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积聚 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
2022/10/15 13:56:54 木木说药方

产后积聚,又名癥、癥积、瘕、血瘕。是指妇人生产后气血瘀滞停留局部的病情。
《太平圣惠方》:“夫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
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
皆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致五脏之气积,六腑之气聚。
积者痛不离其部,聚者其痛无有常处。
所以然者,积为阴气,阴性沉伏,故痛不离其部。
聚者为阳气,阳性浮动,故痛无有常处。
产后血气伤于腑脏,腑脏虚弱,为风冷所乘,搏于脏腑,与气血相结。故成积聚癥块也”,
治宜行气活血。

目录
一、产后积血不散,不下食
二、产后积血不散,腹中疼痛
三、产后积血不散诸症
一、产后积血不散,不下食
1.蒲黄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主治: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胸胁,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痛,胃中结热。
组成:蒲黄半两,大黄,芒消,甘草,黄芩各一两,大枣三十枚。
用法:上锉。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清早服。
至日中下,若下不止,进冷粥半盏即止;
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

2.血竭散
来源: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一。
主治:产后血瘕痛,脐下胀,不下食。
组成:当归八分,桂心,芍药,蒲黄,麒麟竭各六分,延胡索四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两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3.桂心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血气不散,积聚成块,上攻心腹,或时寒热,四肢羸瘦烦痛,不思饮食。
组成:桂心半两,没药半两,槟榔半两,干漆三分(捣碎,炒令黄燥烟出),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延胡索一两,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京三棱一两(微煨,锉),牡丹半两,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温酒送下,一日三四次。

4.京三棱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九。
主治:产后积血不散,结聚成块,或时寒热,不思饮食。
组成:京三棱,熟地黄,鳖甲各一两,桂心,当归,桃仁各三分,川芎,牡丹皮,刘寄奴,赤芍药各半两,大黄(炒),牛膝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加姜黄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5.京三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积血不散,结聚为块,或时寒热,不思饮食。
组成:京三棱一两(微煨,锉),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藭半两,牡丹半两,牛膝三分(去苗),赤芍药半两,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生干地黄一两,刘寄奴半两,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斓),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一日三四次。

二、产后积血不散,腹中疼痛
1.蒲黄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主治:产后余疾,胸中少气,腹痛头疼,余血未尽除,腹中胀满欲死。
组成:蒲黄五两,桂心,川芎各一两,桃仁二十枚,芒消一两,生姜,生地黄各五两,大枣十五枚。
用法:上锉。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消,每日分三次服。

2.当归蒲延散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一。
主治:产后血瘕作痛,脐下胀满,或月经不行,发热体倦。
组成:当归八分,桂心,芍药(炒),血竭,蒲黄(炒)各六分,延胡索(炒)四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
方论:《医略六书》:产后冲任不调,瘀血乘虚留结而成血瘕,故小腹胀满疼痛不已焉。
当归养血荣经脉,
蒲黄破瘀消瘕积,
白芍敛阴和血,
血竭去瘀生新,
桂心温经暖血以开结,
延胡破血活血以消瘕。
为散酒煎,使瘀血消化,则新血自生,而冲任融和,安有血瘕痛胀之患乎?

3.三棱消积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五积,脉紧涩结滞者。
组成:三棱三两(醋炒),蓬术三两(醋炒),于术三两(炒),枳实一两半(炒),香附三两(醋炒),延胡二两(酒炒),肉桂一两半(去皮),泽泻一两半,木香一两半。
用法:上为末,为丸,每服三钱,红花子煎汤送下。
方论:产后夹气受寒,血气不化,而成五脏之积,或瘀痛不止,或腹胀不已。
三棱破气中之血,蓬术破血中之气,二物俱消坚削积之剂;
协之于术健脾运化以培本;
枳实破滞消结以治标;
香附调气解郁,治积之由来;
延胡活血通经,治积之成就;
木香调中气以解郁;
泽泻泻浊阴以分化;
肉桂暖血祛寒,以通闭结也。
红花子汤以散其结,使寒散结消,则积块自化,脾气健运,安有胀满疼痛之患乎。

4.桂心消积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产后积聚,脉数弦洪紧涩者。
组成:桂心一两半,当归三两,赤芍一两半(酒炒),桃仁三两,厚朴一两半(制),三棱一两半(醋炒),槟榔一两半,蓬术一两半(醋炒),大黄三两(醋煮),鳖甲三两(醋炙)。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酒煎,去滓温服。
方论:产后血瘀气壅凝结,经久而遏热伤阴,遂成积聚,故腹大胀满疼痛不止焉。
槟榔破气导滞以消其聚,
当归养血活血以荣其经,
桃仁破瘀清积,
厚朴散聚宽胀,
三棱破气中之血以消坚,
蓬术破血中之气以消积,
赤芍破血通经,
鳖甲滋阴散结,
大黄涤热通幽,
醋煮引入血分,
肉桂温经暖血,中心通闭力优。
蜜丸酒煎,使瘀化气行,则积聚并散,而遏热顿清,营阴暗复,安有胀满疼痛之患乎?

5.菴闾子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主治:产后积聚,恶血攻刺,心腹及两胁绞痛。
组成:菴闾子,延胡索,肉桂(去皴皮),当归(锉、微炒)各一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五灵脂,没药,牡丹皮,神曲(微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生姜醋汤送下,温酒亦得,不拘时候。

6.鳖甲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主治:产后小腹内恶血结聚成块,坚硬疼痛胀满。
组成: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一两,川大黄三分(锉碎,醋拌,炒干),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鬼箭羽一两,牛膝一两(去苗),当归一两(锉,微炒),菴闾子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7.红蓝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血瘕积结为块,腹中疼痛,虚胀。
组成:红蓝花半两,硇砂一分(细研),桂心半两,菴闾子半两,生干地黄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空心以热酒调下。相次服至三服,必下恶物。
愈后,如产妇将息,勿令劳动。

三、产后积血不散诸症
1.冬麻子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功用:益气肥健,利小便。
主治:产后腹中积血,及中风汗出。
组成:冬麻子一合(以水研取汁三升),薏苡仁一合(捣碎),粳米二合。
用法:上用冬麻子汁,煮二味作粥。空心食之。

2.白丸子
来源:《产科发蒙》卷四。
主治:产后腹中有块,上冲欲吐者。
组成:半夏(醋煮干),茯苓各十钱。
用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作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3.归竭丸
来源:《简明医彀》卷七。
主治:产后血积,腹中成块。
组成:当归,血竭,蓬术(煨),白芍(酒炒)二两,五灵脂四两。
用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酒送下。

4.茴香化气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六聚,脉弦沉涩者。
组成:小茴三两(炒),白术一两半(炒),枳壳一两半(炒),青皮一两半(炒),大茴三两(炒),香附三两(酒炒),乌药一两半,吴茱萸八钱(醋炒),白蔻一两半(去壳,炒),母丁香八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广橘核汤下。
方论:产后任劳多郁,夹寒邪而肝脾受病,气化不调,故聚成六腑,或痛或不痛,或胀或不胀,以其聚散无常也。
小茴温经以化其气;
大茴散气以温其经;
吴茱萸降逆气以调肝;
丁香散滞气以缓胃;
白术健脾气,运化乎中;
枳壳泻滞气,消散其聚;
青皮破气平肝;
白蔻宽胸快膈;
乌药顺清气,疏逆气,以散浊气也。
为散,橘核汤下,以疏其结,使寒散结消,则六腑之聚自平,而脾气健运有常,肝气亦为调适,安有聚散无定,或痛或胀之患乎。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