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心痛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属心系病)
2022/7/22 16:31:50 木木说药方

急心痛,又名卒心痛,卒急心痛。是指突然发作的心痛。
《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
《太平圣惠方》:“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正气不足,邪气胜盛,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心如寒状,痛不得息,故云卒心痛也。”
病发多由脏腑虚弱,冷热风邪侵袭手少阴经所致。
治宜温阳通脉,宽胸理气,活血化瘀及祛痰等法。

目录
一、心肺伤动,冷痛
二、卒心痛
一、心肺伤动,冷痛
1.姜附丸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外台秘要》卷七。
主治:
1.《肘后备急方》:卒心痛。
2.《外台秘要》:心肺伤动,冷痛。
组成:附子二两(炮),干姜一两。
用法:上为末,捣为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丸,一日三次。
宜忌:《外台秘要》:忌猪肉,冷水。
2.桂附丸
来源:《医学启源》卷中。
主治:风邪冷气,入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则经久不愈。
组成:川乌头三两(炮,去皮脐),附子三两,干姜二两(炮),赤石脂二两,桂二两,蜀椒(去目,微炒)二两。
方中蜀椒用量原缺,据《卫生宝鉴》补。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觉至痛处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后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尽一剂,终身不发。

3.椒丸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元和纪用经》。
主治:
1.《肘后备急方》:卒心痛。久患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
2.《元和纪用经》:冷邪郁痹,头中疼空,厚衣不暖,心腹痛,不能食。
组成:乌头六分,椒六分,干姜四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四丸,酒饮送下。不知,稍加之。

4.吴茱萸丸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一两半,干姜一两半,桂心一两,白术二两,人参,橘皮,蜀椒(去闭口及子,汗),甘草(炙),黄芩,当归,桔梗各一两,附子一两半(炮)。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酒饮送下,饭前、食后任意,一日三次。
5.神捷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五。
主治:急心痛不可忍,浑身手足厥逆,呕吐冷沫。
组成: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蓬莪术(煨香,切),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熟醋汤送下。

6.夺命丸
来源:《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主治:心痛或急心痛,或绞肠痧,或积聚不思饮食,或湿痛、冷痛;小儿咳嗽泻痢;妇人血块积聚。
组成:沉香,广木香,乳香,丁香(微炒),苦葶苈各五分,皂角三分,巴豆(去皮,炒黄)四钱。
用法:上先将六味为细末,后将巴豆研细,同入一处再研匀,用熟枣肉为丸,如豌豆大,油单纸包裹。量病人大小,重者三丸,轻者二丸,皆以凉水送下。

7.桂心散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
1.《肘后备急方》:卒心痛。
2.《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膀胱冷气,往来冲心腹痛。
组成:吴茱萸五合,桂一两。
用法:酒二升半,煎取一升,分二次服。

8.高良姜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胃气极冷,卒病心痛,吐逆寒痰,饮食不下。
组成:高良姜三两。
用法:上酒浸,纸裹,入慢火内煨令熟,为散。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

9.消水散
来源:《石室秘录》卷一。
主治:心痛暴亡,因大寒者。
组成: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附子一钱,甘草一钱,白芍三钱,熟地七钱,山茱萸四钱,良姜一钱。
用法:水煎服。

二、卒心痛
1.苦参饮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治疫全书》卷五。
主治:
1.《肘后备急方》:卒心痛。
2.《证类本草》引《子母秘录》:小腹疼,青黑或赤、不能喘。
3.《治疫全书》:瘟疫结胸,满痛壮热。
组成:苦参三两。
用法:苦酒升半,煮取八合,分再服。亦可用水,无煮者,生亦可用。

2.人参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外台秘要》卷七引《必效方》。
主治:卒心痛。
组成:人参,桂心,栀子(擘),甘草(炙),黄芩各一两。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宜忌:《外台秘要》引《必效方》:忌海藻、菘菜、生葱。

3.桂心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外台秘要》卷七引《集验方》。
别名:
桂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紫桂汤、桂心散(《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
1.《肘后备急方》:卒心痛。
2.《备急千金要方》:卒失音。
3.《圣济总录》:小儿客忤。
组成:桂心八两。
用法:水四升,服取一升,分三服。
《圣济总录》本方用桂二两(削去皮),浓煎,去滓,涂儿五心,常令湿。
宜忌:
1.《外台秘要》:忌生葱。
2.《普济方》:阳证伤寒失音者不可用。
方论:《千金方衍义》:桂汤辛甘利窍,入口便达廉泉,津自溢出,通声之效于此可见。

4.盏落汤
来源:《本草纲目》卷三十引《赵氏经验》。
主治:急心气痛。
组成:核桃一个,枣子一枚(去核夹桃,纸裹煨熟)。
用法:以生姜汤一钟,细嚼送下。永久不发。

5.桃白皮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主治:卒心痛。
组成:桃白皮。
用法:煮汁,宜空腹服之。

6.芫花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七引《范汪方》。
主治:卒心痛连背,背痛彻心,心腹并懊痛,绞急欲死者。
组成:芫花十分,大黄十分。
用法:上药治下筛。取四方寸匕,着二升半苦酒中合煎,得一升二合,顿服尽。须曳当吐,吐便愈。老小从少起。
宜忌:此疗强实人良;若虚冷心痛,恐未必可服。

7.吴茱萸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五合,桂一两。
用法:用酒二升半,煎取一升,分二次服。
《圣济总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半匕,用酒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顿服。

8.桃仁煎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心痛,或患三十年者。
组成:桃仁七枚(去皮尖)。
用法:熟研,水合顿服,良。

9.急痛煎
来源:《仙拈集》卷二。
主治:真急心疼。
组成:陈皮,香附,吴萸,良姜,石菖蒲各等分。
用法:水一碗,煎七分,碗内先滴香油三五点,将药淋热服。

10.桂心散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者见《外台秘要》卷七。
别名:桂散(《元和纪用经》)。
主治:
1.《肘后备急方》:猝心痛,及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
2.《太平圣惠方》:小儿心痛不止。
组成: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
用法:上为散。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三五次。
《太平圣惠方》:上为细散。每服半钱,以橘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宜忌:《外台秘要》:忌生葱。

11.一物桂心散
来源:《医心方》卷六引《范汪方》。
主治:卒心痛。
组成:桂心一两。
用法:上锉散。温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不饮酒,以米饮服之。

12.高良姜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暴心痛。
组成:高良姜,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13.姜桂散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卷五。
主治:心中卒痛,腹胁气滞。
组成:辣桂,川白姜(不炒)各一两,蓬莪术半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14.紫桂煮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暴心痛。
组成:桂(去粗皮),高良姜,当归(切,焙)各一两,吴茱萸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半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破),同煎至六分,热服,不拘时候。

15.玄胡索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四。
主治:卒心痛。
组成:玄胡索一两,甘草二钱。
用法:上为散。水一碗,煎至半碗,顿服。如吐逆,分作三五次服。

16.立应散
来源:《是斋百一选方》卷八。
主治:急心痛。
组成:高良姜一分,五灵脂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半,以醋一茶脚调匀,用百沸汤投半盏,连滓急服。

17.愈痛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九十三引《济生方》。
主治:急心痛,胃痛。
组成:五灵脂(去砂石),玄胡索(炒,去皮),蓬莪术(煅,锉),良姜(锉,炒),当归(去芦,洗)各等分。
《丹台玉案》有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18.丁香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七引《必效方》。
别名:丁香汤(《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吴氏集验方》)。
主治:
1.《外台秘要》引《必效方》:虫心痛。
2.《医方类聚》引《经验良方》:妇人卒心痛。
组成:丁香七枚,头发灰一枣枚。
用法:上为末。和酒服之。

19.三圣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心痛不可忍。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蓬莪(锉)各一两,胡椒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热酒调下,妇人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20.元灵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五。
主治:急心痛。
组成:五灵脂(去砂石),元胡索(炒),莪术(火煨),良姜(炒),当归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醋汤调下。

21.灵脂散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九。
主治:急心痛。
组成:灵脂,玄胡,莪术,良姜,当归各等分。
用法:醋煎服。

22.人马平安行军散
来源:《良朋汇集》卷三。
主治:急心痛,绞肠痧,气滞腰痛,重伤风,急头痛,火眼,火牙疼,蛇虫咬伤,风痹。
组成:明雄,朱砂,硼砂,火消,枯矾,乳香,没药,儿茶,冰片,麝香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点大眼角。
23.文圣散
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主治:急心痛。

24.桂心丸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一,名见《外台秘要》卷七。
主治:卒心痛。
组成:桂心二两,乌头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之。
宜忌:《外台秘要》:忌生葱、猪肉。

25.吴茱萸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主治:卒心痛,气闷欲绝,面色青,四肢逆冷。
组成: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干姜一两(炮裂,锉),桂心一两,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槟榔一两,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一两,白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桔梗一两(去芦头),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26.神应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暴心痛,危笃者。
组成:石灰(风化者)一钱,干姜一钱。
用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取葱白一寸刺开,入开口椒七颗,湿纸裹煨熟,细嚼,醋汤送下。

27.如圣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暴心痛。
组成:豉七粒(慢火微炒转色,倾出,搓去皮),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炒)。
用法:上为末,饭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温酒或热醋汤送下。

28.丹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卒心痛,及九种心痛。
组成:丹砂(研)一分,乌头(去皮脐,生为末)一两,巴豆(去皮膜,研如膏,新盆内摊,去油为霜)一钱半。
用法:上为末,水煮陈曲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冷生姜汤送下。

29.夺命丹
来源:《普济方》卷二五六。
主治:急心痛;气食积;妇人月水不行,血瘕;疔疮、痈疽肿毒。
组成:没药半两(别研),血竭二钱(别研),巴豆(去皮不去油)。
方中巴豆用量原缺。
用法:上药各为细末,入巴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若急心痛,木香汤送下;气食积,陈皮汤送下;妇人月水不行,红花酒送下;妇人血瘕,当归酒送下;疔疮,橘菊水送下,凉水亦得;痈疽肿毒,连翘汤送下,便毒,瓜蒌汤送下,打扑伤损,酒送下。

30.神灵丹
来源:《臞仙活人心方》。
主治:急心痛。
组成:汉防己五钱,五灵脂一两,蒲黄一两(微炒),良姜五钱,斑蝥二十个(同良姜炒黄色,去斑蝥不用)。
用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艾醋汤送下。或痛甚,碾为末,调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罗马尼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