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胀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17 16:10:27 木木说药方
妊娠腹胀,又名妊娠心腹胀满。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以心腹胀满,脘闷不思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情。
《太平圣惠方》:“夫妊娠心腹胀满者,由腹内夙有寒气,致令停歇,妊娠重因触冷饮发动,与气相干。”
本病成因多为孕妇脾胃素虚,孕后感受寒邪,或内伤饮食,以致胃气壅滞,浊邪内阻,升降失调。
因感受寒邪者,兼见食后胀甚,喜热喜按,治宜温中散寒;
因伤食者,兼见食后胀痛,嗳腐吞酸,治宜消食化滞。
目录
一、妊娠心腹胀满,不欲饮食
二、妊娠腹满,不思饮食,呕逆不止
三、妊娠伤寒后,虚痞胀满
四、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五、孕妇多怒,胸中胀满
六、妊娠腹满,不思饮食
一、妊娠心腹胀满,不欲饮食
1.赤茯苓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胸支满,痰逆,不思饮食。
组成:赤茯苓一两,前胡一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白术一两,冬半两(去心),紫苏叶一两,大腹皮半两(锉),人参十两(去芦头)。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别名: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痛,两肋妨闷,不思饮食。
组成: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一两(煨,用皮),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两,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3.白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不欲饮食。
组成:白术一两,黄芩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白豆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气攻胸膈,咽喉不利,饮食减少。
组成: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三分(去芦头),前胡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一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三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三分(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诃黎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别名:诃黎勒饮(《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气冲胸膈,烦闷,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组成:诃黎勒皮二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两,桑根白皮三分(锉),前胡一两(去芦头),芎藭半两,白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三分(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论:《医略六书》:诃子收涩肺气,前胡散逆降痰;白术健脾运化以安胎,枳壳泻滞利气以除满;茯苓渗湿,腹绒化滞;陈皮利胃气除痰,桑皮清肺气定喘;川芎行血海,生姜散外邪也。为散,砂仁汤下,使气化调和,则脾气健而肺气分布,何致邪不解散,逆气喘满有不止者乎?
6.槟榔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妨闷,不下饮食,四肢少力。
组成:槟榔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前胡一两(去芦头),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一两,芎藭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阿魏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大能下气。
主治:妊娠腹满,喘逆胀闷,心腹虚胀。
组成:阿魏(面裹煨熟,细研),丁香,木香,茴香子(微炒),白芷,陈橘皮(汤洗去白,焙),槟榔(锉),香附子(炒)各一分,甘草(炙,锉),生姜(去皮,薄切,晒干)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烂嚼,煎萝卜汤送下;温酒或盐汤、生姜汤下亦得。
8.仓公下气汤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别名:
下气散(《女科万金方》)、下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仓公下气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肋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
组成:羌活,赤芍药,甘草,槟榔,青皮,大腹皮,陈皮,赤茯苓,半夏,桑白皮,桂心各半两,紫苏茎二两。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重,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加减仓公下气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者。
组成:白芍,陈皮,茯苓,大腹皮,川芎,当归,香附,紫苏梗,前胡,厚朴,乌药,木香。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10.和气饮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主治:妊娠心胃胀满。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人参,苏梗,陈皮,腹皮各六分,甘草三分,木香二分。
用法:《胎产心法》:水煎服。
二、妊娠腹满,不思饮食,呕逆不止
1.丁香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腹满胀急,不进饮食,干呕。
组成:丁香一分,白术,苍术各一两,前胡(去芦头),胡椒,高良姜,干姜(炮),葛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半两,藿香,诃黎勒(去核),旋覆花各一分,甘草(炙)二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2.木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腹满,不思饮食,呕逆不止。
组成:木香,莎草根(炒去毛),蓬莪术(炮制),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甘松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末,水浸炊饼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湿纸裹煨生姜一块,如皂子大,与药同嚼,食前温汤送下。
3.木香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五。
主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肚腹膨胀,或呕吐泄泻。
组成:木香二钱,白术(炒),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熟水送下。
三、妊娠伤寒后,虚痞胀满
1.理气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温中和胃,除满去胀,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胸痞,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陈皮,砂仁,桔梗。
方论:
胸膈痞满,由妇人素有冷气,兼以客寒犯胃,宿冷与新邪相搏。受娠之后,经血闭而养胎,体质更弱,饮食失节,痰饮停积胸中,是以痞满而足痛也。
治宜先祛寒邪,以辛温、辛散、辛凉之剂温中除满,再加甘温、苦温之药固本安胎,痞满自除。
是方参、苓、术、草以益元气,芎、归、白芍以补阴血,木、砂、陈、附运气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满,乌药顺中下二焦之气,枳壳、枳实上下分消其滞。
不独无形者立散,即有形者渐除。
2.仓公下气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腹中宿有风寒逆气,致令停饮,复重触冷发动,与气相干,致心腹胀满者。
组成:归身,川芎,白芍,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杜仲,腹皮,紫苏,前胡。
方论:是方腹、陈、木、朴、乌、香宽胸除胀,芎、归、术、芍安胎益气,甘草、茯苓利水祛胀,苏、前除六腑之结气也。
3.朴实六合汤
来源:《医方集解》。
主治:妊娠伤寒后,虚痞胀满,阳明本虚者。
组成:四物四两加厚朴,枳实(麸炒)各五钱。
4.半夏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主治:妊娠七八月,或因惊恐,或是伤寒烦热,腹肚满胀,气促腰重。
组成: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黄耆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黄芩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锉细。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加生姜半分,葱白一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四、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1.草豆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组成:草豆蔻一两(去皮),人参一两(去芦头),柴胡一两(去苗),白术一两,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加味安胎饮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六月,脾胃气虚不能承载,致胎作胀,或胀作痛。
组成:白术(蜜炙)二钱,人参,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陈皮,苏叶,黄芩(蜜炙),炙甘草各一钱,升麻五分(一方有砂仁)。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五、孕妇多怒,胸中胀满
1.和气安胎饮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主治:孕妇多怒,胸中胀满,用乌药、香附、砂
仁顺气等药反加满闷者。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二钱,川芎,条芩各八分,陈皮,紫苏,炙草各四分,木香二分(磨汁冲服)。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服。
六、妊娠腹满,不思饮食
1.和气饮
来源:《广嗣纪要》卷九引李东垣方。
别名:
束胎和气饮(原书同卷)、束胎饮(《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子满。妊娠七八月,其妇奉养本厚,安居太过,胎元肥壮,温热内盛,腹大如鼓,腹满下坠,逼迫子户,坐卧不安。
组成:白术,黄芩各一钱半,大腹皮,枳壳(炒)各一钱,苏叶茎,砂仁(炒)各五分,炙草三分。
用法:水煎服。
验案:子满。
徐太和之妻,娠八月,得子满病,腹满,胎坠下迫,玉门大张,胞形外露,但伸卧不能坐,势危,脉两手俱大坚搏手。密斋诊之曰:乃双胎也。胎肥气弱,不能束约,故下坠耳。用本方加人参一钱、升麻(炒)三分,服三剂,胎复上而安。后生一男一女。
2.白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腹满,少食多胀。
组成:白术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木香半两,甘草(炙)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丁香,干姜(炮)二两,半夏一两(生姜汁浸一宿,切,焙干)。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二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枳壳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主治:妇人怀胎腹胀。
组成:枳壳三两(炒),黄芩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温服。
4.乌蠡鱼汤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主治:妊娠腹胀满。
组成:白茯苓二钱,白术(炒)二钱五分,广橘红,木瓜,桑白皮(如法蜜炙)各二钱,紫苏叶一钱,秦艽(酒洗)三钱,生姜皮一钱五分。
用法:用大蠡鱼一枚,河水五碗,煎至三大碗,去鱼骨,滤清,始入前药,煎至一碗,服之。以愈为度。
5.防己汤
来源:《女科指掌》卷三。
主治:妊娠子满。
组成:桑白皮,防己,茯苓,紫苏,木香,砂仁,姜皮。
用法:水煎服。
6.达气和中汤
来源:《胎产护生篇》。
主治:妊妇腹胀满。
组成:姜皮一钱,大腹皮一钱(炒),苏叶一钱,黄芩一钱,白术(土炒)一钱,砂仁八分,陈皮二钱,人参一钱。
用法:河水煎,空腹服,不拘时候。
7.沉香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匀气利膈。
主治:妊娠腹满,不思饮食。
组成:沉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各半两,木香,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匕,加盐少许,食前以沸汤点服。
8.厚朴煮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腹胀,不欲饮食。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白术,芎藭,干姜(炮),当归(切,焙),诃黎勒(煨、去核),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人参,芍药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大枣二个(擘),煎取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9.藿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温胃气,化冷痰,利胸膈,思饮食。
主治:妊娠腹满。
组成:藿香叶,木香各一两,肉豆蔻(去壳),丁香各半两,半夏二两(生姜汁浸三宿透,切,焙干)。
用法: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10.丹砂沉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痰盛,膈脘满痞,不思饮食。
组成:丹砂(别研如粉),沉香(锉细),肉豆蔻(去壳),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作片子,焙)各一两,人参三分,丁香(微炒)三分,白茯苓(去黑皮,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槟榔(锉)各半两。
用法:上药除丹砂外,捣罗为末,入丹砂研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11.白术枳壳丸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医林方》。
主治:妇人胎前,胎在,胸腹痞闷。
组成:白术,枳壳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水送下。服药后,怀孕妇人其胎瘦小易生也,生下之后三两月,其子即长大。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