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疸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3/29 18:02:57 木木说药方

    

     黑疸,黄疸病五疸之一,多由女劳疸、酒疸或久疸病人迁延失治发展而成。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齊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诸病源候论》:“黑疸之状,苦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反黑,足下热,大便黑。是夫黄疸、酒疸、女劳疸,久久多变为黑疸。”

     病发多与肝肾亏虚,瘀浊内阻相关。

     治宜扶正攻邪,以补肝肾、化瘀浊为大法。

    

     1.赤小豆茯苓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深师方》。

     别名:

     赤苓散(《千金翼方》卷十八)、赤小豆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主治:黑疸,身体及大便正黑。久黄疸。

     组成: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铢,瓜蒂四铢,雄黄二铢,甘草半两(炙),女萎四铢。

     用法:上切。以水三升,煮小豆、茯苓,取八合汁,捣后四药为散。每服半钱匕,取前汁调下,适寒温服之。须臾当吐,吐则愈。

     宜忌:忌大醋、海藻、菘菜。

     2.当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诸疸久不愈,变成黑疸。

     组成:当归三两,桂(去粗皮)六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大黄(锉,炒)一两,茵陈蒿,黄芩(去黑心),黄耆,干姜(炮),赤茯苓(去黑皮),芍药,黄连(去须),石膏(碎),人参,甘草(炙)各二两(一方无黄耆)。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两个(擘破),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3.葛术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酒疸及脾经肉疸、癖疸、劳役疸及肾经黑疸。

     组成:葛根,白术,桂心各一钱,豆豉,杏仁,甘草各五分,枳实三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热者,去桂、术,加山栀一钱。

    

     4.黑疸汤

     来源:方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主治:黑疸。

     组成:茵陈蒿四两(捣汁,取一合),瓜蒌根一斤(捣汁,取六合)。

     用法:上冲和,顿服之。必有黄水自小便中下,如不下再服。

     5.小茵陈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九。

     主治:黑疸,身体间黑,小便赤色。

     组成:茵陈,枳壳,白术,赤茯苓,甜葶苈各一分,半夏,当归,川椒,大黄各三分,甘遂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白汤送下。

    

     6.茵陈丸

     来源:《千金翼方》卷十八。

     主治:黑疸,身体暗黑,小便涩,体重。

     组成:茵陈一两,甘遂一分,当归,蜀椒(汗)各半两(去目闭口),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大黄,半夏(洗)各三分,葶苈(熬),茯苓,干姜各一两,枳实(锉,熬黄),白术(熬黄)各五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腹以饮送下,一日三次。

    

     7.茵陈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主治:黑疸,身体间黑,小便赤涩。

     组成:茵陈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一两,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一两,甘遂一分(煨微黄),当归三分,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一两(锉),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炒微黄去汗),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8.茵陈蒿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黑疸,身体暗黑,小便涩。

     组成:茵陈蒿,赤茯苓(去黑皮),葶苈子(微炒)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白术各一两一分,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焙)一钱,大黄(细锉,醋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蜀椒(去闭口及目,炒令出汗),当归(切,焙),干姜(炮)各半两,甘遂(炮)一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一日三次。

    

     9.白术散

     来源:《证治宝鉴》卷十二。

     主治:酒疸误下,致变黑疸。

     组成:枳,术,桂,豉,甘,杏,葛。

    

     10.瓜蒂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主治:黑疸,身体及大便并黑,及黄疸久不愈。

     组成:瓜蒂一分,雄黄(醋煮,研)一钱,甘草(炙,锉)一两,女萎二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字匕,用赤小豆二十粒,茯苓一分,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调服。须臾当吐,吐止即愈。

    

     11.鬼臼汁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主治:黑黄。病人身面黑黄,口唇两颊上有青脉起,或出于口角,脉息沉细,吃食不妨,身如土色。

     组成:生鬼臼一两。

     用法:上捣绞取汁一小盏,服之即愈。如无生鬼臼,即用干者为末,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宜先烙口中黑脉,次烙百会穴,又烙玉泉、足阳明、章门、心俞、下廉,不愈宜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