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汤 药方详解
2023/4/7 21:37:10 木木说药方

羌活胜湿汤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别名:
通气防风汤(《医学发明》卷五)、
通气防风散(《普济方》卷九十七)、
胜湿汤(《医级》卷七)。
主治:
1.《内外伤辨惑论》:手太阳气郁而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者;足太阳经不通行,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
2.《医方考》:外伤于湿,一身尽痛者。
3.《医宗必读》: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4.《金匮翼》:风湿在表,脉浮身重,不能转侧,自汗或额上多汗。

组成: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用法:上锉,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加减: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五分,轻者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

验案:功能性水肿。
《浙江中医杂志》(1997,5:205):用本方(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炙甘草)加味治疗功能性水肿25例。
气虚加党参、炒白术;
尿少加茯苓皮、泽泻、车前子、木通;
食积加谷芽、麦芽、炒莱菔子、山楂;
肾阳虚加巴戟天、仙灵脾。
每日1剂。

方论:
1.《医方考》:《经》曰:风胜湿。
故用羌、防、藁、独、芎、蔓诸风药以治之,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
又曰无窍不入,惟风为能。
故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
用甘草者,以风药悍燥,用以调之,此之谓有制之兵也。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
《经》曰:风能胜湿。
如物之湿,风吹则干。
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
藁本专治太阳寒湿;
荆、防善散太阳风湿;
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
川芎能升厥阴清气,上治头痛;
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

3.《张氏医通》:此治头项之湿,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风药,以祛上盛之邪。
然热虽上浮,湿本下著,所以复用独活透达少阴之经。
其妙用尤在缓取微似之汗,故剂中加甘草,以缓诸药辛散之性,则湿著之邪,亦得从之缓去,无藉大开汗孔,急驱风邪之法,使肌腠馁弱无力,湿邪因之内缩,但风去而湿不去也。

4.《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此为治在表之湿,故独用风药,关节利则湿除矣。
且属外来之浅患,本不在健脾分消之例。
但汪昂按中谓此汤虽名胜湿,实伤风头痛通用之方。
后人不知汪氏之误,再误其意,每治伤风,投以此汤,而偾事者甚多。
盖省风头痛有寒化、热化、湿化之别。
头痛重晕,鼻塞舌白者,湿化也,当以此方为主。
若头痛如劈,口干舌燥,身热自汗者,热化也,投此方反如火上加油,徒增病变。
寒化者,必兼身重,腰中沉着,方乃有本方加酒洗防己、附子之例,此不可不注意也。
故谓此方为治伤风头痛通用之方,未免太嫌浮泛,应改本方为治伤风头痛之湿化者,始不失古人立方之意,而始拍合胜湿之名称也。

5.《汤头歌诀详解》:羌活、独活、防风、藁本都是疏肌表、祛风湿之品,具有发汗镇痛的作用。
川芎既能活血搜风,又可配合清利头目的蔓荆子制止头痛。
上药配合起来,本来发汗的作用较强,但有了一味甘草缓和其辛散之性,便能使湿著之邪得微汗而解。
凡是风湿在表,恶寒无汗,一身疼痛者,用之最为适合。
如果身重而尤以腰部沉重较甚者,是寒湿较重的征象,可加防已二钱、附子八分(重者加制川乌五分)。

6.《医方发挥》:本方是风湿在表的常用方。
风湿在表,法当祛风胜湿发汗解表。
方中羌活辛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为治上焦风湿、太阳经主药;
《医学启源》曰:“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曰:“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
独活辛苦微温,祛风胜湿止痛,长于治下焦风湿痹证。
《本草汇言》曰:“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
《本草正》曰:“独活,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二药合用,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宣痹为主药;
防风性味辛甘温,质柔润,祛风而不燥,既能祛风,又能祛湿镇痛。
《本草汇言》曰:“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
李东垣:“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
藁本辛温,散风寒湿邪。
张元素曰:“藁本,乃太阳经风药,其气雄壮,寒气郁于本经头痛,必用之药,巅顶痛,非此不能治”,二药辅羌独祛风胜湿更捷。
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专主头面风湿之邪而止头痛共为佐药。
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
诸药配合,即能祛风除湿,又不伤正,为治风湿在表之良剂也。

7.《古今名方发微》:本方是治疗风湿在表,头身疼痛的常用方剂。
盖湿邪为病,有内外之分。
其外湿之证,每因人体正气不足,或淋雨涉水,或居住卑湿,正不胜邪,湿从外中所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是以风湿之邪搏于肌表经络之证,治疗必以汗解。
但湿为阴邪,重浊有质,其性黏滞而难骤除。
如大发其汗,则风去而湿仍留,病必不除。
只有微发其汗,方可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
张仲景说:“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本方即遵此旨而制。
方中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皆辛散之风药,以之组方是取“风能胜湿”之义。
且川芎又为行气活血之佳品,盖风湿之邪袭表,阻滞经脉、必致气血运行不畅,行气活血则可促进病邪之祛除。
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盖即指此而言。
尤妙在大队风药中,配伍一味甘草,取其甘缓之性,以制诸风药之辛散,使发汗而不致过汗。
本方诸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止痛之功。
用治风湿在表之证,甚是合拍。
故张路玉说:“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羌活胜湿汤”。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木说药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