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疟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4/1 20:47:57 木木说药方

肺疟,疟之至浅者。
《黄帝内经·素问》:“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
《外台秘要》亦记载本病的症状:“肺病为疟者,乍来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则热发善惊,如有所见,此肺疟证也。”

目录
一、肺疟如有所见症状用方
二、肺疟心虚用方
三、肺疟寒甚症状用方
四、肺疟心惊症状用方

一、肺疟如有所见症状用方
1.恒山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别名:
常山秫米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常山汤(《外台秘要》卷五)、秫米汤(《普济方》卷一九八)、术米常山甘草汤(《痃疟论疏》)。
主治:肺热痰聚胸中,来去不定,转为疟,其状令人心寒,寒甚则发热,热间则善惊,如有所见者。
组成:恒山三两,秫米二百二十粒,甘草半两。
用法:上锉。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时令三服尽。
宜忌:《外台秘要》: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等。
方论:《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牌;热在于脾,令人腹痛肠鸣,又须甘草为引,以滋燥竭之土;热在于肺,令人痰聚胸中,来去不定,又须秫米为引,以护伤残之气。
2.三味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主治:伤寒后肺疟。痰热聚于胸膈,令人心寒,甚则发热,热则惊,如有所见者。
组成:常山一两,秫米半匙,甘草(炙,锉)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临发时温服。

3.麦门冬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功用:兼补心气。
主治:肺疟。
组成:麦门冬(去心)一两半,升麻,知母(锉,焙),甘草(炙,锉),鳖甲(醋炙,去裙襕),柴胡(去苗),前胡(去芦头),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栀子(去皮),芦根(锉),乌梅肉(炒)各半两,人参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桃、柳枝各五寸(锉),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入石膏末半钱匕,更煎沸,未发前一二服。

4.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
主治:肺疟。来去不定,心寒甚即发热,热则多惊,如有所见者。
组成:犀角屑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恒山半两(锉),糯米八十一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捣令碎。以水五大盏,煎至二盏半,去滓,分为五服,于发时前不拘时候温服。
5.人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主治:劳疟、肺疟,心寒热善惊,如有所见。
组成:人参,乌梅肉(炒),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常山(锉),肉苁蓉(酒浸,切,焙),升麻各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桂(去粗皮)各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甘草(炙)各三分,丹砂(研),阿魏(研),龙齿(研)各一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未发时并两服。

6.乌梅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肺疟。
组成:乌梅肉(炒),常山,鳖甲(去裙襕,醋炙),人参,肉苁蓉(酒浸,切,焙),知母(焙),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送下,未发前三服。

7.杏仁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肺疟。
组成:杏仁四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常山三分,丹砂(别研)半两,甘草(生,锉)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未发前米饮送下,日再服。

二、心虚用方
1.黄连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肺疟心虚。
组成:黄连(去须)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干姜(炮)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临发时服。

三、寒甚症状用方
1.杏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主治:肺疟,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
组成:杏仁三钱,黄芩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滑石三钱,桑叶一钱五分,茯苓三钱,白蔻皮八分,梨皮二钱。
用法:水三杯,煮取二杯,一日服二次。
方论:《成方便读》:此为伏暑留于肺络而发也,故以一派轻宣肺气,清肃上焦之品,治之自愈。白蔻宣肺滞;杏仁降肺气,使肺金复其清肃之令;桑叶轻扬入络,散之于外;黄芩苦寒清金、降之于里;连翘散上焦之血凝气聚;梨皮利肺部之热蕴邪留;滑石、茯苓皆入肺引邪下导耳。

2.首乌散
来源:《慈航集》卷下。
主治:手太阴肺经之疟,寒甚脉弱者。
组成:赤色鲜首乌八钱(打碎),当归五钱,青皮一钱五分,柴胡六分,草蔻仁三钱(研),制半夏二钱,炙甘草五分。
用法:河井水煎,温服。
加减:
热重,加青蒿三钱;
口渴,加知母二钱;
寒甚,加煨姜三钱,大枣三枚;
恶心,加灶心土三钱。

四、心惊症状用方
1.常山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心疟、肺疟心惊。
组成:常山(别捣)一两,桃仁(取陈者,去双仁,炒,和皮捣)一两,铅丹八钱(细研),豉一合(炒令烟尽,手捻可碎,摊冷别捣)。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鸡鸣时空心酒送下;欲发时再服十五丸。其日不得梳洗,发过方可饮食。

2.二丹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肺疟,心神惊悸。
组成:丹砂(别研),铅丹(别研),甘草(炙、锉)各半两,当归(切、焙),常山各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前温酒送下;未发时再服。候饥,即以葱、豉粥与之。

3.丹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主治:肺疟,心寒热,善惊。
组成:丹砂(别研),阿魏(醋化,去沙石,麸和作饼,炙),麝香(研)各一分,铅丹(研)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取五月五日午时粽子尖三七枚,与药同研,于北斗下露一宿,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未发前热水送下;将一丸以绯帛裹,安耳内,男左女右。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