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痛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9 21:33:47 木木说药方

《诸病源候论》曰:“肾主腰脚,而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冷气乘腰者,则令腰痛也。”
临床尚有因分娩后伤肾,败血流入肾经及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部,伤及肾经带脉所致者。
因分娩伤肾气者,症见腰部隐痛,耳鸣,治宜壮腰补肾为主;
败血注入肾经及闪挫腰部者,症见局部胀痛如刺,时作时止,手不可近,治宜活血祛瘀;
感受外邪者,兼见外感表证,治宜养血祛风。

目录
一、产后余血未尽,攻腰间疼痛
二、产后气血壅滞,攻腰间疼痛
三、产后血虚,腰痛
四、产后肾虚,腰痛
五、产后感风寒,腰痛
六、产后风邪头眩,腰痛
七、其他症状

一、产后余血未尽,攻腰间疼痛
1.生姜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
主治:妇人产后余血不尽,血流入腰腿疼痛,胸急气满,两胁皆痛。
组成:生姜一斤,淡竹叶一升。
用法: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再服。
2.生地黄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广济方》。
别名:丹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地黄汤(《普济方》卷三四六)。
主治:
1.《外台秘要》引《广济方》:产后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尽,并手脚疼,不下食。
2.《普济方》:血晕。
组成:生地黄汁一升,芍药,甘草各二两(炙),丹参四两,蜜一合,生姜汁半合。
用法:上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蜜、姜汁,微火煎一两沸,一服三合,日二夜三。利一两行,中间进食,与药更进服。

3.如神汤
来源:方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功用:逐败血,祛风湿。
主治:产后腰痛。
组成:生料五积散加桃仁。
《医略六书》本方用五积散一两,桃仁泥三钱。
用法:《医略六书》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败血不化,流注腰间,而风湿袭入经中,故腰部疼痛不止焉。
五积散温经调营气,以祛风湿;
桃仁泥破瘀润燥结以开痹气也;
水煎温服,务使营气调和,则邪自外解,而经脉清肃,何有腰痛之患哉!
4.如神汤
来源:《明医指掌》卷九。
主治:产后余血不尽,流入腰、脚、腿、膝疼痛。
组成:厚朴(姜炒)一钱,半夏(汤泡)六分,枳壳(炒)七分,白芍(酒炒)八分,木香六分,桂心六分,陈皮六分,干姜六分,桔梗八分(去芦),香附(醋炒)七分,茴香(炒)六分,苍术(米泔浸,晒干,炒)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去芦)六分,白茯苓六分,川芎七分,当归(酒洗)一钱,白芷八分,木瓜六分,桃仁(去皮尖,炒)六分。
用法:上锉。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5.桃仁苏木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引《指南方》。
主治:恶露正行或绝,忽尔腰痛。
组成:地黄,芍药各三两,当归,川芎,苏木,桃仁一百个(去皮尖),水蛭七个。
方中当归、川芎、苏木用量原缺。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6.匀气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产后腰痛,不能转侧,恶血不甚下者。
组成:乌药,当归梢,桃仁各一钱五分,杜仲,牛膝,官桂各一钱,川芎五分。
用法:水煎,临服加酒一杯。

7.加味复元通气散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败血流入肾经,带脉阻塞,有腰痛者。其证胀痛如刺,时作时止,手不可近。有因产时起伏挫闪肾气及带脉者,亦或腰痛。
组成:当归身,川芎,小茴(炒),故纸(炒热),玄胡,牛膝,桂心各一钱,丹皮一钱。
用法:水煎,用木香五分磨水和之,更调乳香、没药末五分服。

8.没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余血未尽,攻腰间疼痛。
组成:没药一两,牛膝一两(去苗),桂心一两,琥珀一两,赤芍药一两,菴闾子一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狗脊一两(去毛),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9.乳香膏
来源:《胎产指南》卷七。
主治:产后腰痛、胁痛,不可忍者。皆有败血流入二经,以致作痛。
组成:乳香,没药各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酒、醋各一杯,熬膏。布摊贴。

二、产后气血壅滞,攻腰间疼痛
1.熟干地黄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气血凝滞攻腰痛。
组成:熟干地黄(焙)二两,当归(切,炒)一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细辛(去苗叶)三分,甘草(炙,锉),芍药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2.赤芍药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产后气血壅滞,攻刺腰间疼痛。
组成:赤芍药三分,玄胡索,桂心,芎藭,当归(锉,微炒),牡丹,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各半两,牛膝(去苗),川大黄(锉,微炒)各二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五分,次入酒二合,煎三二沸,去滓,食前温服。

3.败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血气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锥刀所刺。
组成:败酱一两,桂心一两,芎藭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延胡索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次入酒二合,更煎三二沸,去滓,食前温服。

4.仙灵脾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血气攻刺,腰痛不可忍。
组成:仙灵脾三分,牛膝三分(去苗),鬼箭羽半两,当归三分(锉,微炒),地龙半两(炒令黄),没药半两,桂心半两,威灵仙半两,骨碎补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5.五香连翘汤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
主治:
1.《妇人大全良方》:产后血滞于经络,恶露方行,忽然渐少,断绝不来,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刀刺痛,恐作痈者。
2.《普济方》:产后伤于经血,虚损不足,或分解之时,恶血不尽,在于腹中,而脏腑挟于宿冷,致气血不调,令恶露淋漓不绝。
组成:木香,沉香,丁香,乳香,麝香,升麻,独活,桑寄生,连翘,木通各二两(一方有大黄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竹沥少许,搅停,去滓温服。

6.芍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气血凝滞,腰重痛。
组成:赤芍药,延胡索,当归(切,炒),枳壳(去瓤,麸炒),牛膝(去苗,酒浸,炒),石斛(去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乳香汤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仙传济阴方》。
功用:去滞定痛止疼。
主治:产妇腰腹痛急。
组成:通明滴乳不拘多少。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匕或半盏,沸汤点服;能酒人,以酒调服。
8.桃仁汤
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主治:经来腰腹痛,而气滞血实者。

9.当归活血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腰脚疼痛,脉弦涩滞者。
组成:当归三两,赤芍一两半(酒炒),桂心一两半,延胡一两半,秦艽一两半,丹皮一两半,乳香二两,牛膝一两半(酒炒)。
用法:为末,酒丸。白茄根三钱,煎汤送下。
方论:产后血瘀经络,挟湿热而流布下注,故腰脚红肿,疼痛不止焉。
全当归养血以营运乎经脉;
赤芍药破血以运行其血滞;
桂心温经暖血,秦艽活血疏经;
丹皮凉血散瘀,乳香活血散血;
延胡索破血滞以通经,杜牛膝降瘀血以下行也。
酒糊为丸,以行其经血,茄根汤下,以疏其经气。
使瘀化血行,则经络通畅而湿热自化,红肿无不退,何腰脚疼痛之不痊乎?

三、产后血虚,腰痛
1.大地黄丸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引《信效方》。
主治:
1.《妇人大全良方》引《信效方》:血气虚,四肢不举,骨髓热疼。
2.《妇人大全良方》:产前后腰腹疼,一切血疼。
组成:熟地黄二两,乌梅肉,当归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汤嚼下。

2.毛鸡补血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血去瘀。
主治:产后血虚,腰痛,四肢酸软,月经前后腹痛。
组成:红毛鸡28g,熟地黄36g,当归28g,白芍28g,何首乌(蒸)18g,黑豆(炒)46g,党参(蜜炙)28g,甘草(蜜炙)10g,白术28g,黄芪(蜜炙)18g,续断18g,菟丝子(盐制)18g,红花10g,川芎36g,益母草(醋制)18g,丹参10g,乳香(炮)10g,没药(炮)10g,牡丹皮10g,五灵脂18g,延胡索(醋制)18g,艾叶(醋制)10g,砂仁10g,木香18g,香附(醋制)18g。
用法:制成酒剂,密封,置阴凉处。口服,1次10~20ml,每日3次。

3.杜仲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气血虚而外邪乘之,腰痛不能屈伸者。
组成:杜仲,防风,川穹,川断,独活,甘草,归尾,小茴香,陈皮,生地,白芍,泽兰,延胡索。

四、产后肾虚,腰痛
1.补肾地黄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失血过多,则胞脉虚,脉虚则肾气虚,故令腰痛,隐隐作痛。
组成:熟地,归身,杜仲(青盐水炒去丝),独活,桂心,续断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用法:水煎,空心服。

2.加味大造丸
来源:《胎产指南》卷七。
主治:产后日久,肾虚腰痛。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天冬,五味子,杜仲,续断,山药,牛膝,故纸(炒),小茴(炒),丹皮,胡桃,人参各等分。
用法:为丸服。

3.济阴大造丸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主治:妊娠胎气不充;产后日久,肾虚腰痛。
组成:人参,熟地各一两五钱,当归身二两五钱(酒洗),麦冬(去心),天冬(去心),山药(炒)各一两,五味子五钱,黄柏八钱。
用法:上药各为末。加头胎壮盛紫河车一具,水洗,挑去经络污血,净,酒蒸,捣烂入诸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水、桂圆汤任下,早、晚俱可服。
加减:如脾胃患泻,去黄柏,减地黄,加土炒白术一两。

4.丹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虚损,气血不和,腰痛难忍。
组成:丹参(锉),续断,当归(切,炒),桂(去粗皮),牛膝(去苗,酒浸,切,焙),鬼箭羽(锉)各一两,琥珀(研),没药(用醋少许化开)各半两。
用法:上八味,除没药外,并捣罗为末,入没药拌匀,再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5.杜仲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伤虚,腰间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饮食。
组成: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熟干地黄一两,桂心半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三分,续断半两,川芎三分,石斛一两(去根,锉),当归三分(锉,微炒),萆薢一两(锉),牛膝半两(去苗),木香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6.杜仲浸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别名:杜仲酒(《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产后脏虚,腰间疼痛,肢节不利。
组成: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桂心一两,丹参一两,当归一两,菴闾子一两,川芎一两,牛膝一两,桑寄生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一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
用法: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瓷瓶中浸,经七日,密封后开取,每日空心及午食前温饮一盏。

五、产后感风寒,腰痛
1.养荣壮肾汤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主治:产后腰痛,属劳伤,或风寒所乘者。
组成:当归二钱,独活,桂心,川芎,杜仲各八分,续断八分,防风四分,桑寄生八分。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加减:
二服后痛不止,虚也,加熟地三钱;
失血过多者,加当归二钱,黄耆、白芍各一钱五分;
乍热乍寒,加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炙草各八分,炮姜一钱。

2.双仙散
来源:《女科指掌》卷五。
主治:产后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而风冷外袭,血滞经络,腰痛,或恶露断绝,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刺。
组成:当归,石菖蒲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猪、羊肾作羹食亦好。

3.人参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虚冷,气血不和,腰痛。
组成:人参,当归(切),附子(炮裂,去皮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槟榔(生,锉),桂(去粗皮),甘草(炙),鬼箭羽各一两,干姜(炮),木香各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败酱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一。
主治:产后虚冷,血气流入腰腿,痛不可转,或痛引腹中,如锥刀所刺。
组成:败酱,当归各八分,川芎,芍药,桂心各六分。
用法:上锉。以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分二次温服。
宜忌:忌葱。

5.产后补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主治:产后腰腹疼痛,头痛身酸。
组成:党参90g,山药34g,黄芩45g,木香20g,白术(制)34g,延胡索(制)20g,香附(制)34g,琥珀20g,紫苏34g,化橘红20g,当归68g,茯苓68g,益母草(制)135g,地黄34g,砂仁20g,川芎(制)34g,乌药(制)20g,熟地黄34g,血竭14g,木瓜20g,牛膝20g,沉香20g,甘草20g,赤芍34g,阿胶27g。
用法:制成水蜜丸,密封。口服,1次15g,每日1~2次。

六、产后风邪头眩,腰痛
1.寄生防风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一。
主治:
1、《济阴纲目》:产后风邪头眩,腰痛不可转侧,四肢沉重,行步艰难。
2.《妇科指要》:袭风腰痛,脉浮弦涩。
组成:独活,川芎,芍药(炒黄),桂心,续断,生姜,桑寄生各六分,当归,防风各八分。
用法:上锉,水煎服。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风伤营气,不能营运筋脉,而腰失所养,故腰痛不止焉。
独活开泄经气,防风疏散风邪,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营阴以和血,桂心温营暖血,寄生补肾强腰,续断续筋脉,川芎行血气,生姜温胃气,以行痹也。
水煎,温服,使风邪外解,则营气完复,而经脉荣运有常,何腰痛之不止哉!

七、其他症状
1.附子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痛不可忍。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当归(切,焙),熟干地黄(焙),桂(去粗皮),延胡索,威灵仙(去苗土)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送下;胡桃茶亦得,不拘时候。

2.青娥丸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
1、《傅青主女科》:产后腰痛。
2.《竹林女科》:妊娠腰痛。
组成:胡桃十二个,破故纸八两(酒浸,炒),杜仲一斤(姜汁炒,去丝)。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六十丸、淡醋汤送下。

3.羊肉杜仲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主治:产后腰痛咳嗽。
组成:羊肉四斤,杜仲,紫菀各三两,五味子,细辛,款冬花,人参,厚朴,芎藭,附子,萆薢,甘草,黄耆各二两,当归,桂心,白术各三两,生姜八两,大枣三十枚。
用法:上锉,以水二斗半煮肉,取汁一斗五升,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方论:《千金方衍义》:羊肉杜仲汤合沓而用参附、耆术附、桂附、姜附,兼附子理中汤、甘草附子汤等方之制,峻用辛温以开下著之痹;细辛、甘草以散上浮之咳;姜、桂辛散,五味收之;耆、术气壅,厚朴泄之;萆薢、杜仲,湿著腰痛之向导;紫菀、款冬,风淫咳喘之专司。种种主治,仍借当归生姜羊肉汤鼓舞之力。

4.当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腰痛,不能转侧,壮热汗出,身体急强。
组成:当归一两(锉,微炒),骨碎补一两,牛膝一两(去苗),赤芍药一两,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琥珀一两,芎藭一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以豆淋酒调下。

5.当归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怔。
组成:当归(锉,焙),黄耆(锉细),芍药各二两,生姜(切,焙)五两。
用法:上为粗末,分作八服。每服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6.续断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重痛,不可转侧。
组成:续断,芍药,桂(去粗皮),生干地黄(焙),黄耆(细锉),芎藭,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芎藭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痛沉重。
组成:芎藭,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当归(切,炒),萆薢(锉),桂(去粗皮),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芍药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清腰汤
来源:《产科心法》卷下。
主治:产后腰痛。
组成:黑料豆五钱,狗脊一钱,寄生一钱,川断一钱,杜仲二钱,肉桂五分,丹参二钱。
用法:加青盐二分,水煎服。

9.腰滞二妙汤
来源:《名家方选》。
主治:妇女赤白带下,或产后腰弱不能步者。
组成:毛莨根,前胡,桑白,蔊菜(细锉)各等分,肉桂少许。
用法:上二钱半为一剂,以水三合,煮取二合,滓再以水二合煮取一合。

10.桃仁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五。
主治:产后腰痛。
组成:桃仁(炒,研)十粒,当归三钱,牛膝二钱,泽兰三钱,苏木一钱。
用法:水煎,热酒冲,空心服。

11.羚羊角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痛,举动不得。
组成:羚羊角(镑),红蓝花,牛膝(酒浸,切,焙)各二两,桂(去粗皮),芍药各一两,生干地黄(焙)四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双俱散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方》卷十。
主治:产后腰痛。
组成:石菖蒲一两,当归半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下。

13.二茴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腰痛。
组成:白术二钱(淡姜汁炒,再用面炒),杜仲一钱五分,川断一钱五分,远志一钱五分,牛膝一钱,大、小茴香各五分,当归一钱五分,川芎一钱,熟地二钱,独活一钱,山药一钱五分,木香五分,红花五分,骨脂一钱五分。
方论:
白术利腰脐间血、止痛,杜仲、破故纸、山药、远志温补两尺,芎、归、熟地补血,独活祛下焦风湿,木香行三焦滞气,红花祛瘀,大、小茴香配牛膝以引腰下部也。

14.祛痛散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遍身疼痛及腰、小腹痛。
组成:当归二钱,人参,白术各一钱,黄耆,川膝,独活各八分,肉桂五分,韭白一撮,生姜一片。
用法:水煎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