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6 16:59:01 木木说药方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腔以外的子宫有关部位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腹腔外妊娠、子宫切除术后的异位妊娠。
90%以上病人主诉腹痛,其程度和性质与内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
当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前表现为下腹一侧隐痛或酸胀痛。
当发生破裂时,病人突然感觉到下腹一侧撕裂样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常伴恶心、呕吐。
当血液局限于病变区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当血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处时,可有肛门坠胀。
当腹腔大量积血时,出现全腹疼痛,血液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腹痛可先于阴道流血或与阴道出血同时出现,亦可发生在阴道流血之后。
由于腹腔内急性出血和剧烈疼痛,病人可出现晕厥、休克。

1.生化汤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钱氏方。
功用:《回生集》:逐瘀生新。
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皆宜此药;
胎衣不下,或血冷气闭,血枯气弱者。
组成:当归五钱,川芎二钱,甘草(炙)五分,焦姜三分,桃仁十粒(去皮尖双仁),熟地三钱(一方无熟地)。
用法:上锉。水二钟,加大枣二枚,煎八分,温服。
验案:宫外孕。
《新中医》(1984,11:33):基于宫外孕的病机属于少腹瘀实又兼虚证,治疗虽当活血化瘀,但又不可攻逐太过的特点,因此选用祛瘀生新的生化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桂枝、云茯苓、赤芍、丹皮)为主。
治疗21例宫外孕,另有10例休克型和2例不稳定型宫外孕即行手术治疗。
结果,生化汤加减治疗的21例宫外孕,全部治愈。
住院天数最短7天,最长75天,平均48天。
2.宫外孕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2,2:35)。
主治:宫外孕。
组成:桃仁9~15g,丹皮,赤芍,川楝子各12g,大黄9~15g,穿山甲9~12g,丹参15~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加减:阴道持续流血不止者,加益母草30g。
验案:宫外孕。
《山东中医杂志》(1992,2:35)治疗宫外孕34例,26~30岁6例,31~40岁26例,41岁以上2例,发病部位都在输卵管。
疗效标准:症状、体征全部消失,B 超囊肿(或血肿)完全吸收,月经复潮者为治愈。
结果均治愈,疗程8~68天。

3.桂枝茯苓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用:
1.《医宗金鉴》:下其癥。
2.《金匮要略方义》: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主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验案:宫外孕。
《山东医刊》(1966,3:15):宓某某,女,25岁。结婚八年未生育,四年前流产一次。这次月经两个月未来,前两天小腹突然疼痛剧烈,下坠,阴道点滴下血,血色紫黑,面黄瘦,语音低微,精神不振,急性病容,少腹疼痛拒按,舌苔白,脉沉滑。
西医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如鸡卵,后穹窿饱满、触痛,似囊样感,宫体后与右侧附件有拳头大包块,压痛明显。
西医诊断:子宫外孕。
中医诊断:癥积瘀血。
病人拒绝手术,故以中药桂枝茯苓丸,服三次后,第二天腹疼减轻,阴道下血成淡红色血水,其量增多,饮食增加,精神好转;
又继续服至三天时,流出一块扁圆形血块,淡红色,似烂肉状,并继续下黑紫色血,其量减少,腹痛消失,但仍有压痛,脉搏沉缓;
又续服三天,下血停止,腹部压痛消失。
后穹窿稍有饱满,无压痛,中位子宫,附件双(-)。
又继续服药两天后,所下血色变为鲜红,量多;
改服加减胶艾汤两剂,下血停止,一切症状消除。
继续观察一月,病人身体健康,月经来潮一次,持续四天。
4.桃仁承气饮子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十八。
别名:桃仁承气汤(《寿世保元》卷二)。
功用:《江西中医药》:疏肝行气,通瘀生新。
主治:蓄血证。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黄、谵语,烦渴,脉沉有力。
组成:桃仁,桂枝,芒消,大黄,芍药,柴胡,青皮,当归,甘草,枳实。
用法:以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临服入苏木煎汁三匙服。
验案:宫外孕。
《江西中医药》(1984、3:9):陈某,女,40岁。1976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停经50余天,阴道不规则流血二十余天。
现病史:左下腹阵发性胀痛拒按,有欲便坠胀感,行走弯腰不便,阴道流血淋漓不尽,时有小血块,遂入院治疗。
妇科检查:子宫位置大小触及不满意,后穹窿较饱满,宫颈抬举明显疼痛,阴道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左下腹可摸到似鸡蛋大的包块,穹窿穿刺可见不凝固的血性液体,确诊为宫外孕。
血压104/68mmHg,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精神倦怠,痛苦呻吟不已,伴有胸闷,食纳欠佳,不发热,二便如常,舌黯淡,苔薄白,脉弦细滑。
辨证为气机阻滞,血瘀少腹。
法以疏肝行气,通下祛瘀。
处方:桃仁6克,大黄6克(后下),芒消6克(冲),甘草5克,桂枝5克,青皮10克,枳实10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苏木10克,柴胡5克。
上方服三剂,大便转泄,腹痛见减,阴道流血增多,伴有黑色瘀块,腹部包块缩小。
效不更方,继进三剂,腹痛流血均止,少腹包块明显缩小,精神转佳,纳谷始觉有味。
仍守上方,去芒消,大黄减量,继服七剂,腹部柔软,包块消失。
继以八珍汤加益母草调理而安。

5.活络效灵丹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用:《方剂学》: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脏腑积聚,经络湮瘀。现常用于冠心病,宫外孕,脑血栓形成、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血瘀气滯者。
组成: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
用法:水煎服。若作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加减:
腿疼,加牛膝;
臂疼,加连翘;
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
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
疮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
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耆、知母、甘草;
脏腑内痛,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验案:宫外孕。
《黑龙江中医药》(1986,3:24):赵某某,女,24岁。病人停经二个月,一周来阴道不规律出血,伴下腹疼痛,妇科检查为宫外孕而收住院。
查:阴道出血量多,挟有血块,下腹痛甚拒按,脉弦滑。
治以活血化瘀,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20克,丹参2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杜仲炭10克,蒲黄炭15克,五灵脂15克,水煎服。
三剂后血止,腹痛大减。
九剂后腹痛消失,能下床活动。
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

6.宫外孕Ⅰ号方
来源:《中医妇科学》。
功用:活血祛瘀。
主治:宫外孕已破损型。突发下腹剧痛,拒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
组成:赤芍,丹参各15克,桃仁9克。

7.宫外孕Ⅱ号方
来源:《中医妇科学》。
功用:活血化瘀,消癥消胚。
主治:宫外孕未破损型及包块型。
组成:赤芍,丹参各15克,桃仁9克,三棱3~6克,莪术3~6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