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证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2022/11/9 16:06:42 木木说药方

    

     《幼科金针》:“小儿积证,多因哺乳失调,

     过食生冷油腻硬物,脾土受伤,停于中脘,

     或为风寒所感,

     或夜卧失盖,

     以致积气停留,面黄腹胀,往来潮热,口渴神倦,多睡少食,肚热脚冷,大便酸臭,小便短涩者,伤积也。"

     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病位在脾胃,临床常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

     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法则。

    

     目录

     一、小儿一切癖块

     二、小儿痃气急痛

     三、小儿癥瘕,羸弱不能乳食

     四、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

    

     一、小儿一切癖块

     1.净腑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七。

     主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组成:柴胡,白茯苓(去皮),猪苓,泽泻,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钱,黄芩,白术(去芦),半夏(姜制),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煎服。

    

     二、小儿痃气急痛

     1.京三棱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痃气急痛。

     组成:京三棱一分(微煨,锉),鳖甲一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一分,神曲一分(微炒),诃黎勒皮一分,蓬莪术一分,麦蘖一分(炒令微黄),青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黑三棱半两(锉),厚朴一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为散。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一日三次。

    

     2.京三棱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主治:

     1.《圣济总录》:小儿癥瘕,食癖。

     2.《普济方》:小儿痃气,急痛。

     组成:京三棱(煨,锉),鳖甲(醋炙,去裙襕),枳壳(去瓤,麸炒),陈曲(炒),大腹子(锉),诃黎勒皮(半生半熟),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麦蘖(炒),蓬莪术(煨,锉),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分。

     用法:上为散。六七岁儿每服半钱匕,空腹米饮调下,一日三次。

    

     3.丁皮散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主治:小儿脾积疼痛。

     组成:丁皮,白术,茯苓,青皮,陈皮,良姜,缩砂,神曲,麦蘖,甘草,真桂心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烧盐汤点服。

    

     4.化积健脾汤

     来源:《陈氏幼科秘诀》。

     别名:消积化聚汤。

     主治:儿有积滞,面目黄肿,夜间身热,肚热尤甚,腹痛覆卧;或大便闭塞,小便如油,发黄,泄泻粪白酸臭,吐逆。

     组成:陈皮,厚朴,苍术,半夏,香附,枳实,青皮,山楂,槟榔,茯苓,甘草。

     加减:

     积甚,加三棱、蓬术、草果;

     腹痛,加砂仁、木香;

     积块而泻,先用小黑丸,后服本方去半夏、槟榔,加白术、白芍;

     有痰,去苍术,加海石、石碱;

     血积,去厚朴、苍术、半夏,加当归梢、桃仁、红花,甚则穿山甲;

     气积,倍香附,加桔梗、砂仁;

     实热,加黄连;

     冷,加木香、丁香;

     虚冷或下后积不除,加丁香、肉蔻;

     若泻而至虚黄,去枳壳、槟榔、青皮,加白术,虚甚加人参;

     小便不利而肿,加泽泻、猪苓。

    

     5.苏感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主治:小儿积滞,气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涎,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涎日久得之。

     组成:苏合香丸,感应丸各等分。

     用法:和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紫苏汤送下。立效。

    

     三、小儿癥瘕,羸弱不能乳食

     1.京三棱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癖气,手脚心热,脾胃虚弱,不下饮食,面色萎黄,渐加羸瘦。

     组成:京三棱半两(微煨,锉),防葵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炒),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以粥饮送下随年丸数,一日三次;儿稍大,即以酒送下。

    

     2.鳖甲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癥瘕,羸弱不能乳食。

     组成: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木香一分,青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肉桂一分(去皱皮),柴胡一分(去苗),京三棱半两(微煨,锉),人参一分(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桔梗一分(去芦头),防葵一分,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每服七丸,空心及晚后以粥饮送下。

    

     四、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

     1.净府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三。

     主治:小儿腹中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

     组成:柴胡一钱,黄芩八分,半夏(姜汁浸,炒)八分,人参二分,白术(去芦)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钱,猪苓七分,泽泻一钱,三棱(煨)一钱,莪术(煨)一钱,山楂肉一钱,胡黄连三分,甘草三分。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煎服。

    

     2.柴胡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中焦壅闷,肠胃不利。

     组成: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半两,芎藭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槟榔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