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头痛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7 19:27:41 木木说药方

    

     产后头痛,是指妇人产后以头痛为主症的病情。

     《太平圣惠方》:“夫人头者,是诸阳之会也。凡产后五脏皆虚,胃气由弱,饮食不充,谷气尚乏,则令虚热,阳气不守,上凑于头,阳实阴虚,则令头痛也。”

     《圣济总录》:“头者,诸阳所聚。产后气血虚损,风邪客搏阳经,注于脑络,不得疏通,故为头痛也。”

     治宜益气养血,疏风通络。

    

     目录

     一、产后气血虚弱头痛

     二、产后血虚头痛

     三、产后气滞头痛

     四、产后阴虚头痛

     五、产后阳虚头痛

     六、产后风寒头痛

     七、产后风虚头痛

     八、产后痰壅头痛

     九、产后头痛

    

     一、产后气血虚弱头痛

     1.加减肾气大补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督脉不通于脑,髓海空虚,风寒乘入,以致头痛畏风,久则鼻流黄涕,稠粘腥臭,脑痛如破者。

     组成:熟地八钱,萸肉四钱,怀山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二钱,泽泻二钱,制附四钱,肉桂二钱,牛膝二钱,黄耆四钱,归身四钱,栀子四钱,丝饼四钱。

     用法:水煎服。

     加减:

     巅痛,加川芎一钱五分,藁本一钱五分,北细辛七分;

     两太阳痛,加荆芥、防风、淫羊霍各一钱;

     牵引两目疼痛,加炒僵蚕一钱,灵仙一钱五分,蝉蜕一钱;

     面上起块如饼,加全蝎梢八分,海桐皮一钱五分,煅石决明二钱,干蟾蜍一只;

     面上红肿如游风,加白头翁、牛茅子各二钱,独活、羌活各一钱,钩丁二钱;

     眼目红沿出泪,加谷精一钱,冬桑叶十片,干蟾蜍一只(香油灸酥),研末,药汁送下。

     2.白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体虚,劳动过多,致头痛烦热,汗出不止,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组成:白术三分,石膏一两半,白芍药半两,白茯苓三分,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牡蛎粉一两,生干地黄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五味子半两,黄耆三分(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芍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体虚头痛。

     组成:白芍药一两,生干地黄一两,牡蛎粉一两,桂心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石膏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石膏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体虚,头痛烦热。

     组成:石膏二两,当归(锉,微炒),羚羊角屑,白芍药,白术,子芩,生干地黄,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茯神三分,前胡三分(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5.茯苓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

     1.《圣济总录》: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

     2.《普济方》:目眩呕逆。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芦头),当归(切,焙),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川芎,石膏(火煨),黄耆(锉)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二、产后血虚头痛

     1.一奇散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主治:产后血虚头痛。

     组成:当归,川芎等分(俱酒洗,炒),生姜五片。

     用法:焙干,同煎服。

    

     2.芎归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功用:补阴血。

     主治:产后去血过多,阴血已亏,阳气失守所致的头痛。

     组成:川芎,当归各五钱(俱不洗炒),连须葱白五根,生姜五片(焙干)。

     用法:水煎,食后服。

    

     3.小补血汤

     来源:《产孕集》卷下。

     主治:产后血虚头痛,痛连巅顶,掣引脑项,紧急欲死。厥阴少阳阳明之脉,会于巅,络于额,贯于脑,骤亡其血,脉络不安,故震动而痛。

     组成:川芎三钱,党参一两,阿胶五钱,生姜二钱。

    

     4.加减四物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别名:加减羌活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产后血虚、痰癖、寒厥之头痛。

     组成:羌活,川芎,防风,香附子(炒),白芷各一两,石膏二两半,细辛二钱,当归五钱,熟地黄一两,甘草五钱,苍术一两六钱(去皮)。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服,不拘时候。

     加减:

     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药三两,桂一两半,加生姜煎;

     如痰癖头疼,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加生姜煎;

     如热厥头痛,又加白芷三两,石膏三两,知母一两半;

     寒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煎。

    

     5.加味四物汤

     来源:《顾氏医径》卷四。

     主治:产后血虚,肝阳上升,头痛耳鸣,昼轻夜重,确非外感者。

     组成:生地,当归,白芍,鲜菊叶,丹皮,生石决,明天麻。

    

     三、产后气滞头痛

     1.芎乌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气滞头痛,脉沉涩者。

     组成:川芎三两,乌药三两。

     用法:上为散。薤白汤煎三钱,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怒郁伤肝,肝气滞逆经络,不能通畅,故头角作痛不休焉。川芎入血海,能行血中之气以升阳;乌药入气海,能疏滞逆之气以降浊。为散以疏其逆气,薤白以通其滞气,务使滞气消化,则经络通畅,而逆气和平,清阳得位,安有头角作痛之患哉!

    

     四、产后阴虚头痛

     1.归地滋阴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主治:产后阴虚阳燥,头痛不止。

     组成:当归,熟地各三五钱,白芍(酒炒)一钱半,川芎一钱,干姜(炒透)六七分,甘草(炙)一钱,荆芥穗六分。

     用法:水煎服。

    

     2.一奇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扶阴抑阳。

     主治:产后头痛,由阳实阴虚所致,及风痰头痛。

     组成:生地,川芎,当归,蒲黄(炒),陈皮,甘草,白芷,益母草,防风,半夏,细辛,南星,香附(姜汁炒,再酒醋炒)。

     加减:若血虚头痛,宜加白芍、丹参、蔓荆,倍归、地,去南星。

     方论:

     防风、白芷、细辛祛风药也,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

     半夏、南星消痰药也,火逆挟痰上涌,痰祛则痛止;

     香附、陈皮行气药也,气通则不塞;

     生地、归、芎、益母、蒲黄养血药也,血生则阳不亢。

    

     3.黄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虚热头痛,四肢烦疼,不思饮食。

     组成:黄耆一两(锉),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一两,桂心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牡蛎粉一两,黄芩半两,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五、产后阳虚头痛

     1.芎附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徐明仲方。

     主治:

     1、《妇人大全良方》引徐明仲方:产后败血作梗,头痛,诸药不效者。

     2.《医略六书》:产后阳虚头痛,脉沉细者。

     组成:大附子一枚(酽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尽,去皮脐),川芎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真阳内虚,其清阳之气亦不能上奉于头,故头脑作痛不休焉。附子补真阳以上奉,川芎入血海以升阳。为散,清茶煎,使真阳内充,则上奉之阳自然敷布,而气行血活,岂有头脑作痛之患乎!

    

     六、产后风寒头痛

     1.芎苏饮

     来源:《女科切要》卷七。

     主治:产后头痛,着寒着风者。

     组成:川芎,苏叶,枳壳,前胡,葛根,木香,桔梗,甘草,陈皮,半夏。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2.防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产后伤风冷,头疼痛,目眩恶心。

     组成: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黄耆,羚羊角(镑),枳壳(去瓤,麸炒),乌头(炮裂,去皮脐),旋覆花,生干地黄(焙),桂(去粗皮)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薄荷三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七、产后风虚头痛

     1.茯神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风虚头痛,四肢烦疼,口干微渴。

     组成:茯神,甘菊,羌活,当归(锉、微炒),生干地黄,白芍药,前胡(去芦头),桂心,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葛根三分(锉),石膏二两,蔓荆子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羚羊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风虚头痛,身体壮热,言语时错,心神烦闷。

     组成:羚羊角屑三分,防风一两(去芦头),茯神三分,黄耆二分(锉),生干地黄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芎藭一两,赤芍药半两,石膏一两,独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防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产后风热,头痛,目掣动。

     组成:防风(去叉),升麻,黄芩(去黑心),芍药,石膏(生),葛根(锉),芎藭,羌活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4.防风葛根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产后风虚,头目痛,语言时僻。

     组成:防风,甘葛,茯苓各八分,麦门冬(去心)八分,芍药,黄芩各六分,犀角四分,甘草三两。

     用法:上锉。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分为二服。

    

     5.愈风四物汤

     来源:《妇科玉尺》卷四。

     主治:产后头风。

     组成:四物汤加荆芥,细辛,麻黄,防风,甘草。

    

     6.经效茯苓汤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主治:产后风虚头痛,言语謇涩。

     组成:茯苓(去皮),防风(去芦),干葛各八钱,麦门冬(去心)一两,芍药,黄芩名六钱,犀角屑四钱,甘草(炙)二两。

     用法:上锉。每服一两,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羌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产后风虚,头痛昏眩。

     组成:羌活(去芦头),当归(切,焙),白茯苓(去黑皮),甘菊花,石膏(火煅),乌头(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芍药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八、产后痰壅头痛

     1.前胡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痰壅头痛,心胸不利。

     组成: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洗七遍去滑),旋覆花,当归(锉,微炒),甘菊花,甘草(炙微赤,锉),赤茯苓各半两,石膏二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九、产后头痛

     1.加味生化汤

     来源:《宁坤秘籍》卷中。

     别名:加参生化万安汤(《女科秘要》卷六)。

     主治:产后头痛发热,气急喘汗。

     组成:川芎二钱,当归三钱,人参三四钱,炙甘草五分,陈皮三分,杏仁七粒(去皮尖)。

     加减:如在产后七日内,加用黄耆三钱,枣仁一钱,麦冬一钱。

    

     2.加减养胃汤

     来源:《胎产要诀》卷下。

     主治:产后寒热,头痛。

     组成:川芎,当归,藿香,甘草,茯苓,苍术,人参,半夏。

    

     3.石膏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寒热头痛。

     组成:石膏二两,黄芩一两半,桂心一两半,生干地黄一两,牡蛎二两(煨过),赤芍药二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4.天南星散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主治:产后头痛,面肿。

     组成:天南星末。

     用法:上用温酒调,以翎涂之。

    

     5.川芎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别名:芎乌散(《医方类聚》卷八十一引《济生续方》)、川乌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

     1.《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头痛。

     2.《普济方》引鲍氏方:男子气厥头疼,妇人气盛头疼。

     组成:真天台乌药皮,大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秤锤淬酒调服。

    

     6.芎辛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头额作痛,脉数涩大者。

     组成:川芎一两,细辛二钱,防风一两,当归一两,石膏三两(煨),白芷一两,羌活一两,苍术一两(炒),香附一两半(酒炒),甘草四钱(炙)。

     用法:上为散。水煎三钱,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风邪外束,热郁阳明,致清阳不能上奉于头,故头额作痛不已。川芎入血海以升阳,细辛入少阴以散邪,羌活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苍术燥湿强脾,石膏泻火清胃,当归养血荣经脉,防风散郁热,香附调气解郁,炙草缓中益胃也。为散水煎,使风邪解,则热郁自化,而经络融和,清阳上奉,何有头额作痛之患哉!

    

     7.羌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主治:产后头痛,目眩,呕逆。

     组成:羌活(去芦头),白茯苓(去黑皮),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切,焙),石膏(火煅),芎藭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白僵蚕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头痛。

     组成:白僵蚕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地龙一两(微炒),黄丹一两(微炒),人中白半两(烧灰)。

     用法:上为末,用葱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