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风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27 19:33:56 木木说药方

妊娠中风,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或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情。
《诸病源候论》:“妊娠中风候:虚风,贼于人,人体虚者则中之。”
《太平圣惠方》:“妊娠中风,若不早治,则令堕胎也。”
本病成因,多为孕妇平素体弱,孕后聚血养胎,经络、脏腑失荣,为风邪所袭而致。
治宜补虚安胎为主,佐以祛风止痉。

目录
一、妊娠中风,腰背强直用方
二、妊娠中风,口眼不正用方
三、妊娠中风,口噤失音用方
四、妊娠中风,其他症状用方

一、妊娠中风,腰背强直用方
1.甘草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主治:在蓐中风,背强不得转动,名曰风痉。
组成:甘草,干地黄,麦门冬,麻黄各二两,芎藭,黄芩,栝楼根各三两,杏仁五十枚,葛根半斤。
《千金翼方》有前胡三两。
用法:上锉。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二服。一剂不愈,更合良。

2.防风葛根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主治:妊娠中风,腰背强直,时复反张。
组成:防风,葛根,川芎,生地黄各二两,杏仁(制),麻黄(去节)各一两半,桂心,独活,甘草,防己各一两。
用法:上锉。每次四钱,水煎服。
3.独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腰背强直,或时反张,名为风痉。
组成: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羚羊角屑三分,赤箭一两,当归三分,酸枣仁三分(微炒),芎藭半两,秦艽半两(去苗),麻黄一两(去根,锉),五加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二、妊娠中风,口眼不正用方
1.搜风安胎饮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主治:妊娠中风,卒倒昏闷,口眼喎斜,手足瘛疭,口噤不语。
组成:归身,黄耆(蜜炙),羌活,黄芩,秦艽,防风,炙草各一钱。
用法: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生地黄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筋脉挛急,口眼喎斜,皮肤顽麻,言语常涩。
组成:生地黄五斤(捣,绞取汁),黑豆一升(以水四升,取一升半,去豆),大甜石榴五颗(捣,绞取汁),荆芥半升,枸杞根二升(细锉,入水一中盏,捣,绞取汁),竹沥半升,桑根白皮一升(细锉,入水一中盏,捣,绞取汁),白蜜五两,羚羊角屑,天门冬(去心,焙),天麻,酸枣仁(微炒),当归(锉,微炒),羌活,菱苡仁,蚕沙(微炒)各一两。
用法:先将前八味药汁相和于银石锅中,慢火熬如稀饧;余药捣细罗为末,研令细,入前煎中,搅令匀,瓷器中盛。每服以温酒下一大匙头,不拘时候。
3.桑枝煎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手足缓弱,口眼喎斜,言语謇涩,肢节疼痛。
组成:桑枝,槐枝,柳枝各一斤(细锉),黑豆一升(淘洗过),天蓼木(研)半两(上药以水二斗,煎至五升,滤去滓,入酒一升,更熬令如稀饧),天麻二两,海桐皮一两,萆薢一两,芎藭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五加皮一两,酸枣仁一两(微炒),薏苡仁一两,桂心一两,生干地黄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入前煎中拌搜,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4.加减顺气散
来源:《胎产良方》。
主治:妊娠中风,手足麻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组成:天麻一钱,僵蚕一钱,前胡一钱,川芎八分,苏子(炒)八分,桔梗七分,乌药六分,秦艽六分,枳壳五分,黄连六分,陈皮四分,甘草五分。
用法:生姜、竹沥为引,水煎服。

5.防己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孕妇中风,口眼歪斜,脉浮者。
组成:防己一两,羌活一两,当归二两,防风一两,白芍一两(酒炒),川芎一两,米仁四两(炒),甘草六钱,羚羊角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水煎去滓,加竹沥杯,姜汁一匙,温服。
方论:妊娠血虚风中,遏热于经,而络脉受病,故口眼歪斜,胎孕为之不安焉。
防己泻血分湿热以清血室,羌活散太阳风邪以宁经腑,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和血脉,川芎入血海以活血行气,米仁健脾气以泻湿舒筋,防风为风药之使,羚羊清厥阴之火,甘草缓中以和胃也。
为散水煎,更入竹沥、姜汁散痰养液,务使血内充,则风热外解,而经脉融和,胎得所养,何口眼歪斜之不即端正哉!

6.防己散
来源:方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名见《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眼不正,手足顽痹。
组成:防风,羌活,防己各一两,麻黄(去节)半两,黄松木节一两,桂心,荆芥穗,羚羊角屑,桑寄生,甘草,薏苡仁各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7.木防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眼不正,手足顽痹。
组成:木防己一两,羌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羚羊角屑一两,桂心半两,荆芥穗半两,薏苡仁一(半)两,麻黄一两(去根节),桑寄生半两,黄松木节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8.乌犀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面喎僻,言语謇涩,身体强直,或时反张。
组成:乌犀角屑一两,赤箭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天南星半两(炮裂),秦艽三分(去苗),汉防己半两,独活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防风一分(去芦头),白附子三分(炮裂),白僵蚕一分(微炒),芎藭三分,当归二分(锉,微炒),酸枣仁二两(微炒),桑寄生二分,龙脑一分(研入),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9.乌犀角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面喎僻,言语謇涩,身体拘急。
组成:乌犀角屑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天蓼木一两,羌活一两,麻黄一两半(去根节),独活一两,赤箭一两,羚羊角屑一两,芎藭一两,秦艽三分(去苗),天门冬一两(去心,焙),桑寄生三分,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大麻仁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薄荷汤送下。

10.独活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面喎斜,语涩舌不转。
组成:独活一两(锉),竹沥二合,生地黄汁二合。
用法:以水一大盏,煎独活至六分,去滓,下竹沥、地黄汁,搅匀,更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

11.酸石榴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眼不正,言语謇涩,手足不遂。
组成:酸石榴七枚(并皮细切,研,后更入水一中盏再研,绞取汁,去滓),鹅梨十颗(捣,绞汁),荆芥五两(细锉,入水一中盏,研,绞取汁),薄荷五两(细锉,入水一中盏,研,绞取汁) ,牛蒡根半斤(净洗,切,研,绞取汁),竹沥一中盏,生姜(地黄)汁一中盏,白蜜三两(以上诸药汁相和,于银石锅中慢火熬如饧,入后药末),赤箭二两,独活一两,羚羊角屑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桑寄生一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后六味为细末,研令细,入前煎中搅令匀,瓷器中盛。每服一大匙头,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三、妊娠中风,口噤失音用方
1.黄蜡膏
来源:《经验女科方》。
主治:胎前中风,牙关紧闭,痰气壅满,不知人事。
组成:枯矾,麻油,黄蜡。
用法:共熔化。调搽牙上。

2.阿胶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语涩心烦,项强,背拘急,眼涩头疼,昏昏多睡。
组成: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竹沥五合,荆沥二合。
用法:上和匀。每服温饮一中盏。

3.梨汁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失音不语,心神冒闷。
组成:梨汁二合,竹沥二合,生地黄汁二合,牛乳二合,白蜜半合。
用法:上相和令匀。温饮一小盏。

4.竹沥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别名:竹沥汤(《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
1.《太平圣惠方》:妊娠中风痉,口噤烦闷。
2.《圣济总录》:中风,舌强不得语,心神烦闷。
组成:竹沥五合,人乳二合,陈酱油半两。
用法:上药相和,分二次温服,拗开口灌之。

5.僵蚕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孕妇中风,痰涌口噤,脉滑者。
组成:白附子一两,僵蚕一两(炒),半夏一两(制),南星一两(制),天麻一两(煨),蝉衣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水煎,去滓,加生姜汁一匙,温服。
方论:白附子祛风开痹气,明天麻胜湿祛风邪;僵蚕疏风化痰,专行经络,蝉衣善脱衣肤,宣通元府;南星散风痰以快胸膈,半夏燥湿痰以醒脾胃也。为散水煎,加生姜汁以散豁痰涎,务使风邪外解,则痰涌自消,而经气清和,壅塞顿解,胸宇无不廓然,何有口噤痰逆之患,胎孕无不自安矣。

6.生犀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孕妇卒中风不语,脉浮数者。
组成:生犀角一两,麻黄一两,石膏三两,羌活一两,当归二两,人参一两,甘草五钱,葛根一两,赤芍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水煎去滓,入姜汁一匙,温服。
方论:妊娠风热,闭遏经气不通,故卒然仆倒,不能言语,胎孕其何以能安?生犀角清心胃之火;石膏清阳明之火;麻黄开发肌表以散邪;羌活疏通经络以逐邪;人参扶元补气,善通血脉;当归养血益营,能荣经脉,葛根升阳散热;赤芍泻火利营;甘草缓中以泻火也。为散,水煎入姜汁,以散豁痰涎,务使风火两除,则经气清和而神机开发,痰涎自化,胎孕必得所养,何忧卒中风之不能言语哉!

7.生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卒中风,不语,四肢强直,心神昏昧。
组成:生犀角屑一两,防风三分(去芦头),赤箭三分,羌活三两,麻黄一两(去根节),当归三分(锉,微炒),人参五分(去芦头),葛根三分,赤芍药三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8.羌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愦闷不能言,身体强直,或时反张。
组成:羌活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芎藭三分,葛根三分(锉),秦艽三分(去苗),麻黄二两(去根节),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防风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心神闷乱,口噤不能言,四肢急强。
组成:防风一两(去芦头),葛根一两,细辛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菊花半两,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半两,秦艽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桑寄生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加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10.天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痉,身体强直,或时反张,口噤失音。
组成:天麻一两,天南星半两(炮裂),犀角屑三分,独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阿胶五分(捣碎,炒令黄燥),芎窮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麻黄三分(去根节),白附子半两(炮裂),羚羊角屑半两,龙脑一分(研入)。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竹沥调下,不拘时候。

11.天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言语不得,痰涎壅滞,心胸闷乱。
组成:天麻一两,独活一两,白僵蚕三分(微炒),白附子三分(炮裂),麻黄一两(去根节),羚羊角屑三分,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滑,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炒令干),防风三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铅霜一分(研入),龙脑半两(研入)。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竹沥调下,不拘时候。

12.茯神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心神恍惚,惊悸,胎动不安,言语失次,四肢抽掣。
组成:茯神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人参三分(去芦头),独活半两,防风三两(去芦头),龙齿一两,生干地黄三两,桑寄生七分,犀角屑半两,钩藤半两,白鲜皮半两,远志半两(去心),石膏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金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麻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别名:防风独活汤(《普济方》卷三三九)。
主治:妊娠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语涩。
组成:麻黄一两(去根节),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芎藭三分,当归二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酸枣仁一两,川升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温服,不拘时候。

14.白僵蚕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噤,心膈痰涎壅滞,言语不得,四肢强直。
组成:白僵蚕一两(微炒),天麻一两,独活一两,麻黄一两半(去根节),乌犀角屑二分,白附子半两(炮裂),藿香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焙干),龙脑一钱(研入)。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生姜、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15.芎藭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四肢腰背强直,言语謇涩,心神烦闷。
组成:芎藭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生干地黄三分,葛根半两,麻黄三分(去根节),独活半两,汉防己半两,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箭半两,羚羊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16.独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因洗头中风,身体强硬,牙关紧急,失音不语。
组成:独活一两,赤箭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乌犀角屑三分,羌活三分,防风三两(去芦头),天蓼木三两,白附子三分,汉防己半两,桂心半两,芎藭半两,白僵蚕半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龙齿一两(研入)。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三钱,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17.防风汤
来源:《永类钤方》卷十八引时贤方。
本方原名“防己汤”,但方中无防己,据《普济方》改。
别名:羌活酒(《普济方》卷三三九)。
主治:妊娠中风,口噤,四肢强直反张。
组成:防风五钱,羌活一钱半。
用法:上为细末,以黑豆一合炒焦,大烟出,投无灰酒,候沸定。以酒调药灌下,稍苏再灌。

18.独活防风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十三。
主治:妊娠中风,角弓反张,口噤语涩,谓之风痉,亦名子痫。
组成:麻黄(去节),防风,独活各一两,桂心,羚羊角屑,升麻,甘草,酸枣仁,秦艽各半两,川芎,当归,杏仁(制)各七分。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加生姜四片,竹沥一合,水煎服。

19.乌金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语涩头疼,心神烦闷,胎动不安。
组成:黑豆一斤(淘洗令净),独活一两,羚羊角屑二两,防风一两(去芦头),茯神一两,牡荆子一两,生干地黄一两半,牛蒡根一两,桑椹一两,桑寄生一两,薄荷一两,荆芥一两。
用法:上为末,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五升,去滓;加白蜜三两,竹沥半升,更熬令如稠饧,瓷器中盛。每服一大匙,金银温汤调下,不拘时候。

20.赤箭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手足不遂,筋脉缓急,言语謇涩,皮肤不仁。
组成:赤箭一两,萆薢一两,防风三分(去芦头),芎藭三分,麻黄一两(去根节),独活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薏苡仁三分,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五加皮三分,羚羊角屑一两,鼠粘子一两,秦艽三分(去苗),汉防己三分,柏子仁三分,酸枣仁三分(微炒),丹参三分,熟干地黄一两。
用法:上为细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21.白术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口噤,言语不得。
组成:白术一两半,独活一两,黑豆一合(炒令熟)。
用法:上锉细。以酒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四服,拗口灌之。得汗即愈。
方论:《医略六书》:妊娠风中少阴,经气闭塞,口噤不开,不得言语,胎独难安焉。黑豆滋补少阴之脏以培本,独活疏通少阴之经以逐邪,合之白术健脾气以开发神机,酒煎活血脉以行其经络也。务使经气健旺,则邪自利散而脏气调和,口噤无不自开。

22.白术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痉,通身强直,口噤不开。
组成:白术,独活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以酒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分温二服,幼开口灌之。

四、妊娠中风,其他症状用方
1.铁精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中风,心神恍惚,狂言妄语,惊悸烦乱,不得睡卧。
组成:铁精一两(细研),龙齿一两(细研),犀角屑一两,茯神一两,天竹黄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远志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蒲三分,白鲜皮三分,龙脑半两(研入),生干地黄一两,金箔二十一片(研入),银箔二十一片(研入)。
用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竹叶汤放冷送下,不拘时候。

2.增损八物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妊娠中风。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归身,白芍,川芎各一钱,炙草五分,熟地一钱,黄芩,黄耆(炙),羌活,防风,秦艽各二钱。
用法:上加生姜、大枣,水煎多服,以平为度。

3.防风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中风。
组成:防风,防己,葛根,秦艽,当归,川芎,乌药,甘草,羌活,独活,白术,杏仁,黄芩,白芍,前胡,川断,菊花,天虫。
方论:中风一症,男妇老少皆有之,重者中脏,轻者中腑,又次中经络。治妇人独难,以妊娠耳。
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风药也;
风必生热,故用黄芩、白芍、甘菊以凉之;
风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虫以豁之;
风盛则气必喘急,故用乌药以顺之,甘草以缓之;
而当归、白术、川断配以川芎,佐以黄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
但此方风药太多,风能胜湿,且有防己、独活直达下焦,恐伤胎气,用者审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