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积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10/28 15:58:31 木木说药方

小儿脾积,又名痞气,五积之一。
《难经·五十五难》:“脾之积,名曰痞气”,
《证治准绳·幼科》:“积者,是脾之所系。
脾主身之肌肉,故应面,故知是脾积,
其脾系土,土无正形,故早晚浮肿不定,
多则早浮,其睡则脾不磨,上面作肿,
若病后,此证则是虚中积,
宜用调脾消积行气等药。”

目录
一、睡中齘齿
二、虚中有积
三、脾积寒热
四、小儿脾积气
一、睡中齘齿
1.羌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主治:睡中齘齿。
组成:羌活,地骨皮,防风(去芦头),酸枣仁,蔓荆子,杏仁(汤浸,去皮尖)各一两,生地黄三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2.升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主治:风邪客于牙车,睡中齘齿。
组成:川升麻一两,当归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藁本半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酸枣仁一分,细辛一分,白芷一分,芎藭一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用一钱,以绵裹,常含咽津。

二、虚中有积
1.丁香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羸瘦,脾胃虚冷,四肢不和,少欲饮食。
组成:丁香一分,桂心一分,白术一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高良姜一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加大枣一个,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每日三四次。

2.木香散
来源:《博济方》卷四。
本方原名木香丸,与剂型不符,据《幼幼新书》改。
功用:调中顺气补虚。
主治:
1.《博济方》:小儿经气杂病。
2.《幼幼新书》:小儿胃气不和。
组成:草豆蔻五个(和皮用),人参,茯苓,防风,藿香,陈橘皮(去白)各一两。
本方名木香丸,但方中无木香,疑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姜、盐、米饮调下。

3.锅焦丸
来源:《仙拈集》卷三。
别名:锅宜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功用:《本草纲目拾遗》:健脾消食。
主治:
1.《仙拈集》:小儿脾胃病。
2.《文堂集验方》:黄瘦,大便不结,水泻。
3.《中国医学大辞典》:小儿面黄体弱,脾虚疳积,食积停滞。
组成:钢焦(炒黄)三斤,神曲,山楂,莲肉各四两,砂仁二两,鸡肫皮一两(炒)。
用法:上为细末、加白糖、米粉和匀,焙作饼。食之。

4.褐丸子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主治:因虚中有积,疳积肿胀,腹肚紧胀,头面虚浮。
组成:萝卜子(炒)一两,陈皮,青皮,好槟榔,黑牵牛(取仁,半生半炒),北五灵脂,赤茯苓,蓬莪术(煨)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飞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苏、桑白皮煎汤送下。
宜忌:寒证忌用。

三、脾积寒热
1.鸡骨丸
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婴孺方》。
主治:小儿先得寒热,腹坚牢强痞,不能饮食,不生肌肉,时生壮热。
组成:芎藭,当归,紫菀,大黄(蒸,三升米下),茯苓各三分,杏仁(去皮,炒),桂心各四分,杜衡,白芷,石膏各二分,半夏一分(洗),黄雌鸡一个(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两胁翼及胫骨,干之,炙令黄色)。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一日三次。稍稍加之。

2.梨浆饮
来源:《活幼口议》卷十六。
别名:梨浆饮子(《袖珍方》卷四)。
主治:
1.《活幼口议》:脾积寒热,其状如疟,或头痛呕逆,久则二三岁不歇,左胁有块,小者如桃李,大者似杯碟。
2.《古今医统大全》:胃热口气,痰饮呕逆,不思饮食。
组成:青蒿(取花头,晒干为度),柴胡(去芦),人参,黄芩(去心),前胡,秦艽(去土),甘草(炙)。
方中青蒿,《古今医统大全》作“茵陈”。
用法:上锉。每服一岁儿半钱,两岁一钱匕,水一小盏,入生藕、生梨、薄荷二叶,生地黄一寸,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3.大腹皮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组成:大腹皮三分(锉),桔梗三分(去芦头),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三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4.诃黎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主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或壅或通,不欲乳食。
组成:诃黎勒皮半两,人参一分(去芦头),槟榔一分,木香一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桂心一分,芎藭一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四、小儿脾积气
1.三棱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主治:小儿脾积气。
组成:京三棱(锉),石三棱(锉),鸡爪三棱(锉),蓬莪术(锉)各半两,木香一分。
用法:上药并生杵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腻粉为衣。每服五丸,乌梅、生姜汤送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