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6 16:59:01 木木说药方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
临床表现与一般流产相同。
亦可经历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或完全流产几个阶段。
早期仅可表现为阴道少许出血,或有轻微下腹隐疼,出血时间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血量较少。
一旦阴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检查宫颈口已有扩张,甚至可见胎囊堵塞颈口时,流产已不可避免。

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称为完全流产;
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时,称为不全流产,需立即清宫处理。
根据习惯性流产发生的时间可将流产分为早期习惯性流产及晚期流产。
早期习惯性流产系指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一般多与遗传因素,母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学因素等有关;
晚期习惯性流产多指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多与子宫畸形、宫颈发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关。
本病相当于中医滑胎。

1.保胎秘方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习惯性流产。
组成:人参(分煎)10克,白术(糯米蒸)15克,桑寄生15克,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川断(炒)15克,杜仲(炒)15克,阿胶(烊化)15克,艾叶3克,黄芩10克。
用法:先将白术与糯米加水拌蒸20分钟,去糯米凉干,加红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预防流产;
可于怀孕后在易流产月份前1个月开始服本方,每日一剂,连服2~3个月。
亦可将本方加五倍量,枣泥为丸,每丸重9克,一日三次。
加减:
血热加生地,气虚加黄芪、升麻,消化不良加砂仁。
验案:本方壮肾固胎,治疗习惯性流产有奇效。除难免流产外,服药后两小时可止血,腰酸腰痛缓解。在临床应用本方逾34载,治愈习惯性流产三百余人次。均母子康健,足月正产。
2.益气固胎汤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281)。
主治:习惯性流产。
组成:白术15g,党参39g,炙黄芪15g,茯苓
6g,炒杜仲15g,淮山药15g,桑寄生12g,柏子仁15g,大红枣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以12~36剂为1疗程。
验案:习惯性流产。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281):治疗习惯性流产30例,年龄21~32岁初婚妇女,妊娠试验阳性;
3次流产15例,4~5次流产7例,多次流产8例,均在孕妊4~10周内发生。
结果:28例足月分娩,2例分别提前4或5天分娩。

3.毓麟膏
来源:《惠直堂方》卷四。
功用:能保胎十月无虞。
主治:妇人久惯小产;肾虚腰痛,遗精白浊;女人淋带,血枯经闭;诸疮久烂。
组成:人参一两,桑寄生一两,蚕沙一两五钱,生地,杜仲,续断,阿胶各一两,地榆五钱,当归二两,熟地二两,砂仁一两。
用法:上药用麻油一斤半,按季浸,桑柴熬药桔去滓,下飞过红丹十二两,黄占二两成膏,离火,下紫石英(火煅,醋淬)七钱,赤石脂(煅)七钱,龙骨(煅)三钱,为末,入膏内搅匀,收贮。
摊贴,如惯于三月堕者,先一个月预贴腰眼,七日一换,保过三月之期,以后半月一换,至十月满而止,万无一失;
遗精淋带经闭,贴肾俞穴、下丹田;
其余俱贴患处。

4.固胎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习惯性流产。
组成:当归,黄芩,白术,杜仲,枸杞果,补骨脂各15克,续断,紫石英,党参各20克,黄芪30克,怀山药35克。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水煎服。本方以怀孕之月份起,每月服6剂,连服至妊娠7个月。
加减:胎漏下血者,加艾炭10克,血余炭10克,阿胶(烊化分冲服)35克,生地炭30克;
气虚小腹重坠者,加黄芪35克,升麻10克,柴胡7.5克;
血虚腹痛者,加当归20克,黄芪35克,白术25克;
肾阳虚腰冷痛者,加杜仲、续断、杞果、补骨脂、菟丝子、紫石英,枸杞子加量20~25克;
白带增多者,加入芡实米30克,海螵蛸20克;
恶阻者,加陈皮10克,竹茹10克。
验案:本方治疗29例,足月正常分娩26例,中断治疗3例,治愈率89.65%。
5.培育汤
来源:《中医杂志》(1988,1:44)。
主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组成:桑寄生12g,菟丝子12g,川断10g,炒杜仲10g,太子参10g,山药15g,山萸肉10g,石莲肉10g,芡实12g,升麻6g,大熟地10g,苎麻根10g,椿根皮10g。
用法:水煎服。
验案: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中医杂志》(1988,1:44):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76例。结果:痊愈60例,占79%。

6.保胎灵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肾固冲,安胎。
主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及因流产引起的不孕症。
组成:熟地黄250g,牡蛎(煅)250g,五味子200g,阿胶100g,檞寄生200g,巴戟天(去心)150g,白术(炒)200g,山药200g,白芍250g,龙骨(煅)250g,续断200g,枸杞子200g,杜仲(炭)200g,菟丝子(饼)20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5片,1日3次。

7.安胎防漏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温养气血,补肾固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
组成:菟丝子20克,覆盆子10克,川杜仲10克,杭白芍6克,熟地黄15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棉花根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未孕之前未孕之前,预先水煎服此方3~6个月;
已孕之后,可以此方随证加减。
加减:
如腰脊及小腹胀坠疼痛,加桑寄生12克,川续断10克,砂仁壳3克,紫苏梗5克;
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脉细数者,加荷叶蒂12克,苎麻根15克,黄芩10克,阿胶10克;
如出血多色红,宜减去当归之辛温,再加鸡血藤20克,旱莲草20克,大叶紫珠10克;
出血日久,淋漓暗淡,腹部不痛者,加桑螵蛸10克,鹿角霜20克,花生衣30克,党参加至30克;
验案:刘某,36岁。以往曾孕5次,均流产。此次孕第6次,妊娠试验阳性,脉见微滑,两尺沉弱,舌淡,苔白。自述腰酸腿软,无阴道出血。因怕再度流产,精神极度紧张,据辨证确定为肾气虚损,遂投以上方。连服至孕3个月,后足月须产一女婴。婴孩无畸形,唯头发稀少,色黄。

8.育肾健脾安胎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肾健脾安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
组成:菟丝子12克,炒杜仲12克,炒川断12克,桑寄生12克,炒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大生地10克,苏梗10克,苎麻根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方论:本方是由《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发展而来。
方中菟丝子为君,补肾益精固胎,川断为补肾安胎之要药,配杜仲乃宗千金保孕丸法,则相得益彰;
桑寄生除补肾外,兼有养血安胎的功效;
党参、白术、茯苓,四君子汤以补后天,助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肾精充足,冲任脉盛,则胎元自固;
生地滋阴养血,又能渗泄胎热;
苏梗顺气和中安胎。
全方功专补肾健脾,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气血和畅,而能寿胎保产。
验案:范某,女,38岁。1993年1月3日初诊。结婚8年,曾流产5次,每次均孕2月许而坠。平素腰酸较甚,便溏纳差,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染色体检查正常。病人脾肾较虚,胎前应培补脾肾。拟孕Ⅰ、孕Ⅱ方调治3月,腰酸略减,大便转实。1993年5月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经水逾期未行,尿妊娠试验阳性,微泛恶,腰酸腹胀,脉弦滑数,显然脾肾不足,胎元欠固,拟益肾脾安胎汤加减,治疗至孕4月许,诸症均除。于1994年2月顺产1女婴。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