壳五分,丹皮二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乃平肝之圣药,亦解怒之神剂也,补血而无阻滞之忧,退火而更鲜寒凉之惧。不必治肾,而治肾已包于其中;不必通膀胱,而通膀胱已统乎其内。

    

     2.健脾化气饮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妇人产后忿怒。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各二钱,川芎一钱,姜炭,炙甘草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3.橘归丸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方》卷十。

     别名:橘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主治:妇人怒气伤肝,血失常经,手足俱有血丝路者。

     组成:橘皮二两,当归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酒送下。

    

     五、怒后不知人事方

     1.茯神丸

     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主治:经来怒气触阻,逆血攻心,不知人事,狂言谵语,如见鬼神。

     组成:茯神,茯苓,远志各八钱,砂仁三钱。

     用法:粳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先服麝香散,后服茯神丸。

    

     2.茯苓丸

     来源:《宁坤秘籍》卷上。

     别名:茯神丸(《女科秘要》卷三)。

     主治:经来狂言,触怒,逆血攻心,不知人事。

     组成:茯神,远志(去骨),茯苓各八钱,朱砂三钱。

     用法:猪心一个,用早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金银汤送下。先用麝香散宁心定志,后用本方。

    

     3.麝香散

     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主治:经来狂言谵语。

     组成:麝香,甘草,辰砂(水飞)各三分,木香(不见火),人参,茯神,桔梗,柴胡各八分,远志一钱(制)。

     用法:上为末,白汤调服二钱。

    

     六、其他

     1.羚羊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别名:

     茯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主治:

     1.《太平圣惠方》:肝气逆,心烦,面青,多怒。

     2.《圣济总录》:煎厥。少气善怒,精神不守;及阳气厥逆,善怒,狂妄不常。

     组成:羚羊角屑三分,五味子三分,葳蕤三分,茯神三分,远志三分(去心),龙骨一两,沙参三分(去芦头),酸枣仁三分(微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防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主治:肝气壅逆,肢体沉重,面色多青,时欲嗔怒,甚者恍惚狂言,心神不安。

     组成:防风(去叉),麻黄(去根节),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焙),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头)各二两,当归(切,焙),远志(去心),甘草(炙,锉),防己,人参,黄芩(去黑心),升麻,芍药各一两,石膏(碎)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麝香末少许,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不拘时候。

    

     3.射干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一。

     主治:肝经受病,多汗恶风,善悲嗌干,善怒时憎。

     组成:射干二钱半,芍药二钱半,薏苡仁三钱,桂心半钱,牡蛎二钱,石膏二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服,不拘时候。

    

     4.地黄煎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主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组成:生地黄,淡竹叶,生姜,车前草,干蓝各(切)一升,丹参,玄参各四两,茯苓二两,石膏五两,赤蜜一升。

     用法:上锉。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停冷,下蜜更煎三两沸,分三次服。

     方论:《千金方衍义》:地黄滋肝肾真阴,干蓝引领淡竹、车前等味降泄诸经游火,又须生姜、赤蜜辛甘滋养肺气,不使虚阳留宿于上。然蜜有赤白之分,白者补而赤者泻,两不移易之定法。

    

     5.龙骨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气逆,四肢沉重,面色青,不欲见人,多嗔怒。

     组成:龙骨一两,赤茯苓一两,紫菀一两(洗,去苗土),人参一两(去芦头),羚羊角屑一两,薏苡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6.沙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气逆,面色青,多饶恐怒,胸膈烦滞,心神不安。

     组成:沙参三分(去芦头),甘菊花三分,酸枣仁三分,枳实三分(麸炒微黄),桔梗三分(去芦头),茯神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锉),葳蕤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大腹皮三分(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柏子仁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气逆,不欲见人,面青多怒。

     组成:柏子仁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虎头骨一两(涂酥炙令黄),知母三分,茯神三分,犀角屑三分,远志三分(去心),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小草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槐胶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主治:肝约血聚,使人多怒,面青胁痛。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