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悸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10 15:19:19 木木说药方

妊娠心悸,是指妊娠期出现心悸怔忡的病情。
《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无外感症,血虚内热乘心,忽然心悸如怔忡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及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
目录
一、妊娠心悸,气逆迫胎用方
二、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用方
三、妊娠心气不足用方

一、妊娠心悸,气逆迫胎用方
1.大圣茯苓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安心神,保胎定痛。
主治:妊娠无外感症,血虚内热乘心,忽然心悸如怔忡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加以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
组成:茯苓,麦冬,香附,陈皮,厚朴,黄耆,紫苏,茯神,黄芩,黄连,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人参,白术,木香,甘草。
方论:妊娠患此,由受孕则血聚养胎,血已虚而又有邪热乘之,血虚则生内热。
是方麦、神安神清心;
四君、黄耆补气生血;
芩、连清上、中二焦之热;
四物养血益荣;
陈、朴消胀除满;
木、附通利三焦之气。
本病则心悸,标病则胀满迫痛。此方标本两治而胎自安矣。
2.大圣茯苓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四。
功用:安养胎气。
主治:妊娠气闷,或为喧呼,心松悸乱,睡里多惊,两胁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安,气急逼迫胎惊者。
组成:白茯苓(去皮),川芎各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黄耆(去芦,蜜炙)一两,当归(去芦酒浸)一两,木香(不见火),条参,甘草各一两。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常服至分娩亦无恙。

3.大圣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二引《产经》。
功用:安养胎气。
主治:妊娠心神松悸,睡里多惊,两胁膨胀,腹满透脐,急痛,坐卧不宁,气急迫逼,胎惊。
组成:白茯苓(去皮),川芎,麦冬(去心),黄耆(去芦,蜜水炙),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木香(不见火),人参,甘草(灸)各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常服至分娩,亦无恙。
宜忌:忌生冷。

4.大如圣汤
来源:《杏苑生春》卷八。
主治:妊娠忡悸,睡里多惊。
组成:白茯苓,黄耆各一钱五分,川芎,当归,人参,麦门冬各一钱,木香,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锉。加生姜五片,水煎,食远、临卧服。
5.家传定志方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无外感症,忽然心悸,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及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
组成:石菖蒲,麦冬,枣仁,茯苓,茯神各二两,木香五钱,熟地五钱,白芍三两,黄芩三两,砂仁,人参,白术各二两。
用法:上为蜜丸。每服七十丸,龙眼、竹叶汤送下,一日二次。

二、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用方
1.茯归煎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组成:茯苓,当归,麦门冬,黄芩各二钱,淡竹叶二十片。
用法:加灯心三十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2.竹叶汤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当归各二钱,川芎七分,甘草四分,陈皮三分,黄芩八分,枣仁,麦冬各一钱,远志八分,生地五分,竹叶十个。
加减:渴,加竹茹七分。

3.定志丸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怔忡,心虚而神不安者。
组成:人参,远志肉(制)各一两,蒲黄二两,茯苓三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白汤送下。

三、妊娠心气不足用方
1.人参散
来源:《产宝诸方》。
功用:调正脾胃,进食补胎,流利关膈。
主治:妊娠心气不足。
组成:罂粟一两(炒),白扁豆一两,藿香一分,甘草半两(炙),人参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麦门冬熟水调下,日午、夜卧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