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气喘、产后气短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11 21:15:27 木木说药方

    

     产后气短,也称产后气喘、产后上气等。是指产后呼吸急迫喘促的病情。

     《寿世保元》:“产后气喘,最是危症,苟不急治,立刻死亡。

     人以为气血之两虚也,谁知气血之两脱乎。

     夫气血既脱,人将立死,何故又能作喘?

     此血已脱,而气犹未脱也。

     血脱欲留,而气又不能留,血之脱,故气反上喘。

     但其症虽危,而可救处正在于作喘。

     肺主气也,喘则肺气若盛,而不知是肺气之衰。

     当是时,血虽骤生,止存些微之气,望肺之相救甚急,肺因血失,气实无力,难以提挈,则气安保不遽脱乎。

     是救气必须提气,而提气必须补气。”

     妇人生产,气随血虚,甚者血亡气脱。

     治当益气回阳为要。

    

     目录

     一、产后气喘,气血将脱者

     二、产后阴虚发喘

     三、产后内伤而喘

     四、产后感受风寒而喘

     五、产后败血冲肺,面黑发喘

     六、产后气短

     七、产后上气

     八、产后虚喘

    

     一、产后气喘,气血将脱者

     1.蛤蚧救喘丹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主治:产后气喘,气血将脱者。

     组成:人参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三钱,肉桂一钱,苏子一钱,蛤蚧二钱,半夏三分。

     用法:水煎服。三剂喘定,十剂全愈。

     功用:补气救脱,降逆平喘。

     2.救脱活母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产后气喘。

     组成:人参二两,当归一两(酒洗),熟地一两(九蒸),枸杞子五钱,山萸五钱(蒸,去核),麦冬一两(去心),阿胶二钱(蛤粉炒),肉桂一钱(去粗皮,研),黑芥穗二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用人参以接续元阳,然徒补其气而不补其血,则阳躁而狂,虽回生于一时,亦旋得旋失之道;

     即补血而不补其肝肾之精,则本原不固,阳气又安得而续乎?

     所以又用熟地、山萸、枸杞之类,以大补其肝肾之精,而后大益其肺气,则肺气健旺,升提有力矣。

     特虑新产之后,用补阴之药,腻滞不行,又加肉桂以补命门之火,使火气有根,助人参以生气,且能运化地黄之类,以化精生血。

     若过于助阳,万一血随阳动瘀而上行,亦非保全之策,更加荆芥以引血归经,则肺气安而喘速定,治几其神乎。

    

     3.救脱汤

     来源:《医学集成》卷三。

     主治:产后气脱。

     组成:人参,北耆各一两,当归五钱,附子三钱,炮姜二钱。

    

     二、产后阴虚发喘

     1.八味汤

     来源:《古今医彻》卷四。

     主治:产后阴虚发喘,气上逆者。

     组成:怀熟地三钱,山茱肉二钱,肉桂五分,熟附子五分,牡丹皮一钱,山药二钱,川牛膝一钱半,茯苓一钱,泽泻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汗出不止,兼进生脉散。

    

     三、产后内伤而喘

     1.牡丹皮散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主治:产后内伤而喘,血分有热,热壅不行者。

     组成:冬瓜子,当归,赤芍药,丹皮,酒煮大黄,桃仁。

     四、产后感受风寒而喘

     1.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肺气虚寒,咳嗽喘闷。

     组成:黄耆(锉),桔梗(炒),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山萸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旋覆花汤

     来源:《产育宝庆》卷上。

     别名:旋覆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主治:

     1.《产育宝庆》:产后伤感风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安。

     2.《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妇人胸中作痛,呕吐痰兼清水。

     组成:旋覆花,赤芍药,半夏曲,前胡,麻黄(去根节),荆芥穗,五味子,甘草(炙),茯苓,杏仁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宜忌:《证治准绳·女科》:有汗者,不宜服。

    

     3.青龙汤

     来源:《女科旨要》卷三。

     功用:消风祛痰。

     主治:产后失于调理,胎腹虚损,肺经欠安,感受风寒而致咳嗽气急,痰涎多者。

     组成:白茯苓,白芍,杏仁,半夏各二钱,当归,桔梗各二钱五分,桂枝,川芎,五味,干姜,陈皮各二钱,麻黄一钱,细辛七分,甘草一钱。

     用法:分四帖,加灯心一团,空心服。

     加减:

     如虚肿,加大腹皮、瞿麦各一钱;

     嗽,加苏叶、枳壳各三钱;

     四肢怕冷,加川芎、南星、木香各一钱;

     气急,加苏叶、枳壳各二钱。

    

     五、产后败血冲肺,面黑发喘

     1.人参生化汤

     来源:《杂症会心录》卷下。

     功用:补元逐瘀。

     主治:产后恶露未尽,败血停凝,上熏肺金,令人喘者。

     组成:人参三钱,当归五钱,川芎二钱,炮姜一钱,甘草五分(炙),桃仁十粒(去皮尖)。

     用法:水二钟,加酒少许,煎一钟,温服。

    

     2.定喘保生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败血冲肺,面黑发喘。

     组成:肉桂一钱,陈皮一钱,红花一钱,干漆一钱(炒烟尽),当归(酒洗)一钱,泽兰一钱,黑荆芥一钱,川芎八分,生地二钱,蒲黄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

     用法:桔梗、葱白、生姜为引,水煎服。

     方论:是方用蒲黄、红花、干漆以逐瘀行血;

     而以肉桂之辛热补之;

     泽兰、荆芥以祛产后之风热,荆芥达于上,泽兰引于下;

     而以陈皮之苦辛温佐之;

     加四物以养血,瘀祛则新生;

     入桔梗、姜、葱者,引以入肺也。

    

     六、产后气短

     1.续气回阳汤

     来源:《胎产指南》卷七。

     主治:产后气短促,无血块痛者。

     组成: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炙甘草四分,人参三钱,黄耆一钱,白术二钱,陈皮四分,熟地二钱。

     加减:

     如足冷,加熟附五分;

     汗出,加麻黄根一钱,浮麦二钱;

     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

     大便不通,加肉苁蓉一钱,麻仁一撮;

     伤食,加神曲一钱,麦芽五分;

     伤肉,加山楂五粒,砂仁五分。

    

     2.续气养营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气短发喘。

     组成: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炙甘草,炮姜各五分,人参二钱,黄耆一钱,熟地,枣仁,山药各一钱,陈皮三分。

     加减:

     足冷,加附子三分;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小麦一撮;

     渴,加麦冬、五味;

     便秘,加苁蓉、麻仁。

    

     3.生化益气汤

     来源:《经效产宝并续集》。

     主治:产后气短,似喘非喘,气不相续,或兼痰兼热,或头痛发热恶寒,有似外感。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二钱,干姜(炙黑)三分,人参二钱,黄耆(生)二钱,枣仁(炒)二钱,甘草(炙)四分,麻黄根五分,桃仁(去皮尖,研)九粒,浮小麦二钱。

     用法:用水一盏半,煎七分,热服。

     加减:

     有痰,加竹沥一匙,姜汁半匙;

     咳嗽,加苦杏仁十一个,姜制半夏八分;

     口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七粒。

    

     4.加味生化补中益气汤

     来源:《女科秘要》卷六。

     主治:产后气短似喘。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三钱,干姜四分,炙草五分,人参三钱,桃仁十二粒,茯苓一钱。

     用法:新罐煎服。

     若日久食少,闻药即吐,及误用寒药、食寒物,以致呕不纳谷者,急用人参二三钱,姜三片,仓米一大撮煎服。

     加减:如汗多,不用茯苓,加黄耆一钱,五味子十粒。

    

     5.加味生化汤

     来源:《宁坤秘籍》卷中。

     主治:产后气短,似喘非喘,气不相接续,或兼热,或兼痰,而气短促危急者。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二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干姜四分,桃仁十粒,人参二钱,枣仁一钱。

    

     6.二加生化汤

     来源:《女科秘要》卷六。

     主治:产后气短,痰嗽声重,汗出。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三钱,炙甘草四分,杏仁十粒,枣仁(炒)一钱,桔梗四分,人参二钱,半夏一钱。

     用法:水煎服。

     备注:凡产后气血虚脱,汗多,气喘气短,出言懒倦之甚,速服上方外,须用醋炭以防晕。

    

     7.白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气短力乏,言语不利。

     组成:白术一两,人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三分,枳实(去瓤,麸炒),木香,当归(切,焙),熟干地黄(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人参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短气,上膈壅闷。

     组成:人参,诃黎勒(炮,去核),木香,五味子,陈橘皮(汤浸,去白皮),白茯苓(去黑皮),白术,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前胡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肺气不足,短气虚乏。

     组成:前胡(去芦头),半夏(为末,生姜汁制作饼,焙),白术,人参,甘草(炙,锉),桔梗(炒)各一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10.补气养荣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主治:产后气短促,血块不痛。

     组成:黄耆一钱,白术一钱,当归四钱,人参三钱,陈皮四分,炙草四分,熟地二钱,川芎二钱,黑姜四分。

     宜忌:

     麦芽有回乳之害,用者慎之。

     黄耆、白术一作各二钱,凡止汗用浮麦宜炒。

     加减:

     如手足冷,加熟附子一钱;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一小撮;

     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

     大便不通,加肉苁蓉一钱,麻仁一撮;

     伤面饭,加炒神曲一钱,炒麦芽一钱;

     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五分。

    

     11.地黄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短气,呼吸促迫。

     组成:熟干地黄(焙),当归(切,焙),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乌药(锉),沉香(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不拘时候。

    

     12.人参地黄煎

     来源:《千金翼方》卷七。

     主治:妇人产后虚羸短气,胸胁逆满。

     组成:生地黄八两,茯苓,麦门冬各一斤(去心),桃仁半升(去皮尖),甘草一尺(炙),人参三两,石斛,桂心,紫菀各四两。

     用法:上药合捣筛,以生地黄汁八升,淳清酒八升,合调,放铜器中,置炭火上,纳鹿角胶一斤,数搅之,得一升;次纳饴三升,白蜜三升,于铜器中釜汤上煎令调,药成。为丸如弹丸大。食前服一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至二丸。

    

     13.半夏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短气。

     组成:半夏(汤浸去滑七遍)一两,人参二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煨、去核)三分。

     用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紫苏熟水送下,一日三次,不拘时候。

    

     七、产后上气

     1.赤茯苓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

     组成: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苈(纸上炒),桑根白皮(锉),当归(切,焙),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郁李仁(去皮尖、研如膏),桂(去粗皮)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杏仁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

     组成: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紫苏茎叶(锉),麻黄(去根节),麦门冬(去心,焙),五味子(炒),桑根白皮(锉,炒),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润气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咽嗌不利。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紫菀(去土),人参,紫苏叶,甘草(炙,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五味子(去梗)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蜜半盏,生姜自然汁三分同药和匀,置瓷器中,甑上炊熟。每服半匙许,热汤化下,不拘时候。

    

     4.大腹皮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满闷。

     组成:大腹皮,前胡(去芦),槟榔(煨),百部根,陈皮(去白),枳实(麸炒),桑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当归,人参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大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满闷。

     组成:大腹皮(锉,炒),前胡(去芦头),槟榔(煨,锉),百部根(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枳实(去瓤,麸炒),桑根白皮(锉,炒),杏仁(汤洗,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当归(切,焙),人参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桑白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虚喘咳逆。

     组成:桑根白皮(锉,炒),款冬花(去梗),五味子(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当归(切,焙),人参,甜葶苈(纸上炒),防己(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桑根白皮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产后上气,虚喘咳逆。

     组成:桑皮,款冬花,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当归,人参,甜葶苈,防己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8.紫菀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上气咳逆,烦闷。

     组成:紫菀(去土),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紫苏茎叶,诃黎勒(炮,去核),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郁李仁(去皮尖,研如膏),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当归(切,焙)各一两,大黄(锉、炒)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气奔汤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名见《千金翼方》卷六。

     主治:产后上气及妇人奔豚气,积劳,脏气不足,胸中烦躁,关元以下如怀五千钱状。

     组成:厚朴,桂心,当归,细辛,芍药,石膏各三两,甘草,黄芩,泽泻各二两,吴茱萸五两,干地黄四两,桔梗三两,干姜一两。

     用法:上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佳。

    

     10.橘皮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妇人产后上气,胸膈不利。

     组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诃梨勒(炮,去核),紫苏子(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甘草(炙,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桑根白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八、产后虚喘

     1.黄耆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虚损喘促,气力乏少,食饮不进。

     组成:黄耆一两(锉),人参三分(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桂心,白茯苓,熟干地黄,当归(锉,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白术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熟干地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别名:地黄散(《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产后体虚。微喘汗出,乏力,腹内绞痛。

     组成:熟干地黄一两,牡蛎粉一两,白术二分,黄耆三分(锉),当归(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桂心,五味子,川芎,赤芍药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五味子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虚喘,气少不足,四肢羸困,不欲饮食。

     组成:五味子,人参(去芦头),当归(锉,微炒),黄耆(锉),芎藭,白茯苓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4.五味子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血海气虚,上攻于肺,时或喘促,不欲饮食,四肢乏力。

     组成:五味子三分,诃黎勒皮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熟干地黄一两,菖蒲半两,白茯苓一两,黄耆三分(锉),钟乳粉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5.经验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桑皮一两半,前胡一两半,贝母二两(去心),紫菀二两,五味八钱,茯苓一两半,竹叶一两半。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

     方中桑皮清肺热以肃金,前胡疏风邪以降气,茯苓渗湿清治节,贝母清心化热痰,紫菀润肺泄热,五味敛液收津,竹叶除膈热以清肺凉肝也。

     为散水煎,使风热外解,则肺气清肃而分布有权。

    

     6.苏木汤

     来源:《妇科玉尺》卷四。

     主治:产后气喘。

     组成:苏木,人参,麦冬。

    

     7.固血汤

     来源:《妇科玉尺》卷四。

     主治:产后喘急。

     组成:四物汤加黄柏,桑皮,楮白皮。

    

     8.人参生化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产后喘促。

     组成:人参(少者,以蜜炙黄耆一二两略可代之),当归五钱,川芎一钱半,甘草(炙)八分,干姜(炒黑)五七分,熟地二三钱。

     用法:大枣为引,温服。或加附子一钱,以助药力。外以鞋底炙热,于小腹上下熨之。

    

     9.加味贞元饮

     来源:《医门八法》卷四。

     功用:敛肝而兼敛肺。

     主治:产后荣血暴竭,卫气无依,孤阳上越,而致气喘。

     组成:当归身五钱(炒),熟地五钱,炙草一钱,党参五钱,乌梅五个(去核)。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