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救肺汤 药方详解
2023/3/20 17:38:05 木木说药方

清燥救肺汤
来源:《医门法律》卷四。
别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主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组成:桑叶(去枝梗)三钱,石膏(煅)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用法:上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加减:
痰多,加贝母、瓜蒌;
血枯,加生地黄;
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牛黄。

验案:
1.肺炎喘嗽。
《中医函授通讯》(1989;1:37):应用本方加减:冬桑叶15g,石膏15g,人参5g(或党参15g),甘草7.5g,胡麻仁5g,阿胶10g,麦门冬10g,杏仁10g,枇杷叶10g,治疗肺炎咳嗽100例。
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检查无异常,随诊1个月无复发)50例;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偶可闻及干啰音)40例;
有效(咳嗽减轻无喘促,体温正常,肺部散在干啰音)10例。
总有效率为100%。

2.斑秃。
《湖南中医杂志》(1989,2:43):应用本方加减:人参5g,甘草5g,枇杷叶6g,麦冬10g,石膏15g,桑叶9g,阿胶6g,胡麻仁6g,杏仁6g;头痛者加菊花9g;
便秘者以胡麻仁易火麻仁12g,并加郁李仁9g;
治疗斑秃38例。
结果:
毛发长齐,其他症状消失者为痊愈,共31例;
毛发停脱,茸毛增多,其他临床诸症均有明显消退或减轻者为好转,共7例。
总有效率为100%。

3.蘑菇肺。
《浙江中医杂志》(1989,4:162):应用本方加减:人参6g(或党参15~18g),甘草、麦冬、石膏各12g,阿胶、炙杷叶、杏仁、炒胡麻、桑叶各9g,治疗蘑菇肺56例。
结果:
临床痊愈31例(症状完全消除,肺部啰音消失,胸X线透视较前明显好转);
好转16例(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X线透视较前无明显改善);
无效9例(症状、体征及胸X 线透视无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为84%。

4.喉痹。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9:533):应用本方加减:冬桑叶、枇杷叶、沙参、麦冬、麻仁各15g,石膏20g,阿胶、杏仁、蝉蜕、僵蚕、紫苑、百部、前胡各12g,桔梗6g,甘草5g,治疗慢性喉痹73例。
结果:
痊愈(症状消失,咽部或扁桃腺充血消失,淋巴滤泡消失或缩小)59例;
好转(咽部或扁桃腺充血消失,但偶有咽部不适,轻微咳嗽)12例;
无效(服药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
总有效率为97.26%。

5.燥热咳嗽。
《陕西中医》(1992,11:492):应用本方加减:桑叶、杏仁、麦冬、生石膏、黄芩各10g,枇杷叶、板蓝根各12g,公英地丁各15g,甘草3g。
对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燥热咳嗽67例,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合潘生丁等治疗,
对照组只用清燥救肺汤治疗,
经治4d 后评定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

6.小儿支气管肺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3:26):用本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4例。
结果:治愈31例,有效3例,治愈率91.2%。

7.《辽宁中医杂志》(2006,11:1448):用本方治疗放射性肺炎32例。
对照组20例口服甘草片、咳必清。
结果:
治疗组治愈3例,好转2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8%。
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1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85%。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
1. 减轻肺组织免疫损伤。
《世界中医药》(2007,4:238):实验表明:清燥救肺汤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肺组织免疫损伤,其保护肺组织的机制可能与减少肺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 减少肺毒性炎症因子TNF-α、趋化因子(MCP-1) 及炎症介质NO的水平有关。

2.降低放射性肺损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1:95):实验表明:本方对局部中晚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肺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内的水平,降低放射治疗后弥散功能的恶化。

方论:
1. 《医门法律》:
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
石膏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
甘草和胃生金;
人参生胃之津,养肺之气。
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2. 《古今名医方论》: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
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
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矣。
石膏、麦冬禀西方之色,多液而甘寒,培肺金主气之源,而气可不郁;
土为金母,子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之源,而金有所恃;
金燥则水无以食气而相生,母令子虚矣,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水之源,而金始不孤;
西方虚,则东实矣,木实金平之,二叶禀东方之色,入通于肝,枇杷叶外应毫毛,固肝家之肺药,而经霜之桑叶,非肺家之肝药乎?
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气;
气有余便是火,故佐杏仁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治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
要知诸气膹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必郁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落,喘而不休;
故名之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
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反从火化,亡可立待耳!
愚所以服膺此方而深赞之。

3.《绛雪园古方选注》:燥曰清者,伤于天之燥气,当清以化之,非比内伤血燥,宜于润也;
肺曰救者,燥从金化,最易自戕肺气,经言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肺为娇脏,不容缓图,故曰救。
石膏之辛,麦门之甘,杏仁之苦,肃清肺经之气,人参、甘草生津补土,培肺之母气,桑叶入肺走肾,枇杷叶入肝走肺,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阿胶、胡麻色黑入肾,壮生水之源,虽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则肺之清气肃治节行,尚何有喘呕痿厥之患哉?
若夫《经》言:燥病治以苦温,佐以酸辛者,此言初伤于燥,肺金之下,未有火气乘胜者也。
嘉言喻子论燥极而立斯方,可谓补轩岐之不及。

4. 《医宗金鉴》:《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
肺主诸气故也。
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
火燥膹郁于肺,非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
故佐以石膏、麦冬、桑叶、阿胶、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
《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
故又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制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
要知诸气膹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郁必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
此名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
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苦从火化,亡可立待耳。

5. 《成方便读》:此必六淫火邪,外伤于肺,而肺之津液素亏,为火刑逼,是以见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象。
然外来之火,非徒用清降可愈。
《经》有火郁发之之说,故以桑叶之轻宣肌表者,以解外来之邪,且此物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
石膏甘寒色白,直清肺部之火,禀西方清肃之气,以治其主病;
肺与大肠为表里,火逼津枯,肺燥则大肠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而润肠;
阿胶、麦冬,以保肺之津液;
人参、甘草以补肺之母气;
枇杷叶苦平降气,除热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则膹郁喘呕之证皆可痊矣。

6. 《成方便读》:夫燥之一证,有金燥,有火燥,前已论之详矣。
此方为喻氏独创,另具卓识,发为议论,后人亦无从置辨。
虽其主治固无金燥、火燥之分,而细阅其方,仍从火燥一端起见。
此必六淫火邪外伤于肺,而肺之津液素亏,为火刑逼,是以见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象。
然故以桑叶之轻宣肌表者,以解外来之邪,且此物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
石膏甘集色白,直清肺部之火,禀西方清肃之气,以治其主病。
肺与大肠为表里,火逼津枯肺燥,则大肠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而润肠,阿胶、麦冬以保肺之津液,
人参、甘草以补肺之母气。
枇杷叶苦平,降气除热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则膹郁、喘呕之证,皆可痊矣。

7. 《医方概要》:喻氏改《内经》秋伤于燥,冬生咳嗽之文,而立此方治之。
人参、甘草、阿胶、麦冬补肺气而救肺阴,杏仁泄肺化痰,石膏泻肺胃之火,麻仁润燥而滋大肠,桑叶、枇杷叶清肺络,化痰止咳。
肺胃之火热去津液还,秋燥平,而津气复矣。

8. 《医方发挥》:本方证病机为温燥伤肺,气阴两伤。
当此之时,既不能用辛香之品,以防耗气,亦不可用苦寒泻火之品,以防伤津。
只宜清燥润肺法。
正如柯韵伯所说: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
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
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矣。
方中桑叶轻宣肺燥,《本草撮要》曰: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咯血。
石膏清肺金燥热,《用药心法》谓其:胃中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两药合用,能清泻肺胃燥热,以治其致病之源,共为主药;
燥热伤肺,耗津灼液,故用阿胶、麦门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辅药。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甘草益气生津。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故用杏仁、枇杷叶味苦之品以泻肺气,兼润肺燥,以治咳喘,此四药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使金之燥得以滋润,肺气之膹郁者,得以肃降,则诸证自解。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