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疟疾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4/30 18:35:30 木木说药方

    

     妊娠疟疾,又名“子疟”、“胎疟”。是指妊娠期间患疟疾的病情。

     《诸病源候论》:“妊娠疟候:夫疟者,由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虚更盛,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则复发,故疟休作有时。”

     治宜和解驱邪,健脾安胎。

    

     目录

     一、妊娠痎疟,初起用方

     二、妊娠痎疟,日久用方

     三、妊娠疟疾,腹痛用方

     四、妊娠疟疾,热极损胎用方

     五、妊娠疟疾,憎寒壮热用方

     六、妊娠疟疾,热多寒少用方

     七、妊娠疟疾,寒热平均用方

     八、妊娠营卫虚弱,脾胃不足用方

     九、其他症状用方

    

     一、妊娠痎疟,初起用方

     1.常山饮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一。

     主治:妊娠痎疟初起。

     组成:知母,川常山各二钱,炙甘草一钱,乌梅二钱,桃枝七寸。

     用法:酒、水各盅半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温服。如吐勿忌,将吐即愈。

    

     二、妊娠痎疟,日久用方

     1.七圣散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妊娠疟久不退,转甚者。

     组成:柴胡,黄芩,炙草,知母,常山(酒炒),草果仁一钱半,乌梅三个(去核)。

     用法:水、酒各半煎,宜露,临发五更服之。

     宜忌:忌生冷、鸡、鱼。

     2.异功散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一。

     功用:补脾和胎。

     主治:妊娠疟久。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炙甘草,陈皮,当归,黄芩,柴胡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每日三次。

    

     3.加减异功散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一。

     主治:妊娠痎疟日久者。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陈皮,当归,黄芩,柴胡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日三服。得汗而解。或加九肋鳖甲作丸,服之尤妙。

    

     三、妊娠疟疾,腹痛用方

     1.阿胶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疟疾,憎寒,头痛壮热,腹痛及胎不安稳,腰脐下重。

     组成:阿胶一两半(捣碎,炒令黄燥),赤芍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柴胡一两(去苗),麦门冬一两半(去心),黄芩一两,白茯苓一两,白术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加薤白二茎,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鳖甲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疟疾,寒热腹痛。

     组成: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斓襕),干姜半两(炮裂),当归一两(锉,微炒),桃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发时用煎水调下。

     3.草果散

     来源:《宁坤秘籍》卷上。

     别名:草果饮(《经验女科方》)。

     主治:胎前疟疾,小腹作痛,口燥咽干。

     组成:草果二钱,青皮,柴胡,黄芩各八分,甘草三分。

     用法:水煎。空心服。

    

     4.松萝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患疟,发时憎寒壮热,口干多吃冷水,腹内?刺疼痛不止。

     组成:松萝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裥),恒山半两,乌梅肉七枚(微炒),朱砂一分(细研),汉防己一两,泽泻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知母半两,连翘半两,黄丹一两,石韦一两(去毛),虎杖一分,生干地黄一两。

     方中生干地黄,《普济方》作“生干姜”。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四、妊娠疟疾,热极损胎用方

     1.驱邪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妊娠疟疾,热极则损胎。

     组成:香薷,青皮,柴胡,黄芩,川芎,前胡,砂仁,藿香,白术,乌梅,红枣,人参。

    

     五、妊娠疟疾,憎寒壮热用方

     1.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疟疾,头痛,憎寒壮热,面黄,不思饮食。

     组成:人参(去芦头),知母,麦门冬(去心),柴胡(去苗),桑寄生,白茯苓,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知母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疟疾,憎寒壮热,口干烦闷。

     组成:知母一两,白茯苓一两,乌梅肉三分(微炒),大青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当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患疟,憎寒体颤。

     组成:当归(锉,微炒),白芍药,茯神,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白术,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六、妊娠疟疾,热多寒少用方

     1.清脾汤

     来源:《济生方》卷一。

     别名:

     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九味清脾汤(《泻疫新论》卷下)。

     主治:

     1.《济生方》: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2.《济阴纲目》:妊娠疟疾。

     组成: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清脾汤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四。

     主治:妊娠作疟,热多者。

     组成:青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半夏(汤洗),黄芩,甘草,人参各等分,常山一半。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地骨皮少许,水煎,温服,不拘时候。或加麦门冬(去心)二十粒。未效,服胜金丸。

    

     3.清脾饮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妊娠疟症,热多寒少。

     组成:白术,茯苓,知母各一钱,青皮四分,厚朴八分,黄芩二钱,甘草五分。

     用法:上以生姜为引,水煎服。

    

     4.柴胡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徐氏胎产方》。

     主治:

     1.《医方类聚》引《徐氏胎产方》:妊娠疟疾。

     2.《医略六书》:孕妇疟疾,脉洪数者。

     组成:柴胡二钱,生大黄二钱,黄芩一钱半,甘草一钱。

     用法:上锉,作一服。水煎,临发日,五更温服。必取利为愈。

     宜忌:忌油、面、辛热等物。

     方论:《医略六书》:

     柴胡升解抑遏之阳邪,黄芩清降内壅之邪热,甘草缓中泻火,大黄泻热退胀也。

     为散水煎,使热壅下泄,则清阳上敷,而寒热无不退,胎孕无不安矣!

    

     七、妊娠疟疾,寒热平均用方

     1.驱邪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养正驱邪。

     主治:妊娠疟疾,气血虚弱,往来寒热,发止无时。

     组成:香薷,青皮,白术,陈皮,茯苓,甘草,砂仁,前胡,柴胡,黄芩,人参,乌梅,麦冬,苍术,藿香,川芎,白芍,草果,大枣(一方加当归)。

     方论:是方补正之药多,而方名驱邪者,以养正可以驱邪故也。

     参、苓、术、草、陈乃异功散也;

     参、芩、柴、甘,小柴胡汤也;

     加青皮以平肝;

     白芍以和肝;

     砂、藿、苍、果以壮脾温胃;

     薷、麦清暑宁心;

     前胡消痰;

     乌梅生津;

     归、芍养血。

     气血得补,则正气自复,寒热自平,胎自安矣。

    

     2.乌梅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疟疾,寒热体痛,烦渴。

     组成:乌梅肉(微炒),黄连(去须),桑寄生,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加减六君汤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子疟。妊娠患疟,寒热往来。

     组成:人参,白术(蜜炙)各八分,陈皮,苍术(制),藿香叶各一钱,茯苓,桔梗,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4.香薷保安汤

     来源:《产孕集》卷上。

     主治:子疟。发当夏秋,寒热往来,一日一作,或间日一作,若有定期。

     组成:香薷八分,柴胡,羌活各五分,陈皮六分,白术二钱,黄芩一钱,炙甘草四分,当归一钱五分,生姜一片,枣二枚。

    

     5.半贝姜茶饮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主治:胎疟,寒热平均者。

     组成:姜半夏,川贝,生姜,细芽茶各三分。

     用法:用阴阳水两茶钟,煎成一钟服。

    

     6.芎归首乌饮

     来源:《慈航集》卷下。

     主治:孕妇疟疾,寒热不止。

     组成:川芎三钱,当归一两,鲜首乌五钱(打碎),青皮一钱五分,草蔻仁一钱(研),柴胡六分,炒枳壳一钱五分,甘草八分。

     用法:酒一钟,河、井水煎。一服疟轻,二服寒热除,三服全愈。

     加减:

     如胎火热重,加酒炒黄芩一钱五分,青蒿三钱;

     如寒多,加煨姜三钱、大枣三个;

     如恶心呕吐,加乌梅二个,灶心土三钱;

     如腰痛,加白术三钱,制杜仲三钱;

     如胎气下坠,加灸黄耆五钱;

     如子气上逆,加砂仁三钱,葡萄干二钱;

     如腹作泻,加鹿角霜三钱,痛加煨广木香一钱五分。

    

     7.醒脾饮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子疟。妊娠患疟,寒热往来,或热多寒少,及但热不寒,口苦舌干,大便闭涩,脉而数。

     组成:青皮,厚朴(姜汁炒),白术(蜜炙),草果,柴胡,黄芩,茯苓,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水煎服。

    

     八、妊娠营卫虚弱,脾胃不足用方

     1.露姜饮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主治:

     1.《重订通俗伤寒论》:胎疟。昼发而病在阳分气虚者,肢厥汗多。

     2.《温病条辨》: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

     组成:别直参三分,生姜二分。

     用法:用阴阳水二钟,煎成一钟,露一宿服。

     方论:《成方便读》:此亦脾阳不足,疟邪留恋,邪少虚多之证。

     人参大补脾中之气,生姜辛温以散余邪,补而不滞,散而不泄。

     合成甘温方法。煎成露一宿服者,亦如常山饮水煎露宿之义。

    

     2.大安散

     来源:《女科百问》卷下。

     主治:妊娠脾寒如疟,发热无时。

     组成:草豆蔻七个(和皮细切),厚朴半两,乌梅十个(去核仁),甘草,人参各一分,大枣十枚,肥姜一分(连皮),陈皮七个(全者,洗净、切),良姜一分。

     用法:上为末,分作六裹,先以盐水蘸纸湿,裹煨香熟。

     第一服一裹,水一碗,煎一碗,温服;

     第二服用二裏,并煎滓,以水二碗,煎一碗,温服;

     第三服用三裹,并煎滓,以水三碗,煎一碗,作二服,并空心食前温服。

    

     3.驱邪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一。

     主治:妊娠伤寒,营卫虚弱,脾脏受湿,变成疟疾。

     组成:良姜一两半。

     用法:上药以猪胆汁浸一宿,用东壁炒焦,去土,洗切焙之,以北枣一个,先焙令干,碾同前药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候疟发时服。一方为丸,紫苏汤下二十丸。

    

     4.驱邪散

     来源:《济生方》卷七。

     别名:驱邪汤(《东医宝鉴》卷十)。

     主治:

     1.《济生方》:妊娠营卫虚弱,脾胃不足,或感风寒,或伤生冷,传为疟疾。

     2.《万氏家传广嗣纪要》:食疟。

     组成:高良姜(锉,炒),白术,草果仁,橘红,藿香叶,缩砂仁,白茯苓(去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驱邪散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妊娠营卫虚弱,脾胃不足,或感风寒,或伤生冷,传为疟疾。

     组成:藿香,白术,茯苓,甘草,草果少许,知母,橘红,砂仁(一方加柴胡八分)。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

     加减:如有表邪者,加苏叶八分,葱白五寸。

    

     九、其他症状用方

     1.首乌鳖甲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清滋阴血,截疟。

     主治:胎疟,病在阴分,血虚者,夜热神烦。

     组成:生首乌,炙鳖甲各一钱,乌梅肉二分,冰糖八分。

     用法:上用雪水、滚水两钟,煎成一钟,去滓温服。

    

     2.竹茹汤

     来源:《产宝诸方》。

     功用:凉胎,退寒热。

     主治:妊娠疟疾。

     组成:陈皮一两(不去白),竹茹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分四服。每服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3.柴胡知母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孕妇病疟。

     组成:柴胡一钱五分,人参,黄芩,知母,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归身一钱。

     用法: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多服,以平为期。

    

     4.正气饮

     来源:《古方汇精》卷三。

     主治:妊娠疟。

     组成:荆芥(炒),川芎各八分,当归,建曲,夏曲,赤芍各一钱五分,苍术(炒),白术各二钱,橘红一钱,赤首乌三钱,枳壳六分(炒),藿香叶五分,桂枝木四分(尖)。

     用法:引加姜皮二分,葱白三寸,水煎,疟前服。

     加减:二剂后,疟发渐早渐轻,去葱白、桂枝、荆芥、枳壳、建曲、夏曲,加党参、大生地、法制半夏各三钱,柴胡六分,炙甘草八分、引去姜皮,换姜一钱五分。

    

     5.治疟安胎饮

     来源:《医方简义》卷五。

     主治:妊娠患疟。

     组成:生地五钱,天冬,南沙参各三钱,知母(炒),条芩(炒),防风(炒),白术各一钱五分,橘红八分,苏梗一钱。

     用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加减:

     受风,加独活一钱;

     受寒,加牛蒡子(炒)二钱;

     受暑,加竹叶三十片、生石膏二钱;

     受湿,加茯苓四钱、仙半夏一钱,以苍术易白术;

     欲呕,加川连(姜汁炒)八分;

     已成坏症而欲发斑疹,去白术,加牛蒡子二钱、薄荷一钱、马勃五分、活水芦根(即苇茎)一两。

    

     6.恒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别名:常山汤(《中藏经》卷八)。

     主治:妊娠疟疾。

     组成:恒山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黄芩半两,乌梅十四枚(微炒),石膏一两(捣碎)。

     用法:上锉细。以酒一大盏,水一大盏相和,浸一宿,平旦煎至一盏,去滓,分为二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