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胎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5/21 18:16:38 木木说药方

鬼胎,是指妊娠数月,腹部异常增大,隐隐作痛,阴道反复流血或下水泡如虾蟆子者。
《诸病源候论·妊娠鬼胎候》认为:“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
《傅青主女科》:“妇人有腹似怀妊,终年不生,甚至二三年不生者,此鬼胎也。其人必面色黄瘦,肌肤消削,腹大如斗。”
《妇人大全良方》:“夫人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于入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

妇人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孕后忧思不解,血随气结而不散,冲任滞逆,胞中壅瘀,腹部胀大,胎失所养则胎死;
或素性抑郁,孕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血与气结,冲任不畅,瘀血结聚胞中;
或久居湿地,或贪凉饮冷,寒湿客于冲任,气血凝滞胞宫,寒湿生浊伤胎,瘀伤胞脉;
或素体肥胖,或恣食厚味,或脾虚不运,湿聚成痰,痰浊内停,冲任不畅,痰浊气血结聚胞中,凝滞伤胎,均可发为鬼胎。
治疗则以下胎祛瘀为主,佐以调补气血,以善其后。

目录
一、妇人鬼胎,腹内绞刺,日夜不止用方
二、妇人怀妊终年不产,常至二三年未生用方
三、畸形胎用方
四、室女鬼胎用方
五、妇人鬼胎内服方
六、妇人鬼胎外用方
一、妇人鬼胎,腹内绞刺,日夜不止用方
1.牡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主治:妇人鬼胎,腹内绞刺,日夜不止。
组成:牡丹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紫葛半两(锉),赤药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赤箭半两,延胡索一分,虻虫一分(炒令微黄),水蛭一分(炒令微黄),买子木一分,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白僵蚕一分(微炒),地龙一分(微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二、妇人怀妊终年不产,常至二三年未生用方
1.追祟丹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功用:去败血,生新血。
主治:妇人怀妊终年不产,面色黄瘦,腹如斗大,肌肤消削,常至二三年未生者,此名鬼胎。
组成:大黄五钱,枳实三钱,丹皮一两,红花半斤,附子二钱,当归尾一两,人参五钱,牛膝五钱,麝香一钱,龟甲一两,半夏三钱,南星三钱,桃仁十四粒。
用法:水煎服。一剂而胎破矣,不须二剂,泻出恶物之后,单用当归三两,红花一两,水煎服。连用四剂,自庆安然。

三、畸形胎用方
1.壮神益志保孕汤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一。
主治:畸形胎。
组成:茯神,当归,酸枣仁,人参,远志,山药,黄耆,鹿角胶各一钱,白术二钱,砂仁三分,甘草四分,龙眼肉五枚,大枣二枚。
用法:水煎服。
验案:畸胎。
昔在西吴,有张氏妇年二十三,孕适三月,迎予诊之,其脉两尺皆涩,左手短弱,右关不充。据脉涩不当有妊,而其夫云:向已受胎者二,俱弥月而产,体皆不完,始无舌,次无水火门尺,产下随死而无生气。今第三孕矣,心忧之。以翁治法多奇思,幸投剂而保全之也。予以脉参之,多为神志不足。因处一方,曰壮神益志保孕汤。即语之曰:是方每月可服十帖,过八月则不必服矣。彼欣然从而服之,足月产一女、形全而气壮。及再有妊,未服药,虽生一女,完矣而头面为白膜遮蔽,隐隐仅见耳目口鼻,而亦随死也。后又孕,适予归省,其妇心忧失措,夫谕之曰:无恐,前保孕方在,向以未服,乃致乖舛,今可急服也。照方服如前,至期生一子而无恙。举方以此方为神,录而置之香火堂中尸祝之。此亦愚见之偶中者,人以旋服旋效而遂神之也。
四、室女鬼胎用方
1.杀鬼破胎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一。
主治:经枯血闭。在室未嫁,月经不来,腹大如娠,面色乍赤乍白,脉乍大乍小。
组成:水蛭(炒黑,研为细末)三钱,丹皮五钱,当归尾五钱,大黄三钱,厚朴二钱,红花五钱,牛膝三钱,生地五钱,桃仁(去尖,研碎)。
用法:水与酒同煎一碗,空腹服。

2.调正汤
来源:《傅青主男女科·女科》卷上。
主治:室女鬼胎。月经忽断,腹大如妊,面色乍赤乍白,六脉乍大乍小。
组成:白术五钱,苍术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贝母一钱,薏米五钱。
用法:水煎服。连服四剂。
经攻下恶物后用本方。

五、妇人鬼胎内服方
1.穿山甲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主治:妇人经脉不通,一月至三个月,腹内有气块,发来从胁下起冲心,此是鬼胎。
组成:穿山甲二分(炒令黄色),牡丹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鬼臼一两(去毛),驴护干一两,蒲黄一两,当归一两,莲子一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桃胶三分,槟榔一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2.芫花散
来源:《妇科玉尺》卷二。
主治:妊娠非娠,是得鬼胎,形如抱瓮者。
组成:芫花(醋炒),吴萸,秦艽,白僵蚕,柴胡,川乌,巴戟。
用法:上为末。酒送下。

3.雄黄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鬼胎。妇人营卫虚损,精神衰耗,以致妖魅精气感入脏腑,状如怀妊,腹大如抱一瓮,按之无凹凸,不动者,是鬼胎也,间下黑血或浊水等物,疼痛甚者。
组成:雄黄,鬼臼,川芎,秦艽,柴胡,天虫,芫花根,巴戟,厚朴,牛膝,斑蝥,甘草,吴茱萸,延胡索。
用法:本方作丸,名雄臼丸,每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清水空心吞下。服后下虫如马尾、如小蛇、如卵、如白膏豆汁,此邪精鬼胎已消矣,即服调养气血之药。

4.雄黄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主治:妊娠是鬼胎,致腹中黑血数下,腹痛。
组成:雄黄(细研),鬼白(去毛),莽草,丹砂(细研),巴豆(去皮心研,纸裏压去油),獭肝(炙令黄)各半两,蜈蚣一枚(炙微黄),蜥蜴一枚(炙黄)。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日再服。后当下利;如不利,加至三丸。初下清水,后下虫如马尾状无数,病极者下蛇虫,或如假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悉愈。

5.雄黄丸
来源:《医学心悟》卷五。
主治:鬼胎。
组成:明雄黄,鬼臼(去毛),丹砂(研末,水飞)各五钱,元胡索七钱,川芎七钱,半夏一两(姜汁炒),麝香一钱。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6.万病解毒丸
来源:《医学正传》卷六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主治:
此药解一切毒,蛊毒,鼠莽、河豚鱼毒,菌毒,疫死牛马肉毒,竹木刺毒,喉痹骨鲠,痈疽发背,疔肿疮疡,毒蛇犬咬,蜈蚣蜂蝎虿毒,刀斧、汤火伤;
妇人鬼胎恶气,积块虫积,心胸痞满,肚腹膨胀。
组成:射干,文蛤(即五倍子),杏仁,石膏,续随子(去壳,去油),蚤休(即金线重楼),土朱,大戟,山豆根,山慈姑,白药子,大黄(酒蒸)各二两,麝香二钱,青黛一两,威灵仙一两,白芷一两,黄连,风化消各五钱。
用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青黛、滑石细研为衣,阴干。
此药解一切毒,蛊毒,及鼠莽、河豚鱼毒,菌毒,疫死牛马肉毒,喉痹、骨鲠竹木刺毒,并用急流水磨下;
痈疽发背,疔肿疮疡,毒蛇犬咬,蜈蚣蜂蝎虿毒,刀斧、汤火伤,并用井花水磨下,并涂伤处;
妇人鬼胎恶气,积块虫积,心胸痞满,肚腹膨胀,并用好酒磨下。

7.斑玄丸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主治:鬼胎,惑于妖魅,状似癥瘕,及一切气血痛。
组成:斑蝥,玄胡索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酒送下。以胎坠为度。

8.斩鬼丹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
主治:妇人鬼胎,如抱一瓮。
组成:吴茱萸,川乌,秦艽,柴胡,白僵蚕。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送下。取出恶物愈。

9.斩鬼丹
来源:《广嗣纪要》卷八。
别名:
抱瓮丸(《医学入门》卷八)、斩邪丹(《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二)。
主治:妇人鬼胎,如抱一瓮。
组成:吴茱萸,川乌头,白僵蚕(炒),秦艽,柴胡,巴戟(去心),巴豆(不去油),芫花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送下,取去恶物即愈。

10.决津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别名:决阴煎(《叶氏女科证治》卷三)。
主治:
1.《景岳全书》: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
2.《叶氏女科证治》:妇人虚弱或邪思蓄注,邪随气结而不散,或冲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致成鬼胎;或产后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
组成:当归三五钱或一两,泽泻一钱半,牛膝二钱,肉桂一二三钱,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或不用亦可),乌药一钱(气虚者不用亦可)。
《会约医镜》无熟地,有香附。
用法:水二钟,煎七八分,食前服。
加减:
呕恶者,加焦姜一二钱;
阴滞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
气滞而痛胀者,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七八分;
血滞血涩者,加酒炒红花一二钱;
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七八分;
大便结涩者,加肉苁蓉一二三钱,微者以山楂代之。

六、妇人鬼胎外用方
1.斑延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鬼胎,脉无常候者。
组成:斑蝥一两,玄胡索二两。
用法:上为末,蜜捣作挺,绵裹。纳阴中,留头外出,药深尺许。以恶物下为度。
方论:妇人身感妖魅,腹怀异胎,疼痛攻绞,亦为鬼胎。
斑蝥大毒之品,力能以毒攻邪;
延胡破血之剂,性专活血通经。
蜜捣、绵裹,深纳阴中,务使恶物尽去,则经腑廓清而血气无不调,何诸般怪疾之足患哉!

2.雄豆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鬼胎,脉实者。
组成:雄黄二两,巴豆一两,鬼臼一两,莽草一两,丹砂一两,獭肝三两,蜥蜴一两(炙),蜈蚣一两(炙)。
用法:上为末。蜜捣作挺,绵裹纳阴中,留头外出,药深尺许。以恶物下为度。
方论:妇人身感异气,腹怀鬼胎,故腹如抱瓮。
雄黄解毒杀虫;
巴豆荡邪涤秽;
鬼臼辟恶逐邪;
莽草以毒攻毒;
丹砂镇坠,足以定心宁神;
獭肝补益,力能壮胆;
雄肝、蜥蜴走经隧;
蜈蚣窜经络。
蜜捣绵裹,深纳阴中,务使恶物尽去,则经府肃清而血气调和,何异胎之足患哉。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