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强 疾病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9/29 16:30:48 木木说药方

阳强,又名强中、阳举不倒、纵挺不收。是指男子在无性欲或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长时间勃起且本人不能控制的病情。
《诸病源候论》:“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
《石室秘录》:“强阳不倒,此虚火炎上,而肺金之气不能下行故尔。”
《张氏医通》:“所谓阳强者,乃肝藏所寄之相火强耳。”
《辨证奇闻》:“阳强不倒,与女合立泄,泄后随又兴起,人谓命门火,谁知阴衰之极乎。夫阴阳原相平,无阳则阴脱而泄,无阴则阳孤势举。”
病发多因肾阴虚亏,阴火妄动所致,
或崇尚服石,火毒炽盛,煽动相火而然。
治宜清热解毒,滋阴泻火。

目录
一、阴衰之极,阳举不倒
二、虚火炎上,肺金之气不能下行,以致阳举不倒
三、心肾不交,阳举不倒
四、心肾受劳火动,阳举不倒
五、男子肝火旺极,阴茎肿裂,健硬不休
六、强中之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
七、强中病后热去,调理补精

一、阴衰之极,阳举不倒
1.加减四物汤
来源:《医钞类编》卷八。
主治:阳旺阴衰,强中不收。
组成:生地,白芍,当归,枸杞,牛膝,杜仲,黄柏,酸枣仁。
用法:水煎服。

2.加味三才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主治:酒色太过,下元伤损,腰膝无力,身热心烦,甚则强阳不痿。
组成:天冬二钱,生地五钱,人参二钱,龟版八钱,女贞子二钱,旱莲一钱,茯苓二钱,丹皮二钱,泽泻一钱五分,黄柏一钱,杜仲二钱,牛膝一钱五分,红枣五枚。

3.益肾泻火汤
来源:《临证偶拾》。
功用:益肾泻火,滋补肾阴。
主治:阴茎异常勃起。症见性交之时,阴茎明显而持久地勃起,也不射精;性交之后,阴茎仍持续不倒。但逢疲劳过度时反而出现遗精,舌苔白腻,脉沉细。
组成:生地,龟版各12克,黄柏,知母,栀子,怀牛膝各9克,木通,龙胆草各4.5克。

4.剂阳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人有终日举阳,绝不肯倒,然一与女合,又立时泄精,精泄之后,随又兴起。
组成:熟地二两,玄参,麦冬,沙参各一两。

5.平阳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阴衰之极,阳强不倒。终日举阳,绝不肯倒,然一与女合,又立时泄精,精泄之后,随又兴起。
组成:玄参三两,山茱萸一两,沙参二两,地骨皮一两,丹皮一两。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纯是补阴之药,更能凉其骨中之髓。又恐过于纯阴,与阳有格格不入之意,复加入山茱萸,阴中有阳也,使其引阴入阳,以制其太刚之气。

二、虚火炎上,肺金之气不能下行,以致阳举不倒
1.倒阳汤
来源:《石室秘录》卷二。
主治:虚火炎上,肺金之气不能下行,以致强阳不倒。
组成:元参三两,肉桂三分,麦冬三两。
用法:水煎服。
方论:此方妙在元参以泻肾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引其入宅而招散其沸越之火,同气相求,火自回舍;况麦冬又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火自息矣。

三、心肾不交,阳举不倒
1.引火两安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心肾不交,阳举不倒,胸中烦躁,两目红肿,口中作渴,饮水不解者。
组成:玄参一两,麦冬二两,丹皮五钱,沙参一两,黄连一钱,肉桂一钱。
用法: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火为定,减黄连、肉桂各三分,再服数剂。
方论:此方补阴以退阳,补阴之申,又无腻重之味,得黄连、肉桂同用,以交心肾,心肾合而水气生,水气生而火自解。
况玄参、麦冬、沙参又是退火之味,仍是补水之品,所以能退其浮游之火,解其亢阳之祸也。

四、心肾受劳火动,阳举不倒
1.加减济心丹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心肾受劳火动,阳举不倒,胸中烦躁,口中作渴,两目红肿,饮之以水不解者。
组成:人参,炒枣仁各五钱,熟地,玄参,麦冬,丹皮各一两,莲子心,茯苓各三钱。
用法:水煎服。

五、男子肝火旺极,阴茎肿裂,健硬不休
1.柴青泻肝汤
来源:《济阳纲目》卷二十五。
主治:男子肝火旺极,阴茎肿裂,健硬不休。
组成:柴胡,黄芩各一钱半,人参,半夏,黄连,青皮各一钱,甘草五分。
用法:上锉。水煎服。

六、强中之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
1.猪肾荠苨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别名:石子荠苨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荠龙汤(《证治要诀类方》)、二石荠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五十二)。
主治:
1.《备急千金要方》:强中之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后,即作痈疽,皆由石热。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焦虚热注于下焦,烦渴引水,饮食倍常。
组成:猪肾一具,大豆一升,荠苨,石膏各三两,人参,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绵裹),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
用法:上锉。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方论:
1.《医门法律》:此方用白虎等清凉之剂,加入猪肾、大豆、磁石,引诸清凉入肾,且急服之,凡热炽盛于上下三焦者,在所必用。
2.《千金方衍义》:石药之悍,虽流布中外,其毒必伏匿少阴经中,所以借水兽之肾引领荠苨专主强中之味,与磁石、知母、黑大豆同入肾经,佐以石膏、黄芩、葛根、甘草、栝楼根,辅佐荠分解内外之毒,制剂虽专,不得人参阳药助胃以行其力,则毒匿幽深何由发越,孰谓人参壅补热邪而致扼腕耶。

2.荠苨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主治:内消。所食物皆作小便,强中。
组成:荠苨,大豆,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磁石(捣如米粒),葛根(锉),石膏(碎),黄芩(去黑心),栝楼根,甘草(炙,锉),知母(焙)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次,夜一次。

3.荠苨丸
来源:《医级》卷八。
主治:强中为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溢,此由劳欲过甚,多为消渴、痈疽,或由服食丹砂之故。
组成:荠苨,大豆(去皮),茯神,磁石(煅,研细),玄参,钗斛,沉香(磨),人参各五钱。
用法:上为末,用猪肾一具,如食法煮,杵烂,和蜜为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4.荠苨丸
来源:《济生方》卷四。
主治:强中为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后,多作痈疽,多由过服丹石所致。
组成:荠苨,大豆(去皮),茯神(去木),磁石(煅,研极细),玄参,栝楼根,石斛(去根),地骨皮(去木),熟地黄(酒蒸),鹿角各一两,沉香(不见火),人参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用猪肾一具,煮如食法,令烂,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如不可丸,入少酒糊亦可。

5.磁石荠苨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主治:强中消渴,不交精泄,脉虚数细滑者。
组成:煅磁石二两,熟地四两,人参一两半,鹿茸二两,荠苨二两,茯苓一两半,大豆三两,元参一两半,地骨一两半,石斛一两半,花粉一两半,沉香三钱,猪肾一对。
用法:上为末,煮烂猪肾,捣蜜为丸。每服五钱,空心沸汤送下。
方论:阳虚热炽,阳强不能统运津液以上敷下蛰,故消渴于上,精泄于下。
磁石引金入水,
熟地滋肾补阳,
盐茸壮阳补肾以充督脉,
人参补气扶元以益肺虚,
荠苨清肺金,肃肺气,
茯苓渗脾湿,利肺气,
大黑豆补肾虚润燥,
元参清浮热存阴,
金石斛平热益阴,
天花粉清胃泻热,
地骨皮清肌退热,
贡沉香降气归肾,
更用猪肾补肾虚,乃血肉之味,足以滋补形躯也。
俾肾阴充足,则肾阳无不潜藏,而阴自柔和,安有强中精泄,消渴不止之患乎?
此扶阳涤热之剂,为强中消渴精泄之专方。

6.黄连猪肚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七。
主治:强中、消渴,已服栝楼散、荠苨汤者。
组成:猪肚一枚(治如食法),黄连(去芦),小麦(炒)各五两,天花粉,茯神((去木)各四两,麦门冬(去心)二两。
用法:上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木臼小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以米饮送下,随意服之。如不能丸,入少炼蜜。

7.韭子煎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主治:强中。茎强不瘘,精流不住,常如针刺,捏之则痛。
组成:家韭子,破故纸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服,一日三次,即住。

8.甘草汤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四。
功用:解毒缓急。
主治:筋疝。茎筋挈痛,挺胀不收,白物如精随溲而下,此得之房术。
组成:甘草梢,五倍子,黑豆。
用法:水煎服。

七、强中病后热去,调理补精
1.补精丸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一。
功用:强中病后热去,调理补精。
组成:补骨脂,韭子,山药,磁石,肉苁蓉,人参,鹿茸。
加减:若用上方稍有好转,可去栀子、木通、龙胆草、加生鳖甲12克,炙山甲、地鳖虫各6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