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咳嗽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8/26 21:23:29 木木说药方

    

     <诸病源候论》:“肺感微寒,则成咳嗽,而肺主气,因产气虚,风冷伤于肺,故令咳嗽也。”

     症见发热恶寒,鼻寒声重,鼻流清涕。

     治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嗽;

     亦有因恶露不净,积为败血,上扰阻肺络而致咳嗽、胸闷者,治宜破瘀止嗽;

     若咳嗽兼见咽干,干咳少痰,伴午后潮热,治宜养阴清热。

    

     目录

     一、产后伤寒咳嗽

     二、产后咳嗽痰盛

     三、产后虚乏,短气咳嗽

     四、产后咳嗽,涕唾稠粘或干嗽

     五、其他症状

    

     一、产后伤寒咳嗽

     1.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伤冷,肺寒咳嗽,鼻多清涕,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组成:人参(去芦头),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干姜(炮裂,锉),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各三分,紫菀(洗,去苗土),桂心,细辛,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宁肺生化汤

     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主治:产后半月内,感风寒而嗽,鼻塞声重。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二钱,杏仁十粒,知母六分,甘草,干姜(炙),桔梗各四分。

     加减:痰,加天花粉八分;虚人有汗,加人参一钱,不可偏重散寒之药。

    

     3.小青龙汤

     来源:《女科秘要》卷三。

     主治:《宁坤秘籍》:产后伤风咳嗽。

     组成:甘草,干姜各五分,五味三分,杏仁一钱五分,半夏一钱。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4.麻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主治:产后伤寒咳嗽,痰壅气短。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前胡(去芦头),白前,桑根白皮(锉),杏仁(炒,去皮尖双仁),甘草(炙),贝母(去心),当归(切,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地骨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肺气寒壅咳嗽。

     组成:地骨皮(锉,焙)二两半,白术二两,石膏(碎)三分,桑根白皮(锉)二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吴茱萸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三分,桂(去粗皮)一两,细辛(去苗叶)一两一分,当归(切,焙)三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前胡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肺寒咳嗽。

     组成:前胡(去芦头),升麻,桂(去粗皮),紫菀(去苗土),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麦门冬(去心,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名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金沸草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感风咳嗽,脉浮者。

     组成:金沸草一钱半(绢包),麻黄八分(炒),赤芍八分(醋炒),杏仁二钱(去皮),五味五分,茯苓一钱半,甘草五分。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感冒风邪,不能随时解散而入舍于肺,故肺络不清,咳逆不止焉。

     金沸草解散风邪以理咳,炒麻黄开发肤腠以逐邪,赤芍利营破血,杏仁降气疏痰,茯苓渗湿清治节,五味敛肺生津液,甘草缓中以和药也。

     水煎温服,使风邪解则肺络清和而肺气自顺,何有咳逆不已哉。

    

     二、产后咳嗽痰盛

     1.加味生化汤

     来源:《宁坤秘籍》卷中。

     主治:产后气短痰嗽,声重汗出。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三钱,炙甘草四分,杏仁十粒(去皮尖),枣仁一钱(炒),桔梗四分,人参二钱,半夏八分。

     加减:

     痰多,加黄耆一钱;

     前症汗多,加黄耆并参;

     如腹中块痛不除,暂停参、耆以定块。

    

     2.半夏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咳嗽痰壅。

     组成:半夏半两(生姜汁淹浸一宿,切。焙),贝母(去心)一两,柴胡(去苗)一两,猪牙皂荚(炙,去皮),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百部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咳嗽,痰壅烦闷。

     组成: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百部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咳嗽,连声不绝,痰涎壅盛。

     组成:百部(焙)半两,细辛(去苗叶)三两,贝母(去心),甘草(炙),紫菀(去苗土),桂(去粗皮)各二两,白术,麻黄(去根节),五味子各三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四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蜜汤送下,不拘时候。

    

     5.皂荚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咳嗽痰盛,头目不利。

     组成:皂荚七挺(不蛀者,水浸,妥取汁,滤去滓),丁香,桂(去粗皮)各半两,诃黎勒(炮,取皮)十个,杏仁八十个(去皮尖双仁,炒)。

     用法:上五味,将四味捣为细末,以皂荚水就银石铫内煎如膏,即将药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乌梅汤送下,不拘时候。

    

     三、产后虚乏,短气咳嗽

     1.八味地黄丸

     来源:《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

     别名:

     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冬味地黄丸(《胎产心当》卷上)、八仙长寿丹(《医钞类编》卷十三)、麦味地黄丸(《汤头歌诀白话解》)、麦味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冬味地黄汤(《胎产心法》卷上)、麦味地黄汤(《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功用:滋补。

     主治:

     1.《会约医镜》:产后虚羸久咳。

     2.《汤头歌诀白语解》:虚损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组成:熟地黄(酒蒸),山茱萸(酒浸去核,酒浸去核,取净肉)各八钱,丹皮,泽泻各二钱,白茯神(去皮木),山药(蒸)各四钱,五味(去梗),麦冬(去心)各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七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冬天酒下亦宜。

     验案:肺结核潮热盗汗。

     《中医研究》(1992,3:40):应用本方加味: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百合、炙百部、玉竹。

     气虚甚者加黄耆;

     干咳者加炙紫苑;

     以盗汗为主者重用山萸肉,1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

     治疗肺结核潮热盗汗150例,男93例,女57例;年龄16~78岁。

     结果:潮热盗汗消失者140例,无效4例。

     实验:抗自由基和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12:17):将阴虚型老年肺结核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30例。

     对照组予抗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麦味地黄丸,疗程3个月。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

     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

     提示阴虚型老年肺结核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下降,麦味地黄丸有抗自由基和恢复阴虚型老年肺结核病人细胞免疫的功能。

    

     2.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虚乏,短气咳嗽,不思饮食。

     组成:人参(去芦头),续断,白茯苓,黄耆(锉),熟干地黄,白术各三分,白薇,五味子,当归(锉,微炒),川芎各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3.紫菀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咳嗽,四肢无力,吃食减少。

     组成:紫菀半两(洗去苗土),人参三分(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一两(锉),白芍药半两,桂心半两,熟干地黄一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五味子三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二母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补养心血,兼祛外邪。

     主治:产后咳嗽,因血虚而气独盛,必生内热,热入肺,兼感风冷外邪致咳嗽者。

     组成:知母,贝母,人参,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荆芥,归须,生地,陈皮,蒲黄,桃仁,葱白,枇杷叶。

     方论:

     是方人参、甘草甘温以益肺气;

     归、地、知母以滋肺血;

     贝、杏、前、桔以清肺气,润肺燥;

     五味子以敛肺气;

     陈皮以利肺气;

     枇杷叶以降肺中逆气;

     荆芥、葱白以散风;

     桃仁、蒲黄以行未尽之瘀血,皆止嗽之功也。

    

     四、产后咳嗽,涕唾稠粘或干嗽

     1.加味四物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半月,干嗽有声而痰少者。

     组成:川芎,蒌仁,知母,诃皮各一钱,当归,熟地各二钱,桔梗,兜铃各四分,款冬六分。

     用法:水煎服。

    

     2.加味甘桔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功用:《会约医镜》:清肺宽中。

     主治:产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组成:甘草,桔梗,款冬,贝母,前胡,枳壳,白茯,五味,麦冬各等分。

     用法:加淡竹叶十五片,水煎,食后温服。

     宜忌:如产后吃盐太早者难治。

    

     3.瓜蒌汤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

     主治:产后咳嗽,痰不易出,左胁疼痛,内热气壅,不能伏枕。

     组成:瓜蒌仁六两,桑白皮,杏仁,半夏,桔梗,紫苏子,枳壳各一钱。

     用法:水煎,温服。

    

     4.贝母汤

     来源:《古今医彻》卷四。

     主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组成:川贝母一钱半,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半,当归一钱,炙甘草三分,广陈皮七分,远志肉一钱,枣仁一钱,钩藤一钱,牡丹皮七分,桂园肉五枚,灯心一握。

    

     5.知母茯苓汤

     来源:《宣明论方》卷九。

     主治:

     1.《宣明论方》: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

     2.《女科万金方》:产后身热,吐痰咳嗽,或时见血,自汗喘息。

     组成:茯苓(去皮),甘草各一两,知母,五味子,人参,薄荷,半夏(洗七次),柴胡,白术,款冬花,桔梗,麦门冬,黄芩各半两,川芎三钱,阿胶三钱(炒)。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

    

     6.天门冬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咳嗽,心膈不利,涕唾稠粘,四肢烦热,不思饮食。

     组成:天门冬(去心,焙),前胡(去芦头),赤茯苓,黄耆(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桑根白皮(锉)各三分,生干地黄,当归(锉,微炒),百合,款冬花,赤芍药,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7.款冬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妇人产后咳嗽,涕唾稠黏,胸膈壅闷,喘息不调,四肢无力。

     组成:款冬花,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紫菀(洗,去苗土),旋覆花,五味子,海蛤,天门冬(去心,焙),赤茯苓各半两,汉防己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五、其他症状

     1.百花散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五。

     主治:妇人产中咳嗽。

     组成:黄柏,桑白皮(用蜜涂,慢火炙黄色为度)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入糯米二十粒,同煎至六分,以款冬花烧灰六钱,搅在药内同调,温服之。

    

     2.肃肺生化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产后七日内咳嗽者。

     组成:炒焦生地五钱,当归四钱,川芎二钱,桃仁一钱,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橘白一钱,桔梗一钱(炒),益母草三钱。

     用法:用藕一斤,煎汤代水煎药,白蜜三匙,姜汁一匙,冲入,内服。

    

     3.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咳嗽,吐血不止,心中烦闷,头目旋闷。

     组成:犀角屑三分,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生干地黄一两,赤茯苓一两,鸡苏一两,马兜铃三分,紫苑三分(洗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羚羊角屑三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黄耆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产后咳嗽。

     组成:黄耆(锉)二两,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焙),桂(去粗皮),陈橘皮(去白,焙),当归(切,焙),天门冬(去心,焙),甘草(炙),生干地黄(焙),五味子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擘),同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补土保金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功用:补土生金。

     主治:产后咳嗽。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半,炙草,麦冬,贝母,款冬花各一钱,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炒)各二钱。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6.桑贝芎归清肺汤

     来源:《胎产心法》卷下。

     主治:产后咳嗽。

     组成:前胡,紫菀,贝母(去心),桑白皮,茯苓,当归,川芎,干姜,紫苏各一钱。

     用法:水煎服。

    

     7.百部汤

     来源:《女科指掌》卷五。

     主治:产后咳嗽。

     组成: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