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 药方详解
2023/3/25 16:40:27 木木说药方

    

     桑菊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别名:桑菊散(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功用:《方剂学》: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组成: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

     用法:上用水二杯,煮取一杯。一日二服。

     加减: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

     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

     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

     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验案:

     1.小儿咳嗽。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7:16):用本方加麻黄、干姜为基本方。

     肺热重者加石膏、黄芩;

     口渴重者加葛根、天花粉;

     咳重者加百部、紫菀;

     喘重者加白果、地龙;

     寒甚者加细辛、制附片;

     痰多者加川贝母、瓜蒌皮;

     咽喉红肿者加射干、牛蒡子。

     治疗小儿咳嗽80例。

     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75例,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5例,

     总有效率为94%。

    

     2.喉源性咳嗽。

     《陕西中医》(2006、12:1473):将喉源性咳嗽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

     治疗组口服桑菊饮,

     对照组口服利君沙。

     结果:

     治疗组

     显效(咽痒咳嗽主症及兼症消失,停药后1周内无复发)19例,

     有效(咽痒咳嗽主症及兼症减轻,遇冷热烟尘刺激,又偶尔轻微咳嗽,续用本法治疗,咽痒咳嗽等症又减轻)9例,

     无效(咽痒咳嗽主症及兼症无改善)2例,

     总有效率93%;

     对照组

     显效10例,

     有效11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7.8%。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方论:

     1. 《温病条辨》:此辛甘化风、辛温微苦之方也。

     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

     今世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

     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

     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

     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

     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

     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烁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

     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

    

     2. 《医方概要》:此方比银翘散更轻。

     桑叶、菊花泄风宣肺热,杏仁泄肺降气,连翘清热润燥,薄荷泄风利肺,甘、桔解毒利咽喉,能开肺泄肺,芦根清肺胃之热,合辛凉轻解之法,以泄化上焦肺胃之风温。

    

     3. 《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桑菊饮亦辛凉解表之通用方也。

     虽较银翘散之力轻微,然有桑叶、菊花之微辛轻散,又益以薄荷之辛以透上解表,凉以宽畅胸膈,得连翘以清心,桔、杏以宣肺,苇茎、甘草并成其清热宣透、畅行肺气之功能。

     则凡病之属于风温、风热,症之见有身微热、咳嗽、汗不畅、口微渴者,投之亦有宣肺清热、凉肺透表之功。

     不过不能冀其如时雨之降,得大汗而解也。此可与银翘散斟酌用之。

    

     4.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由于本方的解表药用得较少,未用荆芥、豆豉,而仅用桑叶、薄荷,故只能疏散较轻的风热之邪,发汗透表作用较银翘散为差。

     在清热药中,也仅用连翘而未用银花,其清热作用也较弱。

     但在宣肺药中,以桔梗、生甘草与杏仁相配伍,其宜肺的作用就较银翘散为佳。

     因此,本方是幸凉解表的轻剂,多用于外感风热初起,恶寒发热等表证较轻,而咳嗽、鼻塞等肺气不宣证候较明显的病人。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