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皮大丸 中药方详解
2022/9/29 16:30:48 木木说药方

    

     竹皮大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用:安中益气。

     主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

     组成: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用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饮送下,日三次夜二次。

     加减:

     有热者,倍白薇;

     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方论:

     1.《金匮方论衍义》:是以用甘草泻心火,安中益气;石膏、白薇治热疗烦乱;竹皮止呕逆;桂枝利荣气,通血脉,且又宣导诸药,犹因用也;柏实者,本草谓主恍惚虚损,安五脏,益气。其烦喘者,为心中虚火动肺,故以柏实两安之。

    

     2.《济阴纲目》:中虚证不可用石膏,烦乱症不可用桂枝,而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又以枣肉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想见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3.《金匮要略论注》:病本全由中虚然,而药只用竹茹、桂、甘、石膏、白薇者,盖中虚而至为呕为烦,则胆腑受邪,烦呕为主病,故以竹茹之除烦止呕者为君;胸中阳气不用,故以桂、甘扶阳而化其逆气者为臣;以石膏凉上焦气分之虚热为佐;以白薇去表间之浮热为使。要知烦乱呕逆而无腹痛、下利等证,虽虚无寒可疑也,妙在加桂于凉剂中,尤妙在生甘草独多,意谓散蕴蓄之邪,复清阳之气,中即自安,气即自益,故无一补剂而反注其立汤之本意回安中益气,竹皮大丸神哉。

     4.《金匮要略心典》: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乳子之时,气虚火旺,内乱而上逆也。竹茹、石膏甘寒清里,桂枝、甘草辛甘化气,白薇性寒入阳明,治狂惑邪气,故曰安中益气。

    

     5.《金匮歌括》:血者,中之所生也;乳者,血之所变也,血虽生于中焦,尤藉厥、少之气传变而为乳。乳中虚者,谓乳子去汁过多而致虚也。中虚无血奉心则烦,心神不安则乱,阳气上升则呕,逆者,呕之甚也。以竹茹降逆止呕,白薇除热退烦,石膏通乳定乱,重用甘草、大枣定安中焦以生津液,血无阳气不运,妙以桂枝一味,运气血奉心通乳。

    

     6.《金匮发微》:竹茹、石膏以清胆胃之逆,三倍甘草以和中气,减半桂枝、白薇以略扶中阳而清里热,更用枣和丸以扶脾而建中,但令胃热除而谷食增,则生血之源既富,胆胃之上逆自平矣。

    

     7.《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焦受气取汁上入心变血,下安胃以和气,乳汁去多则中焦虛乏,上不能入心化血,则心神无依而烦乱;下不能安胃而和气,则冲气上逆而为呕逆。其方君甘草、大枣以填补中宫,化生津液。而又用桂枝、竹茹达心通脉络,以助生心血,则神择凭依而烦乱止。用石膏、白薇而清胃降逆,则气得安养为呕逆除。然此四药相辅而行,不可分论。必合致其用,乃能调阴和阳,成其为大补中虚之妙剂也。

     8.《金匮要略方义》:本方所主,当系乳妇中虚,火气上逆,以致烦乱呕逆诸症。盖乳子之妇,气血多虚,复加火气上逆,虚热上扰则烦乱,胃热上冲则呕逆。方中以石膏、竹茹清胃热,竹茹更能止呕除烦。甘草用量独重,以其补益中气,《别录》谓甘草主烦满短气,盖亦指中虚之证。佐以白薇,既可清血中虚热,又能除妇人血虚热扰之烦乱,《本经》言其主忽忽不和人,狂惑邪气。以上四药,性属寒凉,中虚之体,恐有寒中之弊,故少佐桂枝之温,以减缓寒凉之性,且可降逆而和胃。以枣肉为丸者,取其补脾胃,益气血也。诸药相伍,安中益气,清热除烦,和胃止呕,故适于中虚胃热,烦乱呕逆之证。

    

     验案:

     1.癔病。

     《中医杂志》(1986,6:43):孙某某,女,40岁。1972年2月23日诊。病人于前年因惊恐、受气,出现精神恍惚,时悲时喜,悲时哭泣不止,喜时大笑不已。同时伴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喜居暗处,夜里失眠、多梦,面色青,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数。此属肝火灼阴,神明被扰。治予清热舒肝,调和胃气,用竹皮大丸3剂则病愈。

    

     2.失眠。

     《中医杂志》(1986,6:43):李某某,女,24岁。1973年5月10日诊。近一月来夜不能寐,精神欠佳,面色少华,自觉心跳、心慌、心中懊恼、头晕,腰腿疼痛,舌淡苔白,脉沉数无力。病人素体血虚,病前又受精神刺激,良由阴虚火旺,肝横气滞,从而神不守舍,经络郁滞。用竹皮大丸5剂病即减半,再服3剂则病愈。

    

     3.阳痿。

     《中医杂志》(1986,6:43):吴某某,男,28岁。1981年6月20日诊。3~4年之前即患阳痿,逐渐加重。前妻因此离婚,续妻也因此要求离婚。先后曾服三肾丸、参茸丸等,毫无起色。现自觉头晕,身热,小溲黄赤,大便燥结,梦多,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此由过用峻补,郁热内蕴,宗筋弛缓,不能作强,用竹皮大丸连服120余剂,1982年春病愈,其爱人已怀孕。

    

     4.男性不育。

     《中医杂志》(1986,6:43):郭某某,男,26岁。1977年8月10日诊。婚后2年无子,经某医院检查精子成活率为30%~40%,身体健壮,性生活正常,惟自觉有时发热、头晕,舌淡红、苔略黄,脉滑数。此为过服温燥峻补之品,造成精室蕴热,精子被灼,致使精子成活率大降。治用竹皮大丸,连服9剂而获效。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