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疟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3/31 17:09:43 木木说药方

食疟是指因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所致。
以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见于《张氏医通·疟》,较为详细论述本病病因、症状及治疗:“食疟,因饮食不节,中脘生痰,加以风气乘之,故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善呕。
实者二陈加枳壳、草果;
因饥饱劳役而发,日久不止,脉虚者,理中汤加枳实、青皮;
素有阴虚劳嗽,或因疟成劳,但于调理药中稍加桂枝、姜、枣可也,不可纯用祛风豁痰药;
若表邪势盛,可用小建中、黄芪建中为主,后与生料六味丸加桂枝、鳖甲。”

目录
一、小儿食疟用方
二、食积不消所致之食疟用方
三、食疟用方
一、小儿食疟用方
1.柴平汤
来源:《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宦邸便方》。
别名:
柴平饮(《证治宝鉴》卷二)、柴平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
主治:
1.《增补内经拾遗》引《宦邸便方》:由夏伤暑所致痎疟。
2.《医方考》:湿疟,发时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3.《医方集解》:春嗽。
4.《医宗金鉴》:小儿饮食无节,复受风暑之气,以致食疟,寒热交作,胸腹胀满,痞闷不通、面黄恶食,症轻者。
组成:银柴胡二钱,黄芩一钱五分,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一钱,甘草五分,陈皮一钱二分,苍术(泔浸)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
用法:上用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未发先服。

二、食积不消所致之食疟用方
1.香砂平胃散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主治:食积胃家成疟,胸膈不利,噫气吞酸,临发胸前饱闷,呕吐不宁,多发午后未、申之时。
组成:藿香,苍术,厚朴,甘草,熟砂仁。
加减:呕,加葛根、半夏。
2.青皮饮
来源:《痢疟纂要》卷十二。
主治:肥甘过度,生冷受伤,食积不消所致之食疟,其症寒热相并,或热多寒少,或寒已复热,热已复寒,饥不能食,心胸饱闷,肚膨腹胀,呕吐涎沫。
组成:人参,半夏,白术,青皮,乌梅,草果,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未发前服。

三、食疟用方
1.平陈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五。
别名:
陈平饮(《灵兰要览》卷上)、陈平汤(《医级》卷七)。
功用:祛邪逐痰。
主治:
1.《医学入门》:食疟。
2.《医级》:风寒风湿所伤,致痰嗽满闷。
组成:苍术,半夏各二钱,甘草七分,厚朴,陈皮,赤茯苓各一钱二分半。
用法:上锉一帖。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2.红丸子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主治: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食疟;因饮食饥饱伤及胃气,或诸疟饮食不节而成,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绞痛,病以日作;脾胃虚冷,饮食不节,宿食留饮,聚癖肠胃;或因气不调,冲冒寒湿,忽作霍乱,吐利并,作心腹绞痛,肠胃缠刺,疲茶不胜。
2.《玉机微义》:谷疸发黄。
组成:蓬莪术,京三棱各二两(醋煮一伏时),胡椒一两,青皮三两(炒香),阿魏一分(醋化)。
用法:上为末,别研仓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炒土朱为衣。治食疟,每服五十至一百丸,以老疟饮下;治霍乱,丸以矾朱为衣,每服一百至二百丸,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方论:
《医方考》:食疟者,食积成疟也。
《内经》曰:留者攻之,故用蓬术、三棱、阿魏以攻积;积之为患,气快则行,气滞则止,得热则行,得寒则结,故用青皮之辛以快气,胡椒之温以散结;复用矾红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云尔。

3.疟母丸
来源:《脉因证治》卷一。
主治:疟母,食疟。
组成:鳖甲(醋炙),三棱,莪术(醋炙),香附子,阿魏(食积加醋化)。

4.瘴疟丹
来源:《岭南卫生方》卷中。
主治:癖疟、食疟。癖疟者,胸肋间有气癖一块,或因喜怒而得,或因积聚而得之;食疟者,因饮食伤脾而为疟也。
组成:常山,缩砂仁,三棱,莪术各等分。
用法:上四味同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当发前一日,服三十丸,冷酒送下,次早又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