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8 21:32:27 木木说药方

产后身痛,亦称“遍身痛”、“产后关节痛”。是以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病成因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瘀稽留有关。
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则肢体麻木、酸痛;
或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使身痛;
或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窍。
治疗宜以养血祛风,活血化瘀,散寒除湿为主。

目录
一、产后血虚身痛
二、产后骨节、肌肤热痛
三、产后风寒身痛
四、产后气弱血滞,遍身疼痛
五、产后瘀血凝滞,身痛
六、其他症状身痛

一、产后血虚身痛
1.加味四物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一。
主治:产后血虚身痛。
组成:当归,川芎,人参,芍药,熟地,白术,干姜(炮)各一钱。
用法:上锉。水煎服。
2.四物加参术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四。
功用:热补。
主治:产后血虚身痛,喜按者。
组成:党参(去芦,米炒),白芍(酒炒),白术(净),川芎各一钱五分,当归,熟地各二钱,炮姜一钱。

二、产后骨节、肌肤热痛
1.瓜蒌散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别名:栝楼散(《卫济宝书》)、乳香散(《医方类聚》卷二三六引《徐氏胎产方》)、瓜蒌乳香散(《医医偶录》卷一)。
主治:
1.《鸡峰普济方》:产后骨节、肌肤热痛。
2.《卫济宝书》乳痈。
3.《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吹奶。
组成:瓜蒌末一两,乳香一钱。
用法:上为末。温酒调二钱,不以时服。

2.清热除痹汤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功用:清热散湿,疏风活血。
主治:产后身疼,关节红肿灼痛。
组成:金银藤一两,威灵仙三钱,青风藤五钱,海风藤五钱,络石藤五钱,防己三钱,桑枝一两,追地风三钱。
方论:本方主要由清热祛湿与疏风活络两大类药物组成。
方中金银藤、防己、桑枝清热除湿祛风;
威灵仙、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追地风散风活络除湿。
使之清热除湿,散风活络而不伤正,乃本方特点。
清热除湿药中,金银藤辛凉散热,又能清经络血脉中之热邪。散风活络除湿药中,威灵仙为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能通十二经,辛能散邪,故主诸风;咸能泄水,故注诸湿。此二药清热除湿散风力著,为本方之主药。
用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加强散风活络作用。
防己苦辛寒走经络骨节间,能消骨节间之水肿。
三、产后风寒身痛
1.干姜四物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身痛,脉虚细者。
组成:熟地五钱,人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炒),当归三钱,白芍一钱半,川芎一钱半,干姜一钱半。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中风虚寒,不能统运营气,而营血暗耗,无以灌注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焉。
人参扶元补气,善通血脉;
白术健脾生血,能运血脉;
熟地补血以滋经脉;
当归养血以荣经脉;
川芎行血中之气;
白芍敛营中之阴;
干姜温中气以散寒,而复其布护之常也。
水煎温服,俾中气内充则营血完复,而灌溉如常,经络润泽,何遍身疼痛不已哉。

2.芎归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四。
主治:妇人产后,外感身痛,兼鼻塞恶寒者。
组成:当归三钱,川芎,秦艽各一钱,炮姜七分,荆芥穗二钱。
用法:上为末。生姜汤调下。

3.调荣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养血温经。
主治:产后两胯连臀俱酸痛者,由坐草久、劳伤筋脉,稳婆试水太早,或风冷乘于下焦,恶血停滞所致。
组成:白术,杜仲,牛膝,萆薢,独活,陈皮,肉桂,乌药,川断,当归,川芎,香附。
方论:
产后气血已亏,不能流通,加以风冷乘虚入宫,或恶血微有阻滞,则作酸痛。
是方芎、归、川断补血,白术补气,能利腰脐间血,此四味为君;
独活祛风,肉桂祛寒,乌药、香附、陈皮行气,萆薢治风湿,此六味为臣;
杜仲、牛膝引药下行为佐。
凡血气所不及至之处,诸药能引而至。

4.趁痛散
来源:《产育保庆集》。
别名:二妙趁痛散(《万氏家抄方》卷五)。
主治:
1.《产育保庆集》:产后遍身疼痛者。
2.《证治准绳·女科》:产后气弱血滞,遍身疼痛,及身热头疼。
3.《济阴纲目》:产后气弱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
4.《医略六书》:产后身痛,脉软弦涩者。
组成:牛膝,当归,桂(去皮),白术,黄耆,独活,生姜各半两,薤白,甘草(炙)各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五盏,煎至二盏,去滓热服。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
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
黄耆补气,运一身之卫阳;
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
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
独活通经络;
牛膝壮筋脉;
炙草益胃和中;
生姜温胃散邪;
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酒丸酒下,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
验案:肿瘤术后遍身疼痛。
《江苏中医》(1998,9:27):黄氏等用本方(当归、甘草、黄芪、白术、独活、肉桂、桑寄生、淮牛膝、薤白、生姜,并随证加减)治疗肿瘤术后遍身疼痛15例。
结果:13例服药1~2个疗程疼痛消失,2例服至3个疗程疼痛消失。

5.产灵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养血,散风止痛。
主治:产后气血虚弱,感受风寒引起的周身疼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浮肿。
组成:人参90g,白术(麸炒)5g,当归15g,川芎90g,苍术240g,何首乌(黑豆酒炙)15g,荆芥穗90g,防风90g,麻黄90g,川乌(银花甘草炙)90g,草乌(银花甘草炙)90g,白芷90g,细辛15g,八角茴香90g,木香15g,两头尖15g,桔梗90g,血竭15g,甘草(蜜炙)60g。
用法: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小蜜丸每100丸重21g,大蜜丸每丸重6g,密封。口服,小蜜丸1次20~40丸,大蜜丸1次1~2丸,每日2次。
宜忌:孕妇忌服。

6.照山白浸膏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祛痰止咳。
主治:妇女产后风寒身痛,月经不调,痛经,老年慢性气管炎。
组成:照山白。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相当原药材2.5g,密封。口服,1次2片,每日2次。
宜忌:忌食生冷。孕妇忌服。本品勿超量服用,以防中毒。

四、产后气弱血滞,遍身疼痛
1.薤白趁痛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二。
主治:产后气弱血滞,遍身疼痛,身热头疼。
组成:黄耆,当归,牛膝,桂心,白术,独活,生姜各五钱,甘草,薤白各三钱五分。
用法:每服五六钱,水煎服。

2.趁痛散
来源:《顾氏医径》卷四。
主治:产后遍身痛。因新产气弱血滞,升降失常,致筋脉拘急,腰背强直,遍体皆痛者。
组成:当归,肉桂,白术,黄耆,独活,牛膝,生姜,甘草,薤白,桑寄生。

3.趁痛散
来源:《仁术便览》卷四。
主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
组成:当归,官桂,白术,牛膝各半两,甘草(炙)三钱,黄耆,独活,羌活,生姜,桑寄生(或续断)各半两。
用法:上药每服四钱,水煎去滓,空心热服。

4.秦艽寄生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调和营卫,祛关节间之风、经隧间瘀血。
主治:因产时损动,血气升降失常,留滞关节,筋脉引急所致产后遍身疼痛,甚则腰背强硬,不能俯仰,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或身热头痛;或咳唾多痰;久则为痿痹,为瘛疭,为半身不遂。
组成:秦艽,寄生,白芍,当归,熟地,蒲黄(半生半熟),川断,独活,广皮,红花,山楂,香附,乌药。
方论:产后气血俱虚,气虚则气之行于脉外也,多壅而不能周通一身;
血虚则血之行于脉中也,常滞而不能滋荣于一体。
外风乘虚而入,余血因虚而阻,遍身筋脉时作疼痛;
甚则腰背强硬,不能俯仰,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或身热头痛,或咳唾多痰,久则为痿痹,为瘛疭,为半身不遂诸症。
是方秦艽、独活、寄生以祛风,香附、陈皮、乌药以利气,四物、川断以养血,红花、蒲黄、山楂以行血。
壅者散之,滞者行之,周身流通,毫无阻碍,外风不入,内风不留,有何疼痛哉。

五、产后瘀血凝滞,身痛
1.四物加泽兰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四。
功用:散血兼补。
主治:产后瘀血凝滞,身痛,以手按而更痛者。
组成:泽兰,熟地各二钱,当归三钱,白芍(酒炒),川芎各一钱五分,桃仁(去皮尖,研),七粒红花一钱。

2.加减四物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败血滞于经络所致之乍寒乍热,日夜无度,周身骨节疼痛。
组成: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半夏,人参,茯苓,干姜,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红花,益母草。
方论:是方四物补血,丹皮、柴胡、益母以退寒热;参、苓、陈、半,甘以补气;香附行气中之滞血;干姜、红花行经络之滞血,瘀血去,寒热自止。

3.经验消肿散
来源:方出《济阴纲目》卷十三,名见《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产后血水疾。
组成:干漆,大麦芽各等分。
用法:上各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铺一重麦蘖,一重干漆,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煅通赤,放冷研为散,但是产后诸疾,热酒调下二钱。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血瘀不下,夹食滞而脾气不磨,胃气不化,流于经络,散于四肢,故遍身随处结核青肿疼痛焉。
干漆灰化瘀血为水,麦芽灰化食滞通经,热酒调下,务使滞化血行,则经络通畅而血气调和,安有遍身结核青肿疼痛之患乎。

4.牡丹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
主治:产后腹中恶血不除,苦身强痛。
组成:牡丹皮一两,大黄(锉,炒)一两,桂(去粗皮)一两,桃仁(汤浸,去皮尖,炒令黄色)四十个。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5.太岳活血丹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八。
主治:男子妇人外伤内损,狗咬虫伤,驴扑马坠,手足伤折,一切疼痛,腹中瘀血刺胁筑心,及左瘫右痪,走注疼痛,痈肿痔漏,妇人冷气入腹,血脉不通,产后败血灌注四肢,吹奶肿痛,血气撮痛。
组成:乱发二斤(皂角水净洗,晒干,用清麻油二斤,入砂锅内炒,频以手拈看,脆乱如糊苔即止,不可令炒过),栗楔(谓栗三颗共一球,其中有扁薄者是,去壳,薄切,日干),皂角刺(烧通红,米醋内淬,焙),大黑豆(以湿布揩去尘垢,退黑皮,焙干),花桑枝(如臂大者,炭火烧,烟尽,米醋淬,取出,焙)各一斤,蓖麻仁(别研,涂墨)三两,乳香(好者,细研,入米醋一碗,熬令熟香)四两,细墨半斤(一半用蓖麻仁三两,乳钵烂研,涂墨上,涂尽,用薄纸裹,以黄泥固济,日干,以火五十斤煅令通红,放地上,盆盖,出火气,两饭久。一半用硇砂二两醋化,涂墨上,灸干),硇砂(光净者,醋化,涂墨上)二两。
用法:上药为末,入乳香膏内为丸,如弹子大。如乳香膏少,更入醋煮面糊。痛甚者每服一丸,轻可者服半丸,用无灰酒一盏,乳香一豆大,先磨香尽,次磨药尽,煎三五沸,临卧温服,以痛处就床卧。如欲出汗,以衣被盖覆,仍用药涂损处。妇人诸疾,更用当归末一钱,依法煎服。
宜忌:忌一切动风物,有孕者莫服。

六、其他症状身痛
1.芎胡散
来源:《女科万金方》。
别名:柴胡饮(《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主治:产后受惊,寒热骨痛。
组成:人参,柴胡,陈皮,枳壳,桔梗,紫苏,半夏,茯苓,干葛,川芎,甘草。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加减:胸饱,去人参,加砂仁。

2.黄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乍寒乍热,骨节疼痛,四肢无力,面色痿黄。
组成:黄耆一两(锉),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鬼箭羽半两,当归二分(锉,微炒),芎藭半两,桂心半两,牡丹半两,赤芍药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三分,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称病散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十。
主治:因产走动,血气升降,失其常度,流滞关节,筋脉引急,而致产后遍身疼痛,甚则腰背强硬,不能俯仰,手足擎物未能屈伸,或身热头痛。
组成:川牛膝(去芦,酒浸),当归(去尾,酒浸),官桂(不见火),白术,黄耆(去芦),独活,生姜,白僵蚕,甘草,寄生。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热水调服。

4.大全牛膝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二。
主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众疾。
组成:牛膝,大麦芽。
用法:上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填一层麦芽,一层牛膝,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煅赤,放冷,研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5.通淋散
来源:《女科秘旨》卷八。
主治:产后遍身痛。
组成:当归三钱,甘草三分,黄耆,白术,牛膝,独活,肉桂各八分,韭白五根,姜三片。

6.葳灵仙桂汤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主治:产后经风,痛不可忍;并痢后风。
组成:葳灵仙,肉桂,木香,乳香,没药各二钱。
用法:水二钟,煎八分服。

7.非风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产后遍身肢节疼痛。
组成:桑寄生三钱,当归三钱,赤芍一钱,川芎二钱,生绵黄耆,炙绵黄耆各二钱,桂枝六分,红花六分(酒润),牛膝二钱,独活一钱,木瓜一钱五分。
用法:水煎,冲入陈酒一盏服。

8.拘痛饮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产后遍身疼痛,手足拘挛。
组成:当归,白术,黄耆,牛膝,独活,干姜(炮),僵蚕,官桂,甘草,桑寄生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四钱,滚水下。

9.愈痛丸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产后遍身疼痛。
组成:当归,白芍,羌活,川芎,香附各二两(艾煮),肉桂五钱,玄胡索,桃仁各八钱,乳香,没药各三钱(箬炙去油)。
用法:上为末,以酒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