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风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10/11 16:10:13 木木说药方

鹤膝风,是指痹证迁延日久,膝关节肿大变形,股胫变细,形如鹤膝者。
亦名鹤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
《医宗金鉴》:“鹤膝风肿生于膝,上下枯细三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痛寒挛风筋缓湿。”
病发多由风寒湿邪气外袭,凝滞经络,日久不愈,以致气血耗伤,肝肾亏损而成。
临床初期多见膝关节疼痛微肿,步履不便,并伴见形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继之膝关节红肿焮热,或色白漫肿,疼痛难忍,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粘性黄液,愈合缓慢。
治宜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为基础。

目录
一、小儿鹤膝风
二、鹤膝风初起
三、鹤膝风,属阴虚者
四、鹤膝风,属阳虚者
五、鹤膝风,属风寒湿者
六、鹤膝风,属寒湿者
七、鹤膝风,属水湿者
八、鹤膝风,属风湿者
九、鹤膝风,属干风者
十、痢后鹤膝风
十一、鹤膝风其他症状

一、小儿鹤膝风
1.独活汤
来源:《幼科折衷》卷下。
主治:小儿鹤膝风。
组成:当归,白术,黄耆,薄桂,牛膝,独活,甘草。

2.加味地黄丸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
主治:小儿禀受不足,肾虚精髓内耗,气血不充,致肌肉瘦薄,骨节呈露,状如鹤膝,成鹤膝节者。
组成:熟地黄(煮烂,捣)四两,山茱萸肉,山药各二两,泽泻一两,牡丹皮,白茯苓各半两,鹿茸(酥炙),牛膝各二钱。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三岁以上儿服十五丸。

3.加味地黄丸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主治:小儿肝肾两虚,血气不充,髓不满骨,而致筋骨软弱,行迟者;和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致脚细,肌肉瘦薄,骨节俱露,如鹤之膝,而成鹤膝节者;以及大病后手足痿弱,惊风后手足痿缓。
组成:虎胫骨(酒炙),生地黄,酸枣仁(炒),辣桂,防风,白茯苓,当归。
用法:炼蜜为丸。白汤送下。
加减:如惊后得前症者,加羌活。

二、鹤膝风初起
1.独活汤
来源:《马培之医案》。
主治:鹤膝风因风寒湿,初起肿痛寒热者。
组成:独活,防风,苍术,黄柏,当归,秦艽,防己,萆薢,赤芍,川牛膝。

2.防己桂枝汤
来源:《马培之医案》。
主治:寒湿鹤膝初起,肿痛按之不热者。
组成:桂枝,川萆薢,独活,秦艽,川牛膝,白茄根,木防己,赤芍,苍术,炙没药,全当归,炒桑枝。

3.百解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功用:
1.《活幼新书》:和解百病。
2.《幼科折衷》:开通腠理。
主治:
1.《幼科折衷》:感冒发热,伤寒潮热,脉虚浮数者。温毒发斑,小儿惊瘫,鹤膝风初起。
2.《医部全录》:小儿木舌。
组成:干葛二两半,升麻,赤芍药各二两,黄芩一两,麻黄七钱半,薄桂(去粗皮)二钱半,甘草一两半。
《幼科折衷》无升麻。
用法: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加减:风热盛,加薄荷同煎。
宜忌:虚慢阴证不宜。

三、鹤膝风,属阴虚者
1.四物加味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主治:鹤膝风阴虚者。
组成:熟地四钱,当归二钱,白芍(酒炒),羌活,独活各一钱五分,牛膝(盐水炒),川芎各一钱,炙草七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有寒,加肉桂四分,制附子六七分或一钱。

2.通络利湿汤
来源:《马培之医案》。
功用:通络利湿。
主治:肝肾阴亏,阳明湿热下注,鹤膝肿热作痛。
组成:大豆卷,防己,赤芍,秦艽,川牛膝,川萆薢,干地龙,归须,黄柏,白茄根,桑枝。

四、鹤膝风,属阳虚者
1.加味四君子汤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主治:鹤膝风阳虚症。
组成:党参(去芦,米炒),茯苓,羌活,独活各一钱五分,白术(净)二钱,牛膝(盐水炒),当归各一钱,炙草七分。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病久而虚者,服十全大补汤。
加减:如有寒,加干姜七八分或一钱。

2.还少丹
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功用:补肝肾,进饮食。
主治:鹤膝风。
组成:熟地黄,山药(微炒),山茱萸,白茯苓,枸杞,巴戟天(酒浸),牛膝(酒浸),五味子,肉苁蓉(酒浸,去鳞,焙干,酥炙),杜仲(酒、姜拌炒),远志(甘草水浸汤下),楮实子(酒浸),石菖蒲(去毛,忌铁),小茴香(盐、酒炒),续断(酒浸),菟丝子(酒蒸)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煮红枣肉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黄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各一次。

五、鹤膝风,属风寒湿者
1.连翘消肿汤
来源:《揣摩有得集》。
主治:一切鹤膝风,两膝肿痛,不能行走,昼轻夜重。
组成: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荆芥三钱(炒),巴戟天五钱(去心,盐水炒),桑螵蛸三钱(盐水炒),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炒),川膝一钱半。
用法:葱白三寸为引。

2.三气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血气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侵,筋骨历节痹痛之极,及利后鹤膝风痛。
组成:当归,枸杞,杜仲各二钱,熟地三钱或五钱,牛膝,茯苓,芍药(酒炒),肉桂各一钱,北细辛(或代以独活),白芷,炙甘草各一钱,附子随宜一二钱。
用法: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服。此饮亦可浸酒,大约每药一斤,可用烧酒六七升,浸十余日,徐徐服之。
加减:
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随宜;
风寒胜者,加麻黄一二钱。

3.阳和汤
来源:《外科全生集》卷四。
功用:《方剂学》: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组成: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宜忌:
1.《马评外科全生集》: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
2.《中国医学大辞典》:半阴半阳之证忌用。
加减: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贝五钱。
验案:
1.痹证。
《湖北中医杂志》(1987,5:31):用本方治疗寒湿痛痹24例。
寒胜者,加黄芪、木瓜;
湿胜者,加防己、薏仁;
痛胜者,加乳香、没药。
每日1剂,并忌生冷。
结果:治愈16例。
2.类风湿性关节炎。
《吉林中医药》(1997,1:30):以本方为基本方,
偏寒者加炙川乌、炙草乌,
关节痛加独活、防风、乌蛇肉,
湿盛加薏苡仁、防己,
热盛加知母、忍冬藤、黄柏、苍术,
血瘀加蜂房、地鳖虫,
气虚加黄芪,
血虚加鸡血藤;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7例。
结果:痊愈5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

4.火龙膏
来源:《外科发挥》卷三。
主治:风寒湿毒所袭,筋挛骨痛,或肢节疼痛;湿痰流注,经络作痛,或不能行步;鹤膝风、历节风疼痛。
组成:生姜八两(取汁),乳香(为末),没药(为末)各五钱,麝香(为末)一钱,真牛皮胶二两(切碎)。
用法:先将姜汁并胶溶化,方下乳香、没药调匀,待稍温,下麝香,即成膏矣。摊贴患处。更服五积散。如鹤膝风,须服大防风汤。
验案:鹤膝风。
一妇人膝肿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诸药不应,脉弦紧,此寒邪深伏于内也。用大防风汤及火龙膏,治之而消。

六、鹤膝风,属寒湿者
1.胜骏丸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功用: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益真气,壮筋骨,黑髭须,滑皮肤。
2.《寿亲养老新书》:散一切风。
主治: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元气不足,真气虚弱,及诸虚寒湿气进袭,手足拳挛,脚趾连脚面拘急,走注疼痛,筋脉不伸,行步不随,一切足弱鹤膝诸风。
2.《饲鹤亭集方》:手足麻木。
组成: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当归(酒浸一宿),天麻(酒浸),牛膝(酒浸),酸枣仁(炒),熟地黄(酒浸),防风(去叉)各二两,木瓜四两,乳香半两(别研),麝香一分(别研),全蝎(去毒),木香,没药(别研),羌活,甘草(炙)各一两。
《外科正宗》有苍术。
用法:上为细末,用生地黄三斤净洗,研烂如泥,入无灰酒四升,煮烂如膏,以前药匀和,杵令坚,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临睡酒送下。地黄春、夏极多,遇冬或无地黄,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温酒送下。
加减:槟榔、萆薢、肉苁蓉(酒浸)、破故纸(炒)、巴戟(去木)各添一两,内熟地黄、当归各减一两尤妙。
方论:如服此药五七日或半月,见效甚速,行步如飞,千里可至,乃名胜骏。

2.大防风汤
来源:《是斋百一选方》卷三。
功用: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
主治:《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大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跧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
组成:防风(去芦),白术,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川当归(洗),熟干地黄(洗),白芍药,黄耆(微炒)各二两,羌活(去芦),牛膝(去芦),甘草(炒),人参(去芦)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各一两半(抚芎不可用)。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方论:《医学正传》:
此方用归、芎、芍药、熟地以补血,
用参、耆、白术、甘草以补气,
用羌活、防风散风湿以利关节,
用牛膝、杜仲以补腰膝,
用附子以行参、耆之气而走周身脉络。
盖治气血两虚、挟风湿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药也,观其治痢后风可见矣。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风痹也。
验案:
1.鹤膝风。
善法寺僧如真师孙遂良,绍熙壬子年,患痢之后,足履痪弱,遂成鹤膝风,两膝肿大而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而已,拘挛跧卧,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后能起,如此数月,分为废人。淮东赵德远参议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气血流畅,肌肉渐生,遂能良行,不终剂平复如故,真奇方也!
2.类风湿性关节炎。
《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4,5:187):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9例,疾病分期均在Ⅲ期以上,病程超过5年,汉方医学辨证为虚证、阴证。
每日服用本方7.0~10.5克,连续用药10周以上。
同时继续应用既往所用的西药。
结果,服用本方后,病人晨僵、握力、关节肿痛、血沉以及Lansbury活动性指数等均得到改善。
经化验检查,血清铁及血红蛋白上升。
病人自觉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改善。
仅1例出现胃肠障碍。

3.牛皮膏
来源:《虺后方》。
主治:鹤膝风,并湿气。
组成:皮胶不拘多少。
用法:用生姜与葱白取自然汁,溶胶,摊于布上。以热贴患处,棉花包暖。

七、鹤膝风,属水湿者
1.蒸膝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鹤膝风。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痠痛,身渐瘦弱,属水湿者。
组成:生黄耆八两,金钗石斛二两,薏仁二两,肉桂三钱。
《外科证治全书》有牛膝。
用法:水煎二碗,先服一碗,即拥被而卧,觉身中有汗意,再服第二碗,必两足如火之热,切戒不可坐起,任其出汗,至汗出到涌泉之下,始可缓缓去被,否则万万不可去也。一剂病去大半,再剂病全愈。

八、鹤膝风,属风湿者
1.薏苡防桑汤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主治:鹤膝风属风湿者。
组成:防风三钱,桑叶二两,陈皮一钱,破故纸二钱,苡仁一两。
用法:水煎服。亦必大汗而愈,只消一剂也。

2.散膝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鹤膝风。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痛,身渐瘦弱,属风湿者。
组成:黄耆五两,防风三钱,肉桂五钱,茯苓一两。
用法:水煎服。服后拥被而卧,听其出汗,汗出愈多,病去愈速。
方论:
黄耆原畏防风,得防风而功更大。多用黄耆,正恐人之难受,加入防风,能于补中以行其气;
得肉桂之辛散,引入阳气,直达于至阴之中;
又得茯苓共入膀胱,利水湿之邪。
内外兼攻、内既利水,而外又出汗,何风湿之不解哉?

3.独活汤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
组成:川独活(黄色如兔眼者佳)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耆(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
用法:上锉。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加生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不拘时候。

4.神效灸饼
来源:《杂病广要》引《疠疡全书》。
主治:鹤膝风及湿气痛风。
组成:广木香一钱五分,白芷一钱,麝香一分(共末),蓖麻子四两(去壳)。
用法:上捣为一饼。放患处,用新布五层盖饼上,将纸卷大筒,蘸麻油火,于布上攒之,觉痛即止。

九、鹤膝风,属干风者
1.独活寄生汤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主治: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风。
组成:白芍,杜仲,归身,防风,白芷,人参,细辛,桂心,熟地,牛膝,川芎,寄生,甘草各一两,独活三两。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十、痢后鹤膝风
1.补肾地黄丸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
1.《活幼心书》: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者。
2.《保命歌括》:痢后鹤膝风。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为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各五钱,鹿茸(蜜涂炒,酒亦好),川牛膝(酒洗,焙)各四钱,牡丹根皮(净洗),白茯苓(去皮)各三钱,泽泻(去粗皮)二钱。
用法:上锉、焙为末,炼蜜为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五丸至三十五丸,空心温盐汤送下,温酒亦佳。

十一、鹤膝风其他症状
1.四神煎
来源:《仙拈集》卷二。
主治:鹤膝风。
组成:生黄耆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
用法: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
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如涌泉,待汗散后,徐徐去被。
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分久暂。
验案:顽痹。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20):彭氏等用本方:黄芪半斤,远志、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一剂愈则止后服。
或将上方剂量减半,或随证加味,
寒重者加乌头、桂枝、细辛,
有热者加银花、秦艽、桑枝等,
治疗顽痹50例。
结果: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4%。

2.鹤膝风药酒
来源:《外科十三方考》。
主治:鹤膝风,肿起痛如针刺。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白芷,防风,牛膝,木瓜,苡仁,羌活,厚朴,苍术,陈皮,荆芥,土茯苓,熟地,升麻,甘草,桑寄生,石楠藤,白蒺藜。
用法:上锉,布袋盛之,以好酒十斤放坛内,纳药其中,坛口用荷叶封住,放在火内烧三炷香久,冷定取起。
每日空心饮之,尽量而止。
肿处以棉包裹,不可受风,以常温暖为佳。

3.养血壮筋汤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一。
主治:鹤膝风,腿膝不能行动。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白术,木瓜,牛膝,知母,陈皮,白茯苓。
用法:水二钟,煎服。吃药后饮好酒一杯。

4.大防风汤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三。
主治:
1.《保婴撮要》:鹤膝风,肿痛不消,或溃而不敛。
2.《证治准绳·类方》: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患鹤膝风或附骨疽,肿痛,或肿而不痛,不问已溃未溃。
组成:附子(炮),牛膝(酒炒)各一钱,白术,羌活,人参,防风各二钱,杜仲(去皮,姜制),川芎,肉桂(去皮),黄耆(炒),熟地黄(自制),芍药(炒)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
用法:每服三五钱,水煎服。

5.加味耆桂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主治:鹤膝风,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痛,身渐瘦弱。
组成:黄耆三两,肉桂三钱,破故纸二钱,牛膝三钱。
用法:水煎服。服后必有大汗如雨。

6.神效汤
来源:《仙拈集》卷二。
主治:鹤膝风、附骨疽、腿肿痛。
组成:人参一钱,防风,白术,黄耆,甘草,熟地,当归,白芍,羌活,附子,牛膝,杜仲各一钱。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7.四妙丸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主治:鹤膝风。
组成:苍术二两,白芍,龟版(好酒炙酥)各二两五钱,黄柏五钱(盐、酒拌炒)。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当归汤送下;酒亦可。
加减:严寒,加附子二钱。

8.五加皮酒
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主治:鹤膝风。
组成: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
用法:煮三炷香。一日二服,以醺为度。

9.白芷膏
来源:方出《外科全生集》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主治:鹤膝风。
组成:新鲜白芷。
用法:用酒煎至成膏,收贮瓷瓶。每服二钱,陈酒送下。再取二三钱涂患处,至消乃止。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