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乳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9/25 17:48:10 木木说药方

缺乳,又名乳汁不通、乳汁不行。是指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常补之,盛当疏之”;
《妇人大全良方》:“凡妇人乳汁或行或不行者,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也。”

本病成因多为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
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虚弱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或素性抑郁,
或产后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症见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治宜补气养血;
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治宜,疏肝解郁。
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目录
一、产后无乳
二、产后血气盛实,乳汁不通
三、产后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四、产后血虚,乳汁不下
五、产后虚损,乳汁不下
六、产妇脾虚,食少无乳
七、产妇气血滞,无乳或少乳
八、产后经络闭塞,无乳
九、产妇肝气郁结,乳汁不通
十、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
十一、产后发寒,乳汁不行
十二、产后少乳
十三、产后下乳

一、产后无乳
1.猪蹄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九○。
主治:产后乳无汁。
组成:猪蹄(洗,锉)一具,粳米(净淘)一合。
用法:上二味,水不拘多少,以五味煮作羹。任意食之。作粥亦得。

2.猪肝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主治:妇女产后乳不下,闭闷妨痛。
组成:猪肝一具,粟米一合。
用法:上如常法作羹粥。空心食之。

3.猪肝羹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食医心鉴》。
主治:妇女产后乳汁不下,闭闷妨痛。
组成:猪肝一具(切),红米一合。
用法:上加葱白、盐、豉等,以肝如常法作羹食,或作粥。

4.虾米酒
来源:《仙拈集》卷三。
功用:通乳。
主治:《本草纲目拾遗》:无乳,及乳病。
组成:鲜虾米一斤(去皮须足)。
用法:上用净肉不拘多少,捣烂,陈酒热服,少时乳至,再用猪蹄汤饮之,一日几次。其乳如泉,屡验神效。

5.露蜂房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主治:产后乳无汁。
组成:露蜂房三枚(锉碎,略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6.鲍鱼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九O。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组成:鲍鱼肉(切细)半斤,麻子仁(别研)一两半,香豉(别研)半合,葱白(切碎)三茎。
用法:先取鲍鱼肉,以水三升煮熟,后入麻仁、豉、葱白等煮作羹。任意食之。

7.二母散
来源:《汤液本草》卷中。
功用:下乳。
主治:《本草纲目》:乳汁不下。
组成:知母,牡蛎粉,贝母。
本方原名三母散,与方中所用二母不符,据《本草纲目》改。
方中知母、贝母、牡蛎,《本草纲目》用量为等分,每服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猪蹄汤调下。

8.木通丸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百日内,不乳出者。
组成:木通叶六钱,牡蛎四钱,麦门冬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为丸如大豆大,蒲黄为衣。每服四十五粒,日三夜三。
宜忌:忌五辛、生蔬。

9.鹿肉臛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九○。
主治:产后乳无汁。
组成:鹿肉(洗,切)四两。
用法:上用水三碗,以五味煮肉作臛,任意服。

10.栝楼酒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别名:栝楼散(《普济方》卷三四六)。
主治:产后浮汁不下或少。
组成:栝楼一枚(黄大者,锉碎)。
用法:上熟捣令烂,用好酒五盏,煎取三盏,去滓。每服一小盏,暖服,不拘时候。

11.玉泉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
主治:妇人无奶。
组成:甘遂一钱。
用法:上为末。温水调服后,用手操磨乳即至。

12.寄生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组成:桑寄生三两握(细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单行鬼箭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主治:妇人乳无汁。
组成:鬼箭五两。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四升,去滓,一服八合,一日三服。亦可烧灰作末,每服方寸匕,水下。一日三次。

14.猪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主治:妇女产后乳汁少或不下。
组成:猪蹄四只(以水五升,煮汁三升,澄清),瞿麦(去梗),漏芦(去芦头),木通(锉)各一两。
用法:上四味,捣罗三味为末。每服三钱匕,猪蹄汁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玉露饮
来源:《慈幼新书》卷一。
主治:产后无乳。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芍药,川芎,当归,枳壳,桔梗。

16.乳生汤
来源:《产论》卷三。
主治:产后乳少或止。
组成:白术,芍药,当归,芎藭,茯苓,桂枝,杜仲,乳香各一钱,甘草一分。
用法:以水二合半,煎取一合半。先用折冲饮下蓄血,后与本方。

17.漏芦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心胸妨满。
组成:漏芦二两,木通一两半(锉),土瓜根二两,滑石一两半。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栝楼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产后乳无汁。
组成:栝楼根一两,漏芦一两,枳壳二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桑根白皮三分(锉),黄芩三分,木通一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9.木通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主治:产后乳汁少或不下。
组成:木通(锉)一两半,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芍药,漏芦(去芦头),桑根白皮(锉),黄芩(去黑心)各一两,淡竹叶一握(切)。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0.通乳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主治:乳汁不下与来而少者。
组成:木通,赤芍,天花粉,白芷,通草,桔梗,连翘,甘草各五分,瞿麦一钱,青皮一钱半(或加柴胡)。
宜忌:服此方仍服猪蹄汤,再用木梳梳之。

21.木通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组成:木通,钟乳各一两,漏芦(去芦头)二两,栝楼根,甘草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下乳散
来源:《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小品方》。
主治:产后无乳汁。
组成:钟乳五分,通草五分,漏芦二分,桂心二分,栝楼根一分,甘草一分。
用法:上药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23.涌泉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名见《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
主治:产后乳汁少及不下。
组成:穿山甲(涂醋,炙令黄色)。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24.胡桃散
来源:《医学六要》卷七。
主治:妇人少乳,乳汁不行。
组成:核桃仁一个(去皮,捣烂),穿山甲(炒)一钱。
用法:上捣合一处,黄酒调服。

25.神应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神应散”。
功用:下奶。
主治:产后无乳汁。
组成:王不留行,川山甲(炮),白药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用好面四两,拌在一处。每服三钱,食后猪肉汤调下。

26.通乳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主治:乳汁不下与来而少者。
组成:王不留行,天花粉各三钱,甘草梢,穿山甲(炙脆)各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

27.通乳饮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七。
主治:养子妇人无乳及未行经者。
组成:川当归一钱半,王不留行一钱半,川芎八分,穿山甲七片(炒,研末),木通一钱,漏芦一钱,升麻一钱,甘草节一钱。
用法:上用水二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一盏,稍热服。随饮酒数杯以助药力。

二、产后血气盛实,乳汁不通
1.通草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别名:
通草散(《济阴纲目》卷十四)、
立效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主治:
1.《古今医鉴》:乳汁不通。
2.《医学六要》:年少初产,乳虽胀,汁不流,有风热。
3.《济阴纲目》:产后血气盛实,乳汁不通。
组成:通草七分,瞿麦,柴胡,天花粉各一钱,桔梗二钱,木通,青皮,香白芷,赤芍,连翘,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细饮,更摩乳房。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风热外遏、血气内壅而乳房肿胀、乳窍不通,故乳汁不出焉。
瞿麦泻热以通气闭,
赤芍破血以行血滞,
连翘清利热结,
通草通利阳明,
花粉清热润燥,
青皮破滞泻气,
白芷解散阳明之经,
桔梗开提气血之滞,
柴胡疏乳房之腠理,
甘草和厥阴之胃气也。
为散水煎,使风热外解,则气行血活而经气亦清、乳窍通利,何乳房肿胀不退,乳汁乃有不出者乎?

三、产后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1.当归补血加葱白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四。
主治:产后无乳。
组成:当归二钱,黄耆一两,葱白十根。
用法:上锉。水煎服。
方论:《医方考》:乳者,气血之所成也。故气血充盛之妇,未尝无乳,凡见无乳者,皆气体怯弱之妇也。
是方也,用当归、黄耆大补其气血,此养乳汁之源也;
葱白辛温,直走阳明,阳明达于乳房,故用之为使,此通乳汁之渠也。
如依古方用猪悬蹄、漏芦辈亦可。

2.加味四物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四。
主治:产后气血虚,乳汁不通。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用法:上锉一剂。同豮猪蹄旁肉四两,煎汤二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乳房。

3.加味四物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初产之妇,乳方长,乳脉未行;或产多之妇,气血虚弱,乳汁短少。
组成:归身,人参,川芎,赤芍,生地,桔梗,甘草,麦冬,白芷各一钱。
用法:水煎,食后服,更煮猪蹄汤食之,则乳汁自通。猪蹄一对,洗尽煮烂,入葱调和,并汁食之。要是入香油炒过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更效。
加减:如因乳不行,身体壮热,胸膈胀闷,头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各一钱。

4.通乳四物汤
来源:《女科证治》。
功用:养血调气通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行,血虚气滞者。症见乳少难下,面色苍黄,头晕目涩,心悸少寐,胸肋作胀,舌苔薄白,脉细涩。
组成:熟地12克,当归9克,川芎,木通,王不留行各3克,制香附,陈皮各6克。

5.通乳丹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别名:生乳丹。
功用:补气血,生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组成:人参一两,生黄耆一两,当归二两(酒洗),麦冬五钱(去心),木通三分,桔梗三分,七孔猪蹄二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二剂而乳如泉涌矣。

6.猪蹄汤
来源:方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灵苑方》,名见《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别名:通草猪蹄羹(《胎产心法》卷下)。
功用:《医方集解》:通乳。
主治:乳妇气少血衰,脉涩不行,乳汁绝少。
组成:猪蹄一只,通草四两。
用法:上以水一斗,煮作羹食之。
方论:《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猪蹄咸能润下,通草淡能通窍。

7.猪蹄汤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主治: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组成:八物汤加黄耆,漏芦,陈皮,木通。
用法:先以猪蹄煮汁二碗,再煎上药服之。

8.加味八珍猪蹄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四。
主治:虚弱人,产后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组成:炙耆,党参(去芦,米炒),陈皮,白芍(酒炒),当归,熟地,白术(净),茯苓各一钱,川芎六分,木通一钱五分,炙草七分。
用法:以王不留行一钱,同煎去滓,用猪蹄一只洗切,加水同煮,约二碗,任服。须用木梳,在乳上顺梳下。

9.参耆通乳汤
来源:《顾氏医径》卷四。
主治:产后数日,而乳无点滴之下,症属血少气衰者。
组成:人参,黄耆,当归,木通,麦冬,桔梗,七孔猪蹄。

10.酿乳煎
来源:《经验各种秘方辑要》引《邵大年临证秘要方》。
功用:养气养血,疏补兼用,酿乳。
组成:西党参三钱,川抚芎一钱,川贝母一钱(去心),生黄耆五钱,王不留行一钱(研),茯苓三钱,酒炒归身二钱,炙甘草八分,橘核二钱(生,研)。
用法:加红枣五枚,水煎服。凡怀孕至八九个月,按月投二三剂,神效。产后罔验。

11.木通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产后气血虚,津液少,令乳无汁。
组成:木通二两(锉),栝楼根一两,漏芦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芦根三分(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大腹皮一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茅根三分(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2.猪蹄汤
来源:方出《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名见《不知医必要》卷四。
功用:助其气血,下乳。
主治: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组成:猪蹄一副,通草二两,川芎一两,甘草一钱,川山甲十四片(炒)。
《不知医必要》有陈皮六分。
用法:上将猪蹄洗,切,入水六碗,同药煎煮约至三碗,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并时用葱汤洗乳为佳。
宜忌:忌冷物。夏月不可失盖。

13.通乳汤
来源:《医学六要》卷七。
主治:产后气血不足,乳汁涩少。
组成:猪蹄(下节)四只,通草二两,川芎一钱,川山甲十四片(炒),甘草一钱,归身一钱。
用法:用水五升,煮汁饮。外以葱椒汤频洗为佳。
宜忌:忌生冷。
方论:《医略六书》:产妇经血不足,不能上奉而化液为乳,故乳窍不通,乳汁不出焉。
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脉,
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气,
猪蹄资津液以上奉,
通草通乳窍以成浆,
穿山甲行散血气以出乳汁也。
水、酒各半煎,使经血内充,则乳汁自化而乳窍无不通,何有乳汁不出之患哉?

14.通乳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功用:《杂病源流犀烛》:下乳。
主治:产后气血不足,经血衰弱,乳汁涩少。
组成:猪蹄(下节)四只,通草二两,川芎一两,穿山甲十四片(炒),甘草一钱。
用法:上用水五升,煮汁饮之。更以葱汤频洗乳房。
宜忌:忌生冷,避风寒,夜卧不宜失盖。

15.生乳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气生血,通经下乳。具有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质量作用。
主治:由于产后气血亏损,乳少,乳汁不通。
组成:猪鞭150g,穿山甲4g,王不留行5g,党参3g,熟地黄5g,山药3g,白芷3g,路路通5g,冬瓜子8g,关木通5g,丝瓜络4g,漏芦3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3~5片,1日3次。

16.生乳汁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气养血,滋阴通乳。
主治:产后阴血亏虚,乳汁稀薄,短少。
组成:当归35g,地黄25g,黄芪(蜜炙)5g,党参5g,玄参25g,麦冬5g,穿山甲(制)15g,知母10g。
用法:制成乳剂,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00ml,1日2次。
宜忌:忌气恼,忌食辛辣食物。

17.通乳涌泉散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功用:通经下乳。
主治:血气诸虚,经络失营,致乳汁不足,甚或缺乳。
组成:王不留行三两,穿山甲五两,天花粉,炙甘草各三两,全当归五两,漏芦二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煎汤送服;或热黄酒冲服。

18.下乳涌泉膏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补养气血,通经下乳。
主治:妇人产后乳汁短少,气血虚弱,经脉不通。
组成:生麦芽三十二两,川芎四两,白芍四两,山甲(炒)四两,漏芦四两,当归八两,生黄耆八两,王不留行(炒)八两,通草二两。
用法:用七星肘之棒骨十个熬汤,去净油,用汤熬药,煎熬三次,分次过滤去滓;
将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
每十六两膏汁兑蜜三十二两,装瓶重二两。
每服五钱,一日二次,热开水调服。

19.化乳丹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功用:下乳。
主治:妇人产后气血不足,数日绝无点滴之乳。
组成:当归,熟地,黄耆各一两,麦冬三钱,山茱萸四钱,川山甲一片,菟丝子五钱,枸杞子三钱。

20.催乳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助气补血,活络下乳。
主治:产后气血亏损,乳汁不通,乳汁稀少。
组成:当归40g,通草10g,麦芽80g,川芎20g,穿山甲(醋制)10g,漏芦40g,地黄40g,黄芪40g,鹿角霜40g,白芍40g,木香20g,王不留行(炒)20g。
用法: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密闭,防潮。口服,每次1丸,1日2次。

21.生乳丸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补气,活血,下乳。
主治:产后气血亏损,乳少,乳汁不足。
组成:当归八两,生地八两,川芎四两,生白芍八两,通草二两,生麦芽十六两,山甲四两,漏芦八两,生黄耆八两,鹿角霜八两,广木香四两,王不留行(炒)四两。
用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三钱,蜡纸管封固。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四、产后血虚,乳汁不下
1.宣营汤
来源:《产孕集》卷下。
功用:益阳化阴,温经通络。
主治:产后血虚无乳。
组成:当归,黄耆,阿胶各三钱,人参五钱,芎藭,芍药各二钱,川贝母一钱,炮姜一钱,红花,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作一服。

2.阿胶生化膏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滋阴养血,祛瘀生新,通乳。
主治:妇女产后血虚体弱,瘀血不清,下腹疼痛,乳汁不通。
组成:阿胶400g,熟地黄1000g,黄芪400g,川芎300g,路路通500g,赤芍300g,麦冬300g,当归500g,益母草400g,关木通200g,桃仁300g,甘草200g,王不留行200g。
用法:制成膏剂,每瓶200ml或400ml,密封,置阴凉处。温开水冲服或直接口服,每次20ml,1日2~3次。
宜忌:孕妇忌服。

3.地黄膏
来源:《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主治:血虚生疮,肌肤燥痒,自汗,遗精便多,妇人乳少。
组成:生地黄(酒洗净)一斤。
用法:上用水五六碗,入铜砂锅内慢火煮干三分之二,用布绞去汁,将滓捣烂,又用水三碗再熬减大半,又以布绞净。如此三次,将汁通和一处,入好蜜以甘苦得中为度,用文武火熬至滴水不散,似稀糊样,取起置冷地上一夜,出火毒,以瓷罐收贮。或加当归等分。

4.下乳涌泉散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养血催乳。
主治:产后少乳。
组成: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100g,川芎100g,地黄100g,白芷100g,天花粉50g,甘草50g,柴胡50g,通草250g,漏芦250g,麦芽250g,穿山甲(烫)150g,王不留行(炒)300g。
用法:制成散剂,每袋装30g,密闭,防潮。水煎服,1次1袋,水煎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
宜忌:忌食辛辣之物。

五、产后虚损,乳汁不下
1.猪蹄粥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食医心鉴》。
主治:产后虚损,乳汁不下。
组成:猪蹄一具,白米半升。
用法:上煮令烂,取肉切,投米煮粥,着盐、酱、葱白、椒、姜,和食之。

2.猪蹄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主治:产后虚损,少乳。
组成:猪蹄一具(切),粟米三合。
用法:上一如常法,入五味,作羹食之。

3.玉露散
来源:《胎产心法》卷下。
主治:乳汁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晕痛属虚者。
组成: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炒),桔梗各一钱,川芎,柴胡,炙甘草各六分。
用法:水煎服。

4.下乳天浆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别名:下乳天浆饮(《疡医大全》卷二十)。
主治:乳母元气虚弱,乳汁微少,或生儿日久乳少。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茯苓,天花粉,甘草,王不留行(炒),麦门冬,漏芦,穿山甲(炒),通草各一钱。
用法:用健猪前蹄一只煮烂,取汁二碗,同药煎至一碗半,二次顿热,食远服之。以热木梳梳其乳房,其汁如泉涌而来。

六、产妇脾虚,食少无乳
1.莴苣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别名:莴苣子粥(《药粥疗法》)。
功用:补脾胃,通乳汁。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组成:莴苣子一合(淘),糯米,粳米各半合(淘)。
用法:用甘草半两,煎汁一升,研前三味,滤去滓,分作三服。服之立下。
方论:《药粥疗法》:莴苣微苦,配合甘草以矫味,同米煮粥以增强补脾胃通乳汁之功效。

2.香砂四君子汤
来源:《胎产心法》卷下。
主治:产妇脾虚,食少无乳。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麦冬(去心)各八分,当归一钱,陈皮,制香附,砂仁,红花,炙草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七、产妇气血滞,无乳或少乳
1.贝母汤
来源:《产孕集》卷下。
主治: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乳道壅闭,无乳。
组成:贝母一钱五分,连翘二钱,当归,川芎各二钱,桔梗,白芷各一钱,赤芍,川续断各一钱,红花五分。
用法:水煎服。

2.母乳多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下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下或稀少。
组成:黄芪280g,漏芦280g,羊乳根560g,王不留行224g,梗通草112g。
用法:制成颗粒,每袋装18g,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8g,1日3次。

3.乳泉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通经,活血,下乳。
主治:产后乳少乳汁不畅。
组成:王不留行210g,穿山甲(炙)25g,天花粉90g,甘草(炙)90g,当归150g,漏芦90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重15g,密封。口服,每次15g,1日2次。
宜忌:孕妇忌用。

4.行气下乳汤
来源:《胎产心法》卷下。
主治:产妇气血滞,无他证,但少乳。
组成:生地,当归,川芎各一钱,白术(土炒),茯苓各六分,制香附,陈皮,红花各五分,穿山甲三片(炒),木香二分。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5.下乳涌泉散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活血通乳。
主治:乳汁不下。
组成:当归六十四两,穿山甲(炒)六十四两,王不留行(炒)六十四两,川芎三十八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温黄酒送下。

6.生化汤
来源:《医门八法》卷四。
主治:乳汁不行,属恶露壅滞,经络不舒者。
组成:当归身一两(炒),川芎三钱,桃仁十粒(去皮尖,炒),炙草五分,木香一钱,黑姜炭五分,白芷三钱(炒),穿山甲三钱(研)。
用法:水煎服。

八、产后经络闭塞,无乳
1.芜蒌粥
来源:《遵生八笺》卷十一。
功用:《药粥疗法》:利小便,通乳汁。
主治:《药粥疗法》:水肿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以及产妇乳汁不通。
组成:赤豆,米。
用法:用砂罐先煮赤豆烂熟,候煮米粥少沸,倾赤豆同粥再煮。食之。
宜忌:《药粥疗法》: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方法,必须坚持长服多服,方能巩固疗效。

2.玉露散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三。
主治:乳脉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昏痛,大便涩滞。
组成:人参,白茯苓,桔梗(炒),芍药各一钱,甘草(炙)六分。
用法:水煎服。

3.玉露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引《便产须知》。
主治:产后乳脉将行。产三日后,体热头痛,胸腑气刺。此证不可便作伤食伤寒,此是乳脉将行。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半夏(制),桔梗,川芎,远志(去心),当归,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大半盏服。

4.通乳散
来源:《集成良方三百种》。
功用:通络生血。
主治:产后经络闭塞,或气血不足,无乳,或有而甚少。
组成:当归三钱,川芎一钱,熟地二钱,瞿麦一钱,花粉一钱,通草一钱,山甲一钱(土炒),生麦芽一钱,王不留行一钱(炒)。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滚水加黄酒冲服。

5.滋乳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产后少乳。其乳少由于气血虚或经络瘀者。
组成:生黄耆一两,当归五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穿山甲二钱(炒捣),路路通(大者)三枚(捣),王不留行四钱(炒)。
用法: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

九、产妇肝气郁结,乳汁不通
1.芍药地黄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补血清肝,解郁扶脾。
主治: 血虚兼七情所伤,暴怒伤肝,忧郁伤脾,产后乳汁不行及乳少者。
组成:芎,归,白芍,生地,丹皮,柴胡,桔梗,黑荆芥,焦山栀(七日外加),泽兰,香附,甘草,陈皮。
方论:
是方四物补血、丹皮、焦栀、柴胡清肝火,
香附、陈皮解脾郁,
泽兰、荆芥祛风热,
桔梗开乳窍,
甘草泻内热。

2.通肝生乳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羞愤成郁,土木相结,致产后数日两乳胀满作痛,乳汁不通。
组成:白芍五钱(醋炒),当归五钱(酒洗),白术五钱(土炒),熟地三分,甘草三分,麦冬五钱,通草一钱,柴胡一钱,远志一钱。
用法:水煎服。一剂即通,不必再服。

3.生汁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主治:产妇肝气郁结,两乳胀满作痛,乳汁不通。
组成:当归二两,川芎四钱,通草一钱,柴胡五分,麦冬四钱,白术五钱,甘草三分,熟地一两。
用法:水煎服。

4.通乳散结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功用:舒肝解郁,通络散结。
主治:乳结属肝郁气滞证。乳汁停滞不畅,以致乳房硬满胀痛,甚或肿红,时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弦数。
组成:全瓜蒌四钱,青皮三钱,丝瓜络五钱,桔络,通草各三钱,桔叶十片,郁金二钱,刺蒺藜三钱,蒲公英五钱。
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红肿甚者,加银花三钱,甘草一钱。

5.通经活络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功用:舒肝活络。
主治:乳汁不行属气郁者。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胁饱满,面色青黯,精神抑郁,食量减少,有时两胁作痛,腹部胀痛,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腻,脉沉迟而涩。
组成:瓜蒌四钱,橘络,青皮各二钱,丝瓜络四钱,生香附二钱,通草三钱,扁豆五钱,当归身一钱半。
加减:
恶露已净,少腹微胀者,加王不留行、漏芦各三钱;
如因暴急暴怒之后,饮食减少,胸胁胀甚者,加柴胡、厚朴花各二钱。

6.漏芦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乳汁不出,脉沉滞涩者。
组成:漏芦三钱,赤芍一钱半,当归三钱,川芎一钱,枳壳一钱半(炒),木香一钱半,桔梗一钱,刺角三枚,白芷一钱半,甘草五分。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素多郁怒,血气壅结而乳窍不通,故乳房肿胀,乳汁不出。
漏芦疏利以通乳窍,
赤芍破血,以行血滞,
当归养血活血,
川芎活血行气,
枳壳破滞气以行气化,
木香调中气以醒脾胃,
桔梗开提气血,
白芷通利阳明,
甘草缓中解毒,
角刺退肿攻坚。
水煎,温服,使气行血活,则阳明经气肃清,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安有乳窍不通,乳汁不出之患哉。

7.涌泉汤
来源:《胎产良方》。
主治:乳汁缺少。
组成:漏芦一钱,瞿麦八分,茯苓八分,当归一钱,川芎一钱,三棱五分,生地八分,白芍(炒)六分,泽泻六分,香附六分,甘草四分。
用法:黄酒为引,水煎服。
验案:乳汁不通。
赵某,女,27岁,已婚。1983年元月17日,生子四天无乳;
两乳胀满作痛,情志郁闷不舒,有低热,善太息。
证属精神郁闷,气滞不宣,脉络阻塞,乳胀而不得出。
宜疏肝理气通乳。
方用涌泉汤加味:漏芦12克,瞿麦9克,茯苓9克,川芎6克,三棱4.5克,生地9克,炒白芍6克,泽泻6克,香附6克,王不留行12克,青皮6克,山甲3克,蒲公英9克,
两剂,每日一剂。
服药后,乳即下,情志愉快,纳食增加。

8.涌泉散
来源:《仁术便览》卷四。
主治:因气恼,乳汁少。
组成:瞿麦穗一钱,柴胡一钱,天花粉一钱,桔梗八分,青皮,白芷,木通,当归,赤芍,连翘,甘草各五分,皂角三分。
用法:煮猪腿精肉清汁二钟,加姜、葱,煎服。

9.涌泉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七。
别名:秘传涌泉散(《济阴纲目》卷十四)。
主治:乳妇思虑滞结,乳汁不行。
组成:王不留行(酒浸),白丁香,漏芦,天花粉,白僵蚕(炒),穿山甲(炒黄色)各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以猪蹄汤调下。

10.疏肝通乳汤
来源:《妇科证治概要》。
功用: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精神郁闷,胸胁胀满,食欲减退,甚或恶寒发热,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组成:当归,穿山甲,漏芦,麦冬各9克,白芍,柴胡,川芎,青皮各6克,薄荷4.5克,王不留行,栝楼各15克,皂角刺3克。

11.通肝生乳汤
来源:《陕西中医》(1993,6:252)。
主治:缺乳。
组成:白芍(醋炒),当归(酒洗),白术(土炒),麦冬(麸炒)各15g,炮山甲,熟地各10g,炙甘草,甘草,柴胡,远志,桔梗,白芷各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气血不足者,去远志,加猪蹄1只。
验案:缺乳。
《陕西中医》(1993,6:252):治疗缺乳61例,第一胎生育者46例,第二胎者13例,第三胎者2例。
其中辨证属肝郁气滞,疏泄不能者39例;
气血不足,生化乏源者22例;
乳汁点滴全无者17例,乳汁甚少不足以哺养婴儿者44例。
结果:
显效(乳汁畅通,足够哺乳)38例,
有效(乳汁明显增多,但尚不能够哺养婴儿)18例,
无效(乳汁不见增多或增多不显著)5例;
总有效率为91.8%。
所有病例均服药3~5剂。

十、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
1.润燥饮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乳汁不出,脉涩洪者。
组成:麦门冬一斤(去心)。
用法:蒸晒为末。每服二钱,酒磨犀角一钱调下。
方论:产妇素禀阳脏燥热之气伤于阳明,不能化血液为乳,故乳汁不出焉。
麦门冬清心润燥,以滋阳明之津液,
犀角尖清心降火,以全阳明之血气。
麦冬为末,犀角酒磨,空心饮之,使心火降而燥热化,则阳明之津液自充,而乳汁自化,何有不乳之患哉。

2.黄芩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主治:妇人产后乳蒸,发热,乳汁不通。
组成:黄芩,当归,芍药,熟地,柴胡,木通,川芎。

3.葫芦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
组成:葫芦根(锉),白药,漏芦,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以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4.通乳四物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功用:《中医妇科治疗学》:清营养血。
主治:
1.《医略六书》:乳汁不行,脉虚数者。
2.《中医妇科治疗学》:产后血虚兼热,乳汁不行,面色苍白,有时颊赤,头眩心悸,手心灼热,口舌干燥,或午后潮热,心烦寐少,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组成:生地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一钱半(酒炒),川芎一钱,木通一钱半,王不留行三钱,花粉三钱,猪蹄二只,知母一钱半(酒炒)。
用法:水、酒各半浓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血虚热炽,不能施化津液以上奉为乳,故乳汁不行,乳房不起焉。
生地壮水以滋血室,
当归养血以荣经脉,
川芎入血海行血气,
白芍敛营阴养血脉,
花粉清热润燥,
木通降热通经,
王不留走经隧以周流于身,
雄猪蹄滋津液以上奉乎乳,
知母清热润燥以资生乳汁也。
水、酒煎服,使血脉内充,则瘀热自化,而津液无不上奉,乳房无不起胀,安有乳汁不行之患乎。

5.玉露散
来源:《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三。
别名:玉露饮(《医学六要》卷七)。
功用:凉膈,压热,下乳。
主治:产后乳脉不行,烦热,或大肠滞涩,肢体疼痛。
组成:茯苓(锉),人参(去芦,切片),甘草(炙)各半两,桔梗(去芦,切,焙),白芷(洗,锉),川芎(洗,锉)各一两,川大黄(湿纸裹,慢火煨熟,锉),当归(去芦须,切)各一分,芍药三分(洗,锉)。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平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一日三次。
加减:若脏腑泄泻,即除川大黄。

6.疏风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乳汁不出,脉浮弦数者。
组成:生地五两,防风一两半,连翘三两,白芷一两半,犀角一两,当归三两,川芎一两,桔梗一两,甘草一两。
用法:上为散。薤白汤煎三钱,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风伤营气遏热,而阳明之气不化,故乳房肿胀疼痛,乳汁不出焉。
防风疏风于表,
犀角清热于里,
白芷开阳明之气,
川芎行冲脉之血,
生地滋阴凉血,
连翘清热散结,
桔梗开提气血,
当归荣养经脉,
甘草缓中泻火,以和胃气也。
为散,薤白汤煎,使风热外解,则阳明之气无不化,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何乳房之疼肿不退,乳汁有不出者乎?

7.通乳饮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乳汁不出,脉涩数者。
组成:当归三钱,花粉三钱,王不留行一钱半,甲片一钱半,甘草八分。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阳明热滞,血液素亏,不能化液为乳,故乳汁不出焉。
当归养血荣经脉;
花粉清热润血燥;
王不留行力能行散,以化乳汁;
穿山甲性善走窜,以出乳汁;
甘草泻火缓中,以和胃气也。
水煎温服,使阳明热化,则滞气自行而液化为乳,安有乳汁不出之患乎?

十一、产后发寒,乳汁不行
1.酿乳汤
来源:《名家方选》。
主治:乳母被风寒侵袭而乳不出;或因气滞而乳闭者。
组成:黄耆,甘草,麻黄,黄连,木通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药一钱,则加入白砂糖一钱,以此类推;茄茎煎汁调服,频用之。

2.调卫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产后发寒,皆缘乳汁不行,以致多寒。
组成:广木香,木通,枳壳各八分,当归,穿山甲,漏芦,柴胡各一钱,甘草三分。
用法:水酒各一钟,食后煎服。

十二、产后少乳
1.加味补血汤
来源:《医学集成》卷三。
主治:乳汁过少。
组成:黄耆一两,当归,山药各五钱,木通三钱。
用法:炖猪蹄服。

2.参术地黄汤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卷三。
主治:产后乳少,无以乳儿,以致母子俱瘦,饮食减少。
组成:人参,熟地黄,白术(蜜炙)各二钱,当归,川芎,黄耆,麦冬(去心),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五味子十五粒,陈皮四分。
用法:上加大枣二个,水二钟,煎一钟服。

3.催乳汤
来源:《医学集成》卷三。
主治:产妇乳汁过少。
组成:黄耆,熟地各八钱,人参,当归各五钱,川芎,枸杞,通草,王不留行各二钱。
用法:用上药炖猪蹄服。

4.少乳煮酒方
来源:《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主治:少乳。
组成:当归一两,生地一两,熟地一两,牡蛎一两,木通一两,川芎五钱,白芍五钱。
用法:用好头生酒十五斤,以药置坛中,煮官香一炷为度,置地五七日,退火性方服。

5.下乳方
来源:《何氏济生论》卷八。
主治:乳少。
组成:土瓜根。
用法:上为末。酒调服一钱,每日四五服。

6.瓜蒌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徐氏胎产方》。
主治:乳汁少。
组成:瓜蒌根,薄荷干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酒调服。先吃羊骨汁一碗,次服药后再吃葱丝羊羹,少时微汗出。

7.玉露散
来源:《汉药神效方》。
主治:产乳不足。
组成:当归,白芍药,桔梗,川芎,白茯苓,天花粉,木通,穿山甲各等分。
用法:以一钱三分为一服服之。

8.通脉散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四。
主治:女人乳少。
组成:当归,天花粉,木通,牡蛎,穿山甲。
用法:上为细末。用猪蹄汤入酒少许调服。

9.通乳煎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乳汁少者。
组成:当归,王不留行,天花粉,甘草,柴胡,穿山甲,香附子。
用法:上作大剂,水煎。凡欲服此药,先以赤小豆二合煮熟,食一盏讫,服药汁一碗,复每历一炊时,服药食小豆如前法,最后寻饮温酒少许。

10.通乳汤
来源:《医学探骊集》卷六。
主治:妇人乳汁缺乏。
组成:当归五钱,白芍四钱,川芎三钱,王不留行三钱,熟地四钱,炙山甲二钱。
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
脉弦者,乃气逆郁结,加木香、郁金各三钱;
脉缓者,乃脾胃虚弱,加焦术、茯苓各三钱。

11.下乳方
来源:《中医杂志》(1984,2:132)。
主治:缺乳。
组成:党参15g,云苓10g,白术10g,当归12g,桔梗10g,木通6g,通草5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
用法:水煎服。
验案:缺乳。
《中医杂志》(1984,2:132):
治疗缺乳104例,乳汁不下42例,占40.4%;
无乳29例,占27.9%;
乳汁不足33例,占31.7%。
结果:
显效(下乳如涌泉足以哺乳婴儿)81例,占77.9%;
有效(乳汁明显增加,但尚不足以哺乳婴儿)20例,占19.2%;
无效(乳汁无明显增加)3例,占2.9%。

12.生乳灵
来源:《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别名:生乳糖浆(《中药制剂手册》)。
功用:通经活各,下乳。
主治:妇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奶汁稀薄及奶汁灰黄。
组成:穿山甲30千克,沙参10千克,天花粉50千克,丝瓜络50千克,白马悬蹄60千克,鹿角10千克。
用法:天花粉用25%醇按浸渍法提取浸液,穿山甲、沙参、丝瓜络、白马悬蹄、鹿角按水煮法取其煮液,将煮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至适量,兑入单糖浆1200升,苯甲酸钠0.5%,待冷后加入天花粉浸液,搅拌均匀,比重1.2~1.24,25℃静置7天后即可灌封。每瓶120毫升。每次服40毫升,每日服3次,温热后服用。

十三、产后下乳
1.鲍鱼大麻子羹
来源:《千金翼方》卷七。
功用:妇人产后下乳。
组成:鲍鱼肉三斤,麻子仁一升。
用法:上与盐豉、葱作羹,任意食之。

2.下乳妙方
来源:《良朋汇集》卷四。
功用:催乳。
组成:鲜虾米一斤(去皮须足,用肉)不拘多少。
用法:净瓷器内捣烂,东酒热服,尽量服。少时乳至,再用猪蹄汤饮之,一日几次。但虾米只服一次,猪蹄汤不拘数可服。

3.猪蹄汤
来源:《女科指掌》卷五。
功用:下乳。
主治:妇人素有痰在冲任,乳汁少而面色带黄。
组成:猪蹄一枚,通草二两,葱白三茎。
用法:上以水一斗,煮四升,入酒一升服。

4.下乳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徐氏胎产方》。
功用:下乳。
组成:粳米,糯米各半合,莴苣子一合(并淘净),生甘草半两。
用法:上为极细末。煎汁一升,去滓,分作三服。

5.催乳散
来源:《惠直堂方》卷四。
功用:催乳。
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漏芦,通草各一钱,贝母二钱,白芷一钱。
用法:上为末。用猪前蹄一个,酒水各半煎汤送下。
宜忌:不可用盐。

6.四物白通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生地四钱,当归五钱(酒洗),川芎三钱,赤芍二钱,白芷一钱,生香附二钱。
用法:加葱管三茎,水、酒各半煎服。或加通草三钱。

7.立效方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别名:立效散(《济阴纲目》卷十四)。
功用:下乳汁。
组成:粳米,糯米各半合,莴苣子一合(并淘净),生甘草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煎汁一升,去滓,分作三服。立下。

8.化乳汤
来源:《医方简义》卷六。
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生绵耆,炙绵耆各四钱,当归四钱,川芎一钱,通草二钱,白芷五分,柴胡四分。
用法:水煎服。

9.涌泉散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功用:下奶。
组成:防风一两,葱白二十茎。
用法:用无灰酒一升,同煎至八分,时时服,一日尽之。

10.涌泉散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三。
功用:下乳。
组成:王不留行,瞿麦,麦门冬,龙骨各二钱。
用法:用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以木梳于乳上梳下。
宜忌:忌食姜、椒、辛辣饮食。

11.涌泉散
来源:《产宝诸方》。
功用:下奶。
组成:漏芦,百部,麦门冬(炒,去心),没药,乳香各一分(研)。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右手梳左乳四十九度,左手梳右乳四十九度。

12.木鳖子汤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功用:下奶。
组成:青皮,瓜蒌根各一两,木鳖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临卧温服。

13.透泉散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功用:下奶。
组成:猪悬蹄甲,穿山甲,漏芦各半两。
用法:上将猪悬蹄甲、穿山甲炒焦色,同漏芦一处为末。每服二钱,食后以温酒调下。

14.涌泉散
来源:《宋氏女科》。
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王不留行,天花粉,甘草各三钱,当归,川山甲(醋炙)各五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猪蹄汤或熟酒调下。

15.涌泉散
来源:《仙拈集》卷三。
功用:催乳。
组成:当归,生黄耆,通草各二钱,瞿麦,木通,川山甲,王不留行各一钱半。
用法:水煎服。另用雄猪蹄一对,酒煮,去浮油,连汤饮。

16.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主治:产妇乳汁不行。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一两,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五钱,穿山甲一两五钱,王不留行三两,甘草二钱五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至三钱,临卧黄酒调下。

17.瓜蒌煎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瓜蒌一两(打碎),当归,穿山甲,没药,乳香,甘草节各一钱。
用法:水、酒各一钟,煎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