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地黄汤 详解
2022/7/25 19:08:13 木木说药方

百合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
百合生地黄汤(《外台秘要》卷二)、百合汤(《伤寒全生集》卷四)。
主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组成: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用法: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验案:
1.更年期忧郁症。
《江苏中医》(1995,7:13):本方加味(生地黄、百合、知母、麦冬、龙骨、牡蛎、磁石、石菖蒲、茯神。肝气郁结,嗳气咽哽者,加白蒺藜、佛手、苏梗;兼脏躁,哭笑无常者,加甘草、小麦、大枣),治疗更年期忧郁症20例。结果:治愈1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5%。

2.抑郁症。
《新中医》(1999,2:16):用百合地黄汤为基本方,若阴虚火旺伴口苦,小便赤者,加牡丹皮、滑石、知母;
若气阴两虚伴体倦乏力较重,食欲下降,头晕,脉细弱者,加黄芪、党参、白芍。
治疗30例抑郁症。
结果: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
认为本病与百合病相似,病机以心肺阴虚为主。
方论:
1.《千金方衍义》:百合病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用百合为君,安心补神,能去中热,利大小便,导涤痰积;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故大便当去恶沫也。

2.《金匮要略心典》: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即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

3.《金匮玉函经二注》:若不经吐下发汗,未有所治之失。病形得如初者,但佐之生地黄汁,补血凉血,凉则热毒消,补则新血生,蕴积者行,而自大便出,如黑漆矣。

4.《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为百合病正治之法。百合病未经下发汗,证情如初者,即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等证,此皆阴虚内热,神志不安之象。方中以百合养阴宁心,安神定志。神藏于心,心阴虚则血少,血少则不养心,故又加生地黄以滋养阴血。两药相伍,养阴血,退虚热,宁心神,安魂魄,使阴血渐生,虚热日退,则神智安和,诸症自廖。然本方用生地黄汁,其性大寒,不宜久服,故曰中病勿更服。且其质润多液,稠粘色黑,多服则滑肠致泻,便色如漆。待停药之后,旋即如常。

5.《绛雪原古方选注》:本文云百脉一宗,明言病归于肺,君以百合,甘凉清肺,即可疗此疾,故名百合病,再佐以各经清络解热之药,治其病所从来。当用先后煎法,使不悖于手足经各行之理。期以六十日,六经气复而自愈。若太阴、太阳无病,惟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四经为病,期以四十日愈。若仅属厥阴、阳明二经为病,期以二十日愈。读第四章未经汗吐下者,治以百合地黄汤,中病勿更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