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呕吐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9/1 19:59:07 木木说药方

    

     产后呕吐,是以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妇人大全良方》:“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者何?

     答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

     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

     本病虽症见腹胀、满闷、呕吐,但不能以寻常治胀、止吐药治之,而宜活血化瘀,健脾和胃。

    

     目录

     一、产后呕逆不止

     二、产后呕逆,不下饮食

     三、产后脾胃气寒,呕逆

     四、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五、产后呕逆

    

     一、产后呕逆不止

     1.开胃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胃气不和,呕逆不止,全不纳食。

     组成:诃黎勒皮一两半,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细散。别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二服,不拘时候,调下散二钱。

    

     2.加减六物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痛已除而呕不止,不纳谷者。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二钱,山药一钱五分,人参一钱,茯苓一钱,薷香五分,豆寇,姜炭各四分,扁豆二钱,陈皮三分,炙甘草五分,姜二片。

     加减:呕止,去豆蔻。

     3.安胃行血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功用:消块,温胃。

     主治:产后七日内呕吐不止,全不纳谷,血块未除。

     组成:芎藭一钱,当归四钱,人参一钱,桃仁十粒,姜炭,炙草各五分,藿香,砂仁各四分,姜三片(有汗勿用)。

    

     4.温中和胃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主治:产后呕逆,痛已除而呕不止,不纳谷者。

     组成:人参,茯苓各一钱,当归,扁豆各二钱,陈皮,炙草,丁香,藿香各三分。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加减:

     呕止,去丁香;

     受寒,加吴茱萸。

    

     5.调胃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呕吐,脉虚细者。

     组成:炮附子一钱半,人参一钱半,白术(炒)一钱半,白芍(酒炒)一钱半,茯苓三钱,肉桂(去皮)一钱半,吴茱(醋泡炒)八分,炙甘草五分,川芎八分。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气阳两虚,生气不振,夹恚怒而两胁疼痛,呕吐不止。

     附子补火扶阳以振生气,人参扶元补气以接真阳,白术健脾土止呕吐,白芍敛肝阴定胁痛,吴茱萸平肝气力能温中降逆,小川芎入血海性善活血行气,白茯苓渗湿清脾肺,紫肉桂温经和血脉,炙甘草缓中益气。

     水煎温服,使气阳内充,则肝阴暗复,而肝气和平,生生之气,无不振布,岂有胁痛呕吐之患乎。

     6.香薷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止。

     组成:香薷,藿香叶,白豆蔻(去皮),甘草(炙,锉),白术,麦门冬(去心,炒),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槟榔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胃气虚,呕逆不止,或吐食不纳。

     组成:槟榔(锉),白术(切),当归(切,焙),桂(去粗皮),京三棱(煨,锉),蓬莪荗(煨,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二、产后呕逆,不下饮食

     1.厚朴汤

     来源:方出《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博济安众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

     1.《医心方》引《博济安众方》:产后呕逆,不能食。

     2.《圣济总录》:产后泄泻腹痛。

     组成:厚朴二两(炙),白术一两(炒)。

     用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四五次服。

    

     2.厚朴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进饮食。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沉香(锉),乌药(锉),甘草(炙,锉),藿香叶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藿香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下食,心腹虚胀。

     组成:藿香(去梗),诃黎勒(炮,去核),甘草(炙),陈橘皮(去白,焙),人参,白术各一两,白豆蔻(去皮),草豆蔻(去皮),曲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加味六君子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伤食,呕吐腹胀。

     组成:六君加枳实(麸炒)五分,山楂五分,姜黄三分。

     用法:生姜三片为引,水煎服。

    

     5.调中和胃汤

     来源:《女科秘要》卷六。

     主治:产后呕吐,服安胃行血汤与加味六和汤而胃和呕止痛止,但气血不行,食少者。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扁豆各一钱,茯苓二钱,甘草,陈皮,干姜各四分,山药一钱五分。

     用法:水煎服。

    

     6.补中和胃汤

     来源:《胎产秘书》卷下。

     别名:补中调胃汤(《产宝》)。

     主治:产后呕逆,气血不足,食物不能如常。

     组成:人参,白术,扁豆,当归各二钱,茯苓一钱,山药一钱五分,炙甘草,陈皮,炮姜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7.和中汤

     来源:《胎产心法》卷下。

     主治:产后七日内,曾服生化汤三四帖,血块不痛,呕不纳谷。

     组成:人参,当归,茯苓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扁豆二钱,丁香,藿香,陈皮各三分,炙甘草四分。

     用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加减:

     呕吐止,去丁香;

     受寒,加吴萸一分。

    

     8.白术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饮食不下。

     组成:白术,枇杷叶(炙,去毛),桂(去粗皮),当归(切,焙),枳壳(去瓤,麸炒),人参,甘草(炙,锉),麦蘖(炒)各一两,干姜(炮)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人参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进食。

     组成:人参,桂(去粗皮),陈橘皮(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夏(生姜汁制),当归(切,焙),白术,藿香叶各一两,丁香半两(炒)。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血气未和,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组成:人参三分(去芦头),忽鹿麻一两,红蓝花一两,生干地黄二分,葛根三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1.人参枳壳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恶心不下食。

     组成: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一分。

     用法:上药再以陈米二合,纸上炒熟,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

    

     12.姜术散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三。

     主治:产后更无他疾,但多呕逆,不能食。

     组成:白术一两二钱半,生姜一两半。

     用法:上锉,作一服。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13.枇杷叶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血气壅滞,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组成: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红兰花一两,桂心半两,当归三分(锉,微炒),赤芍药一分,人参三分(去芦头),芦根三分(锉),白术一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丁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下饮食。

     组成:丁香,吴茱萸(醋炒)各半两,白豆蔻(去皮),桂(去粗皮)各三分,陈橘皮(去白,焙),诃黎勒(煨,去核)各一两,木香一分。

     用法:上为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桃仁、醋汤送下,不拘时候。

    

     三、产后脾胃气寒,呕逆

     1.温胃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呕吐。

     组成:厚朴,陈皮,半夏,豆蔻,羌活,防风,香附,藿香,干姜,神曲,山楂,生姜,砂仁。

     方论:妇人产后,胃气风冷,饮食停积不化,发为呕吐。

     治宜外散风冷,内消食积。

     是方以羌活、干姜祛风散寒;

     朴、陈、夏、蔻、藿、附、乌、砂温中行气,消磨积滞;

     曲楂祛胸中宿食。

     冷气除,食积去,则胃安,呕吐止。

    

     2.抵圣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胸腹胀满兼呕吐者,因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不能运化水谷而成腹胀,胃受不纳水谷而致呕吐;或产后中气虚,饮食过多,脾虚失健则呕吐;或产后去血过多,阳气独盛,气乖肠胃,肠胃燥涩则气逆而呕吐。

     组成:白芍,半夏,泽兰,陈皮,丹皮,甘草,厚朴,苍术,桔梗,竹茹,熟地,刘寄奴,白芷,官桂。

     方论:产后呕吐,自是风冷入胃,若兼胀满,非败血,即饮食所伤。

     白芷、官桂、寄奴佐以泽兰、丹皮能祛恶血,平胃加半夏能消食滞,桔梗载诸药于中焦,芍、熟补产后未生之新血,竹茹平胃止呕逆,自然呕止胀除。

    

     3.白术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吐泻烦渴,脉数弦细者。

     组成:人参两半,白术三两(炒),干姜两半(炒),乌梅三两,白芍两半(酒炒),炙草六钱。

     用法:上为末,粥为丸。每服三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脾胃两虚,寒邪袭入,不能上输下达,而吐泻并作,阴液顿亡,故烦热口渴不止焉。

     人参扶元,补胃气之虚;

     白术崇土,健脾元之弱;

     干姜温中散寒;

     炙草缓中益胃;

     乌梅收津液以止泄泻;

     白芍敛阴血除烦渴也。

     粥丸米饮煎,使脾健胃强,则寒自解,而清阳上奉,津液四布,安有烦渴不止,吐泻不痊乎。

    

     4.丁香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胃气虚冷,呕逆。

     组成:丁香(炒)半两,槟榔(锉)三分,桂(去粗皮),当归(切,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人参,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5.丁香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

     1.《圣济总录》:产后呕逆,膈脘痞闷,不思饮食。

     2.《普济方》:脾胃伤冷,四肢无力,不能运动。

     组成:丁香,枳壳(去瓤,麸炒),川芎各半两,草豆蔻(去皮)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白术(炒)各三分。

     用法:上为散,研匀。每服二钱匕,煎吴茱萸、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6.丁香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心胸满闷,吐逆,四肢少力,不纳饮食。

     组成:丁香,人参(去芦头),槟榔,白术,桂心,当归(锉,微炒),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前胡(去芦头)各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一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温中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胃冷呕逆。

     组成:陈橘皮(去白,焙)一两半,干姜(炮)半两,白术,麦门冬(去心,炒),甘草(炙,锉),人参各一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8.白豆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呕逆,不纳饮食,四肢乏力,不能运动。

     组成:白豆蔻(去皮),人参(去芦头),白术,黄耆(锉),当归(锉,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白茯苓各三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川芎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草豆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组成:草豆蔻(去壳),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当归(锉,微炒),白术,前胡(去芦头)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去芦头),木香,桂心,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诃黎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脾胃伤冷,呕逆,不下饮食,四肢微冷,腹胁痞满。

     组成:诃黎勒皮三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令微赤,锉),桂心,当归(锉,微炒),丁香,藿香,木香,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裂,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大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四、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1.八味理中丸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

     功用:壮气补虚。

     主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组成:白术一两(炒),炙甘草七钱,人参,白茯苓,干姜(炒),滑石,麦芽(炒),神曲(炒)各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加减:有痰,加半夏曲。

    

     2.橘红半夏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三。

     主治:产后胃虚呕逆。

     组成:橘皮一两,半夏,甘草(炙)各半两,藿香三两。

     用法:上锉。每服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3.人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虚羸呕逆,饮食不下。

     组成: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三分(去皮,焙),黄耆一两(锉),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二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五、产后呕逆

     1.加味四君子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三。

     主治:产后呕逆不已。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半夏,陈皮,藿香,砂仁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

    

     2.温肾止呕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妇人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

     组成:熟地五钱(九蒸),巴戟一两(盐水浸),人参三钱,白术一两(土炒),山英五钱(蒸,去核),炮姜一钱,茯苓二钱(去皮),白蔻一粒(研),橘红五分(姜汁洗)。

     用法:水煎服。

    

     3.转气救产汤

     来源:《石室秘录》卷六。

     主治:产后感太阳风邪,大喘大吐大呕。

     组成:人参三两,麦冬三两,白术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三钱,荆芥一钱,桂枝三分。

     用法:水煎服。一剂而喘呕吐止,便有生机,否则仍死也。

     方论:

     人参夺元气于欲绝未绝之间;

     麦冬安肺气于将亡未亡之候;

     白术救脾气于将崩未崩之时;

     当归同参不过生血而已;

     荆芥仍引血归经,而兼散邪,助桂枝祛风而同入膀胱,下行而不上逆也。

    

     4.全母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功用:止呕吐。

     主治: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

     组成:白术,人参,熟地各一钱,肉桂二钱,炮姜五分,丁香五分,山药五钱。

     用法:水煎服。

    

     5.平肝救血汤

     来源:《竹,林女科》卷三。

     主治:产后厥阴感邪,呕吐,两胁胀满,便血。

     组成:当归麦冬(去心)各一两,川芎五钱,三七(研)一钱。

     用法:水煎服。

    

     6.半夏竹茹汤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呕吐。

     组成:半夏,竹茹,茯苓,伏龙肝。

     用法: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取一盏服。

    

     7.木瓜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呕逆,日渐成吐。

     组成:木瓜(切,焙),白术,藿香叶,甘草(炙,锉),五味子,白茯苓(去黑皮),陈橘皮(去白皮),草豆蔻(去皮),人参各一两,干姜(炮)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壮气丸

     来源:《宋氏女科》。

     主治:产后恶心。

     组成:白术,干姜,半夏,当归,桂心,豆仁,丁香各五分,甘草二钱五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七丸,以酣汤送下。

    

     9.大壮气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产后恶心。

     组成:白术,干姜,半夏曲,桂心,当归(酒浸),白豆蔻(焙),丁香各半两,甘草(炙)一钱半。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送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