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长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5/18 13:50:44 木木说药方

    

     胎萎不长,亦称“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症”。

     是指妊娠腹形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诸病源候论·妊娠胎痿燥候》:“胎之在胞,血气资养。若血气虚损,胞脏冷者,胎则翳燥,萎伏不长。其状,儿在胎都不转动,日月虽满,亦不能生,是其候也。而胎在内痿燥,其胎多死。”

     《圣济总录》卷百五十五:“凡胎处胞中,或有萎燥者,盖由妊妇所禀怯弱,不足自周,阴阳血气偏系,非冷即热,胞胎失去滋利,所以萎燥而不长也。”

    

     胎萎不长之成因,多为父母禀赋虚弱,或孕后将养失宜,以致胞脏虚损,胎养不足,而生长迟缓;

     或素禀肾虚,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胎气内系于肾,肾精不足,胎失所养而生长迟缓;

     或素体气血不足,或孕后恶阻较重,气血化源不足,或胎漏下血日久,耗伤气血,冲任气血不足,胎失所养;

     孕妇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或孕后过服辛辣食物及辛热暖宫药物,以致邪热灼伤阴血,胎为邪热所伤,又失阴血的濡养,因而发生胎萎不长。

     本病之治疗,重在补脾胃,滋化源、养精血,益胎元。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现畸胎、死胎情况时,则应下胎益母。

    

     目录

     一、妊娠胎萎燥,心腹痛用方

     二、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用方

     三、妊娠气血不足,胎萎不长用方

     四、妊娠气虚,胎萎不长用方

     五、妊娠血虚,胎萎不长用方

     六、妊娠胎萎燥,体虚者用方

     七、养胎,清热补阴用方

     八、养胎,令滑易产用方

     九、其他症状用方

     一、妊娠胎萎燥,心腹痛用方

     1.白术当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胎漏,腹痛不可忍。

     组成:白术,当归(切,焙),芎藭,人参,阿胶(炙燥)各二两,艾叶(焙干)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用五钱匕,以水一盏,酒半盏,加大枣三枚(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次温服,空心一服,午食前一服。

    

     2.桑寄生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不能转动,心中急痛。

     组成:桑寄生(锉),白茯苓(去黑皮),人参,萎蕤各一两,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粳米半合,生姜一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二、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用方

     1.白术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别名:

     芎藭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五)、芎椒白术散(《鸡峰普济方》卷十六)、安胎白术散(《卫生宝鉴》卷十八)。

     功用:

     1.《金匮要略》:养胎。

     2.《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主治:

     1.《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室女带下诸疾。

     3.《金匮要略讲义》:妊娠脾虚寒湿中阻,每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白带下,甚至胎动不安。

     组成:白术,芎藭,蜀椒三分(去汗),牡蛎。

     方中白术、芎藭、牡蛎用量原缺。《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本方用白术、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蛎二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酒下,日三次,夜一次。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宜忌:《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忌桃、李、雀肉等。

     加减:

     但苦痛,加芍药;

     心下毒痛,倍加芎藭;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

     2.安胎白术散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功用:补荣卫,养胎气。

     主治:妊娠宿有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伤胎多堕。

     组成:白术,川芎各一两,吴茱萸(汤泡)半两,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宜忌:忌生冷果实之物。

     方论:《济阴纲目》汪淇笺注:天地以大气春生夏长,人身以心肝应之,若有宿冷者,春气不温也,以吴茱萸温之;胎痿不长者,夏气不大也,以川芎大之;白术、甘草乃培土以补其母也。

    

     3.白术丸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别名:长胎白术丸(《医学入门》卷八)。

     功用: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常服益血,保护胎脏。

     主治: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于将理,伤动胎气,多致损堕妊孕。

     组成:白术,川芎,阿胶(炒),地黄(炒令六分焦),当归(去尾,炒)各一两,牡蛎(煅为粉)二分,川椒三分(如常制)。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饮送下;酒、醋汤亦可。

    

     4.白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渐觉羸劣,面色黄黑,腹脏虚冷。

     组成:白术(锉,炒)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芎藭,芍药,当归(切、焙),人参,甘草(炙,锉),诃黎勒(炮,去核)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一分,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5.艾叶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胞中虚冷,致胎萎燥不长。

     组成:艾叶(炒),芎藭,当归(炙,锉),干姜(炮),白术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6.橘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虚冷,胎萎燥不长。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三分,当归(切,焙),人参,阿胶(炙燥)各一两,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生姜一分(切),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三、妊娠气血不足,胎萎不长用方

     1.干地黄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功用:和气,安养胎脏。

     主治:妊娠气血虚弱,胎不长。

     组成:熟干地黄一两,芎藭三分,白茯苓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当归三分,柴胡半两(去苗),刺蓟半两,桑寄生半两,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三分,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白石脂三分,黄耆半两(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2.地黄芎藭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和气养胎。

     主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

     组成:熟干地黄(焙)一两,芎藭三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当归(切,焙)各三分,柴胡(去苗),刺蓟,桑寄生(焙干)各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一两,龙骨,阿胶(炒沸),白石脂各三分,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一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一日三次,不拘时候。

    

     3.干地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气血不足,胎瘦不长。

     组成:熟干地黄(焙),阿胶(米炒沸),芎霸,当归(切,米炒)各二两,赤芍药,甘草(炙,锉),人参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粳米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4.熟干地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滋气血,益胞脏。

     主治:妊娠胎萎燥,过时未产。

     组成:熟干地黄(炒),当归(切,焙),熟艾(炒干),芎藭各一两,阿胶(炙燥),甘草(炙,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5.三才固本膏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胎瘦不长。

     组成:天冬六两,麦冬四两,熟地一两,当归八两,白术六两,人参一两,黄芩四两,杜仲四两。

     用法:上熬成,人乳、牛、羊乳各一盏,白蜜八两,和匀再熬,滴水成珠为度,白汤送下。

     方论:是方大补气血,以三才之中分主佐,更有深义。其人乳、牛乳、羊乳者,以血补血,同气相求之义也。

    

     四、妊娠气虚,胎萎不长用方

     1.加味四君汤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五月,禀赋虚弱,胎萎不长,由于气虚者。

     组成:人参,白术(蜜炙),茯苓各一钱五分,炙甘草,香附(制)各一钱,砂仁五分(炒)。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2.黄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别名: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安胎和气,思食,利四肢

     主治:妊娠胎不长。

     组成:黄耆三分(锉),白术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麦门冬三分(去心),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白茯苓三分,前胡三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津,食前温服。

     方论:《济阴纲目》:此方悉以补气为主,而前胡散结气,川芎行结血,皆所助其生长也。

    

     五、妊娠血虚,胎萎不长用方

     1.地黄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妇人血衰不足,经候艰涩,致子宫不荣,妊娠多病,胎不长成。

     组成:熟干地黄不拘多少(切,焙)。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煎当归酒嚼下;温酒亦得。

    

     2.大补脾丸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大补脾胃,开郁。

     主治:妊娠忧郁不解,以致阴血衰耗,胎燥而萎。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白芍,甘草,茯苓,杜仲,黄芩,广皮,木香,砂仁。

     方论:是方四君以补气,归、芍、熟地以养血,芩、术清热凉血,佐以木香、香附、砂仁行气开郁,而总以补脾土为主,故曰大补脾丸。

    

     3.加味四物汤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五月,禀赋虚弱,血虚胎萎不长。

     组成:熟地黄,当归各一钱五分,川芎,白芍,香附(制)各一钱,砂仁五分(炒)。

     用法: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4.芎藭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功用:养胎荣血。

     主治:妊娠胎萎燥。

     组成:芎藭,艾叶(去梗,炒),当归(切,焙),白术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六、妊娠胎萎燥,体虚者用方

     1.参术养胎饮

     来源:《产孕集》卷上。

     主治:孕三月,体虚者。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八分,归身,白芍各一钱五分,阿胶二钱,陈皮八分。

    

     2.滋生汤

     来源:《产孕集》卷上。

     主治:凡孕三月,体虚者。

     组成:熟地黄三钱,白芍,甘草,芎藭,当归,阿胶各一钱,黄芩六分,砂仁一钱,糯米百粒。

    

     3.当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胞中虚,胎不荣长,致令萎燥。

     组成:当归(切,焙),甘草(炙、锉),干姜(炮),芎鹲各一两,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大枣三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七、养胎,清热补阴用方

     1.麦门冬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怀妊六月,脉大滑疾者。

     组成:麦冬三钱(去心),人参一钱半,生地五钱,阿胶三钱(糯粉炒),条芩一钱半(酒炒),白芍一钱半(酒炒),地骨皮三钱,甘草八分,大枣三枚。

     用法:水一斗,煮药取三升,纳清酒一升,并胶烊尽,煎取一升,温服。

     加减:脾虚,加白术。

     方论:阴阳凝结,胎渐长成,宜清热补阴以培养其母气,麦门冬清心肺以滋津液,人参扶元气以固胎元,生地滋阴壮水以资冲任,阿胶补阴益血以宁胎息,条芩清热安胎,白芍敛阴和血,地骨清肌退热,生草泻火缓中,大枣以益脾元也。肝虚亦用鸡汁煮药,并佐以清酒,而母气无伤,胎元无不日安日长矣。

    

     八、养胎,令滑易产用方

     1.丹参膏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别名:滑胎丹参膏(《普济方》卷三三七)。

     功用:养胎,令滑易产。

     组成:丹参半斤,芎藭,当归各三两,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用法:上锉,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

     宜忌: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

     方论:《千金方衍义》:丹参破宿生新;统芎、归,佛手(即佛手散)为滑胎易产之专药。而方中便具活法,寒用川椒,热用麻仁,各随母气之偏胜耳。服后猪膏、醇酒取其滑泽滋益也。苟孕妇中气不实,不特猪膏宜远,麻仁亦难轻试,然观热易麻仁一语,活法尽情吐露矣。

    

     2.蟹爪散

     来源: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名见《普济方》卷三四三。

     主治:羸人欲去胎者。

     组成:甘草(炙),干姜,人参,芎藭,生姜,桂心,蟹爪,黄芩各一两。

     用法: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宜忌:忌海藻、菘菜、生葱。

    

     九、其他症状用方

     1.鲤鱼雁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不长,兼数伤胎。

     组成:鲤鱼二斤,糯米一升。

     用法:上如法作臛,入葱、豉,少著盐、醋食之。一月中,三五次作食之。

    

     2.阿胶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全不转动。

     组成:阿胶(炙燥)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甘草(炙,锉)三分,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3.熟干地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羸瘦不长。

     组成:熟干地黄(焙),白术,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阿胶(炙燥),木香各一两,细辛(去苗叶),人参,防风(去叉),白芷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4.当归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萎燥。

     组成:当归(切,焙)一两,芎藭,阿胶(炙炮)各三分,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5.白术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主治:妊娠胎不长养。

     组成:白术二两,芎藭,芍药,人参,阿胶(炙令燥)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匕,以葱粥饮调下,一

     日三次。

    

     6.养胎人參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胎不长。

     组成:人参一两(去芦头),白茯苓一两,当归一两,柴胡一两(去苗),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桑寄生一两,刺蓟一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7.丹参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