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汗证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15 18:45:04 木木说药方

产后汗证,是以产妇于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或日久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者,称“产后自汗”;
若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产后盗汗”。
本病成因为产后气虚,卫阳不固,或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迫汗外溢所致。
产后失血耗气,气营两伤,营血不足,卫阳不固,而致自汗不止;
或若素体阴虚者,分娩出血而阴衰于内,阳气独盛于外,则盗汗不止。
治宜补气养阴,固表止汗。

目录
一、产后虚汗不止
二、产后自汗
三、产后盗汗
四、其他症状

一、产后虚汗不止
1.八味地黄丸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组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熟地黄各八钱,泽泻,五味子各五钱,炙黄耆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晚服。
宜忌:宜谨避风寒,勿用利水药。
2.经效黄耆散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汗出不止。
组成:黄耆十二分,白术,牡蛎,茯苓,防风,麦冬(去心),地黄各八分,大枣八个。
用法:上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空心温服。

3.人参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烦热体痛,渴燥引饮。
组成:人参,芍药(锉),甘草(炙),龙骨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麝香温酒调服,一日三次。

4.龙骨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三。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组成: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5.麻黄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别名:麻黄根汤(《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
1.《太平圣惠方》:产后虚汗不止。
2.《万氏女科》: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组成:麻黄根,当归(锉,微炒),黄耆(锉),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牡蛎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二圣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烦倦少力。
组成:麻黄根二两,故败扇(烧取灰)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煎人参汤调下,不拘时候。

7.牡蛎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
别名:粉汗方(《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主治:
1.《太平圣惠方》:产后虚汗不止。
2.《圣济总录》:风虚多汗。
组成:牡蛎粉三分,麻黄根二两。
用法:上为细散。用扑身上,汗即自止。
《圣济总录》粉汗方,用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一两(捣罗为末),寝寐中于有汗处敷之。

8.黄耆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三引《便产须知》。
别名:延寿汤。
主治:产后血虚为风邪所搏,汗出不止。
组成:黄耆,白术,防风,熟地黄,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一方有甘草)。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红枣二个,煎大半盏服。

9.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
1.《圣济总录》:产后荣卫虚损,汗出不止。
2.《宋氏女科秘书》:产后阴虚,又遇风邪,虚汗不止。
组成:黄耆(锉),白术(锉,炒),牡蛎(熬为粉),白茯苓(去黑皮),防风(去叉),生干地黄(焙),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玉机微义》有甘草、大枣;《医宗金鉴》有浮小麦、甘草;《女科指掌》有当归、甘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淬温服,不拘时候。
方论:《济阴纲目》: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为易于固表也;牡蛎肾家药也,以肾液入心为汗,故止汗又宜固肾,其他可意解也。

10.石斛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热,汗出不止。
组成:石斛(去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切),白术(锉,炒),秦艽(去苗土),桂(去粗皮)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芍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虚烦愦闷。
组成:芍药(锉,炒)一两,当归(切、炒)三分,生干地黄(焙)二两,黄耆(锉)一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石斛(去根,锉)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12.茯苓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一两半,甘草(炙黄)一两,芍药(锉,炒)一两,桂(去粗皮)一两,当归(切,炒)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黄耆一两半(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二个(擘),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麻黄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组成:麻黄根二两,牡蛎(烧赤)一两半,黄耆(锉)一两,人参一两,龙骨一两,枸杞根皮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加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麻黄根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组成:人参二钱,当归二钱,黄耆一钱半(炙),白术一钱(炒),桂枝五分,麻黄根一钱,粉草五分(炒),牡蛎(研)少许,浮麦一大撮。
加减:
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四分,熟附子一片;
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
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一盏,姜汁半匙,以清痰火;
血块不落,加熟地三钱;
恶风寒,加防风五分,桂枝五分。

15.甘草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血虚,汗出不止。
组成:甘草(炙)三分,当归(切,焙),人参各一两,羊肉一斤(去脂,切碎,水四大碗、煮取汁三碗,去肉澄清),川芎一两,桂(去粗皮)三分,芍药一两半,生干地黄(焙)四两。
用法:上药除肉外,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肉汁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当归二黄汤
来源:方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名见《济阴纲目》卷十三。
别名:当归二黄散(《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组成:当归,黄耆各一两,麻黄根二两。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17.参麦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阴虚于内,阳气独盛于外,汗出不止者。
组成:麻黄根,牡蛎,浮小麦,黄耆,人参,麦冬,川芎,赤芍,生地,当归,甘草,陈皮,香附,防风,丹皮,葱白。
方论:
汗多亡阳,卫败也;
血去亡阴,荣竭也。
产后去血多,已亡阴矣,加于汗出不止,重亡其阳,是阴阳俱失,荣卫两伤。
治宜峻补其血,血盛则阳有所附,阴阳和则阳自能卫于外,阴自能敛于内,汗不止而自止矣。
人参、麦冬安神养血,配四物,丹皮使阴不内虚,麻根、牡蛎、小麦、黄耆止汗固表,配人参、甘草使阳不至独盛,防风、葱白佐黄耆而行表,陈皮、香附佐人参而益气。
汗止而阴血自固,阴血生而阳有所附,又何亡阳之虑哉?

18.人参枣仁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汗雨不止,脉虚者。
组成:人参钱半,枣仁三钱,五味一钱半,茯神二钱(去木),归身三钱,草灰六分,萸肉三钱,乌梅三钱。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心肾乏竭,元气疏泄,不能统摄津液而汗雨不收,势甚危急。
人参扶元以济心肾之气,枣仁养神以摄心肾之液,萸肉涩精和气,乌梅摄液敛津,茯神入心以安神,归身入冲以养血,草灰和胃燥湿,五味敛液收津以复耗散之气也。
水煎温服,俾精血内充,则心肾气密而汗雨自收,何危急之有哉。

19.封脐膏
来源:《宋氏女科》。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组成:五倍子不拘多少。
用法:上为末。津吐调匀,填脐内,封固,用绵缚之。

二、产后自汗
1.参耆麻黄根汤
来源:《顾氏医径》卷四。
主治:产后自汗、盗汗。
组成: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桂枝,粉草,麻黄根,牡蛎,浮麦。

2.黄耆补气汤
来源:《古今医彻》卷四。
主治:产后去血过多,自汗体倦。
组成:黄耆一钱半(蜜炙),人参二钱,白术一钱半(土炒),当归一钱,芍药一钱,炙甘草三分,茯苓一钱,肉桂五分,附子五分(制)。
用法:加大枣二枚,煨姜一片,水煎服。

3.卫阳生化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产后自汗。
组成:炙黄耆三钱,蜜炙桂枝七分,生左牡蛎五钱,川芎二钱,当归四钱,桃仁十五粒,炙甘草五分,炮姜五分,酒炒白芍八分。

4.鲤鱼汤
来源:《医心方》卷二十三引葛氏方。
主治:产后虚羸,自汗出。
组成:鲤鱼肉三斤,葱白一斤,香豉一升。
用法: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5.归姜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五。
别名:归姜枣汤(《产科心法》卷下)。
主治:产后心慌自汗。
组成:当归三钱,黑姜七分,枣仁(炒)一钱五分,大枣五枚(去核)。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服后自汗仍多,心慌无主,恐其晕脱,加人参二钱,熟附子一钱。

6.犀角饮子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八。
主治:产后亡津液,虚损,时自汗出,发热困倦,唇口干燥。
组成:犀角,麦门冬(去心),白术各半两,柴胡一两,地骨皮,枳壳(麸炒),甘草(炒),生地黄,当归,拣参,茯苓(去皮),黄芩,黄耆各七钱。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浮小麦七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三、产后盗汗
1.止汗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引胡氏方。
主治:产后盗汗不止。
组成:牡蛎(煅,研细),小麦麸(炒令黄色,碾为细末)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煮生猪肉汁调下二钱,不拘时候。

2.止汗散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别名:止汗汤(《蒿崖尊生》卷十四)。
主治:产后盗汗。
组成:人参二钱,当归二钱,熟地一钱半,麻黄根五分,黄连五分(酒炒),浮小麦一大撮,大枣一枚。

3.牡蛎散
来源:《经效产宝并续集》。
主治:妇人产后,阴虚盗汗,睡中汗出,觉则止者。
组成:牡蛎二钱,人参二钱,黄耆(生)二钱,当归三钱,熟地三钱,麻黄根(麻黄发汗,根止汗,宜用根)一钱,小麦麸皮(炒黄)二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生化汤调服。

4.吴茱萸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
1.《太平圣惠方》:产后虚羸盗汗,涩涩恶寒。
2.《普济方》: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
组成: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微炒),五味子一两。
用法:上为末。以酒二大盏浸半日,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分三次温服,不拘时候。

5.八珍散
来源:《产宝诸方》卷一。
功用:进食,养气,益卫。
主治:产前产后脾弱血虚,心忪多困,盗汗无力。
组成:白术,人参,莲肉(去皮心),甘草(炙)各一两,白茯苓,乌药,白扁豆各二两,熟地黄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至七分,空心服。
加减:加黄耆八钱尤妙。

6.浮麦散
来源:《竹林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阴虚盗汗。
组成:人参二钱,当归,熟地黄各一钱五分,麻黄根五分,黄连(酒炒)五分,浮小麦一撮。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7.紫金丸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主治:妇女劳伤气血,冲任虚损,经水淋漓不止,腰腹疼痛。
组成:禹余粮二两(煅,醋淬,研),白芍,当归,熟地,川芎,龙骨(煅)四制,香附,白芷各一两,肉桂肉桂(或用官桂),干姜(煨)各五分(一方加赤石脂,煨,另研细)。
用法:上为末,醋为丸。温酒送下。
加减:产后盗汗,加黄耆、麻黄根。

8.保阴生化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产后盗汗。
组成:川芎二钱,当归四钱,桃仁十粒,炙甘草五分,炮姜五分,穭豆皮五钱,清炙绵耆八分,琥珀五分,银胡八分。
用法:加藕节三个,水煎服。

四、其他症状
1.参耆调卫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倦甚而长长然汗出,形色俱脱者。
组成:人参三钱,炙耆,麻黄根各一钱五分,当归二钱,桂枝五分,防风三分,元枣二个。
用法:水煎服。
加减:汗少,减桂枝。

2.加参生化汤
来源:《宁坤秘籍》卷中。
主治:产后汗出气短。
组成:人参三钱,桃仁十粒,麻黄根一钱,枣仁一钱(炒),浮麦一撮。
加减:
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
嗽,加杏仁十粒,桔梗五分;
痰,加竹沥一酒盏,姜汁半匙;
汗多,加黄耆一钱。

3.加味大补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主治:产后荣血不足,卫气失守,不能敛皮毛,固腠理,汗易泄而出者。
组成:人参,黄芩(蜜炒)三钱,白术二钱,当归二钱,附子一钱,防风八分,麻黄根(蜜炒)一钱半,白芍(酒炒)一钱。
用法:以浮麦一合煎就,去麦,入药煎之,调牡蛎(锻,研粉)三钱顿服。

4.参附耆蛎汤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绝汗如雨,手足清冷者。
组成:人参,黄耆,附子,牡蛎各等分。
用法:上作大剂。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温服。

5.加味当归补血汤
来源:《医门八法》卷四。
主治:产后大汗。
组成:当归身五钱(炒),炙耆五钱,党参五钱,乌梅五个(去核)。

6.黄耆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体虚羸瘦,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心神虚烦,汗出口干。
组成:黄耆(锉),人参(去芦头),生干地黄,五味子,麦门冬(去心),当归各一两,牡蛎一两半(烧为粉)。
用法: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五茎,豉五十粒,煎至五六分,去滓,不拘时候,分二次温服。

7.人参散
来源:《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
主治:产后虚汗发热。
组成:人参(去芦,切作片子,焙),当归(净洗,去芦,切,焙)各半两。
用法:上分作两服。每用猪石子一只,切作八片,以灰去血水,用水二盏,葱二茎,粳米一合,生姜三片,煎一盏,去石子等,温服,早、晚各一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