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诸疾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9/9 15:48:42 木木说药方

    

     产后诸疾,是指产后各种疾病,但又无任何明确的具体病症。

     妇人产后,多有虚、寒、瘀的生理、病理特点,即使无明显病症,针对此时体质特点,适当服用具有调理保健作用的一类方药,调理气血阴阳,以求平衡,也大有益处。

    

     目录

     一、产后调养

     二、产后诸疾

     一、产后调养

     1.加味四君子汤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功用:调脾胃,进饮食。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藿香,缩砂仁,黄耆各等分。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

     方论:新产之后,虽无疾,故宜将息,调理脾胃,美进饮食,食则脏腑易平复,气血自然和调,百疾不生。

    

     2.地黄煎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二八引《王岳产书》。

     功用:产后调养。

     组成:生地黄(捣取自然汁)二合,生姜汁四合,白蜜四合。

     用法:上以垍铜锅内相和,慢火煎令稀稠得所如饧,以干垍瓶内盛。每服一匙头,空腹热酒调下。产后十日内,吃三二服甚良。以腊月修合贮之。

     二、产后诸疾

     1.补虚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三。

     功用:大补气血。

     主治:产后一切杂病。

     组成:人参,白术各一钱,黄耆,川芎,陈皮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用法: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加减:

     热轻,倍加茯苓;

     热甚,加炒黑干姜三分。

     方论:汪淇笺释:此方以中气元气为主,而无血药者,必脾胃虚而本元不足也,其血药只用川芎,又于补气中以行肝血,抑血脱益气,补脾生血之良方也。

    

     2.气血兼补汤

     来源:《石室秘录》卷四。

     功用:补气血。

     主治:产后诸症。

     组成:人参三钱,当归九钱,川芎五钱,荆芥(炒黑)一钱,益母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加减:

     有风,加柴胡五分;

     有寒,加肉桂一钱;

     血不净,加山楂十粒;

     血晕,加炒黑姜片五分;

     鼻中衄血,加麦冬二钱;

     夜热,加地骨皮五分;

     有食,加山楂五粒,谷芽一钱;

     有痰,少加白芥子五分。

     其余断断不可轻入。

    

     3.产癫土龙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主治:胎前产后诸疾。

     组成:紫苏,陈皮,川芎,荆芥,厚朴,茯苓,甘草。

     加减:如有热,可加黄芩。

     4.牡丹汤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产后十三症。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泽兰叶,香附,益母草,元胡各一钱半。

     用法:水煎服。

     加减:

     产妇畏风,加防风、天麻;

     血晕,加五灵脂,炒黑荆芥穗;

     发热,加炮姜、人参、黄耆;

     心膈迷闷,加陈皮、枳壳、砂仁;

     血崩,加地榆、炒黑山栀、丹皮;

     咳嗽,加杏仁、桑皮、桔梗;

     死血不行,加红花、桃仁、枳实;

     饮食不化,加山楂、麦芽;

     脾胃作胀,加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枳壳;

     心神恍惚,加茯苓、远志;

     胎衣不下,加朴消。

    

     5.赤井龙王汤

     来源:《产科发蒙》卷六。

     主治:产前后诸疾,及打扑折伤、金疮,腹痛食伤,淋疾癫狂,黄胖病,痈疔,诸恶疮,类中风,痘疮后诸症;酒毒,郁冒。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黄耆,良姜,萍蓬根,木香,黄芩,黄连,人参,大黄,肉桂,桂心,甘草。

     用法:上锉,土器中炒。每服二钱,沸汤渍绞用,滓再煎服。

     加减:

     有热,加柴胡;

     金疮筋断,加槟榔、丁子;

     打扑,倍萍蓬根。

    

     6.羊肉粥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九○。

     主治:产后诸病。

     组成:白羊肉(去脂膜)四两(细切),粳米(净淘)三合,生地黄汁三合,桂(去粗皮,取末)一分。

     用法:以水煮肉并米,熟后入地黄汁并桂末更得所,以五味调和,空心任意食之。产后七日后服。

    

     7.地黄酒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主治:产后百病。

     组成:地黄汁一升,好曲一斗,好米二升。

     用法:上先以地黄汁渍曲令发,准家法酝之至熟,封七日,取清服之,常使酒气相接,勿令断绝。未产前一月,当预酿之,产讫,蓐中服之。先服羊肉当归汤三剂,乃服之佳。

     《千金翼方》本方用法:生地黄汁一石,煎取五斗,冷渍曲发,先淘米晒干,欲酿时,别煎地黄汁,渍米一宿,漉干炊酿,一如家酿法,拌饋亦以余汁,酘酘皆然,其押出地黄干滓,亦如米炊酿之,酒熟讫封七日押取。每次温服一盏,常令酒气相接。服之百日,肥白疾愈。

     宜忌:慎食蒜、生冷、酢、滑、猪、鸡、鱼。夏三月热不可合,春秋冬宜得合。

     方论:《千金方衍义》:方中地黄寒滞,得曲蘖发之,滋养血虚之良法。

    

     8.益母丸

     来源:《奇方类编》卷下。

     主治:胎前产后百病。

     组成:益母草一斤,川芎一两,赤芍一两,归身一两,木香一两。

     用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三钱重。

    

     9.干姜人参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主治:产后诸疾。

     组成:甘草五两,当归,干姜,人参各二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10.保生丸

     来源:《博济方》卷四。

     别名:保生丹(《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功用:《鸡峰普济方》:补宫脏。

     主治:

     1.《博济方》:产前产后,血气风冷及妇人所患一切疾病。

     2.《鸡峰普济方》:气虚,肢体瘦倦。

     组成:金钗石斛一分(别杵),秦艽,官桂(去皮),干地黄,贝母,防风,糯米,甘草(炙),干姜(炮),细辛各一分,当归,蜀椒(去目子),大麻仁,大豆卷,黄芩各二分,石膏(明净者),麒麟竭,没药,龙脑各一钱半。

     用法:上为末,炼蜜六两,热,须入水一分,同炼令水尽,和药为丸,如弹子大,约成七十二丸。

     产前产后血气头旋身战,薄荷汤送下;

     月信不通,当归酒送下;

     赤白带下,温酒送下;

     妇人临产难产,胎衣不下,子死腹中,横产倒产,昏死不语,但看头热气在,取一丸用芎、枣汤研,灌口中,但入喉立苏;

     产后恶血不尽,脐腹疼痛,呕吐发热,憎寒烦闷,月候不调,或多或少,皮肤虚肿,产血不止,虚劳中风,口噤不语,半身不遂,产前产后赤白痢,大便秘涩,口渴血晕,狂语见鬼,头痛,面色痿黄,渐成劳瘦,饮食无味,并无灰酒研下一丸,服至五七丸,临产五脏不痛,易生;

     催生,当归酒送下;

     产后中风血晕,生地黄汁同煎十沸,研药一丸灌之,立愈;

     御风,但五日一度,嚼烂一丸,空心热酒送下,或浴后嚼一丸,温酒送下;

     小儿天钓惊风,薄荷酒送下一丸,分作三服;

     中风不语,身忽如板,用消梨好瓤与薄荷同研,热服一丸灌之,盖衣被,但汗出相次揭衣被,便当风坐卧,立愈;

     其妇人一切诸疾,但只以温酒及当归、薄荷同研一丸,立愈。

    

     11.胜金丹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

     主治:产后一切诸疾。

     组成:黑豆一升(炒熟去皮),香附子末四两半,干姜(炮),生干地黄各一两。

     用法: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12.地黄煎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八。

     主治:产后诸疾。

     组成:生地黄汁,生姜汁各一升,藕汁半升,大麻仁三两(去壳,为末)。

     用法:上和停,以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温酒调下。

    

     13.朱翰林白术煎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引《明理方》。

     别名:白术煎(《普济方》卷三二七)。

     主治:妇人胎前、产后血气诸疾。

     组成:木香半分(炮),三棱,莪术,白术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黄),白茯苓,当归,延胡索,人参,熟地黄(洗),丹皮,粉草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吞下,常服。

     胎前浑身并脚手痛,炒姜酒送下;

     胎前腹内疼,并安胎,紫草煎酒送下;

     胎前呕逆吐食,糯米饮送下;

     胎前饮食不得,浑身倦怠,豆淋酒送下;

     胎前浑身发热,甘草汤送下;

     胎前咳嗽,煨姜、盐汤送下;

     胎前头痛,煨葱、茶送下;

     胎前、产后泻,紫苏、姜、酒送下;

     催生、胎衣不下,嚼葱白三寸,暖酒送下;

     产后赤白痢,干姜、甘草汤送下;

     产后下血不止,调酒送下;

     产后浑身虚肿,陈皮(去白,焙干)浸酒送下;

     头疼,薄荷茶送下;

     常服,饭饮送下;

     赤白带下,烧棕榈灰三钱调酒下;

     久年血气成块,筑心痛,温酒送下,或炒姜酒送下,及良姜浸酒送下皆可;

     妇人、室女经脉不通,煎红花苏木酒送下;

     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煎当归酒送下;

     大小便秘结,灯心煎汤送下;

     乳汁不行,苦齑煮猪蹄羹送下;

     产后腰疼,煎芍药酒送下。

    

     14.当归一味散

     来源:《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引《全生指迷方》。

     功用:调养血气。

     主治:产后诸疾。

     组成:当归三两(去芦须,切片,焙)。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日三次,从产下便服之。

    

     15.神授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主治:产后一切疾病,不问大小,以至危笃者。

     组成:青皮(去白),桂心,牡丹皮,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五两,红花一两半,百合(水浸洗),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川芎各二两,神曲(炒),人参(去芦),麦蘖(炒)各三两。(一方无红花)。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至七分,空心服。

     宜忌:孕妇不得服。

    

     16.荆芥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主治:血风诸般疾,产后诸疾。

     组成:荆芥,雀脑芎各三两,当归,人参各半两,桂心,牡丹皮,羌活,防风,苦梗,大腹子,甘草,蒲黄,白茯苓,枳壳,厚朴,半夏,杏仁,款冬花各三分,附子(炮),干地黄,鳖甲,白芍药,北柴胡,黄耆各一两,干姜,木香各半分,沉香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17.乌金散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主治:

     1.《鸡峰普济方》:产后一切病。

     2.《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产后胞衣不下或恶露不快,败血冲心,血晕狂语,不省人事,心烦躁渴,脐腹疼痛,呕吐,发热憎寒,肿满;或攻皮肤刺痛。

     组成:雄黑豆半升,生姜四两(和皮切),黄连一两,棕榈皮六两。

     用法:上药先将黑豆于铛内炒熟,次便入生姜、黄连同炒烟出,却将棕榈点火入铛烧之,烟欲绝和铛覆地上,用盆合之,出火毒一宿,来日取出为末,更入当归、蓬莪术末各一两,白面一两,同研匀,垍器内密封。产后诸疾,热酒调下。

    

     18.圣散子

     来源:《经效产宝·续编》引《济急方论》。

     主治:产后诸疾。

     组成:泽兰九分,石膏八分(如粉),川芎,当归,芜荑,芍药,甘草各七分,干姜,桂心各五分,细辛,卷柏(去土),柏子仁,茱萸,防风(去芦头),南椒(出汗),厚朴(姜汁炙),茯苓各四分,白芷,白术,人参,丹参,藁本,五味子,黄耆各三分,乌头(炮),白薇各二分。

     用法:上为散,以新瓦器密封,无令失气。每服二钱匕,以热酒调下。

    

     19.黑神散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妇人产后一十八症。

     组成:当归,熟地,白芍,肉桂各一两,蒲黄,香附,玄胡,炮姜,五灵脂,大黑豆各八钱,沉香五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或用酒糊为丸,重三钱,空心酒服。

    

     20.黑神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七。

     主治:妇人产后一十八症。

     组成:棕皮灰,玄胡索,当归(酒洗),赤芍,白芍,生地黄,五灵脂各一两,蒲黄一两,熟地黄一两,香附米(炒)一两,干姜(炮)一两,沉香五钱,乳香五钱,大黑豆五钱,莪术五钱,红花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