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昏谵语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属心系病)
2022/7/29 21:46:12 木木说药方

神昏谵语,是指神志昏迷,谵妄躁扰,胡言乱语的病情。是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症状。
其成因或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或邪热炽盛,内扰心包;
或邪热极盛,内陷心窍;
或邪势过盛,正气不支,阴竭阳脱,心气涣散;
或瘀热互结,瘀热上冲,扰乱心神。
其治疗,除解除基本病因外,多以镇静安神为主。

目录
一、小儿风虚潮热,齘齿谵语
二、肝昏迷
三、热病攻心,神昏谵语
四、热痰下结大肠,谵语
五、心虚言语错谬,精神恍惚,多惊
六、妇人因去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不常
七、五邪气入人体中,鬼语诸妄有所语

一、小儿风虚潮热,齘齿谵语
1.泻心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黄连汤(《济阳纲目》卷二十五)。
主治:
1.《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
2.《济阳纲目》心热颠狂谵语,二府涩黄者。
组成:黄连一两(去须)。
用法: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取温水化下。
2.酸枣仁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主治:小儿风虚潮热,齘齿谵语。
组成:酸枣仁一两,蛇蜕皮(炙)三条,人参,羌活(去芦头)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三服。

二、肝昏迷
1.醒神益气汤
来源:《古今名方》引《肝硬变腹水证治》。
功用:开窍醒神,清心益气。
主治:肝昏迷。
组成:炙远志,炒枣仁,石菖蒲,石柱参各9g,茯神12g,熟附片6g,犀角粉,羚羊角粉各0.9g(冲服),广陈皮3g。
用法:浓煎,温服。若深度昏迷,另用人参15g 煎水化服至宝丹一丸。

2.加味清肝开窍汤
来源:《千家妙方》卷上引关幼波方。
功用:调补气血,芳化痰湿,清肝开窍。
主治:气血两虚,肝胆余热未清,湿痰蒙窍引起的慢性肝昏迷。
组成:生耆15g,当归10g,赤芍15g,白芍15g,何首乌藤30g,茵陈15g,藿香10g,佩兰10g,杏仁10g,橘红10g,郁金10g,远志10g,菖蒲10g,川连4.5g,琥珀粉1.2g(冲服),羚羊粉0.6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验案:慢性肝昏迷。
刘某,男,37岁。于1975年5月30日初诊。病人因肝硬化于1972年行脾切除术,术后逐渐失眠,甚至通宵不寐,渐至夜间发作性舌謇,上唇麻木,两臂不能抬高,有时出现无意识动作,说胡话,白天头晕头痛,记忆力极差,缺乏思考能力,急躁易怒,鼻衄,视物不清,大便干硬难解,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效。来诊时,血液检查:谷丙转氨酶180单位,血氨0.18毫克%,舌苔黄,脉沉弦,投以加味清肝开窍汤,加枣仁15g,百合12g,合欢皮12g,服药百剂左右,睡眠日渐好转,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等症状基本消失,视物清楚,记忆力和思考力有所恢复,舌苔薄白,脉转沉滑,谷丙转氨酶正常,血氨降至0.1毫克%,追访半年未再发作。
3.逐客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中肝气之邪,无端见邪,口中大骂,以责自己,口吐顽涎,眼目上视,怒气勃勃,人不可犯。
组成:柴胡二钱,茯苓五钱,半夏三钱,白芍一两,炒栀子三钱,菖蒲一钱,枳壳一钱,神曲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三钱,白矾二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平肝气而泻火,补肝血而化痰,痰火既清,邪又何藏?况方中半是攻邪之药,木邪即旺,何敢争战乎?

三、热病,神昏谵语
1.藕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
主治:心中烦热,狂言目眩。
组成: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莼菜半斤,豉二合。
用法: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2.牛黄安心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心悸失眠。
组成:牛黄20g,黄连190g,朱砂120g,黄芩190g,胆南星50g,郁金190g,栀子190g,雄黄80g,冰片56g,甘草50g,珍珠5g,琥珀50g。
用法:制成丸剂,每丸重3.5g,密封。口服,每次1丸,1日2次。

3.牛黄净脑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热盛所致的神昏狂躁,头目眩晕,咽喉肿痛等症。
组成:牛黄0.21g,金银花21.21g,连翘30.30g,黄芩51.52g,黄连5.30g,石膏51.52g,蒲公英72.73g,珍珠2.12g,朱砂2.12g,石决明(煅)10.61g,磁石(煅)21.20g,赭石51.52g,猪胆膏2.12g,冰片5.30g,雄黄56.06g,麦冬51.52g,天花粉51.52g,葛根30.30g,地黄37.12g,板蓝根50.00g,玄参51.52g,栀子30.30g,大黄37.12g,郁金40.91g,甘草51.52g。
用法:制成素片或糖衣片,密封,防潮。口服,每次2~4片,1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宜忌:体弱或低血压者慎用,孕妇忌服。

4.增减黄连泻心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清泄包络心径实火。
主治:肺胃痰火湿热,内蕴心经包络,致神昏谵语,心烦懊憹,舌苔黄腻。
组成:小川连八分,青子芩一钱半,飞滑石六钱,淡竹沥两瓢,小枳实一钱半,仙半夏一钱半,生苡仁五钱。
用法:先用冬瓜子一两,丝通草二钱,灯心五分,煎汤代水,再煎上药,去滓,加生姜汁两滴,鲜石菖蒲叶一钱半搓熟生冲。
方论:何秀山:方以连、芩、枳、半苦辛通降以除痰火为君;臣以滑、苡、瓜、通凉淡泄湿;佐以姜、沥二汁辛润涤痰;妙在使以菖蒲、灯心芳淡利窍,通神明以降心火。此为泻心通络,蠲痰泄湿之良方。

5.平阳汤
来源:《辨证录》卷一。
主治:素有阳明胃火,冬月伤寒,身热一日,即发谵语。
组成:桂枝二分,麻黄一钱,甘草一钱,青蒿三钱,天花粉一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少用桂枝,而多用麻黄者,以寒轻而热重也。用青蒿为君者,青蒿退热而又能散邪,且又能入膀胱而走于胃,即解膀胱之邪,而又解胃中之火,不特不引邪以入阳明,而兼且散邪,以出阳明也。方中又加天花粉者,以谵语必带痰气,天花粉善消膈中之痰,而复无增热之虑,入于青蒿、桂枝、麻黄之内,通上达下,消痰而即消邪也。痰邪两消,又何谵语乎!

6.清胃汤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主治:胃热谵语。
组成:川连,升麻,生地,山栀,甘草。

7.加味茯神散
来源:《证治宝鉴》卷二。
主治:妄言妄见妄闻挟热者。
组成:沙参,黄连,人参,甘草,菖蒲,茯神,远志,羚羊角,赤小豆。

8.八味沉香散
来源:《中国药典》。
功用:清心热,养心,安神,开窍。
主治:热病攻心,神昏谵语;冠心病心绞痛。
组成:沉香200g,肉豆蔻100g,广枣100g,石灰华100g,乳香100g,木香100g,诃子(煨)100g,木棉花100g。
用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即得。口服,1次0.9~1.5g,1日2~3次。

9.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十八。
主治:热病。目赤,烦躁狂语,坐卧不得。身生赤斑。
组成:犀角屑半两,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龙胆半两(去芦头),黄芩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生用),不灰木一两(以羊粪火焙为灰,细研)。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化铁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主治:心脏风热,惊惕不安,言语谵妄。
组成:铁粉(研),蛇黄(煅,出火毒)各一两,牛黄(研),丹砂(研)各一分,麝香(研)半分,金箔,银箔各十片。
用法:上各为末,再同研匀,用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竹沥酒送下。

11.玉螺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主治:上焦热结,心气懊回憹,振掉谵语。
组成:井泉石(研)五两,丹砂(研)三两,铁精(研),芒消(研),黄环各二两,大黄(锉,炒),黄连(去须),丹参,地龙(炒)各一两。
用法:捣罗五味为末,与四味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平旦时及初更后浓煎麦门冬汤送下。以知为度。

四、热痰下结大肠,谵语
1.指迷丸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主治:热痰下结大肠,谵语。
组成: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枳实,玄明粉。

2.安魂散
来源:《辨证录》卷十。
功用:补土泻火,消痰逐邪。
主治:肺气虚而中邪,目见鬼神,口出胡言、或说刀斧砍伤,或言弓矢射中,满身疼痛,呼号不已。
组成:桔梗三钱,甘草一钱,青黛五钱,百部一钱,山豆根一钱,人参三钱,茯苓五钱,天花粉三钱。
用法:水煎服。

五、心虚言语错谬,精神恍惚,多惊
1.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主治:心虚言语错谬,精神恍惚,多惊。
组成:黄耆(锉),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黑皮),芍药,当归(切,焙),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大枣二枚(擘),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补心汤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主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悲忧、独语、自梦悉不自知,及诸失血舌本强直。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茯神,菖蒲各半两,远志四钱,甘草,桂各三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3.预知子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五。
别名:镇心丸(《御药院方》卷六)。
主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语言错妄,松悸烦郁,愁忧惨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
组成:枸杞子(净),白茯苓(去皮),黄精(蒸熟),朱砂(研,水飞),预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参(去芦),柏子仁,地骨皮(去土),远志(去心),山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更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六、妇人因去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不常
1.安志膏
来源:《济阳纲目》卷四十六。
主治:妇人因去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不常,不得睡卧。
组成:辰砂(研),酸枣仁(炒),人参,茯神(去木),琥珀各七钱半,滴乳香(研)一钱。
用法:上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空心浓煎灯心、大枣汤调下。

七、五邪气入人体中,鬼语诸妄有所语
1.五邪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范汪方》。
主治:五邪气入人体中,鬼语诸妄有所语,闷乱恍惚不足,意志不定,发作往来有时。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菖蒲,茯神各三两。
用法: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先食服八合,一日三次。
宜忌:忌桃、李、雀肉、羊肉、饧、醋物。

2.捣关救肾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功用:补肾攻胃。
主治:卒中肾气之水邪,眼目昏花,遂至心魂牵缠,谵语淫乱,低声自语,忽忽如失。
组成:人参五钱,白术一两,山药一两,芡实五钱,薏仁一两,白芥子三钱,泽泻三钱,半夏三钱,玄参五钱,知母一钱,厚朴一钱。
用法:水煎服。一剂痰涎消,二剂心魂定,三剂痊愈。

3.益智助神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猝中邪气,眼目昏花,遂至心魂牵缠,谵语淫乱,低声自语,忽忽如失。
组成:白术,熟地各一两,白芥子,天花粉,炒黑荆芥各三钱,山茱萸,巴戟天各五钱。
用法:水煎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