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便不通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6/28 13:35:44 木木说药方

    

     产后小便不通,亦称转胞,是以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诸病源候论》:“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肠本挟于热,因产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内热结,则小便不通也。然胞转则小腹胀满,气急绞痛;若虚热津液竭燥者,则不甚胀急,但不通。津液生,气和,则小便也。”

    

     本病多由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

     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或禀赋薄弱,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不利,致令小便不通;

     或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或因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其治常以虚、实相分,虚者宜补气温阳以化之,实者宜疏利决渎以通之。

    

     目录

     一、产后尿潴留

     二、产后癃闭

     三、产后气虚,致使小便不通

     四、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五、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六、产后小便不通

     一、产后尿潴留

     1.大黄甘遂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主治:

     1、《金匮要略》: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2.《金匮要略今释》引《类聚方广义》: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

     3.《金匮要略方论》: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组成: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验案:产后尿潴留。

     《河南中医》(1983,4:30):李某,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是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腹胀日重,疼痛加剧,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滴可下,尚不甚急迫,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乃投《金匮要略》大黄甘遂汤而愈。

    

     2.益气活血通癃汤

     来源:《陕西中医》(1992,12:534)。

     主治:产后尿潴留。

     组成:黄芪,党参各30g,当归,赤白芍,桔梗,台乌药,桃仁,牛膝梢,车前子各10g,川芎6g,枳壳15g,路路通12g,肉桂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阴虚者加生地、元参各10g;

     脾气虚弱者加白术、茯苓各10g;

     腹胀甚者加香附、元胡各10g;

     湿热重者加泽泻12g,通草6g;

     大便秘结加熟大黄、火麻仁各10g;

     恶露不下者加益母草30g,生山楂10g;

     下焦虚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g。

     验案:产后尿潴留。

     《陕西中医》(1992,12:534):治疗产后尿潴留56例,年龄24~32岁,病程2~10天。

     结果: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

    

     3.通脬汤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1985,2:25)。

     主治:产后尿潴留。

     组成:肉桂3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黄柏,知母各10g,生军5g,泽泻,荆芥各10g,车前子12g,沉香3g,木香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2煎后的药渣加生姜、葱、醋各适量同入锅内炒热,布包外敷小腹,每日1~2次。

     验案:产后尿潴留。

     《江苏中医杂志》(1985,2:2):治疗产后尿潴留33例,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小24岁,最大32岁;伴大便秘结者29例。

     结果:用本方治疗全部自行排尿,拔除了导尿管,均未重复出现尿潴留。有15例在服药后不满24小时即自行排尿,7例服药1天后排尿,7例服药2~3天排尿。服药最长的为8天排尿,服药最少的2小时即自行排尿。

     二、产后癃闭

     1.通脬汤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2:28)。

     主治:产后癃闭。

     组成:黄芪30g,桂枝10g,桔梗6g,沉香(后下)7g,乌药10g,琥珀(吞服)3g,泽泻15g,王不留行12g,益母草15g,车前子10g,通草10g,白术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发热加柴胡、黄芩;

     阴道或尿路感染加野菊花、连翘;

     乳汁不通加瓜蒌壳、穿山甲;

     大便秘坚加生白术、木香、麻仁;

     腹痛、恶露少加生蒲黄、制香附;

     出血量多加去王不留行。

     验案:产后癃闭。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2:28):治疗产后癃闭100例,年龄25~35岁,病程2~8天者99例,30天以上者1例;均无尿路及其他系统严重感染征象。

     结果:治愈(小便通畅、腹胀消失者)97例,无效(服药5剂症状无改善者)3例,总有效率为97%。

    

     三、产后气虚,致使小便不通

     1.加味四君子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气虚,不能运化流通津液,致使小便不通,或虽通而亦短少。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炙草,麦冬,车前子各一钱,桂心五分。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

    

     2.益气燮溲汤

     来源:《国医论坛》(1990,1:27)。

     主治:产后排尿异常。

     组成:党参15g,黄芪20g,当归9g,金樱子15g,扁蓄6g,白术10g,茯苓10g,山萸肉10g,淮山药10g,桂枝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小便不通加桔梗3g,木通5g,车前子10g;

     尿意频数加益智仁、覆盆子各10g;

     小便滴沥或遗尿加补骨脂、桑螵蛸各15g;

     伴恶寒发热、小便频数,血、尿常规检查证实有尿路感染者加白花蛇舌草15g,栀子10g,猪苓10g。

     验案:产后排尿异常。

     《国医论坛》(1990,1:27):治疗产后排尿异常60例,年龄17~43岁。

     结果:10例小便不通者服2~6剂痊愈;50例尿意频数或小便滴沥失禁者痊愈45例,好转1例,无效4例。

    

     3.益卫运化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主治:产后气虚,膀胱不能运化,小便闭塞。

     组成:人参(少者,或用沙参),蜜耆二钱,桂心七分,麦冬,车前子各一钱,小茴(盐炒)五分,升麻(盐炒)四分,茯苓一钱半,怀牛膝八分。

     用法:水煎,顿服。服后用手指探喉取呕。

    

     四、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1.当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组成:当归(切,焙)一两,白芷(锉,微炒),紫葛,芎藭各半两,白茅根,胡荽各三分。

     用法:上锉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葱白五寸,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夜卧温服。

    

     2.榆白皮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组成:榆白皮(锉),木通(锉,炒),黄芩(去黑心),葵子(炒)各半两,川芎,芍药(炒),滑石(捣,研),蒲黄各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浓煎木通汤调下。

    

     五、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1.生津饮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功用:助脾益肺,升举气血。

     主治: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组成:黄耆一钱半,人参,生地,麦冬各二钱,五味十粒,当归三钱,茯苓八分,炙草,升麻各四分,葛根一钱。

    

     六、产后小便不通

     1.二仙丹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主治:产妇败血闭塞水沟,小便不通。

     组成:瞿麦四钱,蒲黄二钱。

     用法:水煎服。

    

     2.葱饼子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四引《余居士选奇方》。

     主治:妇人未产之前,内积冷气,遂至产时尿胞运动不顺,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

     组成:盐,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

     用法:用盐于产妇脐中,填与脐平,却用葱白作一缚,切作一指厚片,安在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中,即时通便。

    

     3.茅根汤

     来源:《盘珠集》卷下。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热气客于脬中。

     组成:白茅根,瞿麦,车前子,通草,滑石,煨甘草,鲤鱼,石首鱼石(研末)。

     用法:水煎服。

    

     4.滑石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烦闷。

     组成:滑石,当归(切,焙),木通(锉)各一两,冬葵子(炒),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5.黄芪茯苓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2,5:21)。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生黄芪60g,茯苓12g,车前子(包)12g,知母12g,黄柏10g,泽泻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腰膝酸软、小腹胀满者,加山萸肉10g,熟地10g;

     精神抑郁、胁肋胀痛者,加枳壳10g,佛手10g;

     外阴红肿、欲尿不敢者,加龙葵10g,木通10g;

     大便秘结难解者,加番泻叶3g,白芍10g。

     验案:产后小便不通。

     《湖北中医杂志》(1992,5:21):治疗产后小便不通42例,年龄19~46岁,病程1天~1个月。

     结果:痊愈(小便通畅,无尿频,尿急、尿痛感及小腹胀堕痛者)30例,好转(小便能自解,唯有轻微尿急,尿痛及小腹不适者)11例,无效(连服4剂,症情无变化者)1例,总有效率达97.6%。服药最少者1剂,最多者6剂。

    

     6.黄芩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黄芩(去黑心),瞿麦(取穗),当归(切,焙),冬葵子(炒),木通(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7.益气利尿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3:11)。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黄芪20g,党参15g,升麻5g,甘草5g,桔梗5g,白术5g,车前子12g,猪苓12g,泽泻12g,乌药6g。

     用法:每日1剂,浓煎,分3次服。

     加减:

     有热者加白茅根,冬葵子;

     挟瘀者加益母草、丹参;

     纳差者加鸡内金;

     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

     阴虚者加麦冬、沙参;

     阳虚者加附片;

     挟湿者加白蔻仁;

     有感染者去乌药,加金银花、蒲公英。

     验案:产后小便不通。

     《湖北中医杂志》(1991,3:11):治疗产后小便不通30例,年龄21~36岁,病程3~8天。

     结果:以排尿通利者为有效,共29例;无效1例。其中疗程最短2天,最长4天。

    

     8.木通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木通(细锉),黄芩(去黑心),石韦(去毛)各一两,榆白皮(细切),冬葵子(炒)各二两,甘草(炙)三分,白术一两半(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二次。

    

     9.车前子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车前子(洗、焙),瞿麦(取穗),当归(切、焙)各一两,黄芩(去黑心、洗),郁金各半两(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二次,不拘时候。

    

     10.发灰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乱发(烧灰),车前子,大黄(锉,炒),桂(去粗皮),当归(切,焙),滑石各一两,冬瓜子五合,木通(锉)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11.葵子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葵子(炒),石膏(生,碎),滑石各一两,贝齿四枚,阿胶(炒令燥)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12.葵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葵根二两(洗,锉),乱发灰半两,大黄,桂(去粗皮),滑石,木通(锉),当归(锉,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去滓温服,一日二次。

    

     13.利便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木通,当归,车前子,生地各一钱,白芍,川芎,白术,泽泻各八分,甘草三分,灯心三十茎。

     用法:水煎,空心服。

    

     14.木通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木通,滑石,甘草,赤芍,生地,陈皮,人参,黄耆,川芎,山栀,归尾,葱白,冬葵子,车前子。

     方论:产后小便不通,寻常时属膀胱热结,产后津液内亡所致。于大补气血药中加通利,则小便自通;

     若专于利水,则津液已竭而重亡其阴,虚虚之祸不可言矣。

     方中四物补血凉血;参、耆、陈、甘性味甘温益气,能除内热;车前、滑石、山栀利水清热;冬葵、葱白滑窍通结。气充血长,津液自生,小便自利矣。

    

     15.归苓散

     来源:《杏苑生春》卷八。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当归,茯苓,芍药,生甘草梢,木通,陈皮,白术,灯心各等分。

     用法:上锉。水煎熟,食前温服。

    

     16.泽泻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泽泻(锉)二两,井泉石半两(研),车前子(洗,焙干),赤茯苓(去黑皮,锉),当归(切,炒)各一两半,葶苈子(纸上炒),甘遂(生)各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以蜜汤温调下,一日二次。

    

     17.鸡茎散

     来源:《良方集腋》卷下。

     主治:产妇小便不通。

     组成:雄鸡茎五枚(焙干为末)。

     用法:分作二三次服。空心用旨酒下。

    

     8.杜牛膝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胞阻溺闭,脉沉者。

     组成:杜牛膝三两,甜肉桂一两半,瞿麦穗三两,当归尾三两,白通草一两半,冬葵子三两,飞滑石三两。

     用法:上为末,蜜为丸。每服三钱,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胞满气壅,阻塞膀胱窍道,故不能化气,而小便不通,胀急,危迫莫甚,牛膝去瘀血以利便,桂心暖瘀血以通闭,瞿麦穗降气通小便,当归尾破血下瘀结,通草利小便,滑石通利膀胱,冬葵子滑利窍道以下出胞衣也,蜜丸以润之,使气化溺通则胞门无阻而胞衣自出,何患胀急不退,危迫不安乎。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巴西伊瓜苏大瀑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