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喘嗽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10/16 10:14:13 木木说药方

    

     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

     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该书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

     本病成因可分内、外二端。

     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挟热或挟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

     内因如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本病治疗,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

     若痰多壅盛者,首先降气涤痰;

     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

     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

     病久气阴耗伤者,治以补气养阴,扶正达邪;

     出现变证者,随证施治。

     因本病易于化热,病初风寒闭肺,治方中宜适当加入清热药。

     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宜早用通腑药,致腑通热泄。

     病之后期,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避免用滋腻之品。

     本病包括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目录

     一、小儿肺炎

     二、小儿迁延性肺炎

     三、小儿细菌性肺炎

     四、小儿病毒性肺炎

     一、小儿肺炎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

     1.《伤寒论讲义》:清宣肺热。

     2.《方剂学》: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伤寒论》:伤寒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组成: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用法:上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宜忌:《古今名医方论》:脉浮弱、沉紧、沉细,恶寒恶风,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验案:小儿肺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2:23):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30例,

     病人表现为发热、气喘咳嗽、咽痛、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干性啰音等症状,

     用本方治疗,痊愈26例,显效1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

     笔者认为本方具有降温、消炎、化痰、扩张支气管、缓解痉挛等作用。

    

     2.清肺活血汤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93,9:33)。

     主治:小儿肺炎。

     组成:鱼腥草8g,酒黄芩5g,光桃仁3g,紫丹参5g,光杏仁4g,桑白皮6g,浙贝母5g,桔梗3g,广地龙4g,葶苈子,白芥子,莱菔子各3g。

     用法:

     发热加生石膏15g,

     痰多加天竺黄,法半夏;

     便秘加制大黄;

     便溏加炒白术、茯苓。

     上药用清水300ml,煎取100ml,每日1剂,分3次服完。

     6个月至2岁内患儿药量减半,分次服完。

     验案:小儿肺炎。

     《辽宁中医杂志》(1993,9:33):治疗小儿肺炎102例,

     男58例,女44例;

     1岁以内16例,1~3岁69例,3~7岁14例,7岁以上3例;

     病程最短7天,最长20天。

     结果:

     治愈(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肺部X光检查炎性阴影消失)92例,占90.1%;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啰音稍闻及,肺部X光检查炎性阴影消失)8例,占7.84%;

     无效(症状未消失,肺部啰音未消失,肺部X光检查炎性阴影未消失)2例,占1.96%;

     总有效率为98.03%。

     体征消失时间大多为7~10天。

    

     3.小儿麻甘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平喘止咳,利咽祛痰。

     主治:小儿肺炎喘咳,咽喉炎症。

     组成:麻黄100g,黄芩100g,紫苏子100g,甘草150g,桑白皮150g,苦杏仁150g,地骨皮250g,石膏400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装10g,密封。口服,小儿1岁以下1次0.8g,1至3岁1次1.6g,4岁以上1次2.5g,每日4次。

    

     二、小儿迁延性肺炎

     1.益气化痰汤

     来源:《中医研究》(1991,3:37)。

     主治:小儿迁延性肺炎。

     组成:党参,太子参,茯苓,白术,麦冬,款冬花,炙南星,山楂,神曲各10g,黄芪30g,丹参,鱼腥草各15g,川贝,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浓煎成约80ml备用,为1日量,

     1~3岁者每次8~12ml,

     4~7岁者每次15~20ml,

     每日3~4次口服。

     验案:小儿迁延性肺炎。

     《中医研究》(1991,3:37):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56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30例,女26例;

     年龄最大7岁,最小11个月;

     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1个月。

     结果:

     痊愈45例,好转8例,无效3例,

     治愈率为80.4%,总有效率为94.6%

    

     三、小儿细菌性肺炎

     1.麻石加味汤

     来源:《临证医案医方》。

     功用:清热解表,化痰定喘。

     主治:小儿细菌性肺炎,高热喘促,咳嗽痰鸣,躁烦不安。

     组成:麻黄1克,生石膏9克(先煎),杏仁4.5克,甘草1.5克,牛蒡子6克,炙化橘红6克,川贝母3克。(以上为三岁小儿用量)。

    

     四、小儿病毒性肺炎

     1.葶苈五子汤

     来源:《临证医案医方》。

     功用:化痰定喘,降气止咳。

     主治:小儿肺炎(病毒性肺炎),痰鸣,喘咳,腹胀。

     组成:葶苈子3g,牛蒡子6g,炙苏子4.5g,炒杏仁6g,莱菔子6g,川贝母4.5g,炙橘红6g,大枣5枚(去核)。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约60毫升,分3次温服。此为1岁小儿用量。

     方论:

     方中葶苈子降肺气,利肺水,化痰定喘;

     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

     牛蒡子散风热,利咽喉,化痰止咳;

     川贝母、化橘红润肺止咳,理气化痰。

     共奏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之功。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