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咳嗽、子嗽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5/8 20:01:01 木木说药方

子嗽,又名妊娠咳嗽,子呛、胎嗽。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
《女科百问》:“妊娠而嗽者,谓之子嗽。”
病人多因平素津血阴虚、体质瘦弱,怀孕后又因胎儿日益长大,需要母体津血滋养,致使孕妇肺失濡养,胎火上逆,而见症为咳嗽频频。

目录
一、妊娠咳嗽不止用方
二、妊娠外感风寒,咳嗽用方
三、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用方
四、妊娠胃火胜而致咳嗽用方
五、妊娠火旺上冲肺经而咳嗽用方
六、妊娠烦渴,咳嗽用方
七、妊娠咳嗽喘急用方
八、妊娠咳嗽,不欲饮食用方
九、其他症状用方

一、妊娠咳嗽不止用方
1.清肺饮
来源:《盘珠集》卷下。
主治:子嗽,嗽血不止。
组成:栀子,黄芩,知母,麦冬(去心),桑皮,乌梅。

2.生地饮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妊娠子嗽,咳嗽吐血不止。
组成:生地三钱,犀角三分,白芍,知母,天冬,麦冬各二钱,黄芩八分,桔梗八分,当归二钱,紫菀钱半,甘草四分。
加减:喘,加瓜蒌一钱。

3.麦门冬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不止。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一两,紫菇(去士),杏仁(去皮尖双仁,炒),桑根白皮(锉)各半两,桔梗(炒)三分,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竹如鸡子大,水一盏半,煎减半,加蜜少许,打转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4.人参阿胶散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妊妇久嗽不已,谓之子嗽,引动其气,恐其堕胎。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苏叶,阿胶,桔梗各等分。
用法:水煎,食后服。

5.平肺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主治:妇人久嗽不止。
组成:天冬,麦冬,五味,知母,生地,桑皮,白茯苓,甘草,橘红。

6.麻黄散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
组成: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各八分,紫菀,天门冬各二钱半,桔梗一钱七分,竹茹弹子大。
用法:上作一服,以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不拘时候服之。

7.百合散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子嗽。风壅相攻,胸满久嗽。
组成:百合二钱,桑皮七分,前胡八分,桔梗七分,芍药一钱,赤苓八分,贝母一钱,橘红一钱,甘草五分(或加紫菀、款冬)。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服。

8.紫菀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主治:孕妇咳嗽不止。
组成:紫菀一两,防风五钱,竹茹一团,白蜜半匙。
9.紫菀汤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功用:《医方论》:清润肺气。
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组成:甘草,杏仁各一分,紫菀一两,桑白皮一分,苦梗三分,天门冬一两。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竹茹一块,煎至七分,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
宜忌:《良朋汇集》:忌食鲤鱼。
方论:
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子嗽由于火邪,当以清火润肺为务,桔梗、桑皮之凉以泻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炙草之温,杏仁、白蜜之泽以润之也。
2.《医林纂要探源》:肺气不足则生燥,胎热有余则烁金,故子嗽。肺燥润之,紫菀、天冬、杏仁、白蜜;肺热泄之,天冬、桑皮、桔梗、杏仁;炙草温之,竹茹散之,嗽可止矣。

10.丁香半夏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功用:消痰逆,和胃气。
主治:妊娠咳嗽不止。
组成:丁香(炒),木香(炮),半夏(生姜汁拌炒)各半两,人参,白术(锉),桔梗(炒),白豆蔻(去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槟榔(锉),前胡(去苗,锉,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二、妊娠外感风寒,咳嗽用方
1.加减参苏饮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四。
主治:妊妇外冒风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组成:人参,紫苏,陈皮,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黄芩各一钱,生姜六分,薄荷叶三分。
用法:水煎,热服。得微汗而解。

2.加减参苏饮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妊娠子嗽,因外感风寒者。
组成:苏叶,杏仁,橘红各一钱,枳壳(炒)七分,前胡八分,木香三分,桔梗,干葛各七分,桑皮七分,甘草四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喘,加蒌仁二钱。

3.加减参紫饮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主治:妊娠咳嗽,初得之恶风寒,发热鼻寒、或流清涕者。
组成:人参,紫苏,陈皮,白茯,甘草,枳壳,桔梗,前胡,黄芩各一钱。
用法:生姜为引,薄荷叶少许,水煎,食后服。得微汗而解。

4.紫苏安胎饮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别名:紫苏安胎散(《胎产新书》卷二)。
主治:妊娠过食生冷,兼有风寒,客于胃肺,因而痰喘气紧,夜卧不安。
组成:紫苏,枳实(麸炒),大腹皮,桔梗,贝母(去心),知母,桑白皮,当归各八分,甘草,五味子,石膏(煅)各三分。
用法:水煎服。

5.紫菀饮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主治:妊娠六七月,伤寒咳嗽,气急。
组成: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桑根白皮半两,干枣七枚,灯心一束,生姜一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用法:上锉细,和匀。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后分为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6.荆芥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感风冷,咳嗽痰壅,头目昏痛。
组成:荆芥穗,旋覆花,前胡(去苗)各三两,芍药,半夏(生姜汁制,去毒),甘草各一两(炙),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知母饮
来源:《广嗣纪要》卷九。
主治:妊娠七月八月,因形寒饮冷所伤,以致气逆,令人喘咳,烦闷不安者。
组成:白茯苓,黄芩各二钱半,知母,麦冬,炙草各一钱六分,桑白皮,地骨皮各一钱。
用法:分二帖,水二盏,煎至一盏,入竹沥一合,再煎一沸服。

8.天门冬饮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主治:子嗽。妊娠外感风寒,久嗽不已。
组成:天门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一钱,五味子,桔梗(去芦)各五分。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加减:
嗽血者,加阿胶五分;
大便涩者,加苦葶苈子五分。

9.定肺止嗽饮
来源:《胎产指南》卷一。
主治:孕妇咳嗽,属风属寒者。
组成:天冬二钱,桔梗四分,紫苏四分,知母一钱,甘草四分。
加减:
热嗽,加黄芩八分;
虚嗽,加紫菀一钱,冬花六分;
发喘,夜多嗽,加麻黄八分;
虚损咳嗽,加瓜蒌一钱,竹沥、姜汁;
心胸不舒,加贝母一钱,百合一钱。

10.紫菀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子嗽。妊娠咳嗽,因感冒寒邪,伤于肺经,以致咳嗽而不已。腠理不密则寒邪乘虚入肺,或昼甚夜安,昼安夜甚,或有痰,或无痰。
组成:贝母,前胡,桑皮,紫菀,白术,甘草,黄芩,五味子,桔梗,麻黄,紫苏,杏仁,知母,当归,陈皮,赤苓。
加减:喘甚,加马兜铃、款冬花。
方论:《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治肺用苦寒之品,非本治也。然寒久不去,积而为热。肺,金脏也。热伤肺,久嗽必致成痿,痿者,肺叶焦而不舒。又失久不治变成痈,痈者,咯出脓血,不可治也。况妇人怀孕,周身气血皆聚养胎,久嗽胎气必伤,卧不安枕,昼则或吐水饮,必用凉补之剂,清肺而滋肾水,十可一生。知、贝、归、味滋水益肝;麻黄、紫苏祛肺之邪;杏、前、桑、菀清肺退热,豁痰定喘;桔梗、甘草利咽快膈而嗽自止;白术、黄芩安胎凉血而固本。

11.加减紫菀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功用:止嗽安胎。
主治:妊娠咳嗽,因感风寒伤肺而成,谓之子嗽。
组成:贝母,前胡,紫菀,白术,桑皮,甘草,黄芩,紫苏,陈皮,五味子,知母,杏仁,赤苓,当归,麻黄。

12.桔梗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主治:风寒子嗽。
组成:紫苏叶,桔梗,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

13.苏桔汤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主治:孕妇风寒咳嗽。
组成:天冬六分(去心),桔梗一钱五分,紫苏,黄芩,贝母(去心)各八分,杏仁十粒(去皮尖),陈皮,知母,甘草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火动作喘,桔梗宜减。

14.伏龙汤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一六引《仙传济阴方》。
功用:安胎,调胃气。
主治:妇人妊娠,肺脏受风寒,咳嗽痰涎,喘不安;及寒嗽传脾,吐痰涎,治疗之迟,成血块血劳,经血不通,失音。
组成:杏仁七个,诃子五个,陈皮,枳壳各三钱,阿胶七片,麻黄二钱,青黛一钱。
用法:上为末,紫苏汤调服。食后再用调经散。

15.百合汤
来源:《产孕集》卷上。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子嗽,甚则胎动。
组成:百合三钱,紫菀一钱,贝母一钱,白芍一钱,当归一钱五分,前胡五分,茯苓二钱,桔梗一钱五分,苏叶三分。
用法:水煎服。

16.麻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思饮食。
组成:麻黄(去根节),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芦头)各一两,半夏(汤浸七遍,去滑),人参(去芦头),白术,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贝母(煨微黄),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五寸,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7.宁肺止嗽散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别名:宁肺止嗽饮(《胎产新书》卷四)。
主治:孕妇风寒咳嗽。
组成:麦冬二钱(去心),知母一钱,桔梗,紫苏各五分,杏仁十粒(去皮尖),桑白皮六分,甘草四分。
方中麦冬,《胎产新书》作“天冬”。
用法:水煎服。
加减:
有痰,加橘红四分、竹沥、姜汁;
火嗽,加黄芩八分;
虚嗽,加紫菀一钱、款冬花六分;
寒甚,加麻黄;
虚损,加瓜蒌一钱、竹沥、姜汁;
嗽而心胸不舒,加去心贝母、百合各一钱、紫菀八分。

三、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用方
1.百合散
来源:《济生方》卷七。
主治: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组成:百合(蒸),紫菀茸(洗),贝母(去心),白芍药,前胡,赤茯苓(去皮),桔梗(去芦,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四、妊娠胃火胜而致咳嗽用方
1.五虎饮
来源:《盘珠集》卷下。
主治:子嗽。食生冷及椒、姜,致伤胎气,胃火冲肺,咳嗽不止。
组成:杏仁(去皮),苏梗,木贼,陈皮,知母(炒),北五味,桔梗,甘草(炙),石膏(不可多用),蒌仁(喘者重用)。

2.五虎汤
来源:《女科秘要》卷二。
主治:胎前因食生冷,又食椒、姜冲损胎气,胃火胜而致咳嗽。
组成:苏子,陈皮,知母,桔梗各八分,杏仁,石膏,枳实各一钱,麻黄四分,五味子,甘草各三分。
用法:水煎服。

五、妊娠火旺上冲肺经而咳嗽用方
1.清金退热饮
来源:《女科万金方》。
主治:受胎身热有汗,咳嗽腹痛,有痰。
组成:柴胡,人参,黄耆,熟地,茯苓,川芎,桔梗,知母,五味,甘草,贝母,门冬。
用法:水煎,食后服。

2.清金退热饮
来源:《女科指南》。
主治:妇女虚火上炎,咳嗽发热,虚弱,月事不行,痨怯,男子亦治,更治子嗽。
组成:当归,芍药,人参,茯苓,黄芩,川芎,知母,贝母,桔梗,陈皮,软柴胡,五味子,桑皮,甘草,地骨皮。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加减:加姜炒黄连尤妙。

3.安胎饮
来源:《沈氏经验方》。
主治:子嗽。怀孕四五月,因火旺上冲肺经而咳嗽,五心烦热,胎动不安,或痰血,或鼻衄。
组成:生地三钱,归身,麦冬(去心)各一钱五分,白芍二钱(酒炒),真阿胶,杜仲(盐水炒),续断(盐水炒),条芩(焙),枳壳各一钱(炒),炒砂仁末三分。
用法:水煎服。

4.宜胎饮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四五月,咳嗽,五心烦热,胎动不安,名曰子嗽。
组成:干地黄三钱(酒洗),当归身(酒洗),麦冬(去心)各一钱半,白芍(酒炒)二钱,阿胶(蛤粉炒珠),杜仲(盐水炒断丝),川续断(盐水炒),条芩,枳壳(麸炒)各一钱,砂仁(炒,去壳)三分(研)。
用法:水煎服。

5.兜铃散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子嗽。火盛乘金,胎气壅塞者。
组成:马兜铃,桔梗,人参,川贝母(去心,杵),甘草(炙)各五分,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豆汁浸洗),苏叶各一钱,五味子四分。
(一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
用法:水煎服。

6.车脂方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一。
主治:妊娠咳嗽,热病;腹痛。
组成:车辖。
用法:烧赤,投酒中,候冷饮之。

六、妊娠烦渴,咳嗽用方
1.乌梅四物汤
来源:《医门八法》卷二。
功用:养阴血,生津液。
主治:痢后阴虚,或潮热,或自汗者;噎证服独梅汤,噎减而怒亦减,阴血津液不足者;头痛阴亏血虚,烦热内热,遇热痛甚者;妊娠子烦、子悬、子痫、子嗽、子淋,阴血不足,肝气不调者。
组成:大乌梅五个(去骨),归身五钱(炒),白芍三钱(醋炒),生地三钱,熟地三钱。

2.麦门冬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功用:止烦渴,定咳嗽。
主治:妊娠痰逆,不思饮食。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半夏(生自然汁浸一宿,切炒),贝母(炮)各半两,青橘度(去白,焙),干姜(炮),甘草(炙)各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三片,水一盏,慢火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通口服。

3.麦门冬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烦渴,咳嗽口苦。
组成: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赤茯苓一两,知母一两,黄耆一两(锉),白茅根一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百合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阿胶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胸妨闷,两胁微疼,烦渴咳嗽。
组成: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去心),款冬花,贝母(煨微黄),秦艽(去苗)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鹿角胶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胸妨闷,两胁微疼,烦渴咳嗽。
组成: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三分(去心),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贝母一分(煨令微黄),细辛二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一两,芎藭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七、妊娠咳嗽喘急用方
1.参苏饮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主治:妇女虚热,孕妇咳嗽喘息急者。
组成:人参,紫苏,桑皮,桔梗,贝母,甘草,天冬,麻黄,赤苓。

2.加减二陈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主治:妊娠子嗽痰喘,因火乘肺金者。
组成:枯芩二钱,川连,橘红,川贝,茯苓,桑皮各一钱,前胡七分,枳壳八分,甘草五分,瓜蒌一钱。

3.防己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喘满短气。
组成:防己,白药子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未效再服。

4.百合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胸气壅,喘促咳嗽。
组成:百合半两,桑根白皮一两(锉),栝楼根一两(锉),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贝母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肺损咳嗽,喘促不思食。
组成:贝母(煨微黄),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头),黄耆(锉),五味子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6.桔梗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
1.《太平圣惠方》:妊娠肺壅咳嗽,喘急不食。
2.《妇人大全良方》:妇人风寒咳嗽。
组成:桔梗(去芦头),桑根白皮(锉),贝母(煨微黄),紫苏茎叶,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天门冬一两(去心),赤茯苓一两,麻黄二分(去根节)。
《广嗣纪要》有杏仁,无贝母。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医方类聚》引《胎产方》:忌食鲤鱼。

7.苦梗散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主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急。
组成:桔梗,紫苏,人参,桑白皮,贝母,甘草各半两,天门冬(去心),赤茯苓各一两,麻黄七钱半。
用法:每服四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候服。

8.马兜铃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胎气壅滞,咳嗽喘急。
组成:马兜铃半两,紫苏叶一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桑根白皮二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大腹皮一两(锉),贝母半两(煨微黄),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二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桑白皮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喘逆。
组成:桑根白皮二两(锉),半夏(生姜汁浸一宿,焙),阿胶(炒令燥),人参各一两,丹砂(研)一分,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末,糯米粥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含化咽津。

八、妊娠咳嗽,不欲饮食用方
1.紫苏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气壅咳嗽,胸膈不利,吃食减少。
组成:紫苏叶,赤茯苓,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芦头),贝母(煨微黄)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以糯米粥饮调下。

2.紫菀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咳嗽气急,心烦不食。
组成: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锉),贝母(煨令黄),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两,灯心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百合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烦闷,不欲饮食。
组成:百合,紫菀(去苗土),麦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桑根白皮(锉)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三二沸,不拘时候温服。

4.白术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功用:止嗽宽膈,和气进食。
主治:妊娠痰盛。
组成:白术一两,人参二两,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黄耆(微炙,锉),姜制半夏各一两,山芋桔梗(炒),桑根白皮(微炙,锉),白芷,五味子各半两,甘草一分(微炙)。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临卧沸汤点下。

5.柴胡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胸满气急,减食。
组成:柴胡(去苗)一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天门冬(去心)三分,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山芋,黄耆(锉),阿胶(炙令燥),人参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木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痰饮,咳嗽呕逆,不思饮食。
组成:木香,甘草,白术,陈橘皮(汤洗,去白焙)各一两,天南星,半夏(生姜汁浸一宿,炒),白芷各半两,干姜一分(炮)。
用法:上为末,同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煎生姜、枣汤送下。

7.鳖甲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咳嗽,羸瘦,不能下食。
组成: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贝母(煨微黄),人参(去芦头),木香,柴胡(去苗),桔梗(去芦头),五味子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糯米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九、其他症状用方
1.家传安胎保肺膏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主治:妊娠体虚感邪,失于表散,邪客肺分,干嗽声嘶,气急不能伏枕,精神困敝。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百合,贝母,茯苓,山药,白术,黄芩,杜仲,川断,阿胶,龟胶,款冬花,梨汁。
用法:早、晚调服。

2.款冬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膈痰毒壅滞,肺气不顺,咳嗽,头疼。
组成:款冬花,麻黄(去根节),贝母(煨微黄),前胡(去芦头),桑根白皮(锉),紫菀(去苗土)各半两,旋覆花一两,石膏一两,白前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普济方》有白术,无白前。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人参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各三两,生姜五两(洗,切作片子,焙)。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调下。

4.槐豆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功用:安胎气。
主治:妊娠咳嗽。
组成:槐豆(炒),当归(酒浸,切,焙),贝母(去心),芎藭,人参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一日三次。

5.加味参苏饮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一。
主治:妊娠咳嗽,项背强急,鼻塞头眩,时发寒热。
组成:参苏饮加五味子,杏仁。

6.清肺安胎饮
来源:《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
主治:妊娠咳嗽。
组成:知母一钱,贝母(去心)一钱,茯苓八分,黄芩一钱,枳壳(炒)八分,苏子(炒)八分,麦冬六分,元参六分,甘草三分,灯心三十寸。
用法:水煎服。

7.白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呕逆。
组成:白术二两,半夏一两(生姜汁浸一宿,焙)。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三次。

8.枳梗二陈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别名:枳桔二陈汤(《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功用:宽胸膈,化痰气。
主治:
1.《医学入门》:痞满。
2.《医宗金鉴》:痰饮子嗽;小儿停痰晛乳,胸膈膨满,呕吐痰涎;小儿湿痰懒食,倦怠嗜卧,面色多黄,痰多者。
组成:二陈汤加枳壳,桔梗。

9.天门冬汤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七。
主治:妊娠气逆咳嗽。
组成:天冬(去心)一两,贝母,人参,甘草,桑皮,桔梗,紫苏各五钱,赤茯苓二两,麻黄(去节)七钱半。
用法:每服六钱,加生姜四片,水煎服。

10.人参清肺汤
来源:《女科万金方》。
主治:胎前咳嗽。
组成:白芍,赤芍,知母,桔梗,白术,人参,当归,柴胡,川芎,黄耆,连翘,薄荷,滑石,地骨皮,山栀仁。

11.人参保肺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主治:胎前咳嗽。
组成:人参,桑皮,五味子,青皮,橘红,知母,天冬,地骨皮,甘草。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宜忌:如肺中有寒热郁者,人参酌用之。

12.旋覆花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主治:胎前痰嗽。
组成:旋覆花,五味,赤苓,前胡,人参,甘草,杏仁,赤白芍,半夏,官桂,荆芥,桔梗,橘红(或加细辛)。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13.润肺汤
来源:《脉症正宗》卷一。
功用:润肺。
组成:天冬二钱,麦冬八分,阿胶一钱,苡仁一钱,当归八分,白及一钱,百合八分,桔梗六分。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